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設計體會(二八)——細節之文案v
這 次來談一下很細節的內容——文案,這里不是指網站里大段文字的編輯工作,而是指產品中隨處可見的文字。自己的體會:因為文案問題很隱蔽,所以在各個產品中 都普遍存在,雖說不會對產品功能造成太大的傷害,但是過多的文案問題會使得產品整體感覺降一個檔次。個人把文案問題分為三個級別。
?
低級階段:錯別字,病句,錯誤標點。比如常見的錯別字:登錄、登陸;語句邏輯關系混亂;中文與英文的標點混合不分等等。
?
中級階段:用詞統一,準確。比如“新建”、“新增”、“添加”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意思——new, 用哪個本無所謂,但是在產品中的不統一會給人不專業的感覺;菜單用詞的主謂、動賓結構不統一,經常看到同一個產品中同時出現“系統配置”、“管理帳戶”等 菜單;又如“保存”、“確定”不分,前者是伴隨信息的提交(一般有寫數據庫的動作),后者只是讓用戶肯定剛才的行為;再如“郵局”、“郵箱”、“郵件”等 較難辨析詞的準確使用。
?
高級階段:語言風格,產品氣質。我們經常會發現,產品里同時存在由開發工程師隨手寫的成功/出錯提示,和運營mm寫的歡迎/促銷信息,一邊是“數據庫錯誤/CorpID不能為空”這種過于的專業術語,另一邊是“哦”、“啊”、“J”結尾的感情豐富的句子,這兩種明顯不同的風格同時出現在文案中,簡直是讓用戶冰火兩重天。所以在語言風格上由一個人最終來統一是很有必要的,這又是由商業目標決定的,比如myspace中國可以在用戶登錄后的歡迎詞里寫“好久沒見到你了,最近是不是忙著拯救全人類去啦”,而這句要是在Oracle的財務系統里出現那簡直讓人崩潰。
?
另外,產品里的文案應該盡量少,用戶很少會仔細去看的,如果一個功能需要配合100個字的說明,那我們就要考慮這個功能是不是做的有問題了。
?
中文系的同學畢業通常不好找工作,這個方向倒是提供了一個思路,不過國內有專門職位的公司實在太少(聽說百度有),確實,雖然可做的事情很多,但就目前產業的現狀來說,這樣分工也太細了點。
- 前言
- (一)——變態吧,開始帖周報了
- (二)——數據分析
- (三)——性價比:做不做?
- (四)——需求管理
- (五)——有關流程
- (六)——再談流程
- (七)——需求探針
- (八)——產品與項目
- (九)——關于學習
- (十)——團隊合作
- (十一)——市場掃描
- (十二)——少而精
- (十三)——再說需求分析
- (十四)——做過的幾個項目
- (十五)——PM、PD、UE與UI
- (十六)——Feature List
- (十七)——PD的幾種文檔
- (十八)——概念設計
- (十九)——UPA年會的流水賬
- (二十)——有關改版
- (二二)——封閉開發
- (二三)——用戶研究
- (二五)——當交互設計遇到敏捷開發
- (二六)——PD就是出來賣的
- (二七)——大產品設計
- (二八)——細節之文案
- (二九)——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
- (三十)——“體會”導讀的思維導圖
- (三二)——零散的體會
- (三三)——用戶大會
- (三四)——土老板破冰必殺技
- (三五)——QA與測試
- (三六)——再理解“敏捷”
- (三七)——可用性測試
- (三八)——項目外包!=開發外包
- (三九)——CSDN專訪精編版
- (四十)——銷售渠道
- (四一)——用戶創意無限
- (四二)——又是零散體會
- (四三)——說說評審會
- (四四)——項目外包不適合“敏捷”?
- (四五)——外行眼中的技術分工
- (四六)——UML學習摘錄(上)
- (四七)——UML學習摘錄(下)
- (四八)——資源戰爭與BRD
- (四九)——產品市場化
- (五十)——終點:Matrix
- (五一)——敏捷的估計與規劃
- (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 (五三)——產品文檔與規范
- (五四)——PD招聘廣告詞
- (五五)——項目Kick Off
- (五六)——《需求工程》培訓記錄
- (五八)——《項目化管理》培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