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洋洋乎”,洋洋,盛大,充沛之大。
“峻極于天”,峻,高峻。
“優優大哉”,優優,從容有余。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禮儀,古代禮節;威儀,儀容行止。
“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茍,如果;凝,凝結。
“尊德性而道問學”,尊,恭敬奉持;道,由;問學,詢問,學習。朱熹注:尊者,恭敬奉持之意。德性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道,由也。
“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致,推致;盡,達到;極,達到最高;道,遵行。
“溫故而知新”,出自《論語·為政》,意即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
“為下不倍”,倍,同背,背離。
“其默足以容”,默,沉默;容,容身。
“詩”,指《詩·大雅·烝民》。
“既明且哲”,哲,智。
第二十七章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偉大啊!圣人的道理!浩瀚無邊!它創造并養育萬物,與天一樣崇高。從容有余而博大啊!禮節儀式多達三百條,動作威儀多達三千種,等待圣人出現才可以施行。所以說,如果沒有達到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凝結起來無法體現出來。因此,君子尊崇天生的本性,努力請教及學習,追求廣博宏大的領域,窮盡精微的部分,達到高明的境界,并遵行中庸平常之道,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敦實篤厚自己的言行又推崇禮儀。因此,身居高位而不驕傲,處在下位而不背叛。國家的發展進入軌道,他的言論足以振興國家,國家不上軌道,他的沉默足以讓自己容身。《詩·大雅·烝民》說,“既明理又有智慧,可以保全自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本章先贊揚了圣人之道,然后講述如何行圣人之道,就是“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最后引用《詩經》詮釋了行圣人之道可以“明哲保身”。
通過“明哲保身”的含義,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庸》為秦漢以后的學者加進去的內容。如果孔子是“明哲保身”,那孔子為何還把女兒嫁給公冶長呢?《論語·公冶長》: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 關于作者
- 《中庸》第一章
- 《中庸》第二章
- 《中庸》第三章
- 《中庸》第四章
- 《中庸》第五章
- 《中庸》第六章
- 《中庸》第七章
- 《中庸》第八章
- 《中庸》第九章
- 《中庸》第十章
- 《中庸》第十一章
- 《中庸》第十二章
- 《中庸》第十三章
- 《中庸》第十四章
- 《中庸》第十五章
- 《中庸》第十六章
- 《中庸》第十七章
- 《中庸》第十八章
- 《中庸》第十九章
- 《中庸》第二十章
- 《中庸》第二十一章
- 《中庸》第二十二章
- 《中庸》第二十三章
- 《中庸》第二十四章
- 《中庸》第二十五章
- 《中庸》第二十六章
- 《中庸》第二十七章
- 《中庸》第二十八章
- 《中庸》第二十九章
- 《中庸》第三十章
- 《中庸》第三十一章
- 《中庸》第三十二章
- 《中庸》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