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0161104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
關鍵概念:世界有生命、善待、寬容、認真生活、自證預言。
延伸關聯:
> * 了解一下“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 【思考】可閱讀完正文后思考!
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可以琢磨一輩子又一輩子:你的世界里有哪些不美好的地方?那之中,有多少其實可能是你自己選擇?
## 【正文】
人類學家與心理學家們早就注意到這么一個事實:
> 如果一個概念在某個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個“客觀存在”在那個文化里,“主觀上并不存在”,即,那個文化里的人對那個客觀存在無任何感知。反之,若是一個概念存在,即便它并不是一種客觀存在,人們還是可以從主觀上感知得到。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別說某個單獨的文化了,整個世界也一樣。你完全可以想象“重力加速度”這個清楚的概念出現之前,整個人類都無法感知到那個實際上亙古存在的東西(重力加速度)。
別以為這跟智商有什么太大的關系,亞里士多德不笨吧?可他不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于是,他就(只能憑感覺地)認為,羽毛和鉛球從同一高度落下的時候,“肯定是”鉛球先著地;至于理由么,“很明顯”,鉛球重量更大唄!要過了一千多年以后,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扔下來兩個鉛球,人們才發現那兩個重量相差很大的鉛球“竟然”同時落地!唉,聰明人生活的城市里正好有一座斜塔,這概率也真夠低的……怪不得要等上一千多年呢。
你看,不論你智商多高,如果腦子里沒有這個概念,它就無法對你起到任何作用。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過去的十多周之內,一直不停地給大家刷新概念。因為如果他們在你的腦子里壓根不存在,我們后續的內容講起來就會越來越困難。
現在談起“注意力”,“活在未來”,“元認知”,想必多數讀者已經可以條件反射式地回想起很多內容了。
而只有當這些概念像本能一樣植入到你的腦子里之后,我們才有機會自如地運用它們。
時常梳理我們提及的概念,讓它始終在你的腦子里保持活躍的狀態。
反過來,人類史上有無數的例子可以證明:
> 很多客觀上并不存在的事物,由于主觀上存在一個概念,于是就好像那東西“真實存在”一樣……
比如,現在早已經不存在了的一個概念:“燃素”。那時候人們不知道物體燃燒是空氣里的氧氣起了主要做用,于是,認為能夠燃燒的屋子里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于是給那個東西“憑空”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燃素”。
再比如,在我們的文化里,人們能夠感知到一種事實上不存在的東西,“上火”。又比如……展開你的想象的翅膀,你隨時都可以撞到各式各樣的、光怪陸離的概念,雖然客觀上并不存在,但很多人在主觀上可以切切實實地感覺得到……
特別極端的例子是:愛情——你可以想象有多少人會反對,甚至幾乎一定包括你和我——這也是為什么另外一些極度冷靜的人最終竟然選擇保留一些幻覺的根本原因。
言歸正傳,今天要跟大家說清楚一個事兒,也相當于給你植入一個新的概念:
>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觀存在而已,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它甚至可能是有靈魂的……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對待你。并且,它竟然可以做到這樣一個奇跡:它總是能夠向你證明你是對的,即便是在你事實上錯得離譜的情況下……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概念,那么這個世界就好像“你壓根就不應該知道似的”那樣存在,如果你知道了這個概念,那么這個世界就好像“你原本早就應該知道了似的”那樣繼續發展……神奇不?
神奇得很——在此之前,你的世界好像對你全然無動于衷的;在此之后,你的世界是鮮活的,對你隨時有所反應的。
一旦理解了這個以后,你會發現有些世界你是可以改變的。
客觀存在的那個世界,你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它只會自顧自地按照既定的規則運轉下去。
而你自己的世界卻變得可以改變了。只要你改變對待它的態度,你的世界就會馬上隨之改變。
這就好比理解了“時間不可管理”這句話之后,對于時間的感知也會發生改變。
對于某些人來說,時間就是用來消耗,甚至是用來殺死的(Kill Time);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時間則是陪著自己見證成果的伙伴。
一念之差,兩個世界。
光是理解了這一點,我們的世界就已經不同了。
我有過一個朋友,是因為羅永浩才認識的朋友,從很小跟他一起長大的朋友,此人的名字叫金光。現在我已經許多年沒有見到過他了。雖然他并不是我真正喜歡的人,也因此我們從來沒有成為真正要好的朋友,只是相互之間客客氣氣的君子之交而已。但很奇怪的是,我竟然在他身上學到了兩個重要的道理。今天先說一個,以后還會提起來另外一個。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他已經在社會上闖蕩了。在我們老家,那個年代里,有大量的人出國打工賺錢——那個時候,在國外做苦力可以賺一年十幾萬,相當于是國內的二三十倍收入……對很多人來說,這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吸引力。于是,金光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出國打工了,他去當船員。不用想象你就知道,那肯定是苦活。但當他回來的時候,那兩年的時間,從他嘴里,那就成了“周游世界的傳奇經歷”。這
也很容易理解。
不過,有一個細節我和羅永浩都注意到了。金光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人。在阿姆斯特丹,他想往家里打電話,卻發現自己一個硬幣都沒有,語言又不通,完全不知道應該去哪里換硬幣……正干著急著呢,路過一對情侶,問他怎么回事兒;金光一個字兒都聽不懂,比劃了半天,對方竟然懂了,做手勢讓他等著,一會兒再回來,給了金光兩把硬幣,搞得金光雙手差點捧不過來……他們在港口休息了一周,金光每天往家里打電話,那些硬幣還沒用完。
這樣的事兒實在是太多了,一連幾次聚會,金光都能再講出另一個令人震驚的遇到好人的經歷……
我和羅永浩一起注意到的細節并不是金光遇到好人的經歷,而是,與此同時,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朋友,也出國打工,也是上了船周游世界,回來給我們講的是一路遇到了無數無法想象的壞人……此人和金光其實是一前一后,走的其實是同一條航線呢!
我和羅永浩驚呆了。最后的結論是一致的:
> 也許應該是這樣的罷?——什么樣的人,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
你若是個好人,這世界就對你好一點,你若是個壞人,這世界就對你壞一點……可這怎么可能呢?!許多年后,當我習得了一個概念之后,我終于能徹底理解這種現象了。這個概念叫做“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這是個重要的概念,但,這里沒有足夠的空間,所以,請你自己去查,去探索,去理解,去應用。(事實上,《把時間當作朋友》里就大篇幅地論述過……)
關于“自證預言”,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
根據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調查研究,我們平時認為壓力對身體有害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研究表明,只有當你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時,它才會真正損害你的健康。也就是說有害的不是壓力本身,而是壓力與觀念(認為壓力有害健康甚至致命)的組合。
很多人其實是被自己慢慢嚇死的。
在極端的情況下,人若是相信自己正在死去,就真的會死去。過去流傳過這樣一個殺人案件:
> 受害人被綁在椅子上,被蒙上了雙眼。殺人犯只是用冰涼的刀背劃了一下受害人的手腕,而后擰開了旁邊的水龍頭,讓受害者聽得到水流嘀嗒的聲音——其實是水聲,但受害人卻誤以為是自己的血滴落的聲音……
最終,受害者就好像真的“失血”過多而死一樣死掉了。
可見自證預言的力量其實很強大,觀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重要因素,對待它可不能馬虎。
有時候你會遇到這種情況(事實上,是這一生你總會無數次遇到這種情況):
> 某個人做了個決定,結果,你的利益受到了損失……
然后,你會不由自主地想:
> TA 這明顯是故意的!TA 就是跟我作對!TA 就是……
不只是你,而是幾乎所有人都會“自然而然地這么想”……可事實可能并非如此。很簡單啊,你自己琢磨一下,對自己誠實一點,想想看,難道你自己就沒有做過不小心傷害了他人利益的決定嗎?肯定有過啊!你的確不是故意的啊!當你發現自己的決定傷害到了他人利益的時候,你也會的的確確地感到內疚啊!不是嗎?那么,這一次TA 是不是也有可能跟你的某一次一樣呢?不說是不是罷,有可能是確定無疑的罷?
如果你能想到這一層,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合理的反應:
> * 告訴對方,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怎樣的損失(不夸大、不隱瞞);
> * 告訴對方,自己也有過不小心傷害了他人利益的時候……
如果下一次對方還是如此,那你可以確定對方就是那樣的人了……不過呢,我幾乎可以向你保證,對方下次不會這樣了,他自己會想辦法調整的;萬一下次對方還是考慮不周,再一次并非故意但影響了你的利益,對方發現的時候,一定會向你主動道歉的——除非,你自己是個不值一提的人。
在懂這個道理之前,你是甲,今天過后,你是乙;于是,你能明白的:甲根本看不到乙的世界,乙卻可以感知甲乙二人之間的微妙差異,以及甲乙二人生活在怎樣一個天壤之別的世界里。
在某些人眼里,這個世界不是“你贏我輸”,就是“我贏你輸”。
所以在他們看來,對方一定是為了贏,所以才會傷害到自己,因為他的勝利一定伴隨著自己的失敗。
而在另一群人眼里,這個世界其實還存在“共贏”和“共輸”的局面。
他們會想如何能夠在現有條件下創造出共贏的局面,或者至少在不妨礙對方的情況下,讓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損失。
一個能夠看到共贏的人,和一個只能看到輸贏的人,兩個人的世界有著天壤之別。
人們通常會不斷強化自己已認知的世界。于是在那個只有輸贏的世界里,到處都是貼著“壞人標簽”的競爭者,而在共贏存在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潛在的合作伙伴。
現在你能明白那些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惡”的人群之間的巨大差異了罷?這個世界并不是僅僅由沒有靈魂的物質構成的,這世界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是無數的有生命、有靈魂的人,于是這個世界也是有生命的,有靈魂的,它能感知到你,你也應該能夠感知到它。
我不相信人之初有善惡之分,我相信最初的時候,每個剛剛降臨這個世界的生命都是一樣的,都有一個無善無惡的靈魂,或者說是不知善惡的靈魂,善與惡,最終都是習得的,每一個善惡的選擇,一方面塑造了自己,與此同時又塑造了那個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于是,那個有生命的世界開始有了自己的靈魂,是善是惡,其實是那個人自我選擇的鏡像而已。
我并不是這個“感悟”的原創者,或者準確地說,即便是我自己覺得確實是我自己的原創,可隨著讀書越來越多,最終就會跟所有人一樣,“發現”另外一個事實:大多數重要的感悟,早就在歷史上遍布全球各個角落……尼采就說過:
>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正在凝視著你……
有位讀者留言:
> 你周圍的人對你的反應,其實是你在他們身上的投影。
我們認為別人會這么想,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會這么想。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要多去溝通,多去理解。由于我們思維上的局限性,很容易就把已有的固定思維按到別人身上,并且將其合理化。
其實這個世界并沒有那么多的惡意,很多時候只是我們對它產生的誤解。
實際上,越是優秀的人和群體,越傾向于選擇友善真誠的態度。
如果你希望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你也應該先按照那個世界應有的規則去行動。那樣的話,你自然而然就會像那個世界慢慢靠攏,最終活在那個世界里。
這其實就是一種“活在未來”的方法。
許多年后,當我重新想起魯迅先生說的話——“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的”,多少有點可憐他,他一定生活在一個萬惡的社會里罷?可那是真的嘛?又,那真的是那個時代里唯一的世界嗎?我覺得不是。(注意,這一段話不要過分解讀。閱讀的一個核心能力在于,把理解限定在一個合理、恰當的范圍之內)
我想,當我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之后,大伙就能理解我這個人為什么最終可以放棄爭論,向來都是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與任何人撕逼的原因了罷。我能放心大膽地接受自己是個“殘疾人”的核心理由也在這里:
> 我只是淡定地相信一個殘缺的世界總是可以至少容納下一個殘缺的人而已。
我有很多學生,經常會跟我抱怨,說他們的研究生導師盤剝他們,讓他們幫自己寫書,卻又不給Credit……我聽著就樂,我說,你自己想唄:干這個活,自己能不能成長?若是能,沒有錢拿,沒有Credit,又有什么了不起呢?跟成長比,那些算個屁。你生活在你自己的世界里,那樣的導師生活在那樣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世界啊。他們那樣的人不善待他們自己的世界,你可不一樣,你要學會善待自己的世界,不是嗎?
所以,若是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可以給你足夠的善待;若是你能寬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能夠給你足夠的寬容;若你是個非常認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也會非常認真地對待你罷?這么多年來,我就是這么想的,這么做的,貌似我的世界也是如此對待我的。
## 【附加】
有害的不是壓力本身,而是壓力與觀念(認為壓力有害健康甚至致命的)的組合。
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在能改變的事情上,才是我們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一步。
如果你相信好事會發生,多數情況下,它不一定會發生。如果你相信壞事會發生,它多半會按照你的期望發生。不相信干事會發生,才是好事發生的前提。
你希望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那就先按照那個世界應有的規則去行動。自然而然你就會慢慢向那個世界靠攏,最終真的活在那個世界。
整體來說越優秀的人,越傾向于選擇真誠友善的態度。
你周圍的人對你的反應,其實是你在他們身上的投影。
不要過度揣測別人的意圖,尤其是當他并沒有那么不積極的時候,不然你只會給自己的生活平添不必要的麻煩。
懂得共贏的能力:如果碰到交流的機會,不要先想著觀點的沖突,試著去找一些共贏的話題聊聊,說不定你會體會到新的世界。
“善報”的理解:當你選擇“善良”的時候,一些厄運壓根就從你的世界消失了。
-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精細筆記
- 00.20160727理解真正的“財富自由”
- 00.20160729出售時間的三條鐵律
- 01.20160801阻礙財富自由的三大坑
- 01.20160805我們最重要的財富是“注意力”
- 02.20160812付費就是撿便宜
- 03.20160819人生最重的枷鎖是“安全感”
- 04.20160826生活的根基“活有未來”
- 05.20160902遇到貴人的方法
- 06.20160909關于“資本”
- 07.20160916關于“落后”
- 08.20160923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多維競爭”
- 09.20160930認識“元認知能力”
- 10.20161007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方法
- 11.20161014“萬能鑰匙”
- 12.20161021“堅持”與“毅力”
- 13.20161028“錯過”
- 14.20161104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
- 15.20161111徹底戒掉“抱怨”
- 16.20161118看見別人的好才能獲得新生
- 17.20161125正確本身的價值
- 18.20161202什么決定你的命運
- 19.20161209“自我驅動力”
- 20.20161216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
- 21.20161223投資的剛需是避險
- 22.20161230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
- 23.20170106你真的沒機會?
- 24.20170113開始投資活動的條件
- 25.20170120你能準確預測股票?
- 26.20170127貪婪與誘惑
- 27.20170203“先發優勢”?
- 28.20170210全部押上意味著什么?
- 29.20170217最簡單的安全投資策略是“定投”
- 30.20170224“長期”
- 31.20170303如何獲得“雙倍”的薪水或收入
- 32.20170310做個正常“時間買賣”
- 33.20170317關于“寫作”
- 34.20170324決定“你的價格”的要素
- 35.20170331關于“選擇的方法”
- 36.20170407關于“成長率”
- 37.20170414“提高成長率”
- 38.20170421關于“知識”
- 39.20170428關于“智商”
- 40.20170505關于“速成”
- 41.20170512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重復&希望
- 42.20170519成為配得上希望的那個人
- 43.20170526認知升級最重要的工具“踐行”
- 44.20170602一個人生的作弊器“學習能力”
- 45.20170609投資世界里的最基本技能:趨勢判斷
- 46.20170616投資的世界“鏡像世界”
- 47.20170623“精明的時間買賣”
- 48.20170630最好的個人商業模式
- 49.20170707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么?
- 50.20170714應用“原則”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
- 51.20170721關于“提問”的智慧
- 52.20170728關于“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