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161028“錯過”
關鍵概念:錯過、升級。
延伸關聯:
> * 《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里,標題也是《我當初是怎樣錯過一輩子的》
## 【思考】可閱讀完正文后思考!
> 1. 再次回顧你昨天羅列的那些經歷,仔細看看,然后請努力回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你當初覺得“那道理跟我其實沒什么關系”?
> 2. 雖然我們這個欄目是打開率最高,點贊率最高,回復率最高的一個,但無論哪一個指標,都從 100% 一路在接近三個月的時間里跌到 50% 以下——你覺得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來自何處?
> 3. 我知道有些人就好像小時候上課的時候一樣,羞于課堂發言,甚至說服自己說:“我才沒有那么顯擺呢”……于是,每天幾千條的留言之中,并沒有你的影子。但,你能想明白你的這種決定“使得你一定程度上遠離了那些有用的道理”、“不由自主地使你與那些道理少了一些必要的緊密聯系”嗎?你可以公開不發表留言,但,我很建議你找個本子寫自己的留言與反思。讀完這篇文章的你,應該知道我為何如此建議。
> 4. 我經常收到讀者郵件,說,很多都是類似的:“X 年前我就讀過《把時間當作朋友》,可最近重看才發現許多年前我其實根本就沒有讀進去過……”你現在知道為什么我不僅主張“只字不差地閱讀”,更主張“好書要讀很多遍”了罷?
> 5. 國家政策(注意,是政策,不是政治)與個體財富積累,其實是有很多聯系的,甚至,經常能夠完全改變個體財富積累的路徑。很多人認為“老百姓不需要關心那些”……現在我告訴你:為了你自己,你得關心那些政策,得去認真理解那些政策,得去深入思考每個可能性與自己的聯系,以及對自己產生的影響,進而做出自己必要的改變——那你應該怎么辦?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應該做出怎樣的變化?
(這一條留言里就不要提了罷,寫在自己的本子里,給自己看罷。)
## 【正文】
2007 年夏天我即將離開新東方的時候,最后一期班結束離開的時候,一位姑娘走上前來遞給我一張名片,說:“我有個朋友,想跟您見一面,不知道行不行……”
我隨口說:“反正也閑下來了,應該有時間。”于是把名片揣起來就走了。
事實上,我離開新東方前后拖延了至少三個學期。每次都說這是最后一期班,結果到了下個假期,老師不夠用了,國外部主任就說:“笑來,再講一期唄……” 我也就答應。于是,直到 2008 年的暑假,才覺得算是徹底離開;結果 2009年春節,還是回去幫忙講了兩個班。
隔了幾天,想起來這事兒,翻出那張名片,給名片上的人打了個電話——應他本人要求,我隱去真名,用“莊軼”替代他的名字好了——莊軼的Title 是某知名創投創始合伙人。那時候我完全沒有接觸過創投圈,所以只是覺得好像在哪里聽到過這家知名創投,但連創投具體是什么東西,當時都毫無概念。
大家可能不知道,新東方老師在離開新東方之前,基本上都是“土豹子”——因為那里其實是個相當封閉的環境,有新東方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新東方老師自身心態的原因:反正自覺賺得挺多,不愁生活,于是就很容易進入“對外界漠不關心”的狀態……
想必經歷過類似封閉環境的人都會有所體會。
在里面的時候,非常舒服。但是一旦不得不跳出來,面對更加激烈的環境的時候,就會很不適應。
當初要是早一點做準備就好了。
這可能是每個人都會有過的感慨,在這一點上大部分人都相同。
只不過有些人只是想想,然后繼續退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直到外界逼迫他去做出改變。
但是有一部分人則會主動跳出來,去總結經驗,面對挑戰。
這部分人不會僅僅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因為他們知道,世界在變化,你的舒適區也在變化,如果你不主動去改變,那么你就只能被動去適應。
原來,莊軼被邀請去斯坦福讀個 MBA,但他不好意思直接去,雖然對方說你只要來就可以了,但他卻覺得該考的考試都要考一下,否則“不厚道”。想快速搞定 TOEFL/GMAT,但自己的時間表又太亂,沒辦法去上課……于是他的助理就報了兩個班,每個老師的課都聽上至少一節,而后選了個她自己信得過的,“遞了張名片”。
我們就這樣認識了。我也不覺得是什么事兒,我用最短的時間把兩個考試的體系講了一遍,把最重要的點迅速過了一遍。而后,我們每周見上那么一兩次,聊聊具體細節。這個過程中,我才慢慢反應過來,這個人是國內創投圈的一個傳奇人物,并且很奇怪的是,在網上能找到的關于他的資料少之又少。
不過,我一向的習慣是不去打探別人的事情,也就從來沒有細問過。那兩三個月里,莊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飛來飛去的人,動不動一天睡眠時間只有三五個小時的人,竟然可以在機場完成作業而后再專門騰出時間來找我過一遍……我喜歡一切做事足夠狠的人,他顯然就是這樣的人。
莊軼出發去舊金山之前的一次見面,他說:“也沒啥事兒,你給我講了這么多,我也給你講一次罷,講講創業的方法罷。”——大意如此,原話真的已經模糊了;因為對我來說,那畢竟是“上輩子”之前的事兒了……
他很高的個子,站在那里,寫滿整個白板,擦掉,再寫,又寫滿,再來……講了整整兩個半小時——基本上是我在新東方講一整節課的時間。
可當時莊軼所講的很多細節,我現在卻完全記憶模糊……
兩年很快過去,莊軼從斯坦福回來的時候,我并沒有太多具體的變化。他走之前,我和我前新東方同事熊瑩搞了一個出國留學咨詢公司,他回來的時候,我們還在做那個留學咨詢公司,但其實沒什么增長,其實沒什么太大的變化,反正也確實賺錢,但是那種在我今天眼里完全不是“創業”,而僅僅是“生意而已”的東西……
2013 年下半年,我自己開始從事天使投資,一路磕磕碰碰……到了 2014 年年初,我去了趟硅谷。飛機上,我突然想起來幾年前的某個下午莊軼在蘇州街大河莊院的一間屋子里站在白板前給我講事兒的樣子……
那一瞬間的感覺,完全是“噩夢驚醒”的感受!
我嘗試了若干次,依然無法清楚地回憶出當時他給我講述的內容,只記得確實有這么一回事兒,然后,有大概的印象,可是細節卻全然模糊——跟大夢初醒無法追回夢中細節一模一樣。
我反應過來了:
> 當時莊軼所講的一切,我其實根本就一點兒都沒聽進去……
很多讀者看了我的文章都會說:
> 寫得太好了,說得太對了。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如果再去回想一下讀過了什么,估計也和我的上述反應一樣:其實并沒有真的聽進去。
閱讀時的快感會讓人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看懂了文章的內容,生活就會自動變得不一樣。
但那只是幻覺,如果你回想不出自己當初到底讀到了什么,其實這些文字對你的意義并不大。
最終你只會在走過彎路之后才會想起,原來自己曾經讀到過類似的提醒。
雖然當時坐在那里,只覺得他是某知名創投創始合伙人,他講的一定是比我所想更為深刻的東西……
用現在時髦的詞來說,就是“不明覺厲”,實際上更應該是“定覺厲但不明”。
雖然這期間我們每年都要至少見面閑聊一次(這方面我倒是有個很自然的習慣,會主動聯系那些若是不聯系就可能斷了聯系的朋友);雖然這期間還通過他認識了朱敏先生(朱敏先生甚至為《把時間當作朋友》寫了序)……這一切的交往,并沒有把我從“毫無知覺”中拉出來,我還是在按照原來的思路行事,對于創業這事兒全無感悟。
阻礙我的究竟是什么?
這種經歷,我還真的不是第一次。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里,我寫過另外一段經歷,標題也是《我當初是怎樣錯過一輩子的》,感興趣的可以去知筆墨上找來看看。
在一次又一次與創業者的溝通中,我終于反應過來,我當初的情況,跟現在我遇到的創業者們是一樣的,他們現在在我面前的反應,實際上就是當初我在莊軼面前的反應:
> 我覺得你說的都對,但,好像跟我沒有太多的關系……畢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能做的事兒,我不一定能做……我還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情罷……
有的時候,我們錯過只是因為覺得這件事和自己沒有關系。
有的時候,我們只是為了逃避困難而試著說服自己,這件事情和我沒有關系。
就像我時常說:
>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但是大部分人只是覺得說的有道理,真正去踐行的人估計還是少數。
因為他們還是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個學生,而從來沒有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考慮過問題。你也許并不需要當老師,但是當你能夠站在這個視角去考慮問題時,你會學得更好。
就像創業者不要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創業者,如果你能真正聽進去投資者的話,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于你的事業想必肯定會有更多的幫助。
等我得出這個結論之后,好像有一股很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我開始漸漸能夠清楚地回憶出當時莊軼給我講的究竟都是什么了:基本上就是現在我經常給別人講的那些觀念:怎樣在改變行業的過程中找到巨大價值,怎樣才能鎖定最長的賽道,怎樣才能迅速增長…… 甚至我開始有點分不清楚這些是我掙扎著學來的,還是許多年前莊軼“種了一顆種子”最終竟然生根發芽了?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運氣好,不僅運氣好,還格外地好,所以竟然從另外一個路徑一路走到現在。若是運氣一般,我完全有可能現在還在過著許多年前的日子——若是如此,我完全不會有現在的驚恐、后怕和對好運的珍惜。
若是我運氣不足夠好,沒有走到現在這個境地,我完全不會對這件事感到如此震驚:
> 僅僅“以為某些觀念于己無關”,就可能讓一個人永遠生活在另外一個“自洽的世界里”。
細想想,這個道理是非常簡單的:
> 有些觀念,你覺得跟自己有關,它也不一定會起作用;但反過來,若是你覺得與自己無關,那么它一定不會起作用……
多數情況下,我們沒能做成事情,不是因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因為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終一直沒有邁出開始的那一步。
實際上,沒有誰能夠一開始就弄清楚所有的事,也沒人是在想明白所有道理之后才開始的。
成績不錯的那些學生都有一個特點:
> 聽得進去老師的話。
老師的話,多數都和自己有關,所以不妨先去按照他說的做。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覺得這些話和自己無關,那它們是無論如何也起不到作用的。
相對來看,我不是個不勤于思考的人,我也不是個只想不做的人,但即便如此,我也依然會錯過。而且,現在至少有兩次“生生錯過” ——只不過是運氣真的太好,乃至于錯過之后又竟然可以“失而復得”。要知道,人生難得第二次機會,我竟然可以生生遇到兩次第二次機會,這不是運氣好是什么?
然后,令我脊背發涼的事實是:
> 可是,六七年的時間,就那么過去了。想想這真的很可怕。
當然,分享這個經歷(包括之前的經歷),最重要的不是顯擺我自己的運氣有多好,而是想補充說明之前提到過的一個道理:
> 有些觀念真的很重要,但它們要么太簡單乃至于被人們輕視,要么太過違背直覺乃至于無法相信……
但,最可能讓人們錯過轉折點、錯過升級機會的,可能是這個:
> 覺得那觀念雖然有道理,但就是覺得跟自己沒什么關系……
我現在反應過來了:
“感覺沒關系”是錯覺,就是錯覺,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證預言。若是主動吸收那個觀念,按照那個觀念去做,就“事實上有關系”了;做不好不要緊,沒人一開始就做得好,于是,拼命去做就是了;剛開始無法很熟練地按照那些觀念思考也沒關系,反復琢磨,反復嘗試,自然而然就開始深入了……做就要使勁地做,想就要深刻地想——否則就跟你實際上完全沒有關系。
“感覺”,“認為”......
你沒去做不是因為自己真的做不好,只是你“以為”自己做不好。
更準確地說:
> 你以為自己“永遠”做不好。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你的目標定的太高了。人們剛開始的時候,總是喜歡犯一些“過度預期”的毛病。
和這些過高的目標相比,我們開始的起點就顯得非常“不堪”。“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障礙,可能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置的。
所以開始的時候,不妨不去考慮有沒有關系,能不能做好。直接去做就好了。
有了第一步,你自然就會知道下一步要定什么樣的目標是合適的了。
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強調“我的專欄,建議讀者只字不差地閱讀”的原因——因為這個專欄是關于觀念升級的,不是胡亂寫寫隨便看看、娛樂一下消遣一下、你圖個開心我得個高興的東西。不僅要“只字不差地閱讀”,還要“反復閱讀”,因為最底層的觀念,常常披著“簡單”的偽裝,乃至于大多數人覺得無所謂,覺得自己已經理解……
現在,我又用自己的、罕見、難得的親身經歷向你說明,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觀念會偽裝成“讓你感覺跟自己沒有關系”而使你生生錯過且不自知。于是,你不僅要讀,還要反復讀;不僅反復讀,還要先假定每個觀念都跟你有巨大的關系,調動所有感官為自己創造“帶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這個觀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之后,自己應該變成什么樣子?
## 【附加】
因為感覺這件事和自己沒關系,也就沒有花心思去學習,去研究。等到反應過來之后知道,自己已經錯過了重要的機會。所以面對新知識、新觀念的時候,不要先讓“與我無關”的想法占據大腦,不妨去主動吸收,按照那個觀點去做一下。
雖然一篇文章、一句話語能夠幫你找到自己的思維漏洞,但也只是給你提個醒而已。如果你不去修補它,那么你也始終只是知道那些漏洞的存在而已。
不能只停留在后悔的層面,要總結過去的經驗,重點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并逐一改正。
“這件事和我沒關系,所以不要多想了”這是可怕的自我暗示。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貌似是一種自我保護,實際上是把自己推向更危險的境地。那些在你看來可能沒關系,甚至需要說服自己沒關系的事情,多半有一天會重新出現在你生活中,并且是你再也無法無視的形式出現。
看到不錯的材料,盡量把它放到腦子里,或者花時間記錄下來。花費些力氣,在某個節點和其他知識產生聯系,才能印在你的腦子里。
“覺得”、“認為”……只是以為自己“永遠”做不好。
開始的時候,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甚至可以先不去考慮目標,直接去做。
-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精細筆記
- 00.20160727理解真正的“財富自由”
- 00.20160729出售時間的三條鐵律
- 01.20160801阻礙財富自由的三大坑
- 01.20160805我們最重要的財富是“注意力”
- 02.20160812付費就是撿便宜
- 03.20160819人生最重的枷鎖是“安全感”
- 04.20160826生活的根基“活有未來”
- 05.20160902遇到貴人的方法
- 06.20160909關于“資本”
- 07.20160916關于“落后”
- 08.20160923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多維競爭”
- 09.20160930認識“元認知能力”
- 10.20161007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方法
- 11.20161014“萬能鑰匙”
- 12.20161021“堅持”與“毅力”
- 13.20161028“錯過”
- 14.20161104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
- 15.20161111徹底戒掉“抱怨”
- 16.20161118看見別人的好才能獲得新生
- 17.20161125正確本身的價值
- 18.20161202什么決定你的命運
- 19.20161209“自我驅動力”
- 20.20161216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
- 21.20161223投資的剛需是避險
- 22.20161230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
- 23.20170106你真的沒機會?
- 24.20170113開始投資活動的條件
- 25.20170120你能準確預測股票?
- 26.20170127貪婪與誘惑
- 27.20170203“先發優勢”?
- 28.20170210全部押上意味著什么?
- 29.20170217最簡單的安全投資策略是“定投”
- 30.20170224“長期”
- 31.20170303如何獲得“雙倍”的薪水或收入
- 32.20170310做個正常“時間買賣”
- 33.20170317關于“寫作”
- 34.20170324決定“你的價格”的要素
- 35.20170331關于“選擇的方法”
- 36.20170407關于“成長率”
- 37.20170414“提高成長率”
- 38.20170421關于“知識”
- 39.20170428關于“智商”
- 40.20170505關于“速成”
- 41.20170512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重復&希望
- 42.20170519成為配得上希望的那個人
- 43.20170526認知升級最重要的工具“踐行”
- 44.20170602一個人生的作弊器“學習能力”
- 45.20170609投資世界里的最基本技能:趨勢判斷
- 46.20170616投資的世界“鏡像世界”
- 47.20170623“精明的時間買賣”
- 48.20170630最好的個人商業模式
- 49.20170707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么?
- 50.20170714應用“原則”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
- 51.20170721關于“提問”的智慧
- 52.20170728關于“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