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ji)月守也。”
“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驅”,指驅趕的意思。“納”,放進去,陷進去的意思。“諸”,“之于”的合音。如《論語·衛靈公》中“君子求諸己。”“罟”,《說文》解釋為“網也”,指捕獸的網。“擭”,裝有機關的捕獸的木籠。
“莫之知辟”,“辟”,同“避”,逃避的意思。
“不能期月守”,“期”讀ji,指一整月的意思。
第七章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孔子說:“人人都說“我有智慧”,但是被驅逐而陷入羅網木籠陷阱之中,卻不知道逃避。人人都說“我有智慧”,但是選擇了中庸,卻不能堅持一個月”**
在這里孔子雖然做了個比方,說既然你有智慧,為什么被人驅使而陷入陷阱卻不知道逃避呢?如果單從這個比喻看,似乎與中庸關系并不是很大。但仔細考究,當然有很大的關系。無論任何飛禽走獸,都不想被人類所抓,人類更是如此,為什么飛禽走獸經常被人類設陷所抓呢?就是為了貪圖人類設下的誘餌,而人類也是,人有七情六欲,大千世界到處都是誘惑,經常被誘惑至罪惡的牢籠中,只有遠離誘惑,堅守中庸之道,才能存心養性。
- 關于作者
- 《中庸》第一章
- 《中庸》第二章
- 《中庸》第三章
- 《中庸》第四章
- 《中庸》第五章
- 《中庸》第六章
- 《中庸》第七章
- 《中庸》第八章
- 《中庸》第九章
- 《中庸》第十章
- 《中庸》第十一章
- 《中庸》第十二章
- 《中庸》第十三章
- 《中庸》第十四章
- 《中庸》第十五章
- 《中庸》第十六章
- 《中庸》第十七章
- 《中庸》第十八章
- 《中庸》第十九章
- 《中庸》第二十章
- 《中庸》第二十一章
- 《中庸》第二十二章
- 《中庸》第二十三章
- 《中庸》第二十四章
- 《中庸》第二十五章
- 《中庸》第二十六章
- 《中庸》第二十七章
- 《中庸》第二十八章
- 《中庸》第二十九章
- 《中庸》第三十章
- 《中庸》第三十一章
- 《中庸》第三十二章
- 《中庸》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