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做管理不要太相信直覺
## 一
這個十一假期讀了卡爾. 薩根的一些書,如《暗淡藍點》和《卡爾薩根的上帝》,也看了一些相關的紀錄片,比如《宇宙》和《宇宙時空之旅》。和前段時間沉浸在相對論量子物理的世界里不同,這次看的是關于經典物理學和天文學,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在初高中學過的知識,比如地球不是這個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圍繞太陽在轉等等。
這些知識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嗎?是的,但是這次閱讀和觀看帶給我的思考和啟發甚至遠過于前幾個月的閱讀,因為我把這些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科學進步,嘗試用自己的大腦去想了一遍。這個過程很有趣,看的越多,我越覺得,做一個科學家,做一個思考的智者,和和做一個渾渾噩噩的普通人,完全需要不同的素質,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
就拿最簡單的事情來說,即使在今天,當你我放棄掉我們被別人教育的那些知識,自己什么都不懂,是一個原始人,站在平地上遠望,能依靠自己的直覺判斷出地球是圓的嗎?恐怕不能,或者,至少有點難,相信地球是方的恐怕才是最符合直覺的。同樣,白天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晚上看到月亮和星星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它們都繞著我們旋轉,就像是對君王卑躬屈膝的朝臣一樣,難道我們不是宇宙的中心嗎?雖然我們并未預料到,也并沒有接到任何神諭,但是最蒼穹最基本的查看就足以說明我們是特殊的,宇宙看起來是為人類設計的,是為人類創造的。這是直覺告訴我們的最明確不過的事情。
你能夠違反自己的直覺嗎?恐怕不能,現在你閉上眼睛,能夠想象你和地球是如何一起圍繞太陽公轉,而我們地球又和太陽一起圍繞銀河系公轉的嗎?現在你就可以試一下,至少我是做不到的。今天,我們依然在高唱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我們的語言已經和我們的直覺根深蒂固的糾纏在一起。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說寫過很多決定人類歷史的瞬間,在那一瞬間,整個人類種族的命運掌握在一個人的手里,假如你是列寧,當時你是否敢冒著叛國罪的危險借道德國回過俄國?假如你是格魯希,你是否依然會愚蠢地命令部隊無視遠方的炮聲而遠離滑鐵盧戰場?同樣,假如你生活在十六世紀的英國,但你不是穿越者,你并沒有超越時代的知識,你就是一個普通的英國公民,你能否認識到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你能否正確的說出,是地球在圍繞太陽在轉動?
恐怕你不能。你身邊的所有正派的高貴的所有人都是天主教的信徒,圣經明白的說明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的生活經驗告訴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的牧師,你的朋友,你的所有親人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那些宣揚日心說的是看起來是那么的不值得信任。
甚至,恐怕你都不知道你為什么不能。你不具備動手的能力,你造不出天文望遠鏡,然而,直到今天,如果你沒有天文望遠鏡,你都不會獲得證實日心說的第一手感官資料。
1710 年,伽利略把他制造的第一架天文望遠鏡指向天空,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這個宇宙中存在著不圍繞地球旋轉的星體。從那以后,整個世界都變了。
我們的直覺并不是那么靠得住的,進化賦予我們能夠在野蠻環境下生存的能力,但這種能力在現在的文明世界中多少有點靠不住。所以,我們必須能夠認識到,當我們使用我們億萬年進化來的直覺做出判斷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首先找一找,手邊有沒有望遠鏡,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做出天圓地方的判斷,我們做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判斷,都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夠看得足夠遠,我們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局限的,因此,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東西。
在《創始人》這本小說里面,作者發明了一個名詞叫做望遠鏡效應,用來描述公司的合伙人之間看自己干的活多看別人干的活少的問題,其實這個望遠鏡效應不僅僅是存在于合伙人之間,他存在于公司管理的每一個方面。
## 二
之前看到 caoz 寫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再談技術的價值》,寫的很有趣,我想就這篇文章談一談我的看法。我選了 caoz 的兩段文字:
總有創業者會疑惑,我好不容易找了一個背景資歷特牛逼的合伙人,可是共事一段發現,也沒覺得水平有多高啊,和我之前招聘網站很便宜的工程師相比也不見得高明在哪里啊。別說,這事真挺常見的。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優秀的技術保障往往沒有存在感,其價值只有出問題的時候才會被人想起來。
某個公司業務一直發展的不錯,某天老板查工資單,咦,這個運維總監怎么工資這么高,沒見他做啥事啊,好像除了報預算要加硬件帶寬就沒見他給公司做過什么貢獻,也不知道這錢都花哪里去了,hr 過來一下,找個借口什么價值觀不符送走送走,我有個遠房親戚做過網管,管過幾百臺電腦呢, 倆月后,各種運營活動出來抱怨系統支持不住業務發展,漏洞迸發,公司開始請獵頭到處挖資深運維負責人。
某個公司同時啟動項目 A 和項目 B,兩個項目上線后都受到市場好評,訂單不斷,老板開心,但 A 項目很快開始出現大量技術問題反饋,A 項目技術經理敬業又努力,天天加班救火到處跑客戶現場處理問題。B 項目技術穩定支持工作云淡風輕,技術經理天天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然后 A 項目技術團隊不斷擴編,B 項目技術團隊不斷裁撤,最后 B 項目經理被勒令調往 A 項目團隊做技術支持,A 項目技術經理升任總監。
以上案例純屬假設,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但你說我都是無中生有瞎編的么?
在運維,技術保障等領域,沒有存在感其實是技術的最高境界,但是很遺憾,因為沒有存在感,所以往往無法被升職,被提拔,被認可。往往是問題越多,救火越頻繁,存在感越強,越會成為領導喜歡的人才,特別是一些大公司,這種技術價值與所謂公司價值觀倒掛的現象尤其突出。
caoz 這篇文章有很多精彩的論述來證明技術的價值,以及技術不被重視的無奈,但我想談一談我的看法,在 caoz 這篇文章中,最高管理者都是被默認為懂市場懂銷售但是不懂技術,好像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老板都是這樣的,我們不妨換一下,假設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是只懂技術但是其他都不太熟悉,這個老板請了兩個銷售經理 A 和 B,銷售 A 敬業又努力,每天早出晚歸,銷售 B 天天看起來很懶散,不來公司坐班,并且看起來和大家格格不入,大家覺得老板最終會選擇重用哪個人呢?
這個答案很簡單,老板重用的肯定是給公司創造了銷售收入的人,而并不去看外表的努力與否。銷售收入是一個銷售人員的產出,而努力只是輸入,這個在管理其他團隊的時候也同樣適用,我們都知道用銷售線索的數量和質量和衡量市場團隊的產出,我們都知道用員工入職和離職的情況來衡量人力資源團隊,想出這些很容易,但是在我們無法直接看到的地方,比如技術管理當中,我們選擇的相信直覺,選擇了對輸入進行管理。
我們在公司管理過程中,我們一定是要對產出進行管理,而不是對輸入進行管理。不要看工作量,不要看是否加班,而要看團隊的績效是否符合預期。
所以,我覺得技術人員的最根本問題是,你有沒有定義好自己的產出?對于管理者,這個問題則變成了,你是否意識到自己應該管理產出?現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依賴于自己的本能和直覺進行管理工作,而沒有接受過任何基礎的管理培訓。并且很不幸的是,各種無用的偽管理學書籍充斥市場,偽管理學培訓由根本不懂管理的 HR 部門引入公司,這讓本來就糟糕的局面雪上加霜。
YC 的第十四課講如何運營公司,主講人是 Keith Rabois, Khosla Ventures 的合伙人,他在課程中的一句話我非常認同,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本書將如何運營公司,那就是《High Output Management》,中文譯名《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我強烈建議已經開始創業的同學們認真看一下這一課。
一個良好定義的公司,應該就像一輛運轉良好的跑車,對于最高管理者,只需要掌握方向和油門,而不需要知道汽車的每一個零件如何運轉。

- 前言
- Salesforce 的成功學,如何學以致用?
- APM 世界大戰再升級,Google 和 360 加入戰團
- 面對愚昧,神們自己也緘口不言 | 阿西莫夫《神們自己》讀后感
- Founder 與作家 |《西域幻沙錄》讀后感
- 我所理解的溝通 | 《重來 2:更為簡單高效的遠程工作方式》讀后感
- 如何進入主流市場 |《跨越鴻溝》讀后感
- 我所理解的遠程 | 2015 年創業團隊贏得競爭的利器
- 于無聲處聽驚雷 | Zero to One 讀后感
- 2015 年第一碗暖人的雞湯 | 來自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 如何從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獲益 | 上篇
- 如何從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獲益 | 中篇
- 手把手教你開始在 SaaS 領域創業 | YC 創業課第十二講觀后感
- 手把手教你掌握 SaaS 領域的銷售 |《Zero to One》第 11 章解讀
- 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人才變革
-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 |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讀后感 | 上
- 創業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創業維艱》前兩章讀書筆記
- 恐懼只是你的選擇 |《創業維艱》第三四七章讀書筆記
- 首次創業者如何面對資源的稀缺?
- 看別人家的 CEO 如何帶領 Intel 走出死亡之谷
- Oracle 為什么必須收購 Salesforce?
- Slack 成立一年估值 30 億美元,是泡沫還是實力?
- 4 年估值 20 億美金的 DOMO,誓言超越大數據
- 風起于青萍之末:企業級服務市場一周融資案例解讀
- 巨變時代我們如何管理企業 |《High Output Management》讀后感
- 奇點鄰近:中國企業級服務領域存在千億美金市值的機會
- 從匈牙利難民到市值五千億美金公司 CEO | 安迪 ? 格魯夫如何完成「逆轉」
- 從惠普的衰落看科技企業管理之難 | 《勇敢抉擇》讀后感
- 彼得 ? 蒂爾和埃隆 ? 馬斯克的首次交鋒 |《支付戰爭》讀書筆記
- 站在最好的時代重新想象一切
- 從 eBay 和 Paypal 的分拆來談談私募基金及 LBO | 《說謊者的撲克牌》讀后感
- 關于在有生之年到達并開發 Kepler-452b 行星的商業計劃書
- 關于《三體》、黑暗森林、費米悖論和我們所不知道的一切
- 《朝聞道》:斯蒂芬 ? 霍金提出的終極問題 | 上
- 《黑洞戰爭》讀后感下篇:我們的世界是一副全息圖
- 一個創業者怎么看待讀書和寫作
- The Road Not Taken
- StartUp 的本質是什么
- 做管理不要太相信直覺
- 創業當如葉良辰
- 這些書可以讓你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 中國 SaaS 創業者,你需要種更多的土豆
- 沒有人許諾給我們更加美好的未來
- 漫談中國 SaaS Part 2:從圓桌理論到降維打擊
- 漫談中國 SaaS Part3:地球人生活在三體星是什么體驗?
- 經緯科幻迷俱樂部推薦的十本科幻小說
- 漫談中國 SaaS Part 5:中國企業服務的三個挑戰與三條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