在創新工場,確切地說是第三極17樓的日子是艱苦但快樂的。7支隊伍朝氣蓬勃,人人都很努力地、快樂地工作著。在一個向上的環境里,即便是懶漢,也會被激勵著前進,何況我們都是根本不需要鞭策的創業者。這期孵化項目的負責人,大白,就像母親一樣呵護著我們這些在襁褓中的“孩子”。她為我們解決工作上的各種問題,安排“創業輔導課程”,聯系創新工場的各種資源。助跑計劃后期,大白調任,接手的Xiaoqi同樣也是位盡心盡職的好“母親”。在她們的幫助下,我們幾乎可以拋開一切俗務,全心投入產品的完善。創業初期,能有這樣一段美好的時光可以心無旁騖地打磨產品,真是無比幸福。至今我很感激助跑計劃,感激那段時光。
助跑計劃的時光是以周,甚至以天而論的。我們那屆采用的是“3+1”模式,即3個月的孵化期外加一個月的時間尋求投資。3個月,13周,92天,要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打造一款產品出來,并獲取到一定用戶雖非“不是不可能”,但也很不容易。3個月孵化期結束后,會有一整天的Demo Day,創新工場會邀請感興趣的天使投資人和做早期投資的VC參加。被看上的項目,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接洽,甚至獲得投資。為此,大白要求我們每周五把項目目前的狀況做個Demo,就像3個月后的Demo Day那樣。但大白的苦心并非每個團隊都理解,有些團隊并未好好準備,但我們總是準備最充足的那個。
途我睿在諸多團隊里還是有先發優勢的,其他團隊還在進行UI設計、技術選型的時候,我們已經有可以運行的每日構建。那時還沒有Gitlab這樣好用的Git衍生產品,所以我用gitosis,在一臺最小EC2計算單元上搭建了Git服務,保存代碼。沒用GitHub是因為我覺得要使用private repo,每月至少花7美元有些不值。不過Nanfang入職后,強烈建議使用GitHub托管,認為這7美元不值得省,GitHub還有很多其他好處。所以我們就把代碼庫遷移到了GitHub上。現在,我已經成為GitHub的堅定的個人付費用戶。
那時的途我睿是個很洋氣的團隊。我們使用著硅谷創業者常用的開發產品。我注冊了4個Amazon賬號,這樣我就可以使用四臺一年免費的最小計算單元。除去前文提到的一臺用作gitosis外,一臺跑toureet.com,一臺跑給編輯們用的翻譯系統toureet.me,一臺跑Wordpress Blog。之所以弄得這么麻煩,是因為最小計算單元實在太小,怕萬一哪個服務流量上來,把其他服務搞掛了。我們使用一家創業公司——CloudFlare(一個提供云安全與云加速解決方案的網站)的安全和加速服務。在Alex的建議下,我們都寫官方博客——關于途我睿、創業和技術。寫博客有寫博客的妙處,在產品還沒上線前,你的理念、你對事物的理解,都能為你招攬到不錯的種子用戶,甚至員工。Alex的這步棋走得很妙。
洋氣的下場是不接地氣。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的服務都在Amazon上,從最小計算單元到超大計算單元(xlarge instance)我們都用過。我知道備案這件事,但我實在不想在開發人手很有限的情況下要勻一部分精力到服務器運維上。備案意味著要脫離AWS,使用本土的IDC。數據在AWS上很安全,我用腳本控制著快照(snapshot)的節奏。快照保存在s3(s3自帶備份)上,意味著基本不會丟失。但是如果自己搞個服務器放在機房,就算你是個守法的公民,排除因用戶“言行失當”的原因被拔線、斷電、拔硬盤的風險,服務器的工作環境、網絡環境、硬盤物理損壞、機房工作人員無心之失等事情也要讓你頭疼(我們后來就遇見過因為機房人員維護其他人的服務器不小心碰掉了我們的網線導致幾個小時的網絡故障的突發事故)。所以,途我睿正式上線后還在Amazon上裸奔了近3個月,這是后話。和2011年的環境不同,現在的創業者有很多成熟的本土云平臺可以選擇,如阿里云。
Nanfang加入后,開發的戰斗力一下子上了一個臺階。他自告奮勇地建立了基本上線保持同步的本地QA環境,還搭建了Jenkins(一款持續集成的工具)做持續集成。這些用于提升團隊效率,增強產品質量的事情他一直在做。我給他稍稍培訓了途我睿的系統架構,代碼基本上不用給他詳細解釋,他自己就開始上手了。我記得那時排上日程的通知(notification)、活動流(activity stream)等幾個功能都是他添加的。他給我補了Redis(效率很高的一套基于內存的鍵值數據庫,常被用作緩存),Celery(Python的一個任務隊列庫,常和AMPQ一起使用)在Django下的用法等知識,并且提出了一套利用Redis來緩存途我睿關鍵數據結構的架構。當時我過于大膽和冒進地使用了尚不成熟的MongoEngine作為MongoDB的驅動,結果MongoEngine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低效大大拉低了MongoDB引以為傲的速度,加之旅行計劃頁面的生成包含不少運算和數據讀取,所以網站的性能不夠好,于是Nanfang做了一套高速緩存(cache)作為中間層來提高訪問速度。這些都是我當時的技術儲備無法涵蓋的,Nanfang憑借一己之力把途我睿網站的各項技術指標提上了一個臺階。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功能大部分的JavaScript也是他獨自操刀完成,如通知的更新。我更多的時間在給他打下手,充當學徒的角色。
那時iduu還沒來,Leanne主做UI。但Leanne缺乏互聯網經驗,設計的頁面感覺一般,所以我更多地是讓她做視覺設計相關的工作。
編輯們在菲姐的帶領下熱火朝天地工作,歐洲的主要城市的數據已經完備。
6月底,一個功能完整的版本已經完工,也許是時候拿到市場上檢驗一下了。我們選擇在7月3日晚23:59上線封測。

這幅圖的底稿是用線條勾勒出來的,像心電圖一樣跳動的景點的創意來源于我哥哥的同事為多哈亞運會創作的一份失敗的投標,經他同意后我們將其用做途我睿的首頁和宣傳海報。我們都非常喜歡這個感覺。伴隨著鼠標歡快的點擊,隨之觸動的電流匯聚成一個個歡快的景點,它們構成了一份形象的旅行計劃,連接著世界的那一端。沒有什么比這幅圖更能表達我對途我睿的寄望,可惜,在隨后的數次改版中,這幅圖,以及其背后的寄托,都被塵封起來,再也沒被發現。感謝那位素昧平生的設計師,你給了途我睿一個美妙的、回味無窮的起點。
身未行,心已動。
很有意思的是,伴隨著途我睿的封測上線,市面上一下子涌現出來一大堆“我”字輩的專注于制訂旅行計劃的旅游網站。有些,幾乎就是途我睿功能的翻版。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專業書評
- 內容提要
- 主人公寄語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夢想
- 途我睿的由來
- Alex和劍橋MBA
- iWeekend創業周末
- 合伙組建公司
- 依依辭別Juniper
- 申請助跑計劃
- 助跑計劃
- 創新工場初印象
- 種子融資
- 融資的目的
- 投資協議
- 期權池
- 清算優先權
- 反稀釋條款
- 關于投資協議的談判
- 等待進入創新工場
- 早期產品
- 概念
- 技術選型
- 語言和框架
- 數據庫選擇
- 心得
- 架構雜談
- 開發
- 與iWeekend再續前緣
- 完善拼圖
- 組建團隊
- 愿景和使命
- 發布Alpha版本
- 正式上線
- UX再造
- 天使投資
- 工具和社交之爭
- Demo Day
- 途客圈旅行助手
- Nanfang離職
- 加速計劃
- 新一輪招聘
- 結束編外身份
- 重鑄產品
- 苦中求樂——飛盤
- 復盤
- 敏捷實踐
- 可愛的實習生
- VIE和75號文
- 通宵上線
- 永定河峽谷徒步
- 產品經理之痛
- Tao神出走
- 途客圈旅行助手正式上線
- 旅行計劃大賽
- 破局的嘗試
- 矛盾爆發
- 風云再起
- 密云會議
- 裁人風波
- 踽踽獨行
- 搬離創新工場
- 項目代號:Cayman
- 開辟收入
- 分歧再起
- 產品代號:Ireland
- 有愛的夫妻檔組合
- 項目管理工具:teamspark
- 小寶降臨
- 最后的嘗試
- 和平分手
- 現金流告急
- 艱難抉擇
- 再度裁人
- 告別團隊
- 結束使命
- 新的思考
- 團隊
- 選擇合伙人
- 選擇技術合伙人(成為技術合伙人)
- 開發產品的能力
- 組建團隊的能力
- 領導團隊的能力
- 自我驅動的能力
- 招募團隊
- 建立自我提高的團隊
- 方向/市場
- 市場區隔
- 市場容量
- 產品之外的技術工具箱
- 場景1:新員工(工程師)入職
- 場景2:日常開發
- 流程
- 寫在最后的話
- 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