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力
從兩種層面上而言,融資很難:就像舉起一個重物,也像解決一個謎題。前者是因為,說服人們拿出一大筆錢來給你本來就是很難的事。這個問題無法被解決——它本來就該是困難的。但一些的困難是可以被解決的。融資之所以像解謎是因為對于大多數創始人來說這是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所以我想給你們畫一張地圖。
對創始人而言,投資人的行為往往是模糊的,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動機是模糊的,同時他們經常故意誤導你。投資者的誤導往往與缺乏經驗的創始人的一廂情愿結合起來。在 YC 我們一直在警告創始人提防這種危險,所以投資人面對來自 YC 的創始人可能更加謹慎。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見證了這兩種不穩定成分結合在一起時的連鎖反應。[1]
>[info] [1]. 最糟糕的化學反應發生在沒前途的創業公司和平庸的投資者之間,好的投資者不會親自引導創業公司前進,他們的聲譽太過寶貴。有前途的創業公司能夠從優秀的投資者那里拿到足夠的錢,所以他們也不會和普通的投資者談。也只有那些表現一般的創業公司得去找平庸的投資者,當這類投資者把事情搞砸的時候后果會比一般情況更嚴重,因為這些看起來沒前途的創業公司往往急切地需要錢。
> (不是所有的看起來沒前途的項目都做得很糟糕,有的只是因為和流行的創業模式相悖才成為了可憐的丑小鴨。)
假使你是個毫無經驗的創業者,唯一幸免于難的方法就是對自己施加外部約束。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覺。這里提供給你一套行為準則。在某些時刻,你會碰到忽視這些準則的誘惑。因此,最重要的規則是:這些規則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假如沒有強大的力量逼著你朝一個方向走,你也不需要一個規則來讓你堅持朝反方向走。
那些作用于你身上的力量也作用于投資人身上。投資者往往陷在兩類擔憂中:投資失敗的擔憂和錯過將會成功的創業公司的擔憂。不過這也是風投行業的魅力所在,一直觀望最不可取,如果他們一直等到初創團隊快要成功的時候才想到投資,那就已經晚了。為了高回報率,他們必須在初期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這樣就會讓他們感到緊張,害怕投資失敗,而事實上他們經常失敗。
如果可以,投資者愿意做的就是觀望。當創業公司剛成立了幾個月,每周的發展都是很快的。但是,如果你等待太久,其他投資者可能會搶走你的生意。當然其他的投資者都受到同樣的壓力。所以經常會發生的是,當有人似乎要有所行動時,大家也就不得不有所行動。
- 導語
- 前言
- 角力
- 別急著融資,除非你需要而它也正適合你
- 要么完全進入融資模式,要么就干脆不要想
- 讓別人幫你介紹投資人
- 沒聽到 Yes 之前聽到什么都是 No
- 廣度優先搜索 vs. 期望值
- 期望值 = 一個投資人投資你的可能性 x 獲得他們投資的份量如何
- 明確自身情況
- 拿到第一個 term sheet (投資意向書)
- 盡快拿到承諾的錢
- 避免和那些不「領投」的投資人糾纏
- 制定多個計劃
- 對于金額可以放低一些期望
- 如果可能的話盡量盈利
- 不要為估值而做出優化
- 估值前的 Yes 和 No
- 當心「對估值敏感」的投資者
- 貪婪地接受出價
- (在階段二)不要出售多過 25%
- 找一個人專門處理融資
- 準備一份摘要(executive summary)和(也許)一份融資文件(deck)
- 當已經希望不大的時候,停止融資
- 不要對融資上癮
- 不要融太多錢
- Be nice
- 下一次的標準會更高
- 別讓融資變得太復雜
- 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