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偉大的創見面前,投資人其實是弱勢群體
在第九課里,Ron Conway 提到他當年投資 Google 的經歷:
> Today everyone says pagerank and relevancy is obvious. Back in 1998 that was not obvious, that engineers were designing a product based on this thing called pagerank. All it was was a simple algorithm that said if a lot of people go to that website and other websites direct them there,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good happening on that website. That was the original algorithm. The motivation was relevance. So I said to David, I have to meet these people. He said, you can't meet them until they’re ready. Which was the following May funny enough, I waited, I called them every month for five months. And finally got my audition with Larry and Sergey. Right away they were very strategic. They said, they we'll let you invest if you can get Sequoia, we don't know Sequoia but they are investors in Yahoo and because we are late to market, but we want to know we have a deal with Yahoo. So I earned my way into the investment in Google.
注意最后一句話:
> 能投資 Google 是我掙來的(通過幫助 Google 獲得已經投資過 Yahoo 的紅杉資本的投資)。
之前還有一句話:
> (5個月后)我終于獲得了一個在 Larry和 Sergey 面前“試演”(audition)的機會……
這是很真實的陳述——這也是我喜歡這套課的重要原因:沒有人把自己掛在墻上,不說也就不說了,但既然說了,說的都是實話。
在偉大的項目面前,投資人是弱勢群體。他們必須向創始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就沒機會。光有錢是不夠的,甚至是完全沒用的——所有的投資人都缺好項目,并且好項目不可能籌不到錢(就算籌不到也是暫時的而已)。
這套課的第一節就告誡創業者們,創業沒那么簡單,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光鮮,做個創始人其實很苦的……甚至一點都不酷。
我想,偉大的創始人也好,偉大的投資人也罷,其實都是一樣的:他們的實際生活(尤其是投資人)根本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光鮮——至少不是人們想象的那種光鮮方式。
我不知道別人怎樣,反正我在充當天使投資人這個角色的時候,一點都不酷。常常為了沖進一個好項目而費盡心機,甚至不惜低三下四——雖然這是極少數情況,但那也只不過是因為好項目少之又少。如若每天都能遇到好項目,我愿意每天都低眉垂目,畢恭畢敬——這真的不是開玩笑,面對能夠改變世界改變未來的創見,沒辦法不恭敬,沒辦法不焦慮到底自己是否有資格參與其中。
(低三下四也好,低眉垂目、畢恭畢敬也罷,可能都是過分的說辭,但大致意思沒錯。)
而我們常常聽說的那種故事:
> 投資人在幾句話,幾分鐘,甚至是“馬上”簽下一張“巨額”支票……
其實就是投資人在像“孔雀”一樣示好,爭取機會——當然,幾乎所有人聽到這樣的故事,都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
我相信很多投資人跟我的想法差不多。面對偉大的創見,我們都興奮,我們都想參與其中——雖然這世界可能每天都有好戲上演,可問題是你能在臺上一塊兒玩的機會有多少呢?不努力證明自己的話,可能一次機會都沒有整個生命就已經消逝掉了。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兒:
創業者失敗的時候,常常還是愿意站出來講講自己的失敗經歷和反思……投資人呢?投資人很慘的。他們不能講,也沒地方講,就算講了對他人也沒啥幫助,對自己的聲譽卻有極大的損傷……他們只能“打破牙齒活血吞”
- 簡介
- 1. 20150316-這是“教育課程”,不是“技校課程”
- 2. 20150317-尋找那些有完整作品的人
- 3. 20150317-“Idea”在這個課程里指的究竟是什么?
- 4. 20150317-一個70%的人會掉進陷阱的邏輯錯誤:肯定后件
- 5. 20150317-先從解決自己的需求/問題開始?
- 6. 20150318-對“創業、當老板”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常常來自于“關注焦點單一”
- 7. 20150319-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
- 8. 20150320-為何要謹慎選擇合伙人
- 9. 20150320-是否應該相信直覺?
- 10. 20150321-精通你的用戶
- 11. 20150321-學習學習再學習
- 12. 20150321-現實:大多創業團隊需要轉型
- 13. 20150322-優秀的人需要怎樣的激勵?
- 14. 20150322-你為什么遲遲不辭退那些不合適的人?
- 15. 20150323-復雜的模式思考常常難以表達清楚
- 16. 20150324-關于競爭與壟斷
- 17. 20150324-Peter Thiel為什么對Lean Startup方法論那么不屑?
- 18. 20150325-如何真正理解吸收他人的建議?
- 19. 20150326-與趨勢共同成長
- 20. 20150326-如何知道自己的產品不夠好?
- 21. 20150328-做一個有靈魂的產品
- 22. 20150329-他們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
- 23. 20150329-為何他們都那么擅長使用類比?
- 24. 20150330-創始人不懂技術可不可以?
- 25. 20150401-聰明投資人為什么顯得那么笨?
- 26. 20150401-無論什么事兒都沒有看起來的那么簡單
- 27. 20150402-在偉大的創見面前,投資人其實是弱勢群體
- 28. 20150402-不信不如不知
- 29. 20150403-誰需要營銷?
- 30. 20150403-傳教士與雇傭兵
- 31. 20150404-自尊心太強是進步的障礙
- 32. 20150404-像成功天使投資人一樣尋找自己的雇員
- 33. 20150405-切合實際地不斷思考未來的人成功概率更高
- 34. 20150405-投資人手中的錢是最不重要的
- 35. 20150406-不是所有的鳥都要飛
- 36. 20150407-地理位置確實很重要
- 37. 20150409-怎樣特立獨行才好?
- 38. 20150410-明天會發生什么?
- 39. 20150411-理性之非理性
- 40. 20150411-像編輯一樣運營
- 41. 20150412-那些略微沒那么簡單的事
- 42. 20150412-做一個有知覺的產品
- 43. 20150413-解決莫名其妙的問題的方法
- 44. 20150415-穿過表象看本質
- 45. 20150416-所謂“痛點”
- 46. 20150417-專家的價值
- 47. 20150417-如何正確地開除一個員工?
- 48. 20150419-銷售必須親自來
- 49. 20150419-舉一反三是所有聰明人必備的能力
- 50. 20150420-寫下來是好習慣
- 51. 20150423-只用一句話就夠嗎?
- 52. 20150424-進入黑洞穿越奇點
- 53. 20150425-如何避免出師未捷身先死
- 54. 20150502-可怕的歸因謬誤
- 55. 20150428-把自己當作創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