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征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自用,自以為是;賤,卑微;自專,獨斷專行。
“反古之道”,反,返。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非,不是。議禮,議訂禮儀;制度,制訂法度;考文,考訂文字;不是天子就不能做議禮、制度、考文三件事。《左傳·昭公·昭公二十五年》中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書同文,字體統一。秦滅六國之后才做到這三點,因此,這部分內容應為秦漢之際或以后的學者增加。
“吾說夏禮,杞不足征也”,征,驗證;杞:夏朝的后代封于杞。《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則吾能征之矣。’”
“吾學殷禮,有宋存焉”,殷,殷商;宋:商朝的后代封于宋。
第二十八章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孔子說:“愚笨而喜歡自以為是,卑賤而好獨斷專行,生活在當今的社會,卻要恢復古人的法則,這樣的人,災難很快會降他的身上。”不具備天子的身份,就不要討論禮儀,不要制定制度,不要考究文字。當今天下,車輛行走同樣的軌道,書本用同一種文字,行動遵循同樣的規范。雖然擁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沒有相稱的德行,不敢制作禮樂,雖然有德行,如果沒有天子的地位,也不敢制作禮樂。孔子說:“我談論夏朝的禮儀,但杞國的資料不足以驗證,我學商朝的禮儀,還有宋國的資料可以參考,我學周朝的禮儀,這是今天正在實行的,因此,我愿意跟隨周朝的禮儀”**
- 關于作者
- 《中庸》第一章
- 《中庸》第二章
- 《中庸》第三章
- 《中庸》第四章
- 《中庸》第五章
- 《中庸》第六章
- 《中庸》第七章
- 《中庸》第八章
- 《中庸》第九章
- 《中庸》第十章
- 《中庸》第十一章
- 《中庸》第十二章
- 《中庸》第十三章
- 《中庸》第十四章
- 《中庸》第十五章
- 《中庸》第十六章
- 《中庸》第十七章
- 《中庸》第十八章
- 《中庸》第十九章
- 《中庸》第二十章
- 《中庸》第二十一章
- 《中庸》第二十二章
- 《中庸》第二十三章
- 《中庸》第二十四章
- 《中庸》第二十五章
- 《中庸》第二十六章
- 《中庸》第二十七章
- 《中庸》第二十八章
- 《中庸》第二十九章
- 《中庸》第三十章
- 《中庸》第三十一章
- 《中庸》第三十二章
- 《中庸》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