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舜其大知也與”,舜,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首領,歷來被列入五帝之中,奉為華夏至圣。知,同“智”。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好”,喜歡的意思。“察”,分辨的意思,《禮記·禮器》中有“觀物弗之察矣”。“邇”,在《說文》中有“邇,近也”,說明“邇”表示近的意思。“邇言”,表示淺近之言。《詩·小雅·小旻》中有“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
“隱惡而揚善”,“隱”,指隱藏,“揚”,指傳揚。
“執其兩端”,執,把握,掌握,有選擇裁定的意思,并不是既不點頭又不搖頭的老好人。
“用其中于民”,“中”,在這里讀(zhōng),一聲,指中庸。
“其斯以為舜乎”,“其”,語氣詞,表示推測,“斯”,這,這里的意思,如“惟楚有才,于斯為盛”,“以為”,以之為的意思。
第六章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孔子說:“舜有大智慧啊!舜喜歡向人請教,并且喜歡明辨淺近的言論,隱藏邪惡的部分,傳揚善良的部分,把握正反兩種觀點,再將合適的用于百姓,這大概舜就是舜的原因吧”**
學佛也是如此,要發菩提心,也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把妄念去掉,時刻要有慈悲心要有善念。
- 關于作者
- 《中庸》第一章
- 《中庸》第二章
- 《中庸》第三章
- 《中庸》第四章
- 《中庸》第五章
- 《中庸》第六章
- 《中庸》第七章
- 《中庸》第八章
- 《中庸》第九章
- 《中庸》第十章
- 《中庸》第十一章
- 《中庸》第十二章
- 《中庸》第十三章
- 《中庸》第十四章
- 《中庸》第十五章
- 《中庸》第十六章
- 《中庸》第十七章
- 《中庸》第十八章
- 《中庸》第十九章
- 《中庸》第二十章
- 《中庸》第二十一章
- 《中庸》第二十二章
- 《中庸》第二十三章
- 《中庸》第二十四章
- 《中庸》第二十五章
- 《中庸》第二十六章
- 《中庸》第二十七章
- 《中庸》第二十八章
- 《中庸》第二十九章
- 《中庸》第三十章
- 《中庸》第三十一章
- 《中庸》第三十二章
- 《中庸》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