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和社交,你們到底想做什么?兩個都想做,兩個都做不好。”這是汪華在一次看了我們改版后的產品后搖了搖頭,問的第一個問題。
其實我們也很糾結。我是典型的那種相信技術改變世界的人,對于提升效率的工具從來都是青睞有加;Alex是社交網絡的堅定擁躉,追逐時下熱門的社交,LBS等概念。進入助跑后,途客圈開始變得不再那么純粹,Alex開始在這個產品中加入了越來越多他自己的想法,于是旅行計劃工具變成了社交旅行工具。汪華善意的提醒并未讓我們覺醒,我們都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于是途客圈變成了一個妥協的產物。縱觀途我睿/途客圈的發展史,有時候社交占了上風,有時候工具占了上風,就像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驢象之爭”一樣。
如果當時我們堅持在工具上深耕,后來在這個領域出現的一大票模仿者也許輕易地占領我們開創的領地;如果我們當時棄工具而攻社交(進而沉淀形成社區),也許也能開辟一片天地。
也許我自己不是一個重度社交的人,至今我還固執地認為,*對于像途客圈這樣的產品,社交應該是產品的一個附屬品,是產品巧妙地實現大規模增長的一個可利用的手段而已。*產品本身并不一定要呈現出社交的形態。Dropbox、Evernote和社交完全無關,但是它們巧妙地利用朋友間的推廣來擴張自己的領地。我們需要解決的,或者說想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用戶高效且有效地制作自己的旅行計劃——對于這個產品目標而言,社交顯然不是一個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
然而,社交也許是當時風投圈里最好的噱頭。作為當時以融資為第一要務的CEO來說,Alex如此看重社交有著極其現實的道理。這我也很理解,所以在產品上也相應做了很多處理。一開始,途客圈在社交上盡量做得很輕,關系從新浪微博上自動帶過來,在個人的動態首頁上,可以看到朋友的和旅行相關的信息,如做的旅行計劃,去過/想去的地點。此外,每個景點下面可以看到哪些用戶“去過”或“想去”。
到了UX再造完畢,途客圈上線的時候,每個景點的首頁也完全成為社交的場所,用戶在這個景點下的行為以新鮮事的形式一字排開。去過/想去/喜歡在視覺上被突出,原有的景點的描述,照片被放在比較次要的位置。每個城市下增加了達人榜,以此來激勵用戶的貢獻,提高用戶與用戶間的互動。所有這些功能都是“有意義”的,它們提高了用戶黏性、活躍度,營造了一種看似熱鬧的社區氛圍。但是,這也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一種虛假繁榮,最直接的結果是:*途客圈賴以生存的旅行計劃,完全迷失在由眾多社交功能組成的霓虹燈下。*
有個用戶的留言說明了問題:“我想做旅行計劃,怎么做?”
是啊,怎么做?產品的核心功能要讓用戶能輕松使用。可正式上線后的途客圈已經變得嘈雜,用戶登錄進來后,被個人首頁里的各種新鮮事所淹沒,已經“看不到”那個在側欄靜靜地躺著的“創建旅行計劃”的按鈕了。這就好比微信某天“改版”后,朋友圈被放在首屏,而原本的交流功能塞到了“發現”下面的二級菜單里。
當然,當一個人回過頭來看一件事,視角是不一樣的。就跟復盤一局圍棋時,我會拍著大腿,懊惱地說,我這步棋怎么下得這么蠢,沒看到其中的危險。可在當時的環境下,當時的心態下,以及當時的心智下,我不可能能更深刻地看待這個問題。雖有糾結,但我們還是繼續往前推進著。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專業書評
- 內容提要
- 主人公寄語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夢想
- 途我睿的由來
- Alex和劍橋MBA
- iWeekend創業周末
- 合伙組建公司
- 依依辭別Juniper
- 申請助跑計劃
- 助跑計劃
- 創新工場初印象
- 種子融資
- 融資的目的
- 投資協議
- 期權池
- 清算優先權
- 反稀釋條款
- 關于投資協議的談判
- 等待進入創新工場
- 早期產品
- 概念
- 技術選型
- 語言和框架
- 數據庫選擇
- 心得
- 架構雜談
- 開發
- 與iWeekend再續前緣
- 完善拼圖
- 組建團隊
- 愿景和使命
- 發布Alpha版本
- 正式上線
- UX再造
- 天使投資
- 工具和社交之爭
- Demo Day
- 途客圈旅行助手
- Nanfang離職
- 加速計劃
- 新一輪招聘
- 結束編外身份
- 重鑄產品
- 苦中求樂——飛盤
- 復盤
- 敏捷實踐
- 可愛的實習生
- VIE和75號文
- 通宵上線
- 永定河峽谷徒步
- 產品經理之痛
- Tao神出走
- 途客圈旅行助手正式上線
- 旅行計劃大賽
- 破局的嘗試
- 矛盾爆發
- 風云再起
- 密云會議
- 裁人風波
- 踽踽獨行
- 搬離創新工場
- 項目代號:Cayman
- 開辟收入
- 分歧再起
- 產品代號:Ireland
- 有愛的夫妻檔組合
- 項目管理工具:teamspark
- 小寶降臨
- 最后的嘗試
- 和平分手
- 現金流告急
- 艱難抉擇
- 再度裁人
- 告別團隊
- 結束使命
- 新的思考
- 團隊
- 選擇合伙人
- 選擇技術合伙人(成為技術合伙人)
- 開發產品的能力
- 組建團隊的能力
- 領導團隊的能力
- 自我驅動的能力
- 招募團隊
- 建立自我提高的團隊
- 方向/市場
- 市場區隔
- 市場容量
- 產品之外的技術工具箱
- 場景1:新員工(工程師)入職
- 場景2:日常開發
- 流程
- 寫在最后的話
- 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