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肆虐**
在所有的生活領域,虛偽現象最猖獗的,莫過于靈性領域。如同商品市場,靈性領域也存在著無情的供求律。全世界的人都在渴望光明自由。要滿足這一周期性的和深切的需求,總會出現大量的供應——那些自稱能夠滿足這種需要者。這些人絕大多數是騙子。真正能夠滿足需求者極為罕見。
而能夠認出且受益于真正大師的人,也同樣罕見。求道者有兩類:(1)破釜沉舟的真誠努力者和(2)假裝尋求真理者。在靈性肆虐的迷宮里,假求道者和假授道者實屬近親。
當然,假裝的求道者和自命不凡的圣人,出于自私的動機,可能在生活的舞臺上閉關自守,在茫茫的世上玩著自己的游戲。結果如卡比爾所言,雙方都像石造的船一樣沉陷于水底。他們因自私的目的而一起自掘了水中墓地。
在這個充滿弱點的世界里,最大且最常見的弱點是不能夠面對、接受與承認自己的弱點。此乃一切弱點之最。它導致了虛偽。虛偽據說是惡對善的贊美。與事實的世界相比,人還從其靈感的激發中,想象創造出另一個理想世界。有時他想象著自己到了那個理想世界;有時他又回到事實的現實世界;偶爾,他一步一個血印地、緩慢吃力地行道,試圖彌合二者之間的鴻溝。想象地獲得并佯裝證得那個理想,這個誘惑是如此難以抵拒,以至于極少人經得住這個考驗。這就是騙子圣人或靈性偽師的根源,他趾高氣揚,自以為是。
在自封的靈性大師中,只有很少的人真誠地相信并立場鮮明地堅持自己的宣稱。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自欺欺人。這些人先自欺,后欺人。但即使他們是徹底的自我欺騙,一旦發現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靈性成就,他們也能夠設法從其靈性虛偽的束縛中脫身。這些人尚有得到真理的一線希望,因為他們不是有意地欺騙。另一方面,靈性領域里故意冒充圣人的騙子,不僅是最不可救藥的罪犯,而且是最可憐的受害者。他們在自造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到每一個相關者,包括他們自己,都全然不可救藥。
對有意的騙子或假冒的靈性大師,要試圖挖掘其動機是徒勞無益的。內在的靈性道路狹窄而艱難。即使真誠的行道者也有可能被靈性虛偽所誘惑,甚至在墮落之后,都意識不到自己的墮落。但是,他們可能有幸得到某個至師的及時引領。在通往真理的險峻道路上,真與假之間的界線極為窄小,幾乎難以分辨。
讓我們以最大的善意來看待靈性肆虐。它能夠誘惑甚至最真誠的靈魂,如果他在道路上不能保持警惕的話。成道的過程似乎是一個成為自己表面上所不是的過程。它似乎是一個運動——從你所處的地方到你不在的地方。為了使這個過程有個自覺的方向,不僅有必要清晰地認識目標,而且還有必要在想象中上演行道的過程。例如,一個想去倫敦的人,首先會想象旅途的困難和復雜,然后才為旅行作準備。對這個不可避免的過程,我們必須加上這樣的考慮:他在現實生活中所處的實際位置本身也是他的想象產物。一個人很自然地把想象當作現實,并且認為自己在求索中實現了他所想象的目的。
伴隨著神圣的思辨,必然會有一些想當然和推測,每一個求道者都不可避免地被它們所吸引。一切的尋求都是超越假以達到真的斗爭。除非求道者對正確與錯誤、真與假有個初步的概念,否則就不可能有任何努力。再者,假的不可能永遠站在假的立場上,有效而任意地永遠堅持自身。因此才出現想象真理的迫切需要,以便堅守這個被想象或認識到的真理,行動時就像已經實現這個被追求的珍貴目標那樣。這還意味著一個人自以為已經成道,雖然他從自我陶醉中被一次次無情地拋出,不得不面對在他的想象競賽中遠遠超過他的無法挑戰的事實。
一個真誠的信仰,無論怎樣錯誤,都不會永遠地束縛著求道者,因為他是敞開的,有可能改正,而不是不可救藥。然而,一個故意地扮演偽角色的人,卻虛偽地把不屬于自己的權威據為己有。他非法地行使權威,從而給自身帶來靈性毀滅。他虛偽地自吹自擂,以便利用他人的簡單輕信。前者真誠地(雖然錯誤地)相信自己的靈性資格。另一個卻有意地假裝自己所不是的——與真相大相徑庭。他們之間的區別是巨大的。前者在認識到的真理中肯定其存在,而后者則在認識到的謬誤中肯定其存在。
因此,在靈性肆虐中明知故犯的騙子,給自己宣告了自造的、充滿累累罪孽的可疑命運,此外,他還把那些輕信者拽進他自己挖掘的泥潭。他在靈性上埋葬著自己,同時還埋葬著那些懷著孩子般的天真去愛他與信他的每一個人。偽師給自身和那些愛他的人帶來毀滅;他是不可能逃脫這種毀滅的,除非某個至師給予他特殊的恩典。在這種情況下的最大不幸是:對于這種唯一能夠拯救他的恩典,偽師并不配得。
譯自Beams?From?Meher?Baba?on?the?Spiritual?Panorama,?1958
**自我的把戲**
**I**
一個人若是沒有真正的權限,卻聲稱自己是圣人,并讓人們頂禮膜拜他,他則是在強烈的快感中滿足自我。自我的滿足還同時帶來幸福感。
一個對鴉片(吃喝或抽煙)上癮的人,也得到類似的幸福感,盡管是暫時的。過了一定時間之后,有鴉片癮者開始感受鴉片的后果——嚴重的便秘,失去食欲,頭疼,遲鈍與昏沉。這時他開始意識到不上癮則更好。但不幸的是,他難以放棄這個習慣。他已經成為奴隸。他意識到為時已晚,隨著幸福感的逐漸消失,鴉片的用量愈來愈大,耽溺也愈深。
同理,一個不具權限卻讓別人頂禮自己,從而放縱于這種快樂的人,過后也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伴隨著這種感覺,他也意識到自己并沒有權限。但是,他已經習慣于滿足自我的這個習慣,以至于無法停手。他繼續放縱自我,經過一定的時間后,便不再去搭理良心的譴責。他的內在良知變得麻木。
若干年后,有一天人們會發現,那個吸鴉片者躺在骯臟的陰溝里,失去知覺。過量的鴉片造成了悲劇,使他徹底失去自控能力。過路人蔑視、嘲笑并指點他:這個不可救藥的癮君子!
同理,一個實際上不是圣人卻冒充圣人的人,對他人的膜拜上了癮,在這種膜拜癮里沉湎了若干年后,也開始做不配的行為。然而,與鴉片癮者所不同的是,偽師的可恥行為卻被跟隨者視為“完美”!他罵人時,其言語被當作祝福!他打人時,其行為被當作恩典降臨!他放縱于跟異性做愛時,卻被當作純愛!總之,無論這個假冒圣人做什么,一切全都被他的跟隨者加以遵奉與愛戴。他的行為越是放蕩不羈,跟隨者就越是崇拜。崇拜越大,偽師的自我就越滿足。最終,他從偶像的尊位墮落下來,因為他不是真正的圣人,過量的崇拜和尊敬,讓他的自我無法消化!隨著這個“上癮”圣人的墮落,他也被蔑視。那些曾經自稱是他的跟隨者的人,也來嘲笑他,把他叫做騙子。
吸鴉片上癮者會有自己的朋友,這些朋友吹捧鴉片的功效,并且拉其他的輕信者入伙。同理,假冒圣人也會有一批跟隨者,宣揚他和他的“神跡”,以吸引別人入伙。這些奇跡可能僅僅是巧合,甚至是那些天真虔誠的跟隨者的真實體驗,這些體驗僅僅是他們對‘上癮’圣人的信心和愛的結果而已。
**II**
一個無權卻允許別人頂禮他的人,是在玩一場必輸的游戲,贏者是那些向他頂禮的人。頂禮者把自己的業相負擔丟給了他,從而造成他的損失,因為他要轉世很多次,才能消除從別人那里收集來的業相。
值得思考是:如果以犧牲一個偽師為代價,讓成千上萬的人從中得益,那么是否應該允許這種人繼續行騙?
如果這類偽師已經與某個至師建立了聯系,并且愛至師,大師則會立刻制止并糾正這些錯誤,并且提醒其愛者警惕這種未被授權的行為。
但是,如果這類偽師尚未與至師建立聯系,大師是決不會干預的,因為偽師最終也會從中得到一些益處。大師知道這是自我的把戲。偽師以自身受譴責為代價,成為垃圾桶,幫助清理成千上萬人的業相——這就是讓他最終受益的原因。
由于從別人那里收集來的業相負擔,他無疑將因自己的行為而在下一生受大苦。但一個彌補因素是:隨著痛苦的強度,這些被積累的業相也會加快消除。業相的消除取決于痛苦的強度。隨著從別人那里收集到的業相的消除,他自己原來的業相也會加快消除。
**III**
一個未被授權的假冒圣人,會給成千上萬的人帶來利益,他也同樣會給很多人造成危害。這一切都是幻相里的游戲!
有鴉片癮者樂于給另一個人一點鴉片,后者品嘗之后,又同自己的朋友分享,從而形成一個吸鴉片的圈子。同理,“上癮”的圣人也會有幾個親信,他們開始傳播消息,說誰誰被賜福生子,誰誰愿望實現,這個“圣人”施了很多此類奇跡等等。“上癮”圣人的身邊因而形成了一幫跟隨者。
然而,這個快樂的圖景是不會持久的,因為過些年之后,有朝一日,至少會有一個人發現他的大師原來是個騙子,而且尚未成道。這個人的決定信心因而受到巨大的挫折,這種挫折的沖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他從前因信心和愛戴而在無意中轉移給偽師的業相,突然又自動地反彈回來,重新成為他的重負。因此,把信心置于‘上癮’圣人的人,也會受很大的苦。
譯自《愛之道》The?Path?of?Love?by?Meher?Baba?1976
- 訊息【作者:美赫巴巴】
- 打破沉默開言之時
- 宇宙訊息
- 高之最高
- 最后宣言
- 七個真實
- 巴巴的希望
- 新生活訊息
- 美赫巴巴的呼召
- 愛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生活極致
- 行動的重要性
- 巴巴的訓示
- 求道者的態度
- 如何為巴巴工作
- 美赫巴巴的最后決定
- 大師就是道
- 真正的禮物
- 最后的警告
- 新的世界文化
- 從虛假中解放
- 生日訊息
- 過去與現在
- 怎樣愛神
- 建立內在聯系
- 阿瓦塔箴言集
- 《美赫巴巴在呼召》
- 都跟我來
- 贏取神愛禮物
- 變得像塵土
- 愛之海洋
- 永遠醒來
- 神圣游戲
- 完全信任我
- 我的宇宙宗教
- 生命的目的
- 專題【作者:美赫巴巴】
- 論修行
- 末那乃希
- 論靈性偽師
- 論心與自我
- 美赫巴巴論靜心
- 論瑜伽之道
- 論至高狀態的三個不同方面
- 喚醒者
- 2007年沉默日訊息
- 美赫巴巴的沉默
- 沉默之打破
- 慈悲
- 心靈的喚醒
- 美赫巴巴與意識
- 即將到來的靈性復興
- 他是自由的
- 體驗美赫巴巴的愛
- 禱文
- 三篇禱文
- 主跟我們一起祈禱
- 惟有您存在
- 《惟有您存在》的創作經過
- 祈禱作為內在途徑
- 五首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