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圣,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xian)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yue)。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yi)及蠻貊(mo)。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zhui):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為,連詞,則,就,為能,意即就能;知,同智。臨,指帝王上朝,臨朝,臨天下。朱熹注:臨,謂居上而臨下也。其下四者,乃仁義禮知之德。
“足以有容也”,容,包容。
“足以有執也”,執,決斷。
“文理密察”,朱熹注:文,文章也。理,條理也。密,詳細也。察,明辯也。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朱熹注:溥博,周遍而廣闊也。淵泉,靜深而有本也。出,發見也。言五者之德,充積于中,而以時發見于外也。《列子·黃帝》:“心如淵泉,形如處女。”后引申為思慮深遠。
“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見,同現;說,同悅;朱熹注:見,音現。說,音悅。言其充積極其盛,而發見當其可也。
“施及蠻貊”,施,音yi,延伸;貊,音mo,蠻貊,古代兩個邊遠部族的名稱。朱熹注:施,去聲。隊,音墜。
“配天”,配,匹配。
第三十一章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只有天下崇高的圣人,才能做到耳聰目明,充滿智慧,足以居上位治理天下;寬宏大量,溫和柔順,足以包容天下;奮發勇健,剛強堅毅,足以決斷天下大事;整潔莊重,公平端正,足以博得人們的尊敬;文章條理縝密明察,能夠辨別是非。圣人道德廣博而又深沉,隨時表現于外。廣博得如同天空,深沉得如同潭水。他一出現,百姓沒有誰不敬佩的,他一說話,百姓沒有誰不信服的。他一行動,百姓沒有誰不喜悅的。因此,他的聲名充滿了整個中國,遠傳到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凡是車船所抵達的地方,人力所開發的地區,天所覆蓋的范圍,地所承載的領域,日月所光照的地方,霜露所降落的地方,只要是人類,沒有不尊重和不親近他的,所以說圣人能與天相匹配。**
- 關于作者
- 《中庸》第一章
- 《中庸》第二章
- 《中庸》第三章
- 《中庸》第四章
- 《中庸》第五章
- 《中庸》第六章
- 《中庸》第七章
- 《中庸》第八章
- 《中庸》第九章
- 《中庸》第十章
- 《中庸》第十一章
- 《中庸》第十二章
- 《中庸》第十三章
- 《中庸》第十四章
- 《中庸》第十五章
- 《中庸》第十六章
- 《中庸》第十七章
- 《中庸》第十八章
- 《中庸》第十九章
- 《中庸》第二十章
- 《中庸》第二十一章
- 《中庸》第二十二章
- 《中庸》第二十三章
- 《中庸》第二十四章
- 《中庸》第二十五章
- 《中庸》第二十六章
- 《中庸》第二十七章
- 《中庸》第二十八章
- 《中庸》第二十九章
- 《中庸》第三十章
- 《中庸》第三十一章
- 《中庸》第三十二章
- 《中庸》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