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策略模式
18.1 劉備江東娶妻,趙云他容易嗎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諸葛亮的地方不是因為他未出茅廬而有三分天下的預測,也不是他在赤壁鏖戰中借東風的法術,更不是他七擒七縱孟獲的策略。那是什么呢?是他“氣死周瑜,罵死王朗”的氣度和風范!想想看,你用“氣”能把一個輪胎打爆,用“氣”槍能夠把路燈打碎,但是要把跟你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人氣死有多困難呀,更何況是周瑜這種智慧型人物!
在諸葛亮氣周瑜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件事情。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孫權看劉備有雄起之意,殺是不能殺了,那會惹天下人唾棄,就想個招兒挫他一下,那有什么辦法呢?孫權有個妹妹——孫尚香,準備招劉備做女婿,然后孫權想辦法把劉備軟禁起來,孫權的想法還是很單純的嘛,就是不讓你劉備回西川,然后我東吳想干啥就干啥,奪荊州,吞西川也不是不可能的。東吳的想法是好的,無奈中間多了智謀無敵的諸葛亮,他早就預測了東吳有此招數,于是在劉備去東吳招親之前,特授以伴郎趙云三個錦囊,說是按天機拆開解決棘手問題。
這三個妙計分別是:找喬國老幫忙(也就是走后門了),求吳國太放行(訴苦)以及孫夫人斷后,對這三個妙計不熟悉的讀者可以去溫習一下《三國演義》,這里就不多說了。想想看,這三個計謀有什么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告訴趙云要怎么執行,也就是說這三個計謀都有一個方法是執行,具體執行什么內容,每個計謀當然不同了,分析到這里,我們是不是就有這樣一個設計思路:三個妙計應該實現的是同一個接口?聰明!是的,我們來看類圖,如圖18-1所示。

圖18-1 三個策略類圖
這是非常簡單的類圖,在這個場景中的三個主要角色都已經有了,每個妙計都提供了一個可執行的方法,我們先來看接口,如代碼清單18-1所示。
代碼清單18-1 妙計接口
public?interface?IStrategy?{
?????//每個錦囊妙計都是一個可執行的算法
?????public?void?operate();
}
接口很簡單,定義了一個方法operate,每個妙計都是可執行的,否則那叫什么妙計,我們先看第一個妙計——找喬國老開后門,如代碼清單18-2所示。
代碼清單18-2 喬國老開后門
public?class?BackDoor?implements?IStrategy?{
?????public?void?operate()?{
?????????????System.out.println("找喬國老幫忙,讓吳國太給孫權施加壓力");
?????}
}
第二個妙計是找吳國太哭訴,企圖給自己開綠燈,如代碼清單18-3所示。
代碼清單18-3 吳國太開綠燈
public?class?GivenGreenLight?implements?IStrategy?{
?????public?void?operate()?{
?????????????System.out.println("求吳國太開綠燈,放行!");
?????}
}
第三個妙計是在逃跑的時候,讓新娘子孫夫人斷后,誰來砍誰,這是非常好的主意,如代碼清單18-4所示。
代碼清單18-4 孫夫人斷后
public?class?BlockEnemy?implements?IStrategy?{
?????public?void?operate()?{
?????????????System.out.println("孫夫人斷后,擋住追兵");
?????}
}
在這個場景中,三個妙計都有了,那還缺少兩個配角:第一,妙計肯定要放到一個地方吧,這么重要的東西要保管呀,也就是承裝妙計的錦囊,所以俗稱錦囊妙計嘛;第二,這些妙計都要有一個執行人吧,是誰?當然是趙云了,妙計是小亮給的,執行者是趙云。趙云就是一個干活的人,從錦囊中取出妙計,執行,然后獲勝。過程非常清晰,我們把完整的過程設計出來,如圖18-2所示。
在類圖中增加了一個Context封裝類(也就是錦囊),其作用是承裝三個策略,方便趙云使用,我們來看Context代碼,如代碼清單18-5所示。

圖18-2 完整類圖
代碼清單18-5 錦囊
public?class?Context?{
?????//構造函數,你要使用哪個妙計
?????private?IStrategy?straegy;
?????public?Context(IStrategy?strategy){
?????????????this.straegy?=?strategy;
?????}
?????//使用計謀了,看我出招了
?????public?void?operate(){
?????????????this.straegy.operate();
?????}
}
通過構造函數把策略傳遞進來,然后用operate()方法來執行相關的策略方法。三個妙計有了,錦囊也有了,然后就是趙云雄赳赳地揣著三個錦囊,拉著已步入老年行列的、還想著娶純情少女的劉老爺子去入贅了。嗨,還別說,小亮同志的三個妙計還真是不錯,如代碼清單18-6所示。
代碼清單18-6 使用計謀
public?class?ZhaoYun?{
?????//趙云出場了,他根據諸葛亮給他的交代,依次拆開妙計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Context?context;
?????????????//剛剛到吳國的時候拆第一個
?????????????System.out.println("---剛剛到吳國的時候拆第一個---");
?????????????context?=?new?Context(new?BackDoor());?//拿到妙計
?????????????context.operate();??//拆開執行
?????????????System.out.println("\n\n\n\n\n\n\n\n");
?????????????//劉備樂不思蜀了,拆第二個了
?????????????System.out.println("---劉備樂不思蜀了,拆第二個了---");
?????????????context?=?new?Context(new?GivenGreenLight());
?????????????context.operate();??//執行了第二個錦囊
?????????????System.out.println("\n\n\n\n\n\n\n\n");
?????????????//孫權的小兵追來了,咋辦?拆第三個
?????????????System.out.println("---孫權的小兵追來了,咋辦?拆第三個---");
?????????????context?=?new?Context(new?BlockEnemy());
?????????????context.operate();??//孫夫人退兵
?????????????System.out.println("\n\n\n\n\n\n\n\n");
?????}
}
我們來看看這段故事,運行結果如下:
---剛剛到吳國的時候拆第一個---
找喬國老幫忙,讓吳國太給孫權施加壓力
---劉備樂不思蜀了,拆第二個---
求吳國太開個綠燈,放行!
---孫權的小兵追來了,咋辦?拆第三個---
孫夫人斷后,擋住追兵
恩,不錯,就這三招,搞得孫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我們描述這個故事的過程就是策略模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旗不揮,誰敢沖鋒——6大設計原則全新解讀
- 第1章 單一職責原則
- 1.2 絕殺技,打破你的傳統思維
- 1.3 我單純,所以我快樂
- 1.4 最佳實踐
- 第2章 里氏替換原則
- 2.2 糾紛不斷,規則壓制
- 2.3 最佳實踐
- 第3章 依賴倒置原則
- 3.2 言而無信,你太需要契約
- 3.3 依賴的三種寫法
- 3.4 最佳實踐
- 第4章 接口隔離原則
- 4.2 美女何其多,觀點各不同
- 4.3 保證接口的純潔性
- 4.4 最佳實踐
- 第5章 迪米特法則
- 5.2 我的知識你知道得越少越好
- 5.3 最佳實踐
- 第6章 開閉原則
- 6.2 開閉原則的廬山真面目
- 6.3 為什么要采用開閉原則
- 6.4 如何使用開閉原則
- 6.5 最佳實踐
- 第二部分 真刀實槍 ——23種設計模式完美演繹
- 第7章 單例模式
- 7.2 單例模式的定義
- 7.3 單例模式的應用
- 7.4 單例模式的擴展
- 7.5 最佳實踐
- 第8章 工廠方法模式
- 8.2 工廠方法模式的定義
- 8.3 工廠方法模式的應用
- 8.4 工廠方法模式的擴展
- 8.5 最佳實踐
- 第9章 抽象工廠模式
- 9.2 抽象工廠模式的定義
- 9.3 抽象工廠模式的應用
- 9.4 最佳實踐
- 第10章 模板方法模式
- 10.2 模板方法模式的定義
- 10.3 模板方法模式的應用
- 10.4 模板方法模式的擴展
- 10.5 最佳實踐
- 第11章 建造者模式
- 11.2 建造者模式的定義
- 11.3 建造者模式的應用
- 11.4 建造者模式的擴展
- 11.5 最佳實踐
- 第12章 代理模式
- 12.2 代理模式的定義
- 12.3 代理模式的應用
- 12.4 代理模式的擴展
- 12.5 最佳實踐
- 第13章 原型模式
- 13.2 原型模式的定義
- 13.3 原型模式的應用
- 13.4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項
- 13.5 最佳實踐
- 第14章 中介者模式
- 14.2 中介者模式的定義
- 14.3 中介者模式的應用
- 14.4 中介者模式的實際應用
- 14.5 最佳實踐
- 第15章 命令模式
- 15.2 命令模式的定義
- 15.3 命令模式的應用
- 15.4 命令模式的擴展
- 15.5 最佳實踐
- 第16章 責任鏈模式
- 16.2 責任鏈模式的定義
- 16.3 責任鏈模式的應用
- 16.4 最佳實踐
- 第17章 裝飾模式
- 17.2 裝飾模式的定義
- 17.3 裝飾模式應用
- 17.4 最佳實踐
- 第18章 策略模式
- 18.2 策略模式的定義
- 18.3 策略模式的應用
- 18.4 策略模式的擴展
- 18.5 最佳實踐
- 第19章 適配器模式
- 19.2 適配器模式的定義
- 19.3 適配器模式的應用
- 19.4 適配器模式的擴展
- 19.5 最佳實踐
- 第20章 迭代器模式
- 20.2 迭代器模式的定義
- 20.3 迭代器模式的應用
- 20.4 最佳實踐
- 第21章 組合模式
- 21.2 組合模式的定義
- 21.3 組合模式的應用
- 21.4 組合模式的擴展
- 21.5 最佳實踐
- 第22章 觀察者模式
- 22.2 觀察者模式的定義
- 22.3 觀察者模式的應用
- 22.4 觀察者模式的擴展
- 22.5 最佳實踐
- 第23章 門面模式
- 23.2 門面模式的定義
- 23.3 門面模式的應用
- 23.4 門面模式的注意事項
- 23.5 最佳實踐
- 第24章 備忘錄模式
- 24.2 備忘錄模式的定義
- 24.3 備忘錄模式的應用
- 24.4 備忘錄模式的擴展
- 24.5 最佳實踐
- 第25章 訪問者模式
- 25.2 訪問者模式的定義
- 25.3 訪問者模式的應用
- 25.4 訪問者模式的擴展
- 25.5 最佳實踐
- 第26章 狀態模式
- 26.2 狀態模式的定義
- 26.3 狀態模式的應用
- 第27章 解釋器模式
- 27.2 解釋器模式的定義
- 27.3 解釋器模式的應用
- 27.4 最佳實踐
- 第28章 享元模式
- 28.2 享元模式的定義
- 28.3 享元模式的應用
- 28.4 享元模式的擴展
- 28.5 最佳實踐
- 第29章 橋梁模式
- 29.2 橋梁模式的定義
- 29.3 橋梁模式的應用
- 29.4 最佳實踐
- 第三部分 誰的地盤誰做主 ——設計模式PK
- 第30章 創建類模式大PK
- 30.1 工廠方法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30.2 抽象工廠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第31章 結構類模式大PK
- 31.1 代理模式VS裝飾模式
- 31.2 裝飾模式VS適配器模式
- 第32章 行為類模式大PK
- 32.1 命令模式VS策略模式
- 32.2 策略模式VS狀態模式
- 32.3 觀察者模式VS責任鏈模式
- 第33章 跨戰區PK
- 33.1 策略模式VS橋梁模式
- 33.2 門面模式VS中介者模式
- 33.3 包裝模式群PK
- 第四部分 完美世界 ——設計模式混編
- 第34章 命令模式+責任鏈模式
- 34.2 混編小結
- 第35章 工廠方法模式+策略模式
- 35.2 混編小結
- 第36章 觀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 36.2 混編小結
- 第五部分 擴展篇
- 第37章 MVC框架
- 37.2 最佳實踐
- 第38章 新模式
- 38.1 規格模式
- 38.2 對象池模式
- 38.3 雇工模式
- 38.4 黑板模式
- 38.5 空對象模式
- 附錄 23種設計模式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