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從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獲益 | 中篇

## 第七章 向錢看
第七章向錢看講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冪次法則。和前幾章所講述的一樣,冪次法則也是一個這樣的問題:
在很多關鍵的領域,大多數人都相信平均主義和正態分布,但事實上卻是冪次法則在主導這個世界。
Peter Thiel 說道,冪次法則是宇宙的力量,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之所以會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指數方程式是最不平均的分配。它完整定義了我們周圍的環境,而我們幾乎毫無察覺。為了讓大家相信這個法則,Peter Thiel 以風險投資為例講述了一個大家都不太愿意承認的事實。
VC 的任務是尋找并鑒別那些剛起步的前景光明的公司,投資這些公司并從中獲利。VC 們希望投資基金的價值能在幾年的時間內得到極大的提升,達到收支平衡,甚至收入大于支出。
但是「撒網式投資,然后祈禱」這種方法通常會全盤皆輸。這是因為風險投資的回報并不遵循正態分布,而是遵循冪次法則:一小部分公司完勝其他所有公司。如果你看重撒大網,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僅僅幾個日后價值勢不可當的公司,一開始你就會與這些稀有公司失之交臂。下圖清楚地展現出現實和錯誤認知之間的差異。

Peter Thiel 自己的 Founders Fund 的業績表現解釋了這個扭曲的模式: Facebook,是 Founders Fund 投資組合里表現最好地,回報比其他所投資公司加起來的還要多。Palantir, 是表現第二好的公司,帶來的回報比刨除 Facebook 外所有公司加起來的還要多。這個高度不平均的模式并非偶然,其他的基金也都出現過這種情況。風險投資中最大的秘密是:
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資所獲的回報要等于或超過其他所有投資對象的總和。
冪次法則的分布很廣,顯而易見,卻為人所忽略,在美國每年成立的新公司中,只有不到 1% 能得到風險基金,而且所有的風險投資只占國內生產總值不到 0.2%。但是這些投資的結果不成比例地地推動了整個經濟的發展。風險基金支持的公司創造的工作崗位占私營公司全部工作崗位的 11%。確實,12 家大型科技公司都得到了風險基金的支持。那 12 家企業加起來價值超過 2 萬億美元,比其他所有科技公司加起來都多。
冪次法則在生活中經常被稱為帕累托法則,也叫 80-20 法則,對于一個創業期的公司來說,合理利用這個法則非常非常重要,你需要留意的你的團隊里面哪個人完成了遠遠多于其他人的功能開發,哪個人完成了遠遠多于其他人的銷售額,還有哪個人制造了遠遠多于其他人的麻煩。另外,80-20 法則也可以幫你完成市場的選擇,幫你確定銷售方式。
在《反脆弱》這本書里面,塔勒布將帕累托法則,冪次法則,長尾理論,極端斯坦這些名詞做了定義。一般說來,在自然界自動產生的,眾多看似非常可怕但是匯總后便相互抵消的變化會產生一種命名為平均斯坦的波動性,而人類社會和人為產生的事件大多表現是,大部分事件非常穩定,偶爾陷入重大混亂狀態和嚴重后果,這種波動性被命名為極端斯坦。前者是波動,后者是跳躍。前者充滿許多小的波折,而后者則不規則的出現突變。在極端斯坦的領域,可預測性非常低,因此,我們還是要對反脆弱性有更多的認知。
另外一本講述冪次定律的書是《復雜》,不過這本書非常難讀,盡管《反脆弱》已經很難讀了,但《復雜》還是要難讀很多。《復雜》這本書講述的是海量的簡單事物如何組成一個復雜的事物,并從中涌現出智能。例如,螞蟻在組成群體時為何會表現出如此的精密性和具有目的性 7 數以億計的神經元是如何產生出像意識這樣極度復雜的事物,是什么在引導免疫系統、互聯網、全球經濟和人類基因組等自組織結構,這些都是復雜系統科學嘗試回答的迷人而令人費解的問題的一部分。

關于簡單的事物如何影響整體復雜系統,《華嚴經》有段話說的很好:
> 猶如眾鏡相照,眾鏡影見一鏡中,如是影中復現眾影,——影中復現眾影。即重重現影,成其無盡復無盡也。
其實 IT 系統也是如此,從本質上來說,分布式業務系統就是一個 “復雜” 的系統,其行為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而且,Production 模式下,系統的可用性和性能也不是簡單的能夠從測試系統的行為來推測。[OneAPM](http://www.oneapm.com/)?提供的專用于生產系統的應用性能管理,從最根本的角度講,是每一個分布式系統最本質的需求。
## 第八章 講述秘密
Peter Thiel 喜歡問的上述兩個逆向思考問題,如果你有答案,比如能發現大多數人不認可的事實,創建沒人建立過的價值公司,無疑是發現了秘密。秘密的特點是重要,未被人知,難為但可行。想想這個問題:還有哪些有價值的公司還沒有創建?(我覺得也可以想想這個事情的反面,還有哪些沒價值的公司還沒有倒閉?)
大部分人覺得世上再難找到秘密。社會環境也遏制發現秘密。比如教育體系設置考綱范圍,不鼓勵學生探索不考試的知識。人們害怕犯錯,出于避險對秘密不甚熱衷。自滿也會阻擋秘密的發現過程,精英階層有能力發現秘密,卻裹足不前。全球扁平化讓人顧慮秘密早已經被世界某個角落的聰明人發現。對秘密的忽視,導致有效市場學派的興起。但泡沫顯示市場非常缺乏效率。科技公司像惠普 1999 年停止追求技術秘訣,導致市值不斷跳水。
偉大的公司建基于找到讓世界如何運轉的秘密。哪怕的士遍地,只要相信租車的供需未滿足,追尋秘密,就能找到商機。Uber 就是這樣的代表。秘密分為兩種:有關自然的秘密,有關人性的秘密。物理學博士比較難相處的原因就在于他們知道很多基礎真理,覺得已經知道所有其他真理。與人性有關的秘密,其價值常被低估,因為這并不需要高等學歷。學校教的是常規知識,絕大部分人常常按照所學所教來思考。要發現秘密,你需要尋找那些還沒有被標準化或者制度化的領域。比如營養保健,這并不是大學專業,但大有可為。
找到秘密后,你是告訴別人,還是保守秘密?肯定不應該告訴所有人一切,那應該告訴誰?就告訴你需要告訴的人。保守秘密的黃金法則很簡單,只告訴公司里的人。任何偉大的公司都建立在外人不知的秘密基礎上。公司是一種合謀改變世界的行為,你只應該向你的合謀者分享秘密。
作為企業級服務創業者的一員,[OneAPM](http://www.oneapm.com/)?在應用性能管理領域發現了無數個秘密,這也讓我們一路成為了中國應用性能管理領域的領軍公司,成為了中國企業級軟件領域的新興領軍企業。同時,我們也欣喜的看到,企業級服務這個領域在最近這段時間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關注,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盡管秘密無法分享,但是這個領域還有一些知識,本來應該是常識,為每一個創業者所知,但是因為中國企業級服務領域創業者的稀少,導致很多人走了一些不該走的彎路,在這個事情上,我會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大家分享這些知識。
很多人對企業級服務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說,很多人以為企業級服務獲取客戶一定需要 “關系”, 甚至將其列為企業級服務創業的第一要素,但本質上來講,企業級服務領域創業和 to C 一樣,方向是第一位的,資源依附在企業級服務也是一樣會遭遇失敗,甚至是更快的遭遇失敗。再比如說,很多人以為 to C 領域的創業企業發展速度快于企業級服務,其實也這是一種誤解,從大量的統計數據來看,兩者走向 IPO 的時間基本相同,只不過從某個角度講,to C 的公司更像是兩段式創業,第一段拿到海量用戶,第二段從海量用戶產生營收,而企業級服務則是比較簡單的模型。對于 to C 的企業來說,即使很快的拿到了高估值,如果營收不給力,最終估值也會掉下來,比如說凡客。
有另外一系列的書和本章講述的內容比較類似,就是稻盛和夫的《創造高收益》系列。從某些意義上來說,《創造高收益》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正值中國互聯網熱潮,用戶數量代表一切的言論甚囂塵上,很多人對于《創造高收益》這本書中追求企業經營利潤的說法不屑一顧,但是從今天看來,《創造高收益》是一套價值嚴重被低估的好書。最重要的是,《創造高收益》是一套問答式書籍,書中所講案例都是企業家針對自己經營中的問題向稻盛和夫先生提問,稻盛和夫深入思考之后給出的回答。

## 第九章 基礎決定命運
每個偉大企業都是獨一無二的,而要做好每個事業,有些事情在起步階段就必須做好。Peter Thiel 認為,基礎沒有打好的初創企業是無法挽救的。
我覺得這一章當中有一個觀點是反常識的,中國企業流行的激勵原則是:但凡是能夠直接激勵的,都不要間接激勵,在這種邏輯思維下,現金獎勵被當成最簡單粗暴的獎勵方式,我們經常看到初創企業的年會上大把大把的發人民幣。然而,Peter Thiel,現金獎勵不是當道,只有股票報酬才能讓員工全力以赴。從很多意義上說,股票和期權是更好的待遇,因為它意味著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它是報酬的一種形式,能夠有效引導員工在未來創造價值。
由于分配股票所有權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因此,創始人務必做好細節保密工作。
《反脆弱》這本書的第 12 章講述了期權概念的來源。并且給出結論,期權就是反脆弱性的一種代表。對于期權的所有者而言,期權是一種選擇權,當員工知道自己可以以便宜的價格買入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不對稱性對員工有利的時候,他們不需要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可選擇性帶來的優勢就是,當你正確時,你會獲得更大的收益。
選擇權等于不對稱性加理性,1996 年加入 eBay 的前臺領導的股票可能比 1999 年加入的副總裁多 200 倍,2005 年為 Facebook 墻壁涂鴉的畫家得到的股票如今價值兩億美元。選擇權可以替代知識,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靠我們的技能成就的許多東西其實大多來自選擇權,而且是被妥善運用的選擇權。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也未必要創業,加入一個飛速發展的一流公司會獲得更大也更容易的成功。在今天,如果你對技術創業方向有興趣,歡迎加入?[OneAPM](http://www.oneapm.com/)。
這其中的含義絕不平凡。
- 前言
- Salesforce 的成功學,如何學以致用?
- APM 世界大戰再升級,Google 和 360 加入戰團
- 面對愚昧,神們自己也緘口不言 | 阿西莫夫《神們自己》讀后感
- Founder 與作家 |《西域幻沙錄》讀后感
- 我所理解的溝通 | 《重來 2:更為簡單高效的遠程工作方式》讀后感
- 如何進入主流市場 |《跨越鴻溝》讀后感
- 我所理解的遠程 | 2015 年創業團隊贏得競爭的利器
- 于無聲處聽驚雷 | Zero to One 讀后感
- 2015 年第一碗暖人的雞湯 | 來自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 如何從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獲益 | 上篇
- 如何從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獲益 | 中篇
- 手把手教你開始在 SaaS 領域創業 | YC 創業課第十二講觀后感
- 手把手教你掌握 SaaS 領域的銷售 |《Zero to One》第 11 章解讀
- 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人才變革
-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 |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讀后感 | 上
- 創業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創業維艱》前兩章讀書筆記
- 恐懼只是你的選擇 |《創業維艱》第三四七章讀書筆記
- 首次創業者如何面對資源的稀缺?
- 看別人家的 CEO 如何帶領 Intel 走出死亡之谷
- Oracle 為什么必須收購 Salesforce?
- Slack 成立一年估值 30 億美元,是泡沫還是實力?
- 4 年估值 20 億美金的 DOMO,誓言超越大數據
- 風起于青萍之末:企業級服務市場一周融資案例解讀
- 巨變時代我們如何管理企業 |《High Output Management》讀后感
- 奇點鄰近:中國企業級服務領域存在千億美金市值的機會
- 從匈牙利難民到市值五千億美金公司 CEO | 安迪 ? 格魯夫如何完成「逆轉」
- 從惠普的衰落看科技企業管理之難 | 《勇敢抉擇》讀后感
- 彼得 ? 蒂爾和埃隆 ? 馬斯克的首次交鋒 |《支付戰爭》讀書筆記
- 站在最好的時代重新想象一切
- 從 eBay 和 Paypal 的分拆來談談私募基金及 LBO | 《說謊者的撲克牌》讀后感
- 關于在有生之年到達并開發 Kepler-452b 行星的商業計劃書
- 關于《三體》、黑暗森林、費米悖論和我們所不知道的一切
- 《朝聞道》:斯蒂芬 ? 霍金提出的終極問題 | 上
- 《黑洞戰爭》讀后感下篇:我們的世界是一副全息圖
- 一個創業者怎么看待讀書和寫作
- The Road Not Taken
- StartUp 的本質是什么
- 做管理不要太相信直覺
- 創業當如葉良辰
- 這些書可以讓你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 中國 SaaS 創業者,你需要種更多的土豆
- 沒有人許諾給我們更加美好的未來
- 漫談中國 SaaS Part 2:從圓桌理論到降維打擊
- 漫談中國 SaaS Part3:地球人生活在三體星是什么體驗?
- 經緯科幻迷俱樂部推薦的十本科幻小說
- 漫談中國 SaaS Part 5:中國企業服務的三個挑戰與三條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