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設計體會(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提前50天左右完成“一周一篇,持續一年”的小目標,繼續往下走下一站99篇~~~
==========================================================
在很多外人眼中,需求人員整天就是在寫文檔,那干脆整點文檔的心得吧。話題超大,網上也有很多文章,我只說幾點自己平時很注意的。
?
Word:在做結構稍微復雜點的文檔時采用,簡單的幾段話一般用記事本搞定,打開Word絕對不是一開始就碼字,而是要先設置一堆東西,比如頁面、格式樣式、標題級別啥的,充分利用Word的自動功能,和編程有點像。
?
Excel:在寫結構化文檔的時候很好用,當你用Word寫作的時候發現老是寫1、2、3……條的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應該轉用Excel了。幾個基本功能:條件格式、篩選、單元格有效性、單元格鎖定、隱藏,可以讓表格看起來爽一點。
?
PowerPoint:好的ppt只是演講者的輔助,應該盡量少的描述文字。但經常我們又要滿足“受眾拿到ppt就可以了解內容”,非常幸運我們發現了一個叫做“單擊此處添加備注”的地方,可以把所有想說的東西都附加在這里,既不干擾陳述時的聽眾,又讓有事來不了事后看ppt的觀眾可以了解全部內容。另外自己很注意的一點,也是從軟件可用性概念帶來的:要說的東西一條一條的出現,并且想辦法突出當前在講的這一條。
?
以上三個簡直是Office三部曲啊,又是一次“字à表à圖”的進化。這三個是比較通用的,下面三個就稍稍專業一點。
?
OutLook:還是菜鳥,當信件少到能夠每封必看的時候,其實email對于我們來說還沒有到需要管理的程度,換句話說,這時候我們還只是一個初級用戶。但是“郵件規則”、“郵件標記”、“會議邀請”幾個點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對提高效率很有用。
?
Visio:這個真的很強大,做流程圖、網頁低保真demo(用Axure替代了)、簡單的UML圖(用Rational Rose替代了)、團隊組織結構、甚至將來家里裝修布置都可以用。
?
Project:這個用的不多,不過對于項目的安排、每個任務誰來做、何時做,以及人物之間依賴關系的管理真是杠杠的。
?
其他的產品,如OneNote、Access……基本不用。
- 前言
- (一)——變態吧,開始帖周報了
- (二)——數據分析
- (三)——性價比:做不做?
- (四)——需求管理
- (五)——有關流程
- (六)——再談流程
- (七)——需求探針
- (八)——產品與項目
- (九)——關于學習
- (十)——團隊合作
- (十一)——市場掃描
- (十二)——少而精
- (十三)——再說需求分析
- (十四)——做過的幾個項目
- (十五)——PM、PD、UE與UI
- (十六)——Feature List
- (十七)——PD的幾種文檔
- (十八)——概念設計
- (十九)——UPA年會的流水賬
- (二十)——有關改版
- (二二)——封閉開發
- (二三)——用戶研究
- (二五)——當交互設計遇到敏捷開發
- (二六)——PD就是出來賣的
- (二七)——大產品設計
- (二八)——細節之文案
- (二九)——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
- (三十)——“體會”導讀的思維導圖
- (三二)——零散的體會
- (三三)——用戶大會
- (三四)——土老板破冰必殺技
- (三五)——QA與測試
- (三六)——再理解“敏捷”
- (三七)——可用性測試
- (三八)——項目外包!=開發外包
- (三九)——CSDN專訪精編版
- (四十)——銷售渠道
- (四一)——用戶創意無限
- (四二)——又是零散體會
- (四三)——說說評審會
- (四四)——項目外包不適合“敏捷”?
- (四五)——外行眼中的技術分工
- (四六)——UML學習摘錄(上)
- (四七)——UML學習摘錄(下)
- (四八)——資源戰爭與BRD
- (四九)——產品市場化
- (五十)——終點:Matrix
- (五一)——敏捷的估計與規劃
- (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 (五三)——產品文檔與規范
- (五四)——PD招聘廣告詞
- (五五)——項目Kick Off
- (五六)——《需求工程》培訓記錄
- (五八)——《項目化管理》培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