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模板方法模式
10.1 輝煌工程——制造悍馬
周三,9:00,我剛剛坐到位置上,打開電腦準備開始干活。
“小三,小三,叫一下其他同事,到會議室開會”,老大跑過來吼,帶著壞笑。還沒等大家坐穩,老大就開講了: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昨天終于把××模型公司的口子打開了,要我們做悍馬模型,雖然是第一個車輛模型,但是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我們一定要……”(中間省略20分鐘的講話,如果你聽過領導人的講話,這個你應該能夠續上)
動員工作做完了,那就開始壓任務了。“這次時間是非常緊張的,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小三,你負責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這批10萬車模(注:車模是車輛模型的意思,不是香車美女那個車模)建設完成……”
“一個星期?這個……是真做不完,要做分析,做模板,做測試,還要考慮擴展性、穩定性、健壯性等,時間實在是太少了。”還沒等老大說完,我就急了,再不急我的小命就折在上面了!
“那這樣,只做最基本的實現,不考慮太多的問題,怎么樣?”老大又把我彈回去了。
“只作基本實現?那……”
唉,領導已經布置任務了,那就開始拼命地做吧。然后就開始準備動手做,在做之前先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背景,我們公司是做模型生產的,做過橋梁模型、建筑模型、機械模型,甚至是一些政府、軍事的機密模型,這個不能細說,絕密。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把實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或放大,用于試驗、分析、量化或者是銷售,等等,上面提到的××模型公司是專門銷售車輛模型的公司,自己沒有生產企業,全部是代工。我們公司是第一次從××模型公司接單,那我怎么著也要把活干好,可時間有限,任務量又巨大,怎么辦?
既然領導都說了,不考慮擴展性,那好辦,先按照最一般的經驗設計類圖,如圖10-1所示。

圖10-1 悍馬車模型最一般的類圖
非常簡單的實現,悍馬車有兩個型號,H1和H2。按照需求,只需要悍馬模型,那好我就給你悍馬模型,先寫個抽象類,然后兩個不同型號的模型實現類,通過簡單的繼承就可以實現業務要求。我們先從抽象類開始編寫,抽象悍馬模型如代碼清單10-1所示。
代碼清單10-1 抽象悍馬模型
public?abstract?class?HummerModel?{
?????/*
??????*?首先,這個模型要能夠被發動起來,別管是手搖發動,還是電力發動,反正
??????*?是要能夠發動起來,那這個實現要在實現類里了
??????*/
?????public?abstract?void?start();
?????//能發動,還要能停下來,那才是真本事
?????public?abstract?void?stop();???????
?????//喇叭會出聲音,是滴滴叫,還是嗶嗶叫
?????public?abstract?void?alarm();
?????//引擎會轟隆隆地響,不響那是假的
?????public?abstract?void?engineBoom();
?????//那模型應該會跑吧,別管是人推的,還是電力驅動的,總之要會跑
?????public?abstract?void?run();
}
在抽象類中,我們定義了悍馬模型都必須具有的特質:能夠發動、停止,喇叭會響,引擎可以轟鳴,而且還可以停止。但是每個型號的悍馬實現是不同的,H1型號的悍馬如代碼清單10-2所示。
代碼清單10-2 H1型號悍馬模型
public?class?HummerH1Model?extends?HummerModel?{
?????//H1型號的悍馬車鳴笛
?????public?void?alarm()?{
?????????????System.out.println("悍馬H1鳴笛...");
?????}
?????//引擎轟鳴聲
?????public?void?engineBoom()?{
?????????????System.out.println("悍馬H1引擎聲音是這樣的...");
?????}
?????//汽車發動
?????public?void?start()?{
?????????????System.out.println("悍馬H1發動...");
?????}??
?????//停車
?????public?void?stop()?{
?????????????System.out.println("悍馬H1停車...");
?????}
?????//開動起來
?????public?void?run(){
?????????????//先發動汽車
?????????????this.start();
?????????????//引擎開始轟鳴
?????????????this.engineBoom();
?????????????//然后就開始跑了,跑的過程中遇到一條狗擋路,就按喇叭
?????????????this.alarm();
?????????????//到達目的地就停車
?????????????this.stop();
?????}
}
大家注意看run()方法,這是一個匯總的方法,一個模型生產成功了,總要拿給客戶檢測吧,怎么檢測?“是騾子是馬,拉出去溜溜”,這就是一種檢驗方法,讓它跑起來!通過run()這樣的方法,把模型的所有功能都測試到了。
H2型號悍馬如代碼清單10-3所示。
代碼清單10-3 H2型號悍馬模型
public?class?HummerH2Model?extends?HummerModel?{
?????//H2型號的悍馬車鳴笛
?????public?void?alarm()?{
?????????????System.out.println("悍馬H2鳴笛...");
?????}
?????//引擎轟鳴聲
?????public?void?engineBoom()?{
?????????????System.out.println("悍馬H2引擎聲音是這樣在...");
?????}
?????//汽車發動
?????public?void?start()?{
?????????????System.out.println("悍馬H2發動...");
?????}??
?????//停車
?????public?void?stop()?{
?????????????System.out.println("悍馬H2停車...");
?????}??
?????//開動起來
?????public?void?run(){
?????????????//先發動汽車
?????????????this.start();??????????????
?????????????//引擎開始轟鳴
?????????????this.engineBoom();?????????
?????????????//然后就開始跑了,跑的過程中遇到一條狗擋路,就按喇叭
?????????????this.alarm();??????????????
?????????????//到達目的地就停車
?????????????this.stop();
?????}
}
好了,程序編寫到這里,已經發現問題了,兩個實現類的run()方法都是完全相同的,那這個run()方法的實現應該出現在抽象類,不應該在實現類上,抽象是所有子類的共性封裝。
注意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如果相同的一段代碼復制過兩次,就需要對設計產生懷疑,架構師要明確地說明為什么相同的邏輯要出現兩次或更多次。
好,問題發現了,我們就需要馬上更改,修改后的類圖如圖10-2所示。

圖10-2 修改后的悍馬車模類圖
注意,抽象類HummerModel中的run()方法,由抽象方法變更為實現方法,其源代碼如代碼清單10-4所示。
代碼清單10-4 修改后的抽象悍馬模型
public?abstract?class?HummerModel?{
?????/*
??????*?首先,這個模型要能發動起來,別管是手搖發動,還是電力發動,反正
??????*?是要能夠發動起來,那這個實現要在實現類里了
??????*/
?????public?abstract?void?start();??????
?????//能發動,還要能停下來,那才是真本事
?????public?abstract?void?stop();???????
?????//喇叭會出聲音,是滴滴叫,還是嗶嗶叫
?????public?abstract?void?alarm();??????
?????//引擎會轟隆隆地響,不響那是假的
?????public?abstract?void?engineBoom();?
?????//那模型應該會跑吧,別管是人推的,還是電力驅動,總之要會跑
?????public?void?run(){
?????????????//先發動汽車
?????????????this.start();??????????????
?????????????//引擎開始轟鳴
?????????????this.engineBoom();?????????
?????????????//然后就開始跑了,跑的過程中遇到一條狗擋路,就按喇叭
?????????????this.alarm();??????????????
?????????????//到達目的地就停車
?????????????this.stop();
?????}
}
在抽象的悍馬模型上已經定義了run()方法的執行規則,先啟動,然后引擎立刻轟鳴,中間還要按一下喇叭,制造點噪聲(要不就不是名車了)。然后停車,它的兩個具體實現類就不需要實現run()方法了,只要把代碼清單10-2、代碼清單10-3上的run()方法刪除即可,不再贅述代碼。
場景類實現的任務就是把生產出的模型展現給客戶,其源代碼如代碼清單10-5所示。
代碼清單10-5 場景類
public?class?Client?{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XX公司要H1型號的悍馬
?????????????HummerModel?h1?=?new?HummerH1Model();??????????????
?????????????//H1模型演示
?????????????h1.run();
?????}
}
運行結果如下所示。
悍馬H1發動...
悍馬H1引擎聲音是這樣的...
悍馬H1鳴笛...
悍馬H1停車...
目前客戶只要看H1型號的悍馬車,沒問題,生產出來,同時可以運行起來給他看看。非常簡單,那如果我告訴你這就是模板方法模式你會不會很不屑呢?就這模式,太簡單了,我一直在使用呀!是的,你經常在使用,但你不知道這是模板方法模式,那些所謂的高手就可以很牛地說:“用模板方法模式就可以實現”,你還要很崇拜地看著,哇,牛人,模板方法模式是什么呀?這就是模板方法模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旗不揮,誰敢沖鋒——6大設計原則全新解讀
- 第1章 單一職責原則
- 1.2 絕殺技,打破你的傳統思維
- 1.3 我單純,所以我快樂
- 1.4 最佳實踐
- 第2章 里氏替換原則
- 2.2 糾紛不斷,規則壓制
- 2.3 最佳實踐
- 第3章 依賴倒置原則
- 3.2 言而無信,你太需要契約
- 3.3 依賴的三種寫法
- 3.4 最佳實踐
- 第4章 接口隔離原則
- 4.2 美女何其多,觀點各不同
- 4.3 保證接口的純潔性
- 4.4 最佳實踐
- 第5章 迪米特法則
- 5.2 我的知識你知道得越少越好
- 5.3 最佳實踐
- 第6章 開閉原則
- 6.2 開閉原則的廬山真面目
- 6.3 為什么要采用開閉原則
- 6.4 如何使用開閉原則
- 6.5 最佳實踐
- 第二部分 真刀實槍 ——23種設計模式完美演繹
- 第7章 單例模式
- 7.2 單例模式的定義
- 7.3 單例模式的應用
- 7.4 單例模式的擴展
- 7.5 最佳實踐
- 第8章 工廠方法模式
- 8.2 工廠方法模式的定義
- 8.3 工廠方法模式的應用
- 8.4 工廠方法模式的擴展
- 8.5 最佳實踐
- 第9章 抽象工廠模式
- 9.2 抽象工廠模式的定義
- 9.3 抽象工廠模式的應用
- 9.4 最佳實踐
- 第10章 模板方法模式
- 10.2 模板方法模式的定義
- 10.3 模板方法模式的應用
- 10.4 模板方法模式的擴展
- 10.5 最佳實踐
- 第11章 建造者模式
- 11.2 建造者模式的定義
- 11.3 建造者模式的應用
- 11.4 建造者模式的擴展
- 11.5 最佳實踐
- 第12章 代理模式
- 12.2 代理模式的定義
- 12.3 代理模式的應用
- 12.4 代理模式的擴展
- 12.5 最佳實踐
- 第13章 原型模式
- 13.2 原型模式的定義
- 13.3 原型模式的應用
- 13.4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項
- 13.5 最佳實踐
- 第14章 中介者模式
- 14.2 中介者模式的定義
- 14.3 中介者模式的應用
- 14.4 中介者模式的實際應用
- 14.5 最佳實踐
- 第15章 命令模式
- 15.2 命令模式的定義
- 15.3 命令模式的應用
- 15.4 命令模式的擴展
- 15.5 最佳實踐
- 第16章 責任鏈模式
- 16.2 責任鏈模式的定義
- 16.3 責任鏈模式的應用
- 16.4 最佳實踐
- 第17章 裝飾模式
- 17.2 裝飾模式的定義
- 17.3 裝飾模式應用
- 17.4 最佳實踐
- 第18章 策略模式
- 18.2 策略模式的定義
- 18.3 策略模式的應用
- 18.4 策略模式的擴展
- 18.5 最佳實踐
- 第19章 適配器模式
- 19.2 適配器模式的定義
- 19.3 適配器模式的應用
- 19.4 適配器模式的擴展
- 19.5 最佳實踐
- 第20章 迭代器模式
- 20.2 迭代器模式的定義
- 20.3 迭代器模式的應用
- 20.4 最佳實踐
- 第21章 組合模式
- 21.2 組合模式的定義
- 21.3 組合模式的應用
- 21.4 組合模式的擴展
- 21.5 最佳實踐
- 第22章 觀察者模式
- 22.2 觀察者模式的定義
- 22.3 觀察者模式的應用
- 22.4 觀察者模式的擴展
- 22.5 最佳實踐
- 第23章 門面模式
- 23.2 門面模式的定義
- 23.3 門面模式的應用
- 23.4 門面模式的注意事項
- 23.5 最佳實踐
- 第24章 備忘錄模式
- 24.2 備忘錄模式的定義
- 24.3 備忘錄模式的應用
- 24.4 備忘錄模式的擴展
- 24.5 最佳實踐
- 第25章 訪問者模式
- 25.2 訪問者模式的定義
- 25.3 訪問者模式的應用
- 25.4 訪問者模式的擴展
- 25.5 最佳實踐
- 第26章 狀態模式
- 26.2 狀態模式的定義
- 26.3 狀態模式的應用
- 第27章 解釋器模式
- 27.2 解釋器模式的定義
- 27.3 解釋器模式的應用
- 27.4 最佳實踐
- 第28章 享元模式
- 28.2 享元模式的定義
- 28.3 享元模式的應用
- 28.4 享元模式的擴展
- 28.5 最佳實踐
- 第29章 橋梁模式
- 29.2 橋梁模式的定義
- 29.3 橋梁模式的應用
- 29.4 最佳實踐
- 第三部分 誰的地盤誰做主 ——設計模式PK
- 第30章 創建類模式大PK
- 30.1 工廠方法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30.2 抽象工廠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第31章 結構類模式大PK
- 31.1 代理模式VS裝飾模式
- 31.2 裝飾模式VS適配器模式
- 第32章 行為類模式大PK
- 32.1 命令模式VS策略模式
- 32.2 策略模式VS狀態模式
- 32.3 觀察者模式VS責任鏈模式
- 第33章 跨戰區PK
- 33.1 策略模式VS橋梁模式
- 33.2 門面模式VS中介者模式
- 33.3 包裝模式群PK
- 第四部分 完美世界 ——設計模式混編
- 第34章 命令模式+責任鏈模式
- 34.2 混編小結
- 第35章 工廠方法模式+策略模式
- 35.2 混編小結
- 第36章 觀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 36.2 混編小結
- 第五部分 擴展篇
- 第37章 MVC框架
- 37.2 最佳實踐
- 第38章 新模式
- 38.1 規格模式
- 38.2 對象池模式
- 38.3 雇工模式
- 38.4 黑板模式
- 38.5 空對象模式
- 附錄 23種設計模式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