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設計體會(七)——需求探針
“需求探針”實際上是一種需求采集方法,之所以這周寫這個話題,一是因為上周五六在上海做需求培訓的時候剛好了解到這個概念,二是這周二到五的工作比較特別,就是在做“需求探針”。
“需求探針”說簡單一點就是和客戶一起工作,深度了解需求。比如一個大公司要定制一套軟件,軟件公司就很可能派一個人去大公司那 里常駐幾個月,把自己當作客戶公司的一員,了解一切和要做的軟件可能有關的業務,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對用戶需求有切身體會,看到用戶平時是怎么做的,甚至 自己就是一個客戶,而不像簡單的訪談只能聽到用戶是怎么說的。
網店版做了半年感覺在功能設計上遇到了瓶頸。多次各種形式的客戶訪談后我們發現很難再聽到什么新的東西,用戶說的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能做的似乎都已經做了,實現不了的短期內也沒有辦法。所以我們決定去用戶那里,自己扮演一次淘寶賣家。
但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有一大難點,我們不同于大公司的訂制,客戶有幾十萬,核心用戶也有幾萬,所以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要“探”哪 里,如果找錯了方向那就會導致負面的效果了。所以之前的選客戶的過程也是經歷了好幾次的討論。說到這里我們發現,需求探針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我們的產品 特點決定了風險也很高,但有個哲學道理告訴我們:高風險高收益。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所以這次我們真的下了狠心,好好的研究幾個禮拜,希望接下來的幾個 月,網店版能推出一些殺手級的功能。
最后說說這周具體的見聞把,我是在一個四鉆的淘寶賣家家里做的“探針”,第一次做這么久的接觸,破冰很重要,所以之前就和對方 在網上聊了很多,這些天也算順利,可以幫著做一些打包的工作。因為他只是一個人全職做的,所以也幫不上聊天、處理交易等事情,倒是有一個三歲不到的小男孩 很鬧,幫他跟孩子玩估計省了他一點心。更具體的見調研報告吧。
- 前言
- (一)——變態吧,開始帖周報了
- (二)——數據分析
- (三)——性價比:做不做?
- (四)——需求管理
- (五)——有關流程
- (六)——再談流程
- (七)——需求探針
- (八)——產品與項目
- (九)——關于學習
- (十)——團隊合作
- (十一)——市場掃描
- (十二)——少而精
- (十三)——再說需求分析
- (十四)——做過的幾個項目
- (十五)——PM、PD、UE與UI
- (十六)——Feature List
- (十七)——PD的幾種文檔
- (十八)——概念設計
- (十九)——UPA年會的流水賬
- (二十)——有關改版
- (二二)——封閉開發
- (二三)——用戶研究
- (二五)——當交互設計遇到敏捷開發
- (二六)——PD就是出來賣的
- (二七)——大產品設計
- (二八)——細節之文案
- (二九)——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
- (三十)——“體會”導讀的思維導圖
- (三二)——零散的體會
- (三三)——用戶大會
- (三四)——土老板破冰必殺技
- (三五)——QA與測試
- (三六)——再理解“敏捷”
- (三七)——可用性測試
- (三八)——項目外包!=開發外包
- (三九)——CSDN專訪精編版
- (四十)——銷售渠道
- (四一)——用戶創意無限
- (四二)——又是零散體會
- (四三)——說說評審會
- (四四)——項目外包不適合“敏捷”?
- (四五)——外行眼中的技術分工
- (四六)——UML學習摘錄(上)
- (四七)——UML學習摘錄(下)
- (四八)——資源戰爭與BRD
- (四九)——產品市場化
- (五十)——終點:Matrix
- (五一)——敏捷的估計與規劃
- (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 (五三)——產品文檔與規范
- (五四)——PD招聘廣告詞
- (五五)——項目Kick Off
- (五六)——《需求工程》培訓記錄
- (五八)——《項目化管理》培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