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0170210全部押上意味著什么?
關鍵概念:不確定性、安全、安全感。
真正追求安全的人,則會理性分析局勢,仔細計算概率,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
為了回避那個最大的風險(從此再無機會),你作為投資者,必須牢記且絕對不能觸犯的鐵律是:永遠不要押上全部!
最簡潔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質量” —— 最實際的答案是:“每周升級一個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思考質量更高一點”……
延伸關聯:
> * 第4周的文章枷鎖
> * 第21周的文章《投資的剛需是避險》
> * 《出售時間之前你要牢記的三條鐵律》
> * 《要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第 22周)
> * 墨菲定律、賭徒謬誤、凱利判據(請搜索 Wikipedia,關鍵字為 "Keylly Criterion")
## 【思考】可閱讀完正文后思考!
> 1. 我們在這篇文章里討論的是投資領域里的安全策略。“永遠不要押上全部”這個建議,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其它領域里,是否適用?如果不完全適用,因為什么?
> 2. 涉及人身安全的事情上,你有沒有過“不小心押上全部”而不自知?在這個領域里,“永遠不要押上全部”為什么格外適用?
> 3. 過往的文章里,已經有太多關聯,請給自己安排個計劃,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把過往文章至少重新只字不差地閱讀一遍。
## 【正文】
在第4周的文章里,我們提到一個絕大多數人終生背負的枷鎖:“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我猜,有很多人“必須”回去重讀一下了……
追求安全,其實總體上是正確的;可是,追求“安全感”,即“安全的感覺”—— 常常是錯的。因為感覺通常是“原始的”、“未經斟酌的”、“未經教育的”……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本質就在于“糾正我們原本并不正確的感覺”,也在于“科學地使用知識打造升級過后更為靠譜的‘感覺’而后不斷校正”。
追求 100% 的安全感,那就只能是錯上加錯了。核心的理由在于:
> 未來的最重要屬性之一就是“部分不可知”。
于是,當我們考慮未來的時候,事實上就不存在 100% 的正確 —— 于是,“不確定性” ,事實上就是在我們針對未來做出任何決策之時必須在最基礎、最核心的層面上要考慮的因素。
“安全”和“安全感”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不能理解他們的本質差異,將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多困擾。
追求安全感的人,經常把目光放在表層,不會深入挖掘。只要表面看起來安全,就能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至于表層下是否存在危險,其實他們并不知道,也沒那么關心。
真正追求安全的人,則會理性分析局勢,仔細計算概率,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等到他們把這一輪的研究做完之后,才會判斷一件事情是否安全,自己能否承受對應的后果。
只有這樣花過心思,下苦功夫的認知過程,才會讓你區分出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安全感”。
所以說,弄清楚每個概念,雖然并不容易,但絕對值得。
投資,是“面向未來的判斷與決策” ,于是,“萬一錯了”的情況是永遠不可能避免的,于是,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
> 盡量去做勝算超過 50% 的事情 —— 勝算當然越高越好,雖然無法完全達到 100%……
“放棄一點點安全感”,或者說,“不去追求 100% 的安全感”,本質上來看只不過是“平靜地接受現實”而已 ——雖然,一如既往,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生最難接受的莫過于現實。
與對待其它領域不同,在投資領域里,我們格外強調“避險”,盡量不去“冒險” —— 請重新閱讀第21周的文章《投資的剛需是避險》。
我們要躲避的最大風險是什么呢?排名第一的風險,莫過于:
> 從此再無機會。
套用賭徒們常說的一句話 ——“要想盡一切辦法留在賭桌上!” 因為一旦被清退,一旦離開了賭桌,就再無任何機會。中國的古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其實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籌碼越少的人,越容易“拼命”—— 早晚有那么一刻,他們會突然大腦充血,而后“決定”押上全部身家…… “決定”兩個字之所以打上引號,是因為那所謂的“決定”并非經過冷靜思考,并非經過合理判斷,只是那一瞬間倒向了那個選項,根本談不上決定,根本談不上選擇,完全是“鬼使神差”的被動行為。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妄想,希望少干活多掙錢,甚至不干活光掙錢。有這樣想法的人當中,有少數人會去做兩件事:
> 買彩票,賭身家。
而且越是窘迫的時候,他們越容易采取這種極端方式,希望自己成為那極少數的幸運兒。但結果往往是連最后翻身的資本都沒有了。
如果你按照我們之前的要求,已經補齊了相應的概率知識,就會知道這樣的舉動有多么“侮辱智商”。
而且關鍵的問題在于,沒有一個想要“押上全部”的人,會在得手之后果斷停下來。因為他們的認知上的一些缺陷,導致他們一定會不停地“押上全部”,直到現實給他們慘痛教訓之后才會收手。
所以對于那些沒有概率常識的人來說,“輸掉全部”基本上是個必然事件。
“把一切都押上去”之后所發生的事情,在這世界的各個角落里,歷史上重演了無數遍。結果出現的那一瞬間之前還以為是“勇氣”的東西,在結果出現的那一瞬間突然顯得是“那么明顯地、那么無以復加地愚蠢”……
中國還有句老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說這話的時候,通常是指“壞事兒萬一出現了就很可怕!”
這是對“小概率事件發生” 的最樸素的感知 —— 雖然某個事件的概率小到萬分之一的地步,但這并不意味著說,一定要做到第一萬次才出現,事實上,可能第一百次就出現了;又,事實上,第一次就出現的概率,與第十次出現,或者第一萬次出現的概率,其實是一樣的 —— 雖然都是萬分之一。
國外也有相近的說法;只不過,老外比較好玩,不管啥事兒都想著造個“理論”、“定律”出來,比如,墨菲定律是這么說的:
>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另外一個“玩笑版”是這么演繹的:
> 放在桌子上的蛋糕落在地毯上的時候有奶油的那一面沖著地毯的可能性與地毯的價格成正比……(也就是說,你越心疼那塊地毯,那“無生命力”的蛋糕就越傾向于把你那塊地毯搞得更臟、更不容易復原……)
可是,當某個決策涉及到很大金額的時候,那“玩笑”就很可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了。若是那個決策涉及到“全部身家”,那結局則注定是無法挽回的結局 —— 接下來,背負著那個結果繼續活下去,光靠勇氣常常并不夠……
所以,為了回避那個最大的風險(從此再無機會),你作為投資者,必須牢記且絕對不能觸犯的鐵律是:
> 永遠不要押上全部!
可惜,這么簡單的道理,很少被重視 —— 以后你會見到的,有多大比例的人,大腦一充血,什么都聽不進去,甚至連打罵都不管用,非要“以身試法”不可。
順帶說,開車不小心的人,事實上都是根本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因為那風險所涉及的可是整個生命,押上去的比“全部資產”還要大不知道多少倍,你說是不是應該極度小心?可事實上,很少有人這么想,絕大多數人根本就無所謂!
什么是“全部”?不同的人對此有著不同的認識。
在那些沒有概率常識的人眼里,所謂的全部就是傾家蕩產,毫無保留。因為在相應的回報率面前,他們認為這些都不足掛齒。即便在概率上,他們幾乎沒有勝算,但依然還會押上所有的籌碼。
更有甚者,會押上比“全部資產”還要多的東西,比如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
如果你足夠理性,就會知道在何等概率下,押上多少已經是“全部”了。
所以說,單單一個“全部”的概念就足以區分出各種人群。對于不同的操作系統,同樣一個“全部”的概念,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接下來,我們再認真考慮一道“應用題”:
> * 假設某人在參與一個公平的拋硬幣的賭博游戲(勝負概率恒定為 50%);
> * 假設他總計有 100 元賭本;
> * 請問,此人合理的單次最大賭注是多少元?

我們已經知道,單次下注 100 元肯定是違背鐵律的了,那應該是多少才合理呢?
每次輸贏的概率都是 50%,而連續 2 次都輸的概率是 25%(0.5×0.5),連續 3 次都輸的概率是 12.5%……
這里是特別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賭徒謬誤”的根源:
> * 每一次拋硬幣都是“獨立事件”,即,這一次的結果并不受之前結果的影響——每一次都一樣,正面(Head) 的概率是1/2,背面的概率同樣是1/2;
> * 而“連續出現某一特定結果” 也是一個“獨立事件”。比如,“HHHHHH”(Head 正面,Tail 背面),它出現的概率是1.56%(1/64);而出現“HHHHHT”的概率同樣是 1.56%(1/64)—— 也就是說,雖然“HHHHH”已經出現了,但下一次結果加上之前的結果之后究竟是“HHHHHH”還是“HHHHHT”,兩者概率是一樣的,相對來看是 1.56% : 1.56% = 1:1,還是相當于1/2……
(請仔細思考一下“要看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的思考模式在這里的作用…… 若是沒有元認知能力可咋辦呀?)
換言之,即便單次最大賭注為 20 元人民幣,該賭徒依然有 3.13% 的可能性在 5 把之內全部輸光;即便是單次最大賭注為 10 元人民幣,也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一路輸光……千萬不要誤以為概率低到千分之一所以就肯定遇不到。
當然了,投資者是不拋硬幣的——嚴肅的投資者怎么可能去玩勝率小于或等于 50% 的賭博游戲呢?!合格的投資者無論有多少錢都一樣,一分錢都不肯在這種游戲上下注。
有個著名的公式,“凱利判據”(Kelly Criterion),對于“贏了有收益,輸了的話,下的注就一點都拿不回來”的賭局,有個可以計算最優單次下注占比(相對于總賭本)的公式:
> f = [ p ( b + a ) - a ] / b
注意:
凱利判據不能直接應用在股票房產投資行為上,因為股票和房產投資決策失誤常常并不會導致“投資”如同賭局下注那樣“這次輸了的話就下的注一點都拿不回來”的情況。
其中,
> * f 是合理下注占比(相對于總賭本);
> * a 是單次下注金額;
> * b 是每次下注 a 之后若是贏了的話能拿回的凈利;
> * p 是贏的概率……
于是,假定賭局的設定如下:
> * 每次下注 1 元賭贏的凈利為 1 元(a = 1,b = 1);
> * 若是玩家有 60% 的勝算(p = 60%);
那么,f = 0.2 = 20%…… 即,若是你有總賭本 100 元的話,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最優單次下注最高金額是 20元。
很多朋友一看到數學公式就打怵,但實際上每一個數學公式背后,都有相應的現實意義。
在這里可以找到下一個簡單的方法,當你無法理解某個公式的具體含義時,不妨把極端情況代入公式,看看結果如何。
我們就拿“凱利判據”為例,不妨看看 f=1,也就是我們需要“押上全部”時,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
如果你按照這種設定去推算,不難算出 p=1。也就是說,當你有百分之百的獲勝把握時,就應該孤注一擲的押上全部。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少有百分之百的獲利機會,或者說即便有,也輪不到你,所以明智的人從來不會“押上全部”。
針對第25周的文章里提到的那個披著“投資品類”外衣的“二元期權”,讓我們用凱利判據算一下:
> * 下注 1 元時(a = 1)
> * 贏了拿回 1.8 元(b = 0.8);
> * 輸了什么都沒有;
> * 實際上的勝算只有 50%(p = 50%)
所以,f = -0.125 …… 囧,竟然是負數 —— 明顯就是根本不應該參與的玩法么!
數學公式可以慢慢消化,其原理可以自行研究(請搜索 Wikipedia,關鍵字為 "Keylly Criterion")…… 我們在這里舉這個例子要說明的是:
> 你看,即便你竟然有本事在拋硬幣游戲中有 60% 的機會猜對(不是拋硬幣游戲中原本應該的只有 50%),你的最大下注也只能是總賭本的 20% 才相對安全……
換言之,在可能翻倍也可能賠光的投資中,若是你只有 60% 的勝算,投資你的總資產的 20%,本質上已經是“押上全部”了!—— 這才是我們在這里要強調的重點。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顯而易見的重點:
> 你看,同樣的事兒,有人可以有根有據地計算,有更多的人不僅不知道怎么算,甚至想都沒有想過,完全沒想到“竟然還可以算!” —— 這差別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很多人實際上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賭”什么…… 再加上人們常常高估自己的勝算,越是沒有知識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和自己的判斷(無知無畏),于是,本來 20% 都已經相當于“押上全部”了,可偏偏不僅要押上更多,甚至干脆還要押上所有…… 更有甚者,還有很多人,押上所有都嫌不夠,還要借錢炒(dǔ)股(bó)—— 顯然就是“專業自我悲劇制造者”啊!
另外,關于“杠桿” (另外一個需要很多基礎知識的很大的話題)我們的建議不是“絕對不能使用杠桿”,而是,“等你有本事算清楚之后再用不遲”…… 這就好像對普通人來說,“飛機那東西倒不是不能開,就是得先用心學花時間練水平夠了才能飛”一樣。另外一個樸素的建議是:投資起步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事實上完全用不著杠桿。
絕大多數人起步的時候,是從“根本就沒錢去投資”開始的(我個人就是如此) —— 于是,最初的時候只能靠出售自己的時間去換取收入(請重新閱讀《出售時間之前你要牢記的三條鐵律》);而生活本身是有成本,于是,單位時間里的收入要超過同樣時間里的成本,才可能有所積蓄,而這積蓄還要優先應對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意外…… 于是,要很久很久之后才能有機會擁有“可以被判無期徒刑的資金” —— 所以,在我們已經懂得《要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第 22周)之后,更應該珍惜自己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獲得的資本。
在學習和工作上,是否應該“押上全部”呢?
準確的說,在這兩方面不應該考慮要不要“押上全部”,因為全情投入就應該是常態。
就像我們剛才分析的“凱利判據”一樣,當你確定某件事情能百分之百給你回報時,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卯足了勁去做。
而在學習和工作這兩件事情上,最重要的一個屬性就是:
> 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
也就是說,這是兩件“輸了不會全部折損”的事情。
如果你仔細觀察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這樣的事情其實并不多。所以如果碰到了,當然要“押上全部”。
當然,就像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每個人對于“全部”的理解是不同的,其實把省下的注意力都投入進去,對大部分人來說,就已經算是“押上全部”了。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上,越是早期越是重要,因為無論是正負,都是同樣具備復利效應的——越往后,這個效應越明顯。很多人只不過是因為不懂最基本的道理,就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敗局,你不能這樣,因為我已經提醒過你:
> 永遠不要押上全部!
克制自己的沖動,越是早期,資本金額越少,克制的難度越高,克制不了的代價越大——雖然這事兒證明起來很困難!
你想想是不是如此:
> 到了某一時刻,我們很容易衡量我們得到的有多少,但我們幾乎毫無辦法去衡量我們“沒得到的究竟有多少”,因為“根本就沒得到么!”
事實上,上面這一小段話,是世界上所有安全專家(無論是適用于哪個領域的安全策略普及與教育,不管是醫療、健康,還是消防、交通、教育,無一不是如此)長期全部不可避免地面臨的難題:
> 在危險發生之前,如何向被教育者證明“那尚未發生的危險”有多可怕?
在避險策略生效之時,又如何向那些已經躲避了危險的人證明那“并未實際發生的危險”(因為已經避開)究竟實際上有多可怕?
尤其是當那危險大到可以被稱之為“滅頂之災”的時候……
在“永遠不要押上全部”的基礎上,或者反過來說,“為了用不著押上全部”,實際上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課是:
> 我如何盡量提高我的勝算?
最簡潔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質量” —— 最實際的答案是:“每周升級一個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思考質量更高一點”…… 耐心點罷。
## 【附加】
公式或模型的理解,當你發現沒有方法理解時,就拿幾個極端情況去代入,去看看極端情況是什么樣子的。
喜歡冒險,做事沖動的人歸根結底是思維懶惰的人。不愿意做深入的分析,只想通過有限的特例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在“凱利判據”公式中,當f=1時,p=1,表示為如果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贏,那就應該全部投入。現實生活很少有百分百回報的事,“對知識的投資”、“對生活的改善”……
不論什么時候,我們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財產,永遠不能把他們全都壓進去,即便有機會獲得百萬的財富。
所謂的“全部”就是傾家蕩產,毫無保留。
在“工作”和“學習”方面,我們應該把“押上全部”的想法壓根去除掉,做到盡職盡現責的全部投入。
僥幸心理,有些人“不尊重概率、不尊重常識、不尊重這個世界發展的規律”,永遠的念頭“說不定那個幸運兒就是我”。擁有這樣心理的人,最終輸個傾家蕩產都是情理之路的事情。
想要取得任何成績,長期的耐心是最重要的。
喜歡“押上全部”的人,歸根結底是缺乏耐心的人。
人們的幸福感來源于持續的成長和進步。
追求安全感的人,很容易把目光放在表層。真正追求安全的人,會認真分析、仔細計算,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
不要高估短期收益。不要低估長期回報。每天進步一小步,累積一年下來,會發現成果之大超出想象。
賭博之所以讓人上癮,并不是因為它是高回報的游戲,而是因為,能讓人馬上看到結果。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從這是就可見一斑。
-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精細筆記
- 00.20160727理解真正的“財富自由”
- 00.20160729出售時間的三條鐵律
- 01.20160801阻礙財富自由的三大坑
- 01.20160805我們最重要的財富是“注意力”
- 02.20160812付費就是撿便宜
- 03.20160819人生最重的枷鎖是“安全感”
- 04.20160826生活的根基“活有未來”
- 05.20160902遇到貴人的方法
- 06.20160909關于“資本”
- 07.20160916關于“落后”
- 08.20160923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多維競爭”
- 09.20160930認識“元認知能力”
- 10.20161007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方法
- 11.20161014“萬能鑰匙”
- 12.20161021“堅持”與“毅力”
- 13.20161028“錯過”
- 14.20161104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
- 15.20161111徹底戒掉“抱怨”
- 16.20161118看見別人的好才能獲得新生
- 17.20161125正確本身的價值
- 18.20161202什么決定你的命運
- 19.20161209“自我驅動力”
- 20.20161216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
- 21.20161223投資的剛需是避險
- 22.20161230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
- 23.20170106你真的沒機會?
- 24.20170113開始投資活動的條件
- 25.20170120你能準確預測股票?
- 26.20170127貪婪與誘惑
- 27.20170203“先發優勢”?
- 28.20170210全部押上意味著什么?
- 29.20170217最簡單的安全投資策略是“定投”
- 30.20170224“長期”
- 31.20170303如何獲得“雙倍”的薪水或收入
- 32.20170310做個正常“時間買賣”
- 33.20170317關于“寫作”
- 34.20170324決定“你的價格”的要素
- 35.20170331關于“選擇的方法”
- 36.20170407關于“成長率”
- 37.20170414“提高成長率”
- 38.20170421關于“知識”
- 39.20170428關于“智商”
- 40.20170505關于“速成”
- 41.20170512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重復&希望
- 42.20170519成為配得上希望的那個人
- 43.20170526認知升級最重要的工具“踐行”
- 44.20170602一個人生的作弊器“學習能力”
- 45.20170609投資世界里的最基本技能:趨勢判斷
- 46.20170616投資的世界“鏡像世界”
- 47.20170623“精明的時間買賣”
- 48.20170630最好的個人商業模式
- 49.20170707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么?
- 50.20170714應用“原則”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
- 51.20170721關于“提問”的智慧
- 52.20170728關于“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