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些書可以讓你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也經常觀察身邊其他人的讀書行為,我發現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一是,我發現每年讀十幾本書的人,他們讀的書大多都是相同的,他們讀的更多的是暢銷書,而閱讀量每月十幾本的人則會讀的很雜,其中多數的書和其他人不相同;二是,我自己覺得,暢銷書往往沒有什么意思,大多數都是雞湯,而一些很小眾的書則會往往很有趣。
今天我要推薦的書說不上是暢銷書,比起暢銷書來說偏小眾,但是在某一個領域他們卻很有名,可以用專業知識入門經典一類的詞來形容,一般來說,這一類書又能長知識又能啟發思考,讀起來很有意思。
我自己在前一段時間讀了很多的基礎物理和宇宙方面的書,那個時候,每天思考的都是遠在千萬光年以外的事情,確實很有趣,也能起到放松作用。后來,我慢慢的把關注的目光收了回來,回到我們的銀河系,回到我們的太陽系,回到我們的地球,回到我們人類本身。在這個過程中,我讀了不同作者不同領域的書籍,有趣的是,這些書籍在寫作時絕不相關,然而在閱讀的時候卻能夠時時從書中找到關聯點。
我讀這些書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卡爾. 薩根寫的有關太陽系和行星的書籍,分別是《暗淡藍點 》《魔鬼出沒的世界》《卡爾. 薩根的上帝》,第二階段是喬納生. 威諾寫的《鳥喙》, 也就是《加拉帕格斯群島考察記》,第三階段是李光耀寫的《李光耀觀天下》。第一階段的書大致講了我們這個太陽系的行星和我們所在的地球如何形成,第二階段的書大概講了我們人類如何形成,第三階段的書講了我們人類現在大概是什么樣子。
我們先來說一說卡爾. 薩根這個人,卡爾 · 薩根,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他長期主持和參與美國太空探測計劃,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兩次獲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特殊科學成就獎章 (ESAM)。
看薩根寫的書,字里行間給我一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個具備了深沉智慧的人,而且極度悲天憫人。我們知道美國是一個基督教信仰盛行的國家,在美國,神學和科學的關系,更多的是并存和融合,而不像在中國一樣一邊倒的無神論,這一點在《卡爾薩根的上帝》一書中有淋漓盡致的體現,也讓我重新思考了我們現在所生存的世界,美國就是美國,而不是大洋彼岸一個環境更好科技更發達的中國 2.0 版,美國是一個清教徒建立的國家, 在此之前我無法想象宗教在人們生活中會占據如此重要的位置。為了保證太空探測行為盡量少得樹敵,薩根對于神學和宗教的態度是一種經過思考的懷柔,甚至在他寫的電影劇本《超時空接觸》中,他將主角的戀人安排成一個神學家和牧師。薩根就像是現代的大祭司,祭司在古代負責仰觀天象,參悟宇宙奧妙,建立世界觀,為帝王提供天氣和宇宙情報,其中多是極度智慧之人。這一工作在現代則變成了名為天文學的科學,薩根就象一位大祭司一樣向我們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并且耐心的將一切告訴他的子民,即使在他的工作遭受政治家誤解甚至中傷的時候,他也是更多的從對方立場出發來解讀問題。
薩根首創的名詞,暗淡藍點,指的是從太空中遙望的地球。《暗淡藍點》這本書是薩根 60 歲那年出版的,其主題關系到人類生存與文明進步的長遠前景。該書布局大氣磅礴,章法井然有序。開卷就是對人類慣于漂泊的歷史回眸,繼而便淋漓酣暢、絲絲入扣地闡明了當今的科學技術正在為人類移居太空創造最基本的條件。從年輕時代起,薩根便對此種前景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暗淡藍點》則用詩一般的語言道出了此種心境:如“我們是在寧靜的海洋上航行的水手,我們感受到了微風的吹拂。”
《暗淡藍點》全書 22 章,其最后幾段意境尤為迷人:
> 到了某一個時代,人類可以把彗星和小行星一個又一個常規地改變位置,這時我們就可以向某一個小世界移民,然后把他們送出去。在一代又一代之后,這個小世界向外快速離開,地球從一個明亮的星體蛻化成一個蒼白的小點,然后就消失不見了。太陽會越來越暗,后來只是一個依稀可見的黃色光點,最終消失在千萬顆其他星星之中。旅行者將會來到星際的黑夜中…
>
> 然而,即使是一顆相當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它的資源也是有限的… 因此,從長遠來說,這些人類社區必須從一個小世界遷徙到另一個小世界…
>
> 在過了一段短暫的定居生活后,我們又在恢復古代的游牧生活方式,我們再次成為了漂泊者,只是比上次更為技術化。我們遙遠的后代們,安全地布列在太陽系或更遠的許多世界上……
>
> 他們將抬頭凝視,在他們的天空中竭力尋找那個藍色的光點。”“他們會感到驚奇,這個貯藏我們全部潛力的地方曾經是何等容易受傷害,我們的嬰兒時代是多么危險,…… 我們要跨越多少條河流,才能找到我們要走的道路。
薩根,以及智慧、悟性及志向與之相匹的科學家們,似乎已經找到了這樣一條漫漫而修遠的通天之途,一條人類文明的未來之路。這不由得令人聯想起斯蒂芬 · 茨威格對羅曼 · 羅蘭的評論:“他的目光總是注視著遠方,盯著無形的未來。” 薩根正是這樣的人,因此,人們自然而然地對他充滿著崇敬之情。
我覺得讀薩根寫的書,最大的收益在于,你可以從他一生的思考中感受到一種態度,一種對待人類和對待我們所存在的這個宇宙的態度。他是真正的科學家,因此能夠教給我們如何以正確的姿態來對待科學。在這點上,《魔鬼出沒的世界》一書可以作為典范,如果說《卡爾薩根的上帝》一書寫的是科學與宗教,那么《魔鬼出沒的世界》寫的是科學和偽科學。但是,如果只是這樣界定這本書,還是太膚淺了。我覺得薩根之所以是一個偉大的人,更多的是因為,他所思考的的問題更偏向于是,我們人類為什么是現在這樣的?
然后我就讀了李光耀寫的《李光耀觀天下》,一個在另一方面站到了人生頂峰的人寫的他對我們這個世界的看法。《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看完后,讓我更加感覺到卡爾薩根所思考的問題的深度。
一般來說,做到李光耀這個職位的人很難自由自在的寫書,并且,由于新加坡這個國家的地緣特殊性,使得李光耀必須深入的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而經濟和政治無非是人的活動,因此,《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寫滿了對人性的理解。
我自己是一個從未出過國的人,我對于外面世界的種種認識,無非來自于學生時代的課本和后面的道聽途說,本書至少在很大意義上顛覆了我此前對于地球這個世界的認識。學生時代所學更多的是別人有意為之,而后面的道聽途說則過于零碎。舉幾個例子,此前我從未深入思考過宗教、語言和種族這些屬性對于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意義,而這本書則主要是從這些觀點出發來討論問題,書中討論了中國的歷史和未來,美國的歷史和未來,這些文字我覺得大家最好自己去看,寫出來不確定是否會被舉報。
書中所寫關于世界上一些地區關于民族和語言的事情大大顛覆了我的一些認知,我們中國 13 億人都在說漢語,這在我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并沒有想過類似于印度和印尼這樣國家的情況。在英國統治者在印度建造鐵路將其統一之前,印度是由不同王公、蘇丹或者納瓦布管制的多個族群,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印度有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種姓制度,不同種姓之間禁止通婚,高等級的種姓可以命令低等級種姓。而且,印度境內使用的語言有 400 多種,鑒于語言環境的多樣化,你無法在同一時間向所有人發表演講,印度的許多語言之間在歷史上毫無關聯,印度 12 億人中約有 2 億人能聽得懂英文,印度語有 5 億聽眾,然而沒有一種語言可以有 12 億聽眾。印尼也是類似 2.4 億人口由 5000 公里范圍內 1.7 萬的島嶼所割裂,上面分散著 200 多個民族。
還有歐洲,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大陸在之前的 2000 年里發起了無數場戰爭的歐洲。
人類為什么會是這樣的?
我覺得《鳥喙》這本書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解答。這本書的另外一個副標題是《加拉帕格斯群島考察記》。查爾斯達爾文曾經說,加拉帕格斯群島是“我的全部觀點的發祥地”,也就是《物種起源》的發祥地。
進化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學科,一方面,現在依然有很多西方人拒絕相信進化論,另一方面,有很多人聲稱自己懂進化論,并且對達爾文的學說品頭論足。試想這在數學和物理學里面根本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至少沒有幾位仁兄敢于聲稱自己懂相對論并且對愛因斯坦品頭論足。在這種背景下,為了拿出實實在在的進化論的證據,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的彼得. 格蘭特與羅斯瑪麗. 格蘭特教授夫婦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年復一年的帶領學生來到加拉帕格斯群島,用最簡單的研究工具,也就是環子和卡尺,詳細記錄雀鳥的譜系并測量它們的形態學指標,研究 100 多年前激發達爾文思考物種起源的那個關鍵科學問題:為什么在這個面積狹小、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竟然分化出了 10 余種雀鳥物種?
格蘭特夫婦的研究前后持續了幾十年,他們的一系列科學發現令人贊嘆,這主要是由于他們的結論帶有一種樸素的美感和動人心魄的殘酷。
萬事萬物皆有聯系,這正是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思考如此有趣的原因。并且,我從未見過有中國人以如此的態度寫過書,所以我極力推薦大家讀這幾本書。這幾本書不是雞湯,我無法告訴大家結論,閱讀的價值,正在于閱讀過程本身。
- 前言
- Salesforce 的成功學,如何學以致用?
- APM 世界大戰再升級,Google 和 360 加入戰團
- 面對愚昧,神們自己也緘口不言 | 阿西莫夫《神們自己》讀后感
- Founder 與作家 |《西域幻沙錄》讀后感
- 我所理解的溝通 | 《重來 2:更為簡單高效的遠程工作方式》讀后感
- 如何進入主流市場 |《跨越鴻溝》讀后感
- 我所理解的遠程 | 2015 年創業團隊贏得競爭的利器
- 于無聲處聽驚雷 | Zero to One 讀后感
- 2015 年第一碗暖人的雞湯 | 來自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 如何從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獲益 | 上篇
- 如何從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獲益 | 中篇
- 手把手教你開始在 SaaS 領域創業 | YC 創業課第十二講觀后感
- 手把手教你掌握 SaaS 領域的銷售 |《Zero to One》第 11 章解讀
- 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人才變革
-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 |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讀后感 | 上
- 創業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創業維艱》前兩章讀書筆記
- 恐懼只是你的選擇 |《創業維艱》第三四七章讀書筆記
- 首次創業者如何面對資源的稀缺?
- 看別人家的 CEO 如何帶領 Intel 走出死亡之谷
- Oracle 為什么必須收購 Salesforce?
- Slack 成立一年估值 30 億美元,是泡沫還是實力?
- 4 年估值 20 億美金的 DOMO,誓言超越大數據
- 風起于青萍之末:企業級服務市場一周融資案例解讀
- 巨變時代我們如何管理企業 |《High Output Management》讀后感
- 奇點鄰近:中國企業級服務領域存在千億美金市值的機會
- 從匈牙利難民到市值五千億美金公司 CEO | 安迪 ? 格魯夫如何完成「逆轉」
- 從惠普的衰落看科技企業管理之難 | 《勇敢抉擇》讀后感
- 彼得 ? 蒂爾和埃隆 ? 馬斯克的首次交鋒 |《支付戰爭》讀書筆記
- 站在最好的時代重新想象一切
- 從 eBay 和 Paypal 的分拆來談談私募基金及 LBO | 《說謊者的撲克牌》讀后感
- 關于在有生之年到達并開發 Kepler-452b 行星的商業計劃書
- 關于《三體》、黑暗森林、費米悖論和我們所不知道的一切
- 《朝聞道》:斯蒂芬 ? 霍金提出的終極問題 | 上
- 《黑洞戰爭》讀后感下篇:我們的世界是一副全息圖
- 一個創業者怎么看待讀書和寫作
- The Road Not Taken
- StartUp 的本質是什么
- 做管理不要太相信直覺
- 創業當如葉良辰
- 這些書可以讓你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 中國 SaaS 創業者,你需要種更多的土豆
- 沒有人許諾給我們更加美好的未來
- 漫談中國 SaaS Part 2:從圓桌理論到降維打擊
- 漫談中國 SaaS Part3:地球人生活在三體星是什么體驗?
- 經緯科幻迷俱樂部推薦的十本科幻小說
- 漫談中國 SaaS Part 5:中國企業服務的三個挑戰與三條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