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2年了,最近結婚率越來越低,離婚率越來越高,
這事不僅僅讓父母頭疼,也讓國家頭疼,
這不,國家放開了二胎,
為了降低離婚率,也添加了“冷靜期”,但是并不能降低離婚率,
> 《十住毗婆沙論》云:
>
> 家是貪欲嗔恚愚癡住處。
> 家是一切苦惱住處。
離婚的原因千奇八怪,歸根結底還是婚姻苦,越來越苦,
如果婚姻幸福美滿,沒有人會愿意離婚,
要鬧離婚了,說明婚姻的苦已經積累到無法忍受的地步了,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于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
> 偷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
>
> 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
> 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他所誑。
>
> 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眷屬乖離,二者親族弊惡。
>
> 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
>
> 綺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言無人受,二者語不明了。
>
> 貪欲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無厭。
>
> 嗔恚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惱害。
>
> 邪見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諂曲。
>
> ’佛子!**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眾大苦聚**,是故菩薩作如是念:‘我當遠離十不善道,以十善道為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
造成婚姻苦的原因是人性里的“貪嗔癡慢疑”,遇到外在的財色名食睡,就會造殺盜淫妄酒,產生各種苦,
表現出來的有“怨恨惱怒煩”,
比如貪欲,男人好色女人貪財,
女人婚前要求高價彩禮,想法設法榨取男人的錢財,男人就痛苦,女人自己貪不到也痛苦,
男人好色,出軌,女人就痛苦,
女人生孩子也是苦,八苦之一的生苦,
婚后不懂相敬如賓,不懂相互關愛,自私自利,
貪欲不能滿足,遇到不如意的事就發脾氣,破口大罵,甚至動手家暴,
婚后就像變了一個人,
婚姻對于有些女人是發家致富的途徑,通過結婚離婚,就能分得房子票子,
搞的男人苦不堪言,
這些苦,真的是一言難盡,
佛告訴我們,婚姻苦,是客觀存在,永恒不變的事實真相,
但是因為缺乏佛法教育,人們在進入婚姻前不知道婚姻苦,也就沒有心理準備,
不知道為什么苦,就不知道如何脫離痛苦,
所以一遇到痛苦,只能選擇離婚,
還沒有結婚的,看到離婚的這么多,知道這“不是好事”,也打退堂鼓,
婚姻的苦,不僅僅是結婚后才有,只要有想結婚的念頭,苦就開始了,
比如女方要求結婚要有車有房有票子,男人為了滿足女人,只能累死累活的賺錢,
但是男人不知道財富從財布施而來,結果累死累活還是賺不了多少錢,還是無法滿足女人的需求,
有部分男人不愿意在忍受這些苦,干脆選擇躺平,
女人也知道婚姻苦,養孩子苦,婆媳關系苦,干脆做起單身貴族,
婆媳關系苦是因為雙方都是女人,女人本性貪嗔癡慢疑、虛偽狡詐、妄語兩舌等煩惱習氣比男人更重,心眼更小,所以相處起來雙方都痛苦,
并且又因為缺失佛法教育,不知道自己的這些煩惱習氣會給對方造成痛苦,不知道因果報應真實不虛,不知道這些給對方帶去的痛苦會連本帶利回到自己身上,恩怨就會長期積累,直至鬧掰離婚。
> 《佛說善生子經》云:
> 淫邪有六變當知。何謂六。
> 不自護身。
> 不護妻子。
> 不護家屬。
> 以疑生惡。怨家得便。**眾苦所圍**。
> 已有斯惡則**廢事業**。
> **未致之財不獲。既獲者消。宿儲耗盡**。
還有邪淫是婚姻最大的障礙,
男人邪淫會導致面相身體猥瑣,女人看到都會躲得遠遠的,
還會導致損財,貧窮,多病,這些對于婚姻的障礙都是非常大的,
邪淫對于女人也是同樣的如此,破壞了女人的貞潔,
導致各種婦科疾病,面容變丑,
如果有墮胎,會更嚴重,
有這些情況,會大幅度加劇婚姻的痛苦,
> 《佛說長阿含經》云:
> 飲酒有六失:
> 一者、失財,
> 二者、生病,
> 三者、斗諍,
> 四者、惡名流布,
> 五者、恚怒暴生,
> 六者、智慧日損。
> 善生,若彼長者、長者子飲酒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
還有喝酒也會導致損財,生病,脾氣差等痛苦,
殺生吃肉,抽煙等都是同樣的道理,
如此種種原因就導致了結婚率越來越低,離婚率越來越高,
國家要做的,并不是直接干預婚姻,只能治標不治本,
正確的做法是普及佛法教育,讓人們知道婚姻苦,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才有心理準備,
告訴人們婚姻為什么苦,怎么做才能減少消除這些苦,
> 《阿含經》云:
>
> 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
>
> 云何為五?
>
> 一者、憐念妻子,
>
> 二者、不輕慢,
>
> 三者、為作瓔珞嚴具,
>
> 四者、于家中得自在,
>
> 五者、念妻親親。
>
> 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
>
> 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順夫。
>
> 云何十三?
>
> 一者、重愛敬夫,
>
> 二者、重供養夫,
>
> 三者、善念其夫,
>
> 四者、攝持作業,
>
> 五者、善攝眷屬,
>
> 六者、前以瞻侍,
>
> 七者、后以愛行,
>
> 八者、言以誠實,
>
> 九者、不禁制門,
>
> 十者、見來贊善,
>
> 十一者、敷設床待,
>
> 十二者、施設凈美豐饒飲食,
>
> 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
>
> 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順夫。
>
> 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別。
>
> 居士子,圣法、律中西方者,謂夫、妻子也。居士子,
>
> 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國家應當教育夫妻雙方,在婚姻中如何相處,
丈夫如何愛念照顧妻子,
妻子如何對待丈夫和家庭,
這些教育如果缺少了,就會產生種種問題,
夫妻雙方沒有受到過佛法教育,都是自私自利,相互算計,完全聽從貪嗔癡慢疑的指揮來對待對方,給對方造成痛苦,
因果報應,這些痛苦最終也會連本帶利回到自己身上,
這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無法忍受,就會走向離婚,
離婚也不能解決這些苦,只有消除苦因,才能真正從根本解決這些苦,
否則離婚換人在結婚,還是一樣苦,甚至更苦,
而且離婚后,孩子跟著受苦,
這些都是缺失佛法教育所引發的問題,
國家應當意識到這一點,及時把佛法教育補上,才能拯救這些現在和未來在痛苦中掙扎的家庭。
- 目錄
- 作者和其他書籍
- 前言
- 教育
- 建議國家把佛法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 佛法教育是每個人的必需品
- 義務教育不能缺少倫理道德因果
- 對于人才的培養
- 義務教育不能太“自私”
- 佛法智慧教育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 國家只負責懲罰,不負責教育,不慈
- 佛法是大寶藏,是真正的國寶
- 國家不能屏蔽限制佛法
- 國家應當著重培養學生智慧
- 教育應當告訴學生宇宙人生真相
- 圓滿的性教育在佛法里
- 課本上適度手淫無害論是錯誤的
- 課本上葷素搭配是錯誤的
- 佛法教育缺失,讓無數人吃了大虧
- 法律
- 建議國家取消未成年保護法
- 婚內出軌應該懲罰
- 婚前同居應該懲罰
- 賣淫嫖娼應該判刑
- 酒駕入刑是明智的選擇
- 惡意殺害動物應該被懲罰
- 其他法律的制定依靠佛法少走彎路
- 國家應當嚴禁墮胎
- 國家應當支持助人為樂和見義勇為
- 法律也是因果教育
- 校園霸凌與成人同罪
- 邪淫和車禍的關系
- 醒酒后開車同樣會提高車禍率
- 精神病患者殺人與正常人同罪
- 社會
- 治理環境要先治理人心
- 治理食品安全最好是因果教育
- 家庭
- 優生優育,從投胎開始
- 結婚率低離婚率高的原因
- 夫妻父母任職前國家需要教育培訓考核
- 家暴需要佛法教育來化解
- 自身惡業感召子女不孝
- 教育缺失導致子女不孝
- 醫療
- 建議國家將佛法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 醫療行業不能缺少佛法
- 國家要嚴禁整容
- 國家醫療工作最重要的是“治未病”
- 建議國家推行佛法來防治抑郁癥
- 養老
- 養老院推行佛法教育
- 教育老人念佛求往生
- 犯罪
- 犯罪心理行為形成原因
- 法律對犯罪的約束有限
- 佛法因果教育能從根本大幅度減少犯罪
- 毒品和犯罪的關系
- 邪淫和犯罪的關系
- 殺生吃肉和犯罪的關系
- 飲酒和犯罪的關系
- 口業和犯罪的關系
- 嫉妒瞋恚憍慢邪見和犯罪的關系
- 國家應當用佛法消除犯罪的“臨界體”
- 外交和軍事
- 國家軍事部署
- 永不做侵略性的戰爭
- 國家與國家應當和平相處相互幫助愛護
- 經濟
- 佛法財富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 減少貧富差距要靠教育
- 財富來源于財布施
- 佛法教育能大幅度提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 宗教
- 國家對于佛法的誤會
- 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 辨別有危害的宗教
- 正宗佛法順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