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膽切除手術之前無此病(故可說是中醫新名稱-肝結石)
(2006.12.08B 錄校:周勝陵)
意思是說在沒有做膽結石手術之前不會有此病,只會有膽結石。就是說肝分泌的膽汁會排泄到膽囊里面去,然后由膽囊排出,有結石都是在膽系統中,一旦把膽切除了,肝里面生成的膽汁不能正常向外疏泄了,肝結石就出來了。這是一個新名詞。好,我們看原文:
許多人因膽結石或膽阻塞,而被取出膽,一旦失去膽之后,膽汁即無法排出,日久之后,必成肝結石,
這就是膽汁向外排泄的時候并不是一點都無法排出,它是排出而不流暢,因為它沒有膽的吸力了。任何向外排泄的東西都是肝氣向外生發的作用,向外排泄。它有一個來路與去路,其去路是向外吸,包括人的大小便的時候也這樣,來路的時候就是肝氣向外升發排泄,去路的時候是靠地球的引力,要是在太空中,排大便就不方便,因為沒地球引力,雖然也能排出,全靠肝氣向外舒泄,向外拉的力量沒有了,膽汁從肝里向外排泄也是這樣的。一方面在來路上呀靠肝氣向外舒泄,而在去路上靠膽在外面向外吸出來,一旦來說膽手術去掉,吸力就不足了,雖然膽汁可出,但不流暢,日久后就會形成肝結石。
其發病時的劇烈肚痛,令人無法忍受,加上全身黃膽,又令病人心驚,而一般醫師又誤診,不知是肝結石在作怪。
這就是形成肝結石的原因,沒有膽向外把膽汁吸出來。所以我們在學習辨證的時候,統在什幺地方?陰陽法眼上,有陰陽法眼才能去看待問題,然后在里面要辨體用,無論是用藥有體用,人生病有體用,人的生理也有體用,每方面都有體用之學,病的來與病的去,任何東西都有來路和去路,要辨明來路與去路。只要來說體用辨足了,能夠知道什 幺地方是來路什幺地方是去路,基本上你已經能辨會表明你及格了,再加上其它的各種信息在里面一塊去辨證,你就知道這個病癥是如何得的,如何去治療,這是教你們的方法,一定要記住,同時五項健康標準是針對體用來路和去路 的,只要五項標準正常,表明體用正常,來去路正常,這五項標準要好好研究,里面包含的東西很多。好,我們接著再看:
本人治療了數字肝結石的病人,效果良好,不但病去,黃膽退,而且不再發病,其唯一缺點就是必須長期服藥,
為什幺必須要長期服藥?膽被切除了,外面沒東西把它向外吸了,所以必須要長期服藥,這就是手術后的后遺癥。另外一個關于膽,膽氣,這個膽之氣,平時俗語說,這人是不是膽大包天,等,這生理膽與人的脾氣有沒關系?有,很大關系,說這人膽 大,就是膽大,說這人膽小,這人就膽小,同時我接觸的病歷,很多人做過膽切除的,做過膽切除之后人的性格就發生變化,經常容易受驚嚇,比如突然間的響聲,或后面突然過來一個人,或夜里莫名其妙的驚嚇,如同自己象嫌疑犯一樣,老是害怕別人去抓他,這就是切除膽之后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現象,容易心驚肉顫心驚膽跳,把膽切除后,人就膽小了,就是沒膽了,老是有害怕的心里,沒事的時候和朋友聊,要是照這種情況下,中國可廢除死刑了,凡是惡人做手術把膽切掉,從此不敢再犯罪了,俗語說:惡向膽邊生,膽一橫就發惡,就做過激的事情,這屬于是膽,和人性格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不可做膽切除手術,如果人做過膽切除的手術,那幺就從做手術的那天開始一直到死亡的時間就生活在驚嚇之中,好,我們接著再看:
根據臨床經驗,服此方后,病人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呈直線下降,更有患者連血壓都回復正常了。(好,這是服用藥的反應。)
由于病人無膽,故只有一條路可行,就是利用肝與大腸間的一條血管來舒解因膽汁排不出去造成肝的壓力,也由于肝中膽汁排泄不出,造成許多濁物積于血中,故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上升,血壓上升,
肝的去路,一方面要向上送到心中,一條道來說這是生成的膽汁夾雜物排泄到膽囊里面去進入到腸道,一條道路也是來路,便是屬于肝的門靜脈,它里面是沒有樹的,也就是里面就相當于一個平原地帶,哪邊的壓力大就向什幺地方跑,我們看到一個去路,如果膽的去路功能不健全了,肝中產生的毒素就向什幺地方去?那肯定會向血里面去輸送,很多的濁積物就會輸入到血中,所以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就上升,血壓就會上升。
此藥的設計就是針對此而制成的,故服藥后病人血壓下降,膽固醇下降,及三酸甘油脂下降即因此。無膽囊之病人,須長期服用,(這都要去升肝氣益膽,幫助沒膽的人)有膽囊但膽固醇及中性脂肪過高之人,亦可長期服用,無副作用。
主要成份:(也是柴胡劑、舒肝之劑四逆散,我經常給大家講的這個四逆散,這是屬于舒肝之劑)柴胡、枳實、黃芩、柏子仁、郁金、五倍子、海金沙…..等。
服法: 中餐前及睡前各服用25粒。
- 漢唐中醫方劑
- HT-1 白帶丸
- HT-2 退乳丸
- HT-3 記憶力減退
- HT-4 皮膚過敏
- HT-5 通乳丸
- HT-6 手抖兼心顫憟
- HT-7 胃癰及胃出血
- HT-8 子宮癥痼
- HT-9 血箭痔丸
- HT-10 大禹丸(腹腔積水專用)
- HT-11 抵擋丸
- HT-12 脫肛丸
- HT-13 淋痛、小便刺痛
- HT-14 膽石癥
- HT-15 真寒假熱 厥四逆之癥
- HT-16 皮膚干癢癬
- HT-17 濕疹膿瘡
- HT-18 腰蛇胸蛇頸蛇
- HT-19 情緒焦慮
- HT-20 四肢無力
- HT-21 補陽還五丸
- HT-22 奔豚湯
- HT-23 肝陽上亢 腎陽不足
- HT-24 降血糖中醫之上中下三消渴癥
- HT-25 疏通經絡劑
- HT-26 石淋,砂淋,小便帶血
- HT-27 痛風丸
- HT-28 風濕丸
- HT-29 消痔丸
- HT-30 足三陽經虛實痛(西醫名坐骨神經痛)
- HT-31 中焦濕熱
- HT-32 烏金丸
- HT-33 中焦濕熱過盛兼便秘(過重兼便秘)陽明胃熱
- HT-34 補天丸(掉頭發,耳鳴)
- HT-35 紫金丹(胸腔內傷 , 上身瘀血)
- HT-36 天青丸(婦女痛經) (兼治下身瘀血,受傷)
- HT-37 天威丸(男性與女子元陽不足)
- HT-38 玉華丸(女性滋補良藥)
- HT-39 鼻淵丸(鼻塞不通,流清涕)
- HT-40 烏梅丸(各種寄生蟲,蛔蟲)
- HT-41 中安丸(失眠)
- HT-42 控涎丹
- HT-43 麻子仁丸
- HT-44 皂莢丸
- HT-45 己椒藶黃丸
- HT-46 六味地黃丸
- HT-47 重陽丸(男子精中帶血)
- HT-48 金匱腎氣丸
- HT-49 起陽丸(振奮陽氣, 生精) VS 威而剛
- HT-50 牙痛止痛劑
- HT-51 白內障
- HT-52 赤丸
- HT-53 風引湯
- HT-54 喉蛾方
- HT-59 噴鼻(耳)藥粉
- HT-60 強力天青丸
- HT-61 明目地黃丸
- HT-62 沉香桂附丸
- HT-63 中醫學之骨損癥
- HT-64 婦女經停后身熱盜汗、易生氣、情緒不穩定
- HT-65 膀胱結石
- HT-66 攝護腺肥大
- HT-67 失心丸
- HT-68 護肝丸
- HT-69 腎臟積水
- HT-70 定心丸中醫之心腎不交(主癥是有焦慮,憂郁之情志)
- HT-71 清郁開結丸(中醫之肝脾失衡導致沮喪情緒低落)
- HT-72 浮萍方(小兒風癢,汗出全身,治風癢,疥癩等皮病)
- HT-73 透膿方
- HT-74 艘風解毒湯
- HT-77 中醫名為上焦濕熱且實之心絞痛癥
- HT-78 健胃散
- HT-79 青春痘
- HT-80 減肥藥
- HT-81 鼻過敏合并頭痛(鼻炎兼頭痛)
- HT-82 下焦寒實之四逆癥(可比較西醫學之攝護腺癌)
- HT-83 皮膚諸病
- HT-84 肝結石
- HT-85 外用青春痘之劑
- HT-87 中醫之九種心痛之一(可與西醫學之心臟肥大癥做比較)
- HT-88 磁珠丸(中醫名白內瘴,青光眼與西醫同)
- HT-89 健筋骨丸(關節肌肉萎縮)
- HT-90 消瘤丸中醫俗名大脖子病 (可以參考西醫學之甲狀腺瘤)
- HT-92 增高丸
- HT-93 小兒過動癥
- HT-95 拖里化毒飲(淋巴膿塊,乳房膿塊惡臭,陰道膿瘍惡臭等癥候)
- HT-96 乳癌的外用粉劑
- HT-97 何首烏丸
- HT-98 五石烏頭丸
- HT-99 斑龍丸
- HT-100 歷節丸
- 六個倪海廈治感冒的經方
- 桂枝湯
- 麻黃湯
- 葛根湯
- 大青龍湯
- 小青龍湯
- 柴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