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設計體會(六)——再談流程
接著上一回說網店版的日常需求流程,本篇是一個日常需求的提出到發布的流水賬,有個挺pp的圖附在后面。大需求自然是要起一個項目的,不再討論之列,但原則上也是相通的。
?
需求是產品變動的發起方,所以在開始階段涉及會比較多,我覺得可以用三個會議來概括。這里不要理解成嚴格的會議室里幾個人正襟危坐,更多的是兩三個人圍在電腦前談幾分鐘就搞定。
?
第一,?? 需求pk會。一直覺得pk這個詞用的很傳神,每個PD帶著自己的需求來討論,爭奪那僅有的開發和測試資源,人性的本能讓每個人都極力的維護自己提出的需求,設法反駁別人的,當然出發點都是為了客戶,最終會達成一致,哪些進入“需求分析中”,哪些“HOLD”。
第二,?? 需求評審會。PD覺得需求分析差不多了,就會召集一個評審會,大家會一起討論下這么做有哪些問題,PD收集到意見以后去修改需求,這是一個視需求復雜度可能反復多次的環節,當大方向都沒問題時,評審通過。
第三,?? 需求確認會。在進入實施前,最后要有個需求確認,具體負責開發、測試的同學都要參加,大家一起保證對需求的理解是一樣的,沒問題后,就開始做吧!
?
接下來進入開發和測試階段,PD需要不斷的和開發、測試確認各種細節,一直想在之前的步驟中盡量減少這種費時費力的確認(也許真的已經減少了不少),但事實證明細節總是多到無法預計,甚至有的會要上線后才發現。
?
最后一步,當功能上到測試環境之后,負責的PD需要去確認一下與自己設計是否相符,沒問題的話,就ok發布,結束一個小需求。
?
當然上線后會有升級的可能,或是客戶反饋或是自己發現問題,但我們把這視為一個新的需求,重新進入流程,或者當作一個bug。
- 前言
- (一)——變態吧,開始帖周報了
- (二)——數據分析
- (三)——性價比:做不做?
- (四)——需求管理
- (五)——有關流程
- (六)——再談流程
- (七)——需求探針
- (八)——產品與項目
- (九)——關于學習
- (十)——團隊合作
- (十一)——市場掃描
- (十二)——少而精
- (十三)——再說需求分析
- (十四)——做過的幾個項目
- (十五)——PM、PD、UE與UI
- (十六)——Feature List
- (十七)——PD的幾種文檔
- (十八)——概念設計
- (十九)——UPA年會的流水賬
- (二十)——有關改版
- (二二)——封閉開發
- (二三)——用戶研究
- (二五)——當交互設計遇到敏捷開發
- (二六)——PD就是出來賣的
- (二七)——大產品設計
- (二八)——細節之文案
- (二九)——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
- (三十)——“體會”導讀的思維導圖
- (三二)——零散的體會
- (三三)——用戶大會
- (三四)——土老板破冰必殺技
- (三五)——QA與測試
- (三六)——再理解“敏捷”
- (三七)——可用性測試
- (三八)——項目外包!=開發外包
- (三九)——CSDN專訪精編版
- (四十)——銷售渠道
- (四一)——用戶創意無限
- (四二)——又是零散體會
- (四三)——說說評審會
- (四四)——項目外包不適合“敏捷”?
- (四五)——外行眼中的技術分工
- (四六)——UML學習摘錄(上)
- (四七)——UML學習摘錄(下)
- (四八)——資源戰爭與BRD
- (四九)——產品市場化
- (五十)——終點:Matrix
- (五一)——敏捷的估計與規劃
- (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 (五三)——產品文檔與規范
- (五四)——PD招聘廣告詞
- (五五)——項目Kick Off
- (五六)——《需求工程》培訓記錄
- (五八)——《項目化管理》培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