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談到父母對子女不善,導致子女不孝,
除了這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教育缺失導致子女不孝,
這里的教育并不是義務教育,而是圣賢佛法教育,
因為義務教育并沒有這么高的智慧能教育子女,
> 《孝經》:
>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 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餔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
> 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
儒家和佛家都有提倡孝道,
教科書上主要以儒家文化來傳播,不過對于孝道,只是略微提了一下,并沒有深入,
>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
>
> 五者惱亂父母。令心憂惱。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病報。
>
> 五者供養父母及諸病人。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丑陋報。
> 五者于父母所。無愛敬心。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
> 三者愛敬父母。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小威勢報。
> 七者于己父母及賢圣所。無心奉侍。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大威勢報。
> 七者于己父母及賢圣所。恭敬奉迎。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下族姓報。
> 一者不知敬父。
> 二者不知敬母。
> 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誨。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上族姓報。
> 一者善知敬父。
> 二者善知敬母。
> 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誨。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
> 五者于父母所。
> ... ...
>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
>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業。
佛法的孝道講的比儒家更究竟徹底,
儒家只告訴人們應當孝順,并沒有說明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有哪些好處,不孝順又有哪些壞處,
佛告訴了我們,不恭敬父母、惱亂父母、不供養父母,可得疾病、貧窮、卑賤、丑陋等果報;
而恭敬、供養、奉事父母可得健康少病、形貌端正、富裕、大威德之果報。
這些并不是佛規定的,也不是恐嚇誘惑,
而是佛發現的客觀存在,永恒不變的事實規律,
國家在孝道這方面的教育有缺失,應當補上,
國家如果能用佛法教育人民,效果是最好的,高于其他一切方法,
人民了解事實真相,老老實實聽佛的話,對于父母和子女都有很大的好處。
- 目錄
- 作者和其他書籍
- 前言
- 教育
- 建議國家把佛法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 佛法教育是每個人的必需品
- 義務教育不能缺少倫理道德因果
- 對于人才的培養
- 義務教育不能太“自私”
- 佛法智慧教育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 國家只負責懲罰,不負責教育,不慈
- 佛法是大寶藏,是真正的國寶
- 國家不能屏蔽限制佛法
- 國家應當著重培養學生智慧
- 教育應當告訴學生宇宙人生真相
- 圓滿的性教育在佛法里
- 課本上適度手淫無害論是錯誤的
- 課本上葷素搭配是錯誤的
- 佛法教育缺失,讓無數人吃了大虧
- 法律
- 建議國家取消未成年保護法
- 婚內出軌應該懲罰
- 婚前同居應該懲罰
- 賣淫嫖娼應該判刑
- 酒駕入刑是明智的選擇
- 惡意殺害動物應該被懲罰
- 其他法律的制定依靠佛法少走彎路
- 國家應當嚴禁墮胎
- 國家應當支持助人為樂和見義勇為
- 法律也是因果教育
- 校園霸凌與成人同罪
- 邪淫和車禍的關系
- 醒酒后開車同樣會提高車禍率
- 精神病患者殺人與正常人同罪
- 社會
- 治理環境要先治理人心
- 治理食品安全最好是因果教育
- 家庭
- 優生優育,從投胎開始
- 結婚率低離婚率高的原因
- 夫妻父母任職前國家需要教育培訓考核
- 家暴需要佛法教育來化解
- 自身惡業感召子女不孝
- 教育缺失導致子女不孝
- 醫療
- 建議國家將佛法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 醫療行業不能缺少佛法
- 國家要嚴禁整容
- 國家醫療工作最重要的是“治未病”
- 建議國家推行佛法來防治抑郁癥
- 養老
- 養老院推行佛法教育
- 教育老人念佛求往生
- 犯罪
- 犯罪心理行為形成原因
- 法律對犯罪的約束有限
- 佛法因果教育能從根本大幅度減少犯罪
- 毒品和犯罪的關系
- 邪淫和犯罪的關系
- 殺生吃肉和犯罪的關系
- 飲酒和犯罪的關系
- 口業和犯罪的關系
- 嫉妒瞋恚憍慢邪見和犯罪的關系
- 國家應當用佛法消除犯罪的“臨界體”
- 外交和軍事
- 國家軍事部署
- 永不做侵略性的戰爭
- 國家與國家應當和平相處相互幫助愛護
- 經濟
- 佛法財富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 減少貧富差距要靠教育
- 財富來源于財布施
- 佛法教育能大幅度提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 宗教
- 國家對于佛法的誤會
- 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 辨別有危害的宗教
- 正宗佛法順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