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zhai)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shen)可射(yi)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鬼神之為德”,鬼神,《四書集注》中有“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意即用來描述天地萬物的神秒變化。為德,指功能作用。《四書集注》中朱熹注“為德,猶言性情功效”。
“體物而不可遺”,《四書集注》中朱熹注“鬼神無形與聲,然物之終始,莫非陰陽合散之所為,是其為物之體,而物所不能遺也。”意即鬼神的作用體現在萬物之中,沒有錯過任何一物。
“齊明盛服”,齊,音(zhai),通“齋”,齋戒;明,潔凈;盛服,盛裝。
“洋洋乎”,《四書集注》中朱熹注“洋洋,流動充滿之意”。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引自《詩經;大雅。抑》。格,來臨。思,語氣詞。度(duo),揣度。矧(Shen),況且;射(yi),厭,指厭怠不敬。
“微之顯”,指鬼神的存在十分隱蔽,作用又很顯著。
“揜”,通“掩”,掩蓋。
第十六章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孔子說:“鬼神的功效真是大得很啊!看它卻看不見,聽它卻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遺漏它。它使天下的人都齋戒凈心,衣冠整齊地去祭祀它,到處都充滿流動著鬼神的靈氣,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么能夠怠慢不敬呢?’鬼神是隱微的,又如此顯著,真實的心意不可掩蓋,情況也是如此啊!”**
本章通過鬼神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鬼神又使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說明了道之費而隱。“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通過一個“誠”字,說明了“微之顯”,誠是中庸的修養方法,也是重心,如后面章節的“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誠如神”都在闡述“誠”。
- 關于作者
- 《中庸》第一章
- 《中庸》第二章
- 《中庸》第三章
- 《中庸》第四章
- 《中庸》第五章
- 《中庸》第六章
- 《中庸》第七章
- 《中庸》第八章
- 《中庸》第九章
- 《中庸》第十章
- 《中庸》第十一章
- 《中庸》第十二章
- 《中庸》第十三章
- 《中庸》第十四章
- 《中庸》第十五章
- 《中庸》第十六章
- 《中庸》第十七章
- 《中庸》第十八章
- 《中庸》第十九章
- 《中庸》第二十章
- 《中庸》第二十一章
- 《中庸》第二十二章
- 《中庸》第二十三章
- 《中庸》第二十四章
- 《中庸》第二十五章
- 《中庸》第二十六章
- 《中庸》第二十七章
- 《中庸》第二十八章
- 《中庸》第二十九章
- 《中庸》第三十章
- 《中庸》第三十一章
- 《中庸》第三十二章
- 《中庸》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