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函數庫提供了一個jQuery對象(簡寫為$),這個對象本身是一個構造函數,可以用來生成jQuery對象的實例。有了實例以后,就可以調用許多針對實例的方法,它們定義jQuery.prototype對象上面(簡寫為$.fn)。
除了實例對象的方法以外,jQuery對象本身還提供一些方法(即直接定義jQuery對象上面),不需要生成實例就能使用。由于這些方法類似“通用工具”的性質,所以我們把它們稱為“工具方法”(utilities)。
[TOC]
## 常用工具方法
(1)$.trim
$.trim方法用于移除字符串頭部和尾部多余的空格。
~~~
$.trim(' Hello ') // Hello
~~~
(2)$.contains
$.contains方法返回一個布爾值,表示某個DOM元素(第二個參數)是否為另一個DOM元素(第一個參數)的下級元素。
~~~
$.contains(document.documentElement, document.body);
// true
$.contains(document.body,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 false
~~~
(3)$.each,$.map
$.each方法用于遍歷數組和對象,然后返回原始對象。它接受兩個參數,分別是數據集合和回調函數。
~~~
$.each([ 52, 97 ], function( index, value ) {
console.log( index + ": " + value );
});
// 0: 52
// 1: 97
var obj = {
p1: "hello",
p2: "world"
};
$.each( obj, function( key, value ) {
console.log( key + ": " + value );
});
// p1: hello
// p2: world
~~~
需要注意的,jQuery對象實例也有一個each方法($.fn.each),兩者的作用差不多。
$.map方法也是用來遍歷數組和對象,但是會返回一個新對象。
~~~
var a = ["a", "b", "c", "d", "e"];
a = $.map(a, function (n, i){
return (n.toUpperCase() + i);
});
// ["A0", "B1", "C2", "D3", "E4"]
~~~
(4)$.inArray
$.inArray方法返回一個值在數組中的位置(從0開始)。如果該值不在數組中,則返回-1。
~~~
var a = [1,2,3,4];
$.inArray(4,a) // 3
~~~
(5)$.extend
$.extend方法用于將多個對象合并進第一個對象。
~~~
var o1 = {p1:'a',p2:'b'};
var o2 = {p1:'c'};
$.extend(o1,o2);
o1.p1 // "c"
~~~
$.extend的另一種用法是生成一個新對象,用來繼承原有對象。這時,它的第一個參數應該是一個空對象。
~~~
var o1 = {p1:'a',p2:'b'};
var o2 = {p1:'c'};
var o = $.extend({},o1,o2);
o
// Object {p1: "c", p2: "b"}
~~~
默認情況下,extend方法生成的對象是“淺拷貝”,也就是說,如果某個屬性是對象或數組,那么只會生成指向這個對象或數組的指針,而不會復制值。如果想要“深拷貝”,可以在extend方法的第一個參數傳入布爾值true。
~~~
var o1 = {p1:['a','b']};
var o2 = $.extend({},o1);
var o3 = $.extend(true,{},o1);
o1.p1[0]='c';
o2.p1 // ["c", "b"]
o3.p1 // ["a", "b"]
~~~
上面代碼中,o2是淺拷貝,o3是深拷貝。結果,改變原始數組的屬性,o2會跟著一起變,而o3不會。
(6)$.proxy
$.proxy方法類似于ECMAScript 5的bind方法,可以綁定函數的上下文(也就是this對象)和參數,返回一個新函數。
jQuery.proxy()的主要用處是為回調函數綁定上下文對象。
~~~
var o = {
type: "object",
test: 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this.type);
}
};
$("#button")
.on("click", o.test) // 無輸出
.on("click", $.proxy(o.test, o)) // object
~~~
上面的代碼中,第一個回調函數沒有綁定上下文,所以結果為空,沒有任何輸出;第二個回調函數將上下文綁定為對象o,結果就為object。
這個例子的另一種等價的寫法是:
~~~
$("#button").on( "click", $.proxy(o, test))
~~~
上面代碼的$.proxy(o, test)的意思是,將o的方法test與o綁定。
這個例子表明,proxy方法的寫法主要有兩種。
~~~
jQuery.proxy(function, context)
// or
jQuery.proxy(context, name)
~~~
第一種寫法是為函數(function)指定上下文對象(context),第二種寫法是指定上下文對象(context)和它的某個方法名(name)。
再看一個例子。正常情況下,下面代碼中的this對象指向發生click事件的DOM對象。
~~~
$('#myElement').click(function() {
$(this).addClass('aNewClass');
});
~~~
如果我們想讓回調函數延遲運行,使用setTimeout方法,代碼就會出錯,因為setTimeout使得回調函數在全局環境運行,this將指向全局對象。
~~~
$('#myElement').click(function() {
setTimeout(function() {
$(this).addClass('aNewClass');
}, 1000);
});
~~~
上面代碼中的this,將指向全局對象window,導致出錯。
這時,就可以用proxy方法,將this對象綁定到myElement對象。
~~~
$('#myElement').click(function() {
setTimeout($.proxy(function() {
$(this).addClass('aNewClass');
}, this), 1000);
});
~~~
(7)$.data,$.removeData
$.data方法可以用來在DOM節點上儲存數據。
~~~
// 存入數據
$.data(document.body, "foo", 52 );
// 讀取數據
$.data(document.body, "foo");
// 讀取所有數據
$.data(document.body);
~~~
上面代碼在網頁元素body上儲存了一個鍵值對,鍵名為“foo”,鍵值為52。
$.removeData方法用于移除$.data方法所儲存的數據。
~~~
$.data(div, "test1", "VALUE-1");
$.removeData(div, "test1");
~~~
(8)$.parseHTML,$.parseJSON,$.parseXML
$.parseHTML方法用于將字符串解析為DOM對象。
$.parseJSON方法用于將JSON字符串解析為JavaScript對象,作用與原生的JSON.parse()類似。但是,jQuery沒有提供類似JSON.stringify()的方法,即不提供將JavaScript對象轉為JSON對象的方法。
$.parseXML方法用于將字符串解析為XML對象。
~~~
var html = $.parseHTML("hello, <b>my name is</b> jQuery.");
var obj = $.parseJSON('{"name": "John"}');
var xml = "<rss version='2.0'><channel><title>RSS Title</title></channel></rss>";
var xmlDoc = $.parseXML(xml);
~~~
(9)$.makeArray
$.makeArray方法將一個類似數組的對象,轉化為真正的數組。
~~~
var a = $.makeArray(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iv"));
~~~
(10)$.merge
$.merge方法用于將一個數組(第二個參數)合并到另一個數組(第一個參數)之中。
~~~
var a1 = [0,1,2];
var a2 = [2,3,4];
$.merge(a1, a2);
a1
// [0, 1, 2, 2, 3, 4]
~~~
(11)$.now
$.now方法返回當前時間距離1970年1月1日00:00:00 UTC對應的毫秒數,等同于(new Date).getTime()。
~~~
$.now()
// 1388212221489
~~~
## 判斷數據類型的方法
jQuery提供一系列工具方法,用來判斷數據類型,以彌補JavaScript原生的typeof運算符的不足。以下方法對參數進行判斷,返回一個布爾值。
* jQuery.isArray():是否為數組。
* jQuery.isEmptyObject():是否為空對象(不含可枚舉的屬性)。
* jQuery.isFunction():是否為函數。
* jQuery.isNumeric():是否為數值(整數或浮點數)。
* jQuery.isPlainObject():是否為使用“{}”或“new Object”生成的對象,而不是瀏覽器原生提供的對象。
* jQuery.isWindow():是否為window對象。
* jQuery.isXMLDoc():判斷一個DOM節點是否處于XML文檔之中。
下面是一些例子。
~~~
$.isEmptyObject({}) // true
$.isPlainObject(document.location) // false
$.isWindow(window) // true
$.isXMLDoc(document.body) // false
~~~
除了上面這些方法以外,還有一個$.type方法,可以返回一個變量的數據類型。它的實質是用Object.prototype.toString方法讀取對象內部的[[Class]]屬性(參見《標準庫》的Object對象一節)。
~~~
$.type(/test/) // "regexp"
~~~
## Ajax操作
### $.ajax
jQuery對象上面還定義了Ajax方法($.ajax()),用來處理Ajax操作。調用該方法后,瀏覽器就會向服務器發出一個HTTP請求。
$.ajax()的用法主要有兩種。
~~~
$.ajax(url[, options])
$.ajax([options])
~~~
上面代碼中的url,指的是服務器網址,options則是一個對象參數,設置Ajax請求的具體參數。
~~~
$.ajax({
async: true,
url: '/url/to/json',
type: 'GET',
data : { id : 123 },
dataType: 'json',
timeout: 30000,
success: successCallback,
error: errorCallback,
complete: completeCallback,
statusCode: {
404: handler404,
500: handler500
}
})
function successCallback(json) {
$('<h1/>').text(json.title).appendTo('body');
}
function errorCallback(xhr, status){
console.log('出問題了!');
}
function completeCallback(xhr, status){
console.log('Ajax請求已結束。');
}
~~~
上面代碼的對象參數有多個屬性,含義如下:
* accepts:將本機所能處理的數據類型,告訴服務器。
* async:該項默認為true,如果設為false,則表示發出的是同步請求。
* beforeSend:指定發出請求前,所要調用的函數,通常用來對發出的數據進行修改。
* cache:該項默認為true,如果設為false,則瀏覽器不緩存返回服務器返回的數據。注意,瀏覽器本身就不會緩存POST請求返回的數據,所以即使設為false,也只對HEAD和GET請求有效。
* complete:指定當HTTP請求結束時(請求成功或請求失敗的回調函數,此時已經運行完畢)的回調函數。不管請求成功或失敗,該回調函數都會執行。它的參數為發出請求的原始對象以及返回的狀態信息。
* contentType:發送到服務器的數據類型。
* context:指定一個對象,作為所有Ajax相關的回調函數的this對象。
* crossDomain:該屬性設為true,將強制向相同域名發送一個跨域請求(比如JSONP)。
* data:向服務器發送的數據,如果使用GET方法,此項將轉為查詢字符串,附在網址的最后。
* dataType:向服務器請求的數據類型,可以設為text、html、script、json、jsonp和xml。
* error:請求失敗時的回調函數,函數參數為發出請求的原始對象以及返回的狀態信息。
* headers:指定HTTP請求的頭信息。
* ifModified:如果該屬性設為true,則只有當服務器端的內容與上次請求不一樣時,才會發出本次請求。
* jsonp:指定JSONP請求“callback=?”中的callback的名稱。
* jsonpCallback: 指定JSONP請求中回調函數的名稱。
* mimeType:指定HTTP請求的mime type。
* password:指定HTTP認證所需要的密碼。
* statusCode:值為一個對象,為服務器返回的狀態碼,指定特別的回調函數。
* success:請求成功時的回調函數,函數參數為服務器傳回的數據、狀態信息、發出請求的原始對象。
* timeout: 等待的最長毫秒數。如果過了這個時間,請求還沒有返回,則自動將請求狀態改為失敗。
* type:向服務器發送信息所使用的HTTP動詞,默認為GET,其他動詞有POST、PUT、DELETE。
* url:服務器端網址。這是唯一必需的一個屬性,其他屬性都可以省略。
* username:指定HTTP認證的用戶名。
* xhr:指定生成XMLHttpRequest對象時的回調函數。
這些參數之中,url可以獨立出來,作為ajax方法的第一個參數。也就是說,上面代碼還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
$.ajax('/url/to/json',{
type: 'GET',
dataType: 'json',
success: successCallback,
error: errorCallback
})
~~~
作為向服務器發送的數據,data屬性也可以寫成一個對象。
~~~
$.ajax({
url: '/remote/url',
data: {
param1: 'value1',
param2: 'value2',
...
}
});
// 相當于
$.ajax({
url: '/remote/url?param1=value1¶m2=value2...'
}});
~~~
### 簡便寫法
ajax方法還有一些簡便寫法。
* $.get():發出GET請求。
* $.getScript():讀取一個JavaScript腳本文件并執行。
* $.getJSON():發出GET請求,讀取一個JSON文件。
* $.post():發出POST請求。
* $.fn.load():讀取一個html文件,并將其放入當前元素之中。
一般來說,這些簡便方法依次接受三個參數:url、數據、成功時的回調函數。
(1)$.get(),$.post()
這兩個方法分別對應HTTP的GET方法和POST方法。
~~~
$.get('/data/people.html', function(html){
$('#target').html(html);
});
$.post('/data/save', {name: 'Rebecca'}, function (resp){
console.log(JSON.parse(resp));
});
~~~
get方法和post方法的參數相同,第一個參數是服務器網址,該參數是必需的,其他參數都是可選的。第二個參數是發送給服務器的數據,第三個參數是操作成功后的回調函數。
上面的post方法對應的ajax寫法如下。
~~~
$.ajax({
type: 'POST',
url: '/data/save',
data: {name: 'Rebecca'},
dataType: 'json',
success: function (resp){
console.log(JSON.parse(resp));
}
});
~~~
(2)$.getJSON()
ajax方法的另一個簡便寫法是getJSON方法。當服務器端返回JSON格式的數據,可以用這個方法代替$.ajax方法。
~~~
$.getJSON('url/to/json', {'a': 1}, function(data){
console.log(data);
});
~~~
上面的代碼等同于下面的寫法。
~~~
$.ajax({
dataType: "json",
url: '/url/to/data',
data: {'a': 1},
success: function(data){
console.log(data);
}
});
~~~
(3)$.getScript()
$.getScript方法用于從服務器端加載一個腳本文件。
~~~
$.getScript('/static/js/myScript.js', function() {
functionFromMyScript();
});
~~~
上面代碼先從服務器加載myScript.js腳本,然后在回調函數中執行該腳本提供的函數。
getScript的回調函數接受三個參數,分別是腳本文件的內容,HTTP響應的狀態信息和ajax對象實例。
~~~
$.getScript( "ajax/test.js", function (data, textStatus, jqxhr){
console.log( data ); // test.js的內容
console.log( textStatus ); // Success
console.log( jqxhr.status ); // 200
});
~~~
getScript是ajax方法的簡便寫法,因此返回的是一個deferred對象,可以使用deferred接口。
~~~
jQuery.getScript("/path/to/myscript.js")
.done(function() {
// ...
})
.fail(function() {
// ...
});
~~~
(4)$.fn.load()
$.fn.load不是jQuery的工具方法,而是定義在jQuery對象實例上的方法,用于獲取服務器端的HTML文件,將其放入當前元素。由于該方法也屬于ajax操作,所以放在這里一起講。
~~~
$('#newContent').load('/foo.html');
~~~
$.fn.load方法還可以指定一個選擇器,將遠程文件中匹配選擇器的部分,放入當前元素,并指定操作完成時的回調函數。
~~~
$('#newContent').load('/foo.html #myDiv h1:first',
function(html) {
console.log('內容更新!');
});
~~~
上面代碼只加載foo.html中匹配“#myDiv h1:first”的部分,加載完成后會運行指定的回調函數。
~~~
$('#main-menu a').click(function(event) {
event.preventDefault();
$('#main').load(this.href + ' #main *');
});
~~~
上面的代碼將指定網頁中匹配“#main *”,加載入當前的main元素。星號表示匹配main元素包含的所有子元素,如果不加這個星號,就會加載整個main元素(包括其本身),導致一個main元素中還有另一個main元素。
load方法可以附加一個字符串或對象作為參數,一起向服務器提交。如果是字符串,則采用GET方法提交;如果是對象,則采用POST方法提交。
~~~
$( "#feeds" ).load( "feeds.php", { limit: 25 }, function() {
console.log( "已經載入" );
});
~~~
上面代碼將`{ limit: 25 }`通過POST方法向服務器提交。
load方法的回調函數,可以用來向用戶提示操作已經完成。
~~~
$('#main-menu a').click(function(event) {
event.preventDefault();
$('#main').load(this.href + ' #main *', function(responseText, status) {
if (status === 'success') {
$('#notification-bar').text('加載成功!');
} else {
$('#notification-bar').text('出錯了!');
}
});
});
~~~
### Ajax事件
jQuery提供以下一些方法,用于指定特定的AJAX事件的回調函數。
* .ajaxComplete():ajax請求完成。
* .ajaxError():ajax請求出錯。
* .ajaxSend():ajax請求發出之前。
* .ajaxStart():第一個ajax請求開始發出,即沒有還未完成ajax請求。
* .ajaxStop():所有ajax請求完成之后。
* .ajaxSuccess():ajax請求成功之后。
下面是示例。
~~~
$('#loading_indicator')
.ajaxStart(function (){$(this).show();})
.ajaxStop(function (){$(this).hide();});
~~~
### 返回值
ajax方法返回的是一個deferred對象,可以用then方法為該對象指定回調函數(詳細解釋參見《deferred對象》一節)。
~~~
$.ajax({
url: '/data/people.json',
dataType: 'json'
}).then(function (resp){
console.log(resp.people);
})
~~~
### JSONP
由于瀏覽器存在“同域限制”,ajax方法只能向當前網頁所在的域名發出HTTP請求。但是,通過在當前網頁中插入script元素(),可以向不同的域名發出GET請求,這種變通方法叫做JSONP(JSON with Padding)。
ajax方法可以發出JSONP請求,方法是在對象參數中指定dataType為JSONP。
~~~
$.ajax({
url: '/data/search.jsonp',
data: {q: 'a'},
dataType: 'jsonp',
success: function(resp) {
$('#target').html('Results: ' + resp.results.length);
}
});)
~~~
JSONP的通常做法是,在所要請求的URL后面加在回調函數的名稱。ajax方法規定,如果所請求的網址以類似“callback=?”的形式結尾,則自動采用JSONP形式。所以,上面的代碼還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
$.getJSON('/data/search.jsonp?q=a&callback=?',
function(resp) {
$('#target').html('Results: ' + resp.results.length);
}
);
~~~
### 文件上傳
假定網頁有一個文件控件。
~~~
<input type="file" id="test-input">
~~~
下面就是如何使用Ajax上傳文件。
~~~
var file = $('#test-input')[0].files[0];
var formData = new FormData();
formData.append('file', file);
$.ajax('myserver/uploads', {
method: 'POST',
contentType: false,
processData: false,
data: formData
});
~~~
上面代碼是將文件作為表單數據發送。除此之外,也可以直接發送文件。
~~~
var file = $('#test-input')[0].files[0];
$.ajax('myserver/uploads', {
method: 'POST',
contentType: file.type,
processData: false,
data: file
});
~~~
## 參考鏈接
* David Walsh,?[Loading Scripts with jQuery](http://davidwalsh.name/loading-scripts-jquery)
* Nguyen Huu Phuoc,?[Best jQuery practices](http://programer.tips/2014/09/best-jquery-practices.html)
- 第一章 導論
- 1.1 前言
- 1.2 為什么學習JavaScript?
- 1.3 JavaScript的歷史
- 第二章 基本語法
- 2.1 語法概述
- 2.2 數值
- 2.3 字符串
- 2.4 對象
- 2.5 數組
- 2.6 函數
- 2.7 運算符
- 2.8 數據類型轉換
- 2.9 錯誤處理機制
- 2.10 JavaScript 編程風格
- 第三章 標準庫
- 3.1 Object對象
- 3.2 Array 對象
- 3.3 包裝對象和Boolean對象
- 3.4 Number對象
- 3.5 String對象
- 3.6 Math對象
- 3.7 Date對象
- 3.8 RegExp對象
- 3.9 JSON對象
- 3.10 ArrayBuffer:類型化數組
- 第四章 面向對象編程
- 4.1 概述
- 4.2 封裝
- 4.3 繼承
- 4.4 模塊化編程
- 第五章 DOM
- 5.1 Node節點
- 5.2 document節點
- 5.3 Element對象
- 5.4 Text節點和DocumentFragment節點
- 5.5 Event對象
- 5.6 CSS操作
- 5.7 Mutation Observer
- 第六章 瀏覽器對象
- 6.1 瀏覽器的JavaScript引擎
- 6.2 定時器
- 6.3 window對象
- 6.4 history對象
- 6.5 Ajax
- 6.6 同域限制和window.postMessage方法
- 6.7 Web Storage:瀏覽器端數據儲存機制
- 6.8 IndexedDB:瀏覽器端數據庫
- 6.9 Web Notifications API
- 6.10 Performance API
- 6.11 移動設備API
- 第七章 HTML網頁的API
- 7.1 HTML網頁元素
- 7.2 Canvas API
- 7.3 SVG 圖像
- 7.4 表單
- 7.5 文件和二進制數據的操作
- 7.6 Web Worker
- 7.7 SSE:服務器發送事件
- 7.8 Page Visibility API
- 7.9 Fullscreen API:全屏操作
- 7.10 Web Speech
- 7.11 requestAnimationFrame
- 7.12 WebSocket
- 7.13 WebRTC
- 7.14 Web Components
- 第八章 開發工具
- 8.1 console對象
- 8.2 PhantomJS
- 8.3 Bower:客戶端庫管理工具
- 8.4 Grunt:任務自動管理工具
- 8.5 Gulp:任務自動管理工具
- 8.6 Browserify:瀏覽器加載Node.js模塊
- 8.7 RequireJS和AMD規范
- 8.8 Source Map
- 8.9 JavaScript 程序測試
- 第九章 JavaScript高級語法
- 9.1 Promise對象
- 9.2 有限狀態機
- 9.3 MVC框架與Backbone.js
- 9.4 嚴格模式
- 9.5 ECMAScript 6 介紹
- 附錄
- 10.1 JavaScript API列表
- 草稿一:函數庫
- 11.1 Underscore.js
- 11.2 Modernizr
- 11.3 Datejs
- 11.4 D3.js
- 11.5 設計模式
- 11.6 排序算法
- 草稿二:jQuery
- 12.1 jQuery概述
- 12.2 jQuery工具方法
- 12.3 jQuery插件開發
- 12.4 jQuery.Deferred對象
- 12.5 如何做到 jQuery-free?
- 草稿三:Node.js
- 13.1 Node.js 概述
- 13.2 CommonJS規范
- 13.3 package.json文件
- 13.4 npm模塊管理器
- 13.5 fs 模塊
- 13.6 Path模塊
- 13.7 process對象
- 13.8 Buffer對象
- 13.9 Events模塊
- 13.10 stream接口
- 13.11 Child Process模塊
- 13.12 Http模塊
- 13.13 assert 模塊
- 13.14 Cluster模塊
- 13.15 os模塊
- 13.16 Net模塊和DNS模塊
- 13.17 Express框架
- 13.18 Koa 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