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方案(基于對巴巴授述的神圣主題的研究)
靜心常常被誤解成一個強迫心專注某個觀點或客體的機械呆板過程。因此自然不過的是,絕大多數人發現很難試圖強迫心朝向某特定方向或約束它專注于某具體事物。對心的任何純粹機械對待,不僅乏味而且最終注定會失敗。
因此求道者應記住的第一個原理是,只有依循心本身構造的內在規律,而非靠對單純意志力的任何技巧運用,才能在靜心中對心加以控制與指導。
經常會發現很多不專門“靜心”的人深深沉浸于對某個實際問題或理論題材的系統清晰思考中。在某種意義上,他們的心理過程很類似于靜心,因為心貫注于對某個主題進行深入思考從而排除了所有無關事物。靜心在這種心理過程中往往容易自如的原因是,心凝思于它感興趣且逐漸明了的題材。但普通思路的靈性悲劇在于它們并未指向真正重要的事物。因此必須始終認真選擇靜心題材,它必須在靈性上重要。為了取得靜心的成功,我們必須不僅讓心對神圣主題或真理產生興趣,還要開始努力理解和欣賞之。明智的靜心是心的自然過程,避免了機械靜心的單調呆板和重復。因此它不僅變得自發啟迪,而且容易且富有成效。
既然明智靜心在于對某個具體主題的徹底思考,所以最佳的靜心方法是對一個合適主題做一簡明闡述。為此目的,沒有比在接下來的部分復制的神圣主題及其圖表更好的了。
美赫巴巴所推薦的靜心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1\. 在第一個階段,求道者每天通讀《神圣主題》,也研究圖表,做這些的同時全面思考主題。
2\. 在第二個階段,求道者已對整個主題了如指掌,實際閱讀已無必要,但在心中溫習所闡釋的主題,必要時借助于圖表。
3\. 在第三個階段(它從第二個階段自然發展而來),已無必要分別和連續地在心中溫習闡述文中的詞句或思想,甚至沒必要參考那些事實,對主題的推論思考全部告終。在這個靜心階段,心不再被任何思路所占據,而是對闡述中所表達的至高真理有著清晰認識。
- 封首簡介
- 獻 詞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阿特瑪實際上是帕若瑪特瑪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石界與金屬界的特點
- 植物界的特點
- 蟲界的特點
- 魚界的特點
- 鳥界的特點
- 獸界的特點
- 人類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解放意識的內化
- 第一和第二層面
- 第三層面
- 第四層面
- 第五與第六層面
- 第七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精體和心體在人體里的充分發展,以及意識的內化
- 有濁意識的科學家的例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
- “噢姆”點
- 心血來潮或拉哈
- 第一個階段
- 第二個階段
- 第三個階段
- 第四個階段
- 第五個階段
- 第六個階段
- 第七個階段
- 美赫巴巴對圖表VII的解釋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神的十個狀態(由埃瑞奇 B. 杰薩瓦拉創作)
- 狀態I 神在超越超越狀態
- 狀態II 神在超越狀態
- 狀態III 神作為生發者、支撐者與消融者
- 狀態IV 神作為有形體的靈魂
- 狀態V 神作為進化狀態的靈魂
- 狀態VI 神作為轉世狀態的人類靈魂
- 狀態VII 神在靈性高級靈魂的狀態
- 狀態VIII 神作為神圣融入者
- 狀態IX 神作為已解脫的肉身靈魂
- 狀態X 神作為“人神”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1 有印象意識(27)?
- 2 實用密教
- 3 第一層面
- 4 第二層面
- 5 第三層面
- 6 第三與第四層面之間的階段
- 7 心界的行道者
- 8 第六層面
- 9 第六層面的真知
- 10 第七層面
- 11 奇跡的不同類型
- 12 能力的類型
- 13 靜心
- 14 美赫巴巴所著的神圣主題
- 15 美赫巴巴對五界的描述
- 16 確信的類型與知識的類型
- 17 帕若瑪特瑪是無限和大有
- 18 五個靈性事實
- 19 真生與真死
- 20 法那與法那-費拉
- 21 蘇非教的法那和巴卡概念
- 22 意識的內化
- 23 五個代數定義
- 24 莫克提或解脫的四個類型
- 25 四類莫克提總結
- 26 完美的標記
- 27 哈爾與姆卡穆
- 28 阿瓦塔的降臨
- 29 第七層面的真知
- 30 阿瓦塔與賽古魯
- 31 有為與無為
- 32 美赫巴巴論靈性階層
- 33 神作為阿瓦塔的降臨
- 34 討合得或真主獨一狀態
- 35 摩耶
- 36 美赫巴巴說:
- 37 魂魄界
- 跋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 引
- 《神曰》故事
- 封尾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