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 一、簡介
### 1.1關于PicoBlaze
` `PicoBlaze 是 8 位微處理器,在 Xilinx 公司的 Virtex、Spartan-II 系列以上 FPGA 與
CoolRunner-II 系列以上的 CPLD 器件設計中以 IP 核的方式提供,使用是免費的 。對于用
FPGA 的 HDL 語言實現某些復雜的功能,會消耗大量的硬件資源,此時我們就會考慮用軟件
的方式去搭建一個嵌入式系統,比如基于 MicroBlaze 的 8 位嵌入式系統。這樣,我們就可
以使用輕量級的 PicoBlaze 實現。
` `常見的版本有 KCPSM3 和 KCPSM6。其中 KCPSM6 支持 7 系列的 Xilinx FPGA。PicoBlaze
非常小,只有一個 VHDL/Verilog 文件,KCPSM6 在 FPGA 中只需要 26 塊邏輯單元 Slice,每
個指令都可以再 2 個時鐘周期內完成,在 Spartan-6 中可以達到 105MHz 時鐘頻率(-2 速度
等級),在 Kintex-7(-3 速度等級)中能到達 238MHz。
### 1.2 接口說明
` `Kcpsm6 外部信號很少,常用的就是 in_port 和 out_port。地址線和 bram_enable 以及
instruction 信號與 FPGA rom 相連,總的框架如下,以 KCPSM6 為例:

### 1.3 KCPSM6 的架構
` `具體架構如下,它能提供兩個寄存器 Bank,每個 Bank 有 16 個寄存器。

## 二、內部指令集 講解
` `通常使用匯編語言寫 PicoBlaze 程序,以 KCPSM6 為例,我們基于它的指令集可以很方
便實現一些簡單的程序,指令集如下(具體指令在附錄):
` `具體介紹下主要的輸入輸出端口的操作指令:
` `Input sx,sy; 將 inport 的數據傳入 sx,sy 輸出到 port_id
` `Output sx,sy; 將 sx 的數據傳出至 out_port,sy 輸出到 port_id

## 三、操作指引
### 3.1 概述
` `Xilinx 提供了相應的匯編器,可以生成帶指令數據的 ROM 的 VHDL/Verilog 代碼,也可
以生成 HEX 文件供動態加載到 RAM。
` `下面介紹開發流程,我們以一個簡單的LED閃爍為例。
` `首先,我們去 Xilinx 官網下載所需的 KCPSM6 的相關文件以及輔助程序。下載地址:
http://www.xilinx.com/ipcenter/processor_central/picoblaze/member/
本文基于 zynq7020 進行試驗,所以只需要下載 PicoBlaze for UltraScale, 7-series,
6-series FPGAs 即可。下載后解壓出來,會有很多實例,JTAG_Loader 以及 kcpsm6.exe 匯
編器等。
### 3.2 生成微核
` `先在文本中編輯好一個匯編程序,保存后把后綴名改為.psm,然后寫一個簡單的代碼,
將輸入直接輸出,如下圖(.psm 代碼):
```
;平臺為zynq7系列,實現的功能是控制led燈,讓其
;500mss翻轉一次,系統時鐘為50MHz
constant led_port,01 ;定義led_port為常量01
constant led_on,00000010'b ;
constant led_off,00000000'b ;
start:
load sF, led_on;
output sF,led_port ;led亮
CALL delay_500ms ;延時
load sF, led_off;
output sF,led_port ;led滅
CALL delay_500ms ;延時
jump start ;跳轉的開始
; 500ms is 2,500,000 x 100ns (10,000,000 = 989680 hex)
;
delay_500ms: LOAD s2, 26
LOAD s1, 25
LOAD s0, a0
JUMP software_delay
software_delay: LOAD s0, s0 ;pad loop to make it 10 clock cycles (5 instructions),50MHz
SUB s0, 1'd
SUBCY s1, 0'd
SUBCY s2, 0'd
JUMP NZ, software_delay
RETURN
```
` `然后新建一個文件夾包含以下文件(如果缺少 ROM_form.v,是無法生成想要的文件的),
ROM_form.v使用下載文件中verilog文件夾下的,
將其拷貝就可。

` `雙擊 kcpsm6.exe


` `回車,注意ROM_form.v一定要使用上問題到的那個,
不然不會生成.v文件。


### 3.3 建立工程
` `Kcpsm6 外部信號很少,常用的就是 in_port 和 out_port。地址線和 bram_enable 以及
instruction 信號與 FPGA rom 相連,在不使用中斷和休眠信號的情況下將 interrupt 和
sleep 拉低即可。Clk 連接在 FPGA 外部輸入的時鐘引腳上,我們這里是 50MHz。本文使用
Verilog 語言實現硬件邏輯。
` `編寫的頂層文件如下:
```
`timescale 1ns / 1ps
//////////////////////////////////////////////////////////////////////////////////
// Company:
// Engineer:
//
// Create Date: 2020/01/11 17:46:19
// Design Name:
// Module Name: top
// Project Name:
// Target Devices:
// Tool Versions:
// Description:
//
// Dependencies:
//
// Revision:
// Revision 0.01 - File Created
// Additional Comments:
//
//////////////////////////////////////////////////////////////////////////////////
module top(
input clk,
output reg led
);
wire [11:0] address ;
wire [17:0] instruction ;
wire bram_enable ;
reg [7:0] in_port ;
wire [7:0] out_port ;
wire [7:0] port_id ;
wire write_strobe ;
wire k_write_strobe ;
wire read_strobe ;
wire interrupt_ack ;
reg reset;
reg [31:0]cnt;
wire pcreset;
always@(posedge clk)
begin
if(cnt<=32'd5000)reset <= 1'b1;
else if(cnt<=32'd10000)reset <= 1'b0;
else reset <= 1'b1;
if(cnt>=32'd10001)cnt <= 32'd10001;
else cnt<=cnt + 1;
end
always@(posedge clk)
begin
if(!reset)begin
led <= 1'b0;
end
else begin
if(write_strobe)begin
if(port_id==8'h01)begin
led <= out_port[1];
end
end
end
end
(*dont_touch = "true"*)kcpsm6 #(
.interrupt_vector(12'h3ff),
.hwbuild(8'h00),
.scratch_pad_memory_size(64))
processor(
.address (address ),
.instruction (instruction ),
.bram_enable (bram_enable ),
.in_port (in_port ),
.out_port (out_port ),
.port_id (port_id ),
.write_strobe (write_strobe ),
.k_write_strobe (k_write_strobe ),
.read_strobe (read_strobe ),
.interrupt (1'b0 ),
.interrupt_ack (interrupt_ack ),
.sleep (1'b0 ),
.reset (pcreset ),
.clk (clk )
) ;
led_water #(
.C_JTAG_LOADER_ENABLE(0),
.C_FAMILY("7S"),
.C_RAM_SIZE_KWORDS(1))
program_rom(
.address (address),
.instruction (instruction),
.enable (bram_enable),
.clk (clk),
.rdl (pcreset)
);
endmodule
```
` `在例化模塊時要根據自己的FPGA芯片,來使用不同的參數。
` `如圖為 ROM_form.v
中對參數的介紹。

## 四、綜合燒錄
` `最后添加對應的引腳約束,編譯成功后生成 top.bit,就按正常的燒寫步驟把 bit 文件
燒錄到板上即可。
- 序
- 第1章 Linux下開發FPGA
- 1.1 Linux下安裝diamond
- 1.2 使用輕量級linux仿真工具iverilog
- 1.3 使用linux shell來讀寫串口
- 1.4 嵌入式上的linux
- 設備數教程
- linux C 標準庫文檔
- linux 網絡編程
- 開機啟動流程
- 1.5 linux上實現與樹莓派,FPGA等通信的串口腳本
- 第2章 Intel FPGA的使用
- 2.1 特別注意
- 2.2 高級應用開發流程
- 2.2.1 生成二進制bit流rbf
- 2.2.2 制作Preloader Image
- 2.2.2.1 生成BSP文件
- 2.2.2.2 編譯preloader和uboot
- 2.2.2.3 更新SD的preloader和uboot
- 2.3 HPS使用
- 2.3.1 通過JTAG下載代碼
- 2.3.2 HPS軟件部分開發
- 2.3 quartus中IP核的使用
- 2.3.1 Intel中RS232串口IP的使用
- 2.4 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 2.4.1 關于引腳的復用的綜合出錯
- 第3章 關于C/C++的一些語法
- 3.1 C中數組作為形參不傳長度
- 3.2 匯編中JUMP和CALL的區別
- 3.3 c++中map的使用
- 3.4 鏈表的一些應用
- 3.5 vector的使用
- 3.6 使用C實現一個簡單的FIFO
- 3.6.1 循環隊列
- 3.7 C語言不定長參數
- 3.8 AD采樣計算同頻信號的相位差
- 3.9 使用C實現棧
- 3.10 增量式PID
- 第4章 Xilinx的FPGA使用
- 4.1 Alinx使用中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
- 4.1.1 在Genarate Bitstream時提示沒有name.tcl
- 4.1.2 利用verilog求位寬
- 4.1.3 vivado中AXI寫DDR說明
- 4.1.4 zynq中AXI GPIO中斷問題
- 4.1.5 關于時序約束
- 4.1.6 zynq的PS端利用串口接收電腦的數據
- 4.1.7 SDK啟動出錯的解決方法
- 4.1.8 讓工具綜合是不優化某一模塊的方法
- 4.1.9 固化程序(雙核)
- 4.1.10 分配引腳時的問題
- 4.1.11 vivado仿真時相對文件路徑的問題
- 4.2 GCC使用Attribute分配空間給變量
- 4.3 關于Zynq的DDR寫入byte和word的方法
- 4.4 常用模塊
- 4.4.1 I2S接收串轉并
- 4.5 時鐘約束
- 4.5.1 時鐘約束
- 4.6 VIVADO使用
- 4.6.1 使用vivado進行仿真
- 4.7 關于PicoBlaze軟核的使用
- 4.8 vivado一些IP的使用
- 4.8.1 float-point浮點單元的使用
- 4.10 zynq的雙核中斷
- 第5章 FPGA的那些好用的工具
- 5.1 iverilog
- 5.2 Arduino串口繪圖器工具
- 5.3 LabVIEW
- 5.4 FPGA開發實用小工具
- 5.5 Linux下繪制時序圖軟件
- 5.6 verilog和VHDL相互轉換工具
- 5.7 linux下搭建輕量易用的verilog仿真環境
- 5.8 VCS仿真verilog并查看波形
- 5.9 Verilog開源的綜合工具-Yosys
- 5.10 sublim text3編輯器配置verilog編輯環境
- 5.11 在線工具
- 真值表 -> 邏輯表達式
- 5.12 Modelsim使用命令仿真
- 5.13 使用TCL實現的個人仿真腳本
- 5.14 在cygwin下使用命令行下載arduino代碼到開發板
- 5.15 STM32開發
- 5.15.1 安裝Atollic TrueSTUDIO for STM32
- 5.15.2 LED閃爍吧
- 5.15.3 模擬U盤
- 第6章 底層實現
- 6.1 硬件實現加法的流程
- 6.2 硬件實現乘法器
- 6.3 UART實現
- 6.3.1 通用串口發送模塊
- 6.4 二進制數轉BCD碼
- 6.5 基本開源資源
- 6.5.1 深度資源
- 6.5.2 FreeCore資源集合
- 第7章 常用模塊
- 7.1 溫濕度傳感器DHT11的verilog驅動
- 7.2 DAC7631驅動(verilog)
- 7.3 按鍵消抖
- 7.4 小腳丫數碼管顯示
- 7.5 verilog實現任意人數表決器
- 7.6 基本模塊head.v
- 7.7 四相八拍步進電機驅動
- 7.8 單片機部分
- 7.8.1 I2C OLED驅動
- 第8章 verilog 掃盲區
- 8.1 時序電路中數據的讀寫
- 8.2 從RTL角度來看verilog中=和<=的區別
- 8.3 case和casez的區別
- 8.4 關于參數的傳遞與讀取(paramter)
- 8.5 關于符號優先級
- 第9章 verilog中的一些語法使用
- 9.1 可綜合的repeat
- 第10章 system verilog
- 10.1 簡介
- 10.2 推薦demo學習網址
- 10.3 VCS在linux上環境的搭建
- 10.4 deepin15.11(linux)下搭建system verilog的vcs仿真環境
- 10.5 linux上使用vcs寫的腳本仿真管理
- 10.6 system verilog基本語法
- 10.6.1 數據類型
- 10.6.2 枚舉與字符串
- 第11章 tcl/tk的使用
- 11.1 使用Tcl/Tk
- 11.2 tcl基本語法教程
- 11.3 Tk的基本語法
- 11.3.1 建立按鈕
- 11.3.2 復選框
- 11.3.3 單選框
- 11.3.4 標簽
- 11.3.5 建立信息
- 11.3.6 建立輸入框
- 11.3.7 旋轉框
- 11.3.8 框架
- 11.3.9 標簽框架
- 11.3.10 將窗口小部件分配到框架/標簽框架
- 11.3.11 建立新的上層窗口
- 11.3.12 建立菜單
- 11.3.13 上層窗口建立菜單
- 11.3.14 建立滾動條
- 11.4 窗口管理器
- 11.5 一些學習的腳本
- 11.6 一些常用的操作語法實現
- 11.6.1 刪除同一后綴的文件
- 11.7 在Lattice的Diamond中使用tcl
- 第12章 FPGA的重要知識
- 12.1 面積與速度的平衡與互換
- 12.2 硬件原則
- 12.3 系統原則
- 12.4 同步設計原則
- 12.5 乒乓操作
- 12.6 串并轉換設計技巧
- 12.7 流水線操作設計思想
- 12.8 數據接口的同步方法
- 第13章 小項目
- 13.1 數字濾波器
- 13.2 FIFO
- 13.3 一個精簡的CPU( mini-mcu )
- 13.3.1 基本功能實現
- 13.3.2 中斷添加
- 13.3.3 使用中斷實現流水燈(實際硬件驗證)
- 13.3.4 綜合一點的應用示例
- 13.4.5 使用flex開發匯編編譯器
- 13.4.5 linux--Flex and Bison
- 13.4 有符號數轉單精度浮點數
- 13.5 串口調試FPGA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