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設計體會(二二)——封閉開發
又給封閉了好幾周了,和外包的微軟項目團隊在一起。
算起來到公司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出于項目封閉狀態,也算幸運吧,因為封閉的項目通常是比較重要和神秘的(好吧,或者是因為辦公區域沒地方坐了,=,=bbb)。
《人件》里很強調辦公環境對人的影響,不過那是對正軌成熟的大公司而言的,從我們經常搞封閉就可以看出,確實還是一家創業型的小公司。
?
封 閉的好處比較明顯,大家都擠在一間房里,圍著一張會議桌辦公,交流非常方便,有什么問題,吼一聲就通知到所有人了;而且封閉通常是為了“趕工”,所以爭論 會比較多,小空間可以使得爭論更容易產生,而且參與者會更加投入,不用擔心激烈的爭論會打攪到外人,因為屋里沒有外人;封閉還會讓人喪失時間概念,早上會 到得比較晚,但晚上經常也在工作,這樣通常快速、高效,會不自覺的加班,而且互相之間的影響比較大。
?
另一面,封閉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環境較差,比較擠,當大家對項目有激情,或者經常有團隊激勵(包括物質的如出去聚餐,精神的如又跨過了一個milestone)的時候,高昂的戰斗氣氛可以保持,但難免的長時間會心理疲憊、壓抑,個人感覺通常是2、3個月。想到一個特例,阿里的秘密基地湖畔花園的封閉通常會很久,但那里的團隊戰斗力可以一直保持,這就是團隊激勵的作用。
?
從上面的特點可以看出,封閉比較適合創業型團隊的敏捷開發,追求速度的同時必然犧牲流程、規范、文檔等東西,而這次封閉正好又是和超級正規軍微軟在一起,microsoft的 同學做起事來完全就是《軟件工程》教科書式的,項目啟動、……、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每樣的文檔空白模板一拿出來就已經幾十頁了,每周的周報、 會議記錄都有極其華麗的模板,討論都是口說無憑要郵件出來雙方回復確認的,這段時間可以感受到兩種文化的劇烈碰撞,學到了很多,這種新模式作出的產品如 何,2個月后揭曉。
- 前言
- (一)——變態吧,開始帖周報了
- (二)——數據分析
- (三)——性價比:做不做?
- (四)——需求管理
- (五)——有關流程
- (六)——再談流程
- (七)——需求探針
- (八)——產品與項目
- (九)——關于學習
- (十)——團隊合作
- (十一)——市場掃描
- (十二)——少而精
- (十三)——再說需求分析
- (十四)——做過的幾個項目
- (十五)——PM、PD、UE與UI
- (十六)——Feature List
- (十七)——PD的幾種文檔
- (十八)——概念設計
- (十九)——UPA年會的流水賬
- (二十)——有關改版
- (二二)——封閉開發
- (二三)——用戶研究
- (二五)——當交互設計遇到敏捷開發
- (二六)——PD就是出來賣的
- (二七)——大產品設計
- (二八)——細節之文案
- (二九)——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
- (三十)——“體會”導讀的思維導圖
- (三二)——零散的體會
- (三三)——用戶大會
- (三四)——土老板破冰必殺技
- (三五)——QA與測試
- (三六)——再理解“敏捷”
- (三七)——可用性測試
- (三八)——項目外包!=開發外包
- (三九)——CSDN專訪精編版
- (四十)——銷售渠道
- (四一)——用戶創意無限
- (四二)——又是零散體會
- (四三)——說說評審會
- (四四)——項目外包不適合“敏捷”?
- (四五)——外行眼中的技術分工
- (四六)——UML學習摘錄(上)
- (四七)——UML學習摘錄(下)
- (四八)——資源戰爭與BRD
- (四九)——產品市場化
- (五十)——終點:Matrix
- (五一)——敏捷的估計與規劃
- (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 (五三)——產品文檔與規范
- (五四)——PD招聘廣告詞
- (五五)——項目Kick Off
- (五六)——《需求工程》培訓記錄
- (五八)——《項目化管理》培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