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SuperMemo 的第一步
[TOC=2,5]
## 紙上的 SuperMemo
1984 年 2 月 22 日,我在 22 歲的時候計算出,我需要 26 年的時間才能掌握基本的英語詞匯。如果我的學習率沒有提高,如果我不投入更多的時間,我就需要等到 48 歲高齡。這似乎是永遠。隨著紙上的 SuperMemo 的到來,這一統計數據在一夜之間得到顯著改善。今天,在 SuperMemo 中,這個標準是 4 萬單詞,在 4 年 中每天 40分鐘(見:高級英語)。對我來說,**達到流利英語的時間縮短了 7 倍**。
在 1985 年夏天,通過使用 [SuperMemo on paper](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_on_paper)(紙上的 SuperMemo),我開始以極大的熱情學習。我第一次知道,所有的學習投資都會有回報。任何東西都不能從縫里溜出去。這種早期的熱情讓我想知道為什么我沒有和別人分享我的好消息。
SuperMemo 并不是許多用戶用來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秘密武器”。我只是想,科學一定已經回答了所有與高效學習有關的問題。我的印象是,我只是用自己的一點研究,彌補了自己接觸西方文學的不足。我當時太天真了。我的英語不夠好,聽不懂西方的新聞。對我來說,美國是一個超級人類的國度,他們從事超級科學,登上月球,進行所有重大發現,很快就能治愈癌癥,長生不老。與此同時,那里是里根的土地,他可以用他的潘興(Pershing)導彈或巡航導彈(1979 年部署在歐洲)將波蘭炸出地球表面。這讓我做了幾個噩夢。上世紀 80 年代初,核導彈可能是我唯一的主要壓力來源。我經常思考幼兒和兒童大腦中驚人的不一致性。對我來說,20 歲出頭的天真告訴我,我一定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發展很不平衡。不懂英語就等于不懂世界。我是一個年輕的成年人,有自己的長處,也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無知。在這種情況下,[間隔重復](https://supermemo.guru/wiki/Spaced_repetition)看起來就像一個需要無知、自信和激情的孩子。
## 大學:計算機科學
1985 年 10 月,我在(Poznan)理工大學開始了為期 5 年的計算機科學課程。在學習的第一周,我失去了對大學的熱情。我們沒有學習編程,而是學習了一些極其枯燥的入門課程:數學、物理、電子等。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下,我可能很容易成為 [SuperMemo](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 的輟學生。幸運的是,我對生物化學的熱愛和對英語的需要并沒有讓我放慢腳步。我繼續我的[重復](https://supermemo.guru/wiki/repeat),不時地添加新的知識頁。最重要的是,我有了一個新的夢想:擁有自己的電腦,自己編程。我想要實現的第一個東西是 SuperMemo。我會把我的知識頁保存在電腦上,并安排它們自動復習。
直到 1987 年夏天(8 月 29 日),我才偶然向我的高中朋友 [Andrzej "Mike" Kubiak](https://supermemo.guru/wiki/Mike_Kubiak) 提到我的"超級學習方法"。我們一起踢足球和聽音樂。我終于在 1987 年 11 月 14 日向他展示了如何使用 SuperMemo。我花了 836 天(2 年 3 個月 2 周)的時間招到了第一個 SuperMemo 用戶。Mike 后來是我在程序學習中嘗試 [SuperMemo](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 的小白鼠。他一直在用類似 SuperMemo 的時間表練習電腦生成的節奏。對 Mike 來說,SuperMemo 讓他一見鐘情。他的詞匯量飆升。他保持了多年的忠誠,直到他的英語水平超過了進一步學習的需要。他是個瑜伽哲學專家。他的印度之行和經常使用英語鞏固了生活所必需的知識。
## ZX Spectrum
在 1986 年和 1987 年,我越來越多地考慮在軟件中實現 [SuperMemo](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奇怪的是,一開始,我并沒有過多考慮將頁分割成單獨的[抽認卡](https://supermemo.guru/wiki/Item)。這說明,當我們陷入每天做同樣事情的例行公事時,我們的思維是多么封閉。要想進入 2018 年的狀態,SuperMemo 必須經歷幾十次突破,以及類似的明顯的微步驟。事后看來,這一切似乎都那么簡單明了。然而,人類思維存在著一些隱藏的限制,阻礙了 10 年前出現的[漸進閱讀](https://supermemo.guru/wiki/Incremental_reading)。這些限制中只有一小部分來自技術。
在大學的第一年,我幾乎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買第一臺電腦上:ZX Spectrum(1986 年 1 月)。1985 年秋天的一天,我從一個朋友那里借了一臺,我完全被它的魔力迷住了。早在我得到這個玩具之前,我就開始“在紙上”編程了。我的第一個程序是“計劃一天”。它是 Plan 的前身。1986 年 1 月 4 日,當我第一次打開 ZX Spectrum時,程序已經準備好輸入計算機了。從那天起,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編程上,不去上學,甚至在課堂上也把程序寫在紙上。

> **圖:** ZX Spectrum 8 位微機。由于計算機缺乏磁盤存儲,無法在 ZX Spectrum上實現 SuperMemo。所有程序和數據都必須從盒式磁帶中裝入
## 軍隊生活
1986 年初,征兵的威脅破壞了這一進程。我以為再上 5 年大學就意味著再多 5 年的自由。然而,軍隊有不同的想法。對于波蘭共產黨軍隊來說,第二專業不算數。我不得不拼命避免服兵役。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和我最好的新朋友 ZX Spectrum 分開 12 個月,這讓我的憤怒翻了三倍。我告訴那些穿制服的人,他們真的不想看到一個拿著槍的憤怒的人站在他們的隊伍里。幸運的是,在共產主義官僚主義的混亂中,我設法逃脫了懲罰,繼續我的學業。直到今天,我對自由問題仍然特別敏感。征兵制和奴隸制沒有太大不同。這不是以打擊法西斯主義的名義進行的征兵。這是一種征兵制,要進行盲目的操練、雞皮疙瘩、早早地拉響警報、匆匆忙忙地吃熱騰騰的飯,還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如果這是為共產主義集團的準備,這將是一個準備的優秀士兵什維克軍隊。今天,數以百萬計的孩子被送進學校,類似于奴隸制度。請閱讀我的*“我永遠不會送我的孩子上學”*,我對強制踐踏兒童人權的看法。我相信我的一些情緒是從 1986 年開始就被奴役的感覺所塑造的。
當切爾諾貝利的放射性云團經過波蘭波茲南的那一天,我正忙著在這座巨大的城市里一個接一個地走動,參觀軍事和文職辦公室,以避免服兵役。我成功了!1986 年夏天是有史以來陽光最充足的夏天之一。我每天都在編程、慢跑、用 [SuperMemo](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 學習、游泳、足球,以及更多的編程。
## 1986 年的夏天
我對新軟件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我寫程序,為了音樂作曲、預測世界杯結果、3D 井字游戲、寫學校的考試等等。我在生物化學系( Adam Mickiewicz 大學)找到了幾份工作。我心目中的英雄,Augustyniak 教授,需要一種軟件來模擬 DNA 的融化,以及對 tRNA 基因的快速搜索(幾年后,這篇論文發表在了同行評議上)。他還委托了一個用于回歸分析的程序,這個程序后來啟發了 [SuperMemo](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特別是算法 SM-6 和 SM-8)的發展。
在編程的時候,我的腦子里一直有 SuperMemo,但是,我所有的軟件都沒有任何數據庫。這些程序必須從磁帶上讀取,這是一個主要的阻礙(這在 1986 年并沒有困擾我)。把我的 SuperMemo 知識寫在紙上要簡單得多。我開始夢想有一臺更大的電腦。然而,在共產主義的波蘭,成本是無法承受的。有一次,我計算出一臺 IBM 個人電腦的成本相當于我母親在共產主義制度下的終身工資。直到 1989 年,在一次學生培訓期間,我還買不起荷蘭的廁所,因為與波蘭的工資相比,荷蘭的廁所貴得離譜。在那些日子里,我每天只吃一根香蕉就能在國外生活。
## 我的第一臺私人電腦:Amstrad PC 1512
我們全家都動用了資源。我的堂兄 Garbatowski 博士為德國馬克轉賬安排了一個特殊的外匯賬戶。由于某種難以解釋的奇跡,我能夠買得起 1000 德國馬克 的 Amstrad 個人電腦 1512。這臺電腦并不像媒體曾經報道的那樣是走私來的。我失敗的走私行動是在兩年前為了獲得 ZX Spectrum 而進行的。我在 Zaire 的朋友打算在西柏林給我買。最后,我在波蘭以很好的價格從一個人那里買了二手的 ZX Spectrum,他認為自己賣的“只是一個鍵盤”。
[](https://supermemo.guru/wiki/File:Schneider_Amstrad_PC_1512_DD.png)
> **圖:** Amstrad PC-1512 DD。我的版本只有一個磁盤驅動器。操作系統 MS-DOS 必須從一個磁盤加載,Turbo Pascal 3.0 必須從另一個磁盤加載,SuperMemo 必須從另一個磁盤加載。直到 1991 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個硬盤,我的英語集合不得不分成 3000 個部分。我的 39000 條項目被保存在13個磁盤上。我有很多其他領域的知識。1997 年 1 月 21 日,SuperMemo World 找到了那臺最初的個人電腦,并從它的主人 Jarek Kantecki 手中買了回來。這臺個人電腦在整整十年里功能齊全。現在它被埋在公司塵封的檔案中。也許我們會在某個時候發布它的照片。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我的德國 Amstrad-Schneider PC 1512 是從一家波蘭公司 Olech 訂購的。1987 年 6 月,Olech 公司將交付這款產品。他們在九月份做的。這讓我整個夏天都很緊張。過了一段時間,[Krzysztof Biedalak](https://supermemo.guru/wiki/Krzysztof_Biedalak) 從一家荷蘭公司 Colgar 訂購了一臺 PC,但一直沒收到一臺 PC 或退款。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就失去了對人類的信任。這將扼殺 SuperMemo。這可能扼殺了我對電腦的熱情。另一方面,Biedalak 堅忍地繼續努力工作,掙回了更多的錢。這將是我和 Biedalak 之間的主要性格差異之一。[壓力恢復力](https://supermemo.guru/wiki/_resilience)應該是開發的組成部分之一。我通過自律訓練(例如:[冬泳](https://supermemo.guru/wiki/Winter_swimming)、馬拉松等),培養了自己的抗壓能力。Biedalak 丟了錢,但他沒有抱怨。他很快就把它拿了回來。很快我就嫉妒起他那臺閃閃發光的新電腦來。他的努力工作和實現目標的決心一直是公司生存的關鍵。正是他自己的私人收入幫助 [SuperMemo World](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_World) 熬過了最初的幾個月。他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禮物。他總是能獨立做事。
## 模擬學習過程
1986 年 2 月 22 日,我使用 ZX Spectrum 編寫了一個程序,用 [SuperMemo](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 模擬長期學習過程。我擔心隨著材料的積累,學習過程會明顯放緩。然而,我的初步結果與直覺相反:進展幾乎是線性的。在最初的學習階段之后,學習的速度不會慢很多。
1986 年 2 月 25 日,我擴展了模擬程序,增加了一些新功能,可以回答“關于記憶的迫切問題”。這個程序將在 Spectrum 上運行 5 天,直到我可以獲得 80 年學習的全部結果。它證實了我最初的發現。
1986 年 3 月 23 日,我成功地用 Pascal 編寫了同樣的仿真程序,Pascal 是一種編譯語言。這一次,我可以在 70 分鐘內運行 80 年的模擬。我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今天,SuperMemo 仍然可以運行類似的模擬。同樣的過程只需要一兩秒鐘。
[](https://supermemo.guru/wiki/File:Learning_process_simulation.jpg)
> **圖:** SuperMemo 可以使用在重復過程中收集的真實數據模擬 15 年以上的學習過程
該模擬的一些結果今天仍然有效。下面我將介紹一些最初的發現。有些可能在 [1990](https://supermemo.guru/wiki/Optimization_of_learning) 或 [1994](https://supermemo.guru/wiki/Economics_of_learning) 中進行了修改。
### 學習曲線幾乎是線性的
使用間隔重復模型得到的學習曲線除初始階段外,幾乎是線性的:
[](https://supermemo.guru/wiki/File:Linear_learning_curve.gif)
> **圖:** 一般材料的學習曲線,遺忘系數為 10%,每天學習時間為 1 分鐘。
### 新的項目需要 5% 的時間
在一個長期的過程中,[遺忘系數](https://supermemo.guru/wiki/Forgetting_index)等于 10%,并且每日學習時間固定,則平均花費在記憶新事物上的時間僅占總重復時間的 5%。這個值幾乎與學習材料的多少無關。
### 學習速度
根據模擬,每天學習一分鐘,連續幾年記憶的項目數可以用以下公式近似:
> NewItems=aar\*(3\*e^(-0.3*year)+1)
>
> 式中:
>
> - NewItems - 每天學習一分鐘,連續幾年記住的東西
> - year - 年數
> - aar - 漸進習得率,即經過多年重復(通常為 200 項/年/分鐘)后達到的最低學習率
在一個長期的過程,遺忘系數等于 10%,學習一般材料的平均學習率可以近似為 200 - 300 項/年/分鐘,即每天一分鐘的學習導致每年 200 - 300 項的習得。[SuperMemo](https://supermemo.guru/wiki/SuperMemo) 的用戶通常報告平均學習速度為 50 - 2000 項/年/分鐘。
### 學習負荷
對于一般材料和大約 10% 的[遺忘系數](https://supermemo.guru/wiki/Forgetting_index),可以大致用公式近似出每項每天重復所需時間的函數:
> 時間=1/500*年-1.5+1/30000
>
> 上式中:
>
> - 時間 - 在某一年里,每個項目每天重復的平均時間(以分鐘為單位)
> - 年 - 進程的年數
由于單個項目的重復所需要的時間幾乎與學習材料的總長度無關,所以可以用上面的公式來近似任何長度的學習材料的學習負荷。例如,第一年 3000 個項目集合的總將是 3000/500*1+3000/30000=6.1 (分鐘/天)。
[](https://supermemo.guru/wiki/File:Workload.gif)
> **圖:** 學習負荷,以分鐘為單位,在一般的 3000 項學習材料,遺忘系數等于 10%。
### 最佳遺忘系數
當[遺忘系數](https://supermemo.guru/wiki/Forgetting_index)約為 20 - 30%時,總的[知識獲取率](https://supermemo.guru/wiki/Knowledge_acquisition_rate)最高。這是由于隨著遺忘系數的上升,減少重復的學習負荷和增加重新學習的學習負荷之間的權衡。換句話說,更大的遺忘系數導致更長的[間隔](https://supermemo.guru/wiki/Interval),但是必須重新學習的大量遺忘[項目](https://supermemo.guru/wiki/Item)帶來的額外學習負荷抵消了這一收益。
對于遺忘系數大于 20% 的情況,[間隔效應](https://supermemo.guru/wiki/Spacing_effect)所產生的長時間間隔對記憶的積極影響被越來越多的遺忘項所抵消。
[](https://supermemo.guru/wiki/File:Knowledge_acquisition_rate_vs_forgetting_index.gif)
> **圖:** 知識習得率與遺忘系數的關系
當[遺忘系數](https://supermemo.guru/wiki/Forgetting_index)降到 5% 以下時,重復學習負荷會迅速增加(見上圖)。在學習實踐中,遺忘系數的推薦值為 6-14%。

> **圖:** 知識保留(遺忘系數)與學習負荷(平均 10000 天內重復一項的次數)之間的權衡
在后來的幾年里,人們發現最佳[遺忘系數](https://supermemo.guru/wiki/Forgetting_index)的值會因使用的工具而不同(例如[Algorithm SM-17](https://supermemo.guru/wiki/Algorithm_SM-17))。
例如,使用間歇學習模型,我認為最優值可能在 5-10% 范圍內:
[](https://supermemo.guru/wiki/File:Workload-retention_tradeoff.jpg)
> **圖 11.2.學習負荷-保留率權衡:** 一方面,如果遺忘系數低于 5%,那么學習負荷就會顯著增加,而對記憶沒有顯著影響。另一方面,超過 10% 的遺忘系數,學習負荷幾乎沒有變化,而保留率卻在穩步下降。顯然,學習負荷-保留率權衡直接對應了習得率和保持率之間的折衷。通過增加 X 倍的時間可用性(減少學習負荷 X 倍),就可以增加習得率 X 倍(比較第 5 章)。注意,該模型中遺忘系數與保留率的關系幾乎是線性的。(來源:[優化學習](https://supermemo.guru/wiki/Optimization_of_learning):*間歇學習模型*,[Piotr Wozniak](https://supermemo.guru/wiki/Piotr_Wozniak), 1990)
### 記憶容量
我的學習模式讓我對人類一生中記憶的最大容量相當悲觀。到 1990 年,我說我懷疑我將永遠不會看到任何人在記憶中有超過百萬的 [SuperMemo 項目](https://supermemo.guru/wiki/Item)(假設有 SuperMemo 級別的回憶率):
人類大腦通過基于[間隔重復](https://supermemo.guru/wiki/Spaced_repetition)的學習過程獲取新知識的最大壽命容量可以估計為不超過幾百萬個[項目](https://supermemo.guru/wiki/Item)。因為沒有人可能把他的一生都花在學習上,我懷疑我將永遠不會看到任何人在他的記憶中有一百萬個項目
- CONTRIBUTING
- 我永遠不會送我的孩子去學校
- 01.前言
- 02.箴言
- 03.腦科學
- 04.學習內驅力
- 05.學校教育對學習內驅力的影響
- 06.學習內驅力和獎勵
- 07.學習內驅力與習得性無助
- 08.教育抵消進化
- 09.毒性記憶
- 10.為什么學校會失敗
- 11.最佳推動區
- 12.自然創造力周期
- 13.大腦進化
- 14.嬰兒管理
- 15.嬰兒的大腦怎樣不起作用
- 16.童年失憶癥
- 17.幼兒園的苦難
- 18.壓力適應力
- 19.童年的激情
- 20.為什么孩子們討厭學校
- 21.爬山類比
- 22.術語表
- 23.參考文獻
- 24.拓展閱讀
- 25.摘要
- 間隔重復的歷史
- 01.前言
- 02.1985 SuperMemo 的誕生
- 03.1986 SuperMemo 的第一步
- 04.1987 DOS 上的 SuperMemo 1.0
- 05.1988 記憶的兩個組成部分
- 06.1989 SuperMemo 適應用戶的記憶
- 07.1990 記憶的通用公式
- 08.1991 采用遺忘曲線
- 09.1994 遺忘的指數性質
- 10.1995 SuperMemo 多媒體
- 11.1997 采用神經網絡
- 12.1999 選擇名稱——間隔重復
- 13.2005 穩定性增長函數
- 14.2014 SM-17 算法
- 15.間隔重復的指數發展
- 16.記憶研究的摘要
- 17.剖析成功與失敗
- 18.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