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碼云GVP開源項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強大 支持多語言、二開方便! 廣告
                起源、發展、編輯和出版 在祂作為本時代阿瓦塔的早期工作中,從1925年7月13日直到1926年10月,美赫巴巴親手寫了一本書。它被稱為神秘著作,因為美赫巴巴沒讓人看過[12](#note_12 "12"),還因為它從未出現過。在此期間有一次祂連續數月每天忙于此書。起初祂在角卜地小屋(Jhopdi hut)寫。然后祂讓人建造一個獨特的桌屋(table-cabin),在這里祂完成關于此書的主要工作。完成此書后,很多年里巴巴旅行時帶著手稿。祂把它鎖在一個金屬盒里,無論巴巴去哪里,必有一個滿德里攜帶盒子隨同。 1927年8月7日,巴巴提及此書:“我寫完的這本大部頭將成為未來的圣經、可蘭經、阿維斯陀和韋達經,因為它將被所有信仰和階層[13](#note_13 "13")所廣泛接受。” 1952年在默土海濱,巴巴與穆希德艾薇·杜思和弗朗西斯·布拉巴贊會面期間,巴巴問穆希德:“你看過我的圖表‘神的十個狀態’嗎?我向伽尼醫生授述了所有要點。他在整理這些要點,現在我發現一半尚未完成。另一半已如我所愿。我帶來手稿,有空時會仔細檢查全部內容并作必要改動。此書將是此類著作的第一部和最后一部。今天我只讓你看作為它(該書)基礎的圖表,時機成熟時,我或許會把它交給你去出版[14](#note_14 "14")。” 此書就是后來的《神曰》。在1952年的那次會面中,巴巴繼續談及《神曰》,如同祂在1927年談及神秘著作時所說,“此書將成為巴巴的可蘭經、圣經和阿維斯陀,獨一無二。”[15](#note_15 "15") 起初聽到巴巴以同樣口吻提及《神曰》和祂寫于1925-1926年間的神秘著作令人震驚。1967年9月巴巴清晰說明為何以同樣口吻提及這兩部著作。那個月巴巴向寶授述要點時,“祂會每日重復說,已把寫于1925-26年間的神秘著作的90%給了《神曰》,而另外10%祂正給寶用于《無與有》。埃瑞奇必須在大廳當著其他男子的面重復這句話幾次。[16](#note_16 "16")”這些宣稱表明《神曰》是90%神秘著作的最終實現。它們還表明這種可能性:美赫巴巴一直在闡明并提煉最初在神秘著作里表達的素材,直到其在《神曰》中臻至期望頂點。事實上,1926年巴巴曾指出神秘著作僅包括簡短要點,需要充分詳述和重寫。[17](#note_17 "17") 人們或許想知道巴巴為何必須闡明并提煉該素材。畢竟,祂是神。然而,巴巴多次重復說阿瓦塔不得不在造物界局限內工作。祂不得不謹慎精煉其著作以顧及人類局限。祂試圖傳遞的知識“超越一般智力的領悟理解范疇。即便這些闡釋只是真正大知的影子,它們也超越頭腦的理解[18](#note_18 "18")。”巴巴不得不將該一體之真正大知轉換到二元世界里,這里知識被瓦解為不同程度的無明。作為本時間周期最后一位阿瓦塔,祂來總結本時間周期里之前阿瓦塔們的靈性,重新組織、再定位并精煉此真知,以便為即將到來的新時代引進并設計靈性。費時闡明該不朽著作和需謹慎精煉該素材直到精準完成任務,就不足為奇了。 簡略指出該素材發展中的幾個重要階段或許會有幫助。在巴巴寫作神秘著作(1925年7月至1926年10月)期間及此后不久,巴巴向滿德里講述了該主題素材。這些語錄絕大多數尚未出版。被稱作“美拉巴德談話”的部分已出版在《喚醒者》第十六卷第一冊的3-21頁。阿瓦塔美赫巴巴信托準備在2005[19](#note_19 "19")年出版那段時期的更多內容。 之后兩年里,巴巴向修愛院(Prem Ashram)男孩們授述了一系列語錄,進一步闡明此素材。正如《美赫主》里所描述:“從11月23日起美赫巴巴開始每晚向男孩們授述語錄。巴巴會連續在字母板上授述祂的闡釋將近兩個小時……授述中巴巴會解釋創世目的、進化和內化階段、精和心層面以及諸天堂(諸層面的部分)。祂也解釋宇宙中無數恒星、衛星和行星;氣體、石頭、金屬、植物、蟲、魚、鳥、獸和人類形體的進化狀態;死后狀態-天堂和地獄;瑜伽士、圣人、古魯們和阿瓦塔;神圣陶醉和瑪司特;神愛和忠信;以及許多其他靈性要點。”這些早期闡釋概要在5年期間被授述給拉姆玖·阿卜杜拉,并于1933年以名為《師利美赫巴巴親自授述的哲學和教導集》的小冊子出版。 1934年,巴巴忙于為一部電影及其素材做準備。巴巴描述了電影項目:電影實際上將展現創世目的、進化、轉世、覺照、證悟-內外部發展直到所有生命的圓滿處,即與神結合的全過程。無人對該事實的真實體驗有任何概念,但具有神意識的至師則在每一刻都經歷且體驗之。整個過程將盡可能鮮活生動地描繪出來。 1934年5月巴巴為電影授述完整場景。祂還在10天內向阿迪授述一幅有關進化的圖表用于電影,這是《神曰》素材的下一個主要發展。阿迪提到圖表:“祂讓我準備圖表。祂給我所有要點;此圖表有12’x12’這么大或更大些。在兩三人的幫助下,我完成了整個圖表,且在每個要點我都拿給巴巴看……在不同形體的進化圖表中有圖解,從一種形體轉換為另一種形體及其描述;都在那兒……那張圖表被折疊好并與巴巴尚未出版的最重要著作保存在一起。”巴巴在1934年4月的一封信中描述了此圖表:“我正在為電影準備一幅詳盡的圖表和圖解,以解釋有關造物界、進化、轉世、層面、覺照和證悟的所有細節。”斐里斯·弗雷德里克將電影場景描述為“微型《神曰》”并認為此圖表必定與拉諾·蓋利在巴巴指導下所完成的圖表非常相似,后者被收錄進第二版《神曰》。 1938年巴巴創立《美赫巴巴期刊》。諾瑞娜·瑪奇貝利讓巴巴承諾每月為期刊給出一篇新語錄。從1938年11月起直到最后1942年10月,巴巴為每一期提交一篇語錄。“每年年末,美赫巴巴的每月文章被編輯成一卷。以這種方式,最初的四卷本《語錄》得以成書。1942年10月《期刊》停刊后,隨后的一卷附加語錄出現,因此湊齊最初的五卷本《語錄》,1939和1943年間在印度印刷用于私下傳閱。”盡管《語錄》的關注點是在日常生活的靈性上,但美赫巴巴簡要闡明了其宇宙觀以擬定靈性旅行的背景、環境和概況。這為精煉根本內容提供了新機會。 該素材的最后發展發生于1943年5月,早于第一次授述《神曰》。巴巴將發誓徹底服從并準備好輔助大師工作的125名跟隨者召集到美拉巴德。集會的主題是神圣主題圖表,該圖表出現在《神曰》的補充資料里。巴巴于1943年5月17日授述兩小時以解釋圖表。5月18日祂讓全體集會人員以神圣主題靜心12小時。祂說,“你們必須非常認真地遵從此命令,因為它非常重要。你們必須在明天內在沉默期間深思之。借助于圖表的烏爾都語、古吉拉特語和馬拉地語解釋,將由相關人員稍后分發。我已零星告訴你們大部分內容,但現在將全部內容匯集一塊,我將告訴你們整個故事。”“我將使之如此清晰容易以至你們會覺得已將神掌握。你們會覺得憑智力確信好像祂已在手中。” 1947年5月巴巴開始向伽尼醫生授述將成為《神曰》的內容[20](#note_20 "20")。恰巧此前,似乎并非巧合,巴巴讓伽尼醫生讀哈菲茲的格扎爾(ghazals)給祂聽,從深夜直到凌晨4點,持續21天[21](#note_21 "21")。在將巴巴已授述的內容變成手稿過程中,伽尼的進度似乎比巴巴希望的慢許多,因為1948年2月,巴巴授述一則協議,讓伽尼在見證人面前簽字,保證于1948年5月底完成此書[22](#note_22 "22")。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刺激伽尼走出其“懶惰作風”,因為直到1948年11月伽尼仍未完成此書。巴巴繼續授述更多要點[23](#note_23 "23")。 1952年在默土海濱,如前文所述,巴巴提到伽尼的手稿:“我向伽尼醫生授述了所有要點。他在整理這些要點,現在我發現一半尚未完成。另一半已如我所愿。我帶來手稿,有空時會仔細檢查全部內容并作必要改動[24](#note_24 "24")。”到了1952年7月16日,巴巴檢查完手稿,最后說,“現在我將把此手稿帶回家并得重寫整本書[25](#note_25 "25")。”1953年8月,巴巴開始再次授述此書。 在巴巴向伽尼醫生授述此書期間,穆希德艾薇·杜思第一次到訪巴巴。巴巴安排伽尼醫生出席這次到訪并經常與穆希德·杜思見面。伽尼醫生是個蘇非徒。穆希德·杜思將成為美赫巴巴指導下的美國蘇非教團體的穆希德。此次到訪期間伽尼醫生重溫了穆希德·杜思的許多蘇非派文獻,且他們關于蘇非教有過啟發性交談。伽尼醫生將成為穆希德·杜思與巴巴通信的聯系人,直到1951年去世。此次會面中在《神曰》創作方面建立了一種聯系。伽尼醫生是原始手稿的作者,部分內容將被穆希德·杜思納入《神曰》的補充資料中。當美赫巴巴重寫完《神曰》,穆希德·杜思將是該書的編輯和出版人。 由于伽尼的身份,巴巴指定他寫作最早的手稿是很自然的,盡管他命中注定無法完成手稿。關于1951年伽尼去世,巴巴說,“我在此新生活期間必須舍棄且遭受的許多事情中,伽尼的去世是最重大的……但伽尼的突然去世對我是災難……于我而言,伽尼比你們任何一個人都更獨一無二;在所有仍有待其他人為我完成的工作中,有許多原本可由伽尼為我完成,而非其他人。他那個大腦袋真正是寶庫,智慧和機智完美地融合。從最早年間起我們就是密友,且無人比我更知曉他的心靈是多么勇敢、忠誠且慈愛。因此,伽尼對我而言無可取代,無論作為朋友還是作為我工作的工具[26](#note_26 "26")。” 滿德里感激伽尼,因為“多年來,巴巴揭示的許多奧秘都歸功于穆斯夫·伽尼醫生。正是因為伽尼,才有來自大師的如此多有趣闡釋。每當伽尼渴望從巴巴那里聽到語錄或闡釋時,他就會說些俏皮或略帶諷刺的話,以刺激巴巴授述語錄[27](#note_27 "27")。”“伽尼從不錯過利用巴巴好心情的機會,會輕描淡寫地抱怨一些事情以便巴巴會揭示關于內在道路或神的一些闡釋[28](#note_28 "28")。”多年來巴巴和伽尼經常重溫蘇非派真知。伽尼醫生為《美赫巴巴期刊》寫了許多關于蘇非派真知的文章。他還為期刊修訂并擴增拉姆玖·阿卜杜拉有關美赫巴巴真知的第一本冊子,即《師利美赫巴巴親自授述的哲學和教導集》。他是普納一個蘇非徒教團的領袖。他是巴巴的蘇非徒。巴巴還提到他說,伽尼對神圣主題圖表中的要點領悟吸收得如此之好以至巴巴無需再解釋[29](#note_29 "29")。因此巴巴讓伽尼寫作《神曰》也不足為奇。 伽尼是蘇非徒且精通蘇非派真知也很重要。事實上,《神曰》所涉及的幾乎所有重要人物都是蘇非徒:伽尼作為最初作者,穆希德艾薇·杜思和鄧·斯蒂文斯是編輯,路德維格·丁普夫爾是第二版有貢獻的編輯,而蘇非教再定向是巴巴的美國蘇非派團體,是此書的出版機構和被授予版權機構[30](#note_30 "30")。當巴巴于1952年與穆希德艾薇·杜思和弗朗西斯·布拉巴贊會面時,祂明確了與蘇非教的聯系。祂說祂全心全意愛著蘇非教,打算親自指導再定向蘇非教,打算由祂的蘇非教再定向出版《神曰》。 巴巴指定蘇非教作為《神曰》基礎是因為“在蘇非教中,清晰且明確地論述了諸如瓦隸們的等級、類型和派別、工作范圍、傳承和道路上的其他微妙細節等所有要點。他們甚至還根據完人們對于世界的責任將其分成不同類型[31](#note_31 "31")。”巴巴說起最偉大的蘇非派詩人哈菲茲,“哈菲茲已在其迪萬中逐一清晰地敘述了所有的靈性階段。對于能領悟它者,每一首完整的格扎爾(ghazal)都指向一個特定的靈性狀態和階段[32](#note_32 "32")。”終此阿瓦塔周期,蘇非教得到擴展。“瑣羅亞斯德是最偉大的蘇非徒。祂是蘇非教之父,且蘇非教的創立本身及其產物皆歸功于祂。蘇非教始于瑣羅亞斯德并結束于穆罕默德[33](#note_33 "33")。”巴巴說蘇非教結束于穆罕默德大概是指那個阿瓦塔周期蘇非教的結束。巴巴強調說蘇非教跟祂很親,在祂親自指導下重新定向后,將在新時代中繼續存在。 1952年到訪美國后巴巴返回印度。祂隨身攜帶伽尼醫生的手稿并意識到祂不得不再次授述整本書-此書于1925-1926年間被寫成要點,多年來在語錄和圖表中得到闡釋(尤其是為電影準備的圖表、神圣主題圖表和神的十個狀態圖表)。“神的十個狀態”圖表被授述給伽尼醫生,作為《神曰》原始手稿的基礎。巴巴經常將《神曰》稱作建立于“神的十個狀態”基礎之上的書本。 1953年8月在德拉敦,巴巴開始向埃瑞奇·杰薩瓦拉授述《神曰》。埃瑞奇粗略記下要點并在夜里寫出來。第二天他將寫好的東西讀給巴巴聽。1954年1月在瑪哈巴萊什沃,巴巴繼續向埃瑞奇授述要點。埃瑞奇再次粗略記下要點,寫出來并讀給巴巴聽。在薩塔拉,整個6月巴巴繼續向埃瑞奇授述。埃瑞奇于7月完成其寫作任務。寶·喀邱瑞負責以章節形式組織內容并打印手稿。雇了當地一個打字工來打字,一天工作8個小時。寶將內容讀給他聽,他打字,大約一周內完成手稿打字輸入。 1954年9月,在男子集會結束時,將手稿給路德維格·丁普夫爾以送交穆希德杜思和鄧·斯蒂文斯校正語法和標點符號并準備印刷。隨手稿附信如下: 79-A 格拉夫頓屋 薩塔拉營地 1954年8月 親愛的艾薇: 這是為了解釋隨函附上的《神曰》書稿-巴巴希望你和鄧·斯蒂文斯合作完善的筆記和文章。你將注意到有兩個獨立包裹。(標記為1號的)文件包含由巴巴親自授述,由埃瑞奇記下并完善的筆記和文章。(標記為2號的)包裹是伽尼醫生(幾年前一直在完善的)未完成的書本手稿并由鄧肯醫生(在巴巴的命令下)修訂,最終打印推遲,因為想要澄清許多要點,這只能由巴巴親自完成。隨著新生活階段的到來,期間巴巴停止回答任何有關靈性題材的問題,此事被無限期地推遲。因此,在巴巴給出的要點和筆記基礎上由伽尼醫生創作,由鄧肯醫生修訂的2號手稿遠未完善,仍有離題和矛盾之處,也有很多非常好且有趣的要點。 巴巴希望你采用由巴巴親自授述的1號手稿作為《神曰》的主要基礎。*完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祂要你和鄧做語法修正,按照喜歡的方式改動任何句子或段落的英文和結構,刪除不必要的重復等等。-總之,以你們能做到的最佳方式呈現巴巴的著作。從2號手稿中摘錄你們喜歡或認為好的任何要點、文章或章節。更正你們或許會在(或許愿意使用的)伽尼書中碰到的,蘇非派用辭中的任何矛盾之處。總之,從伽尼的作品中摘錄你們喜歡的任何內容添加到巴巴為書本準備的1號手稿中。然后將修訂完的手稿(連同你們或許想問的任何問題)送給巴巴。巴巴將讓人大聲把它讀給祂聽,并將送還最終版供你們印刷。允許你們就書本相關問題寫信給祂,巴巴將澄清任何有疑問或不清楚的地方。 (根據巴巴的命令),將祂的愛和祝福送給你、鄧和夏閔。 \----------瑪妮 因為穆希德杜思住在華盛頓特區,而鄧·斯蒂文斯和路德維格·丁普夫爾則住在西海岸,兩個手稿皆作了拷貝:1號手稿(由巴巴向埃瑞奇授述)和2號手稿(伽尼的手稿)。1954年10月間穆希德、路德和鄧分別完善手稿。鄧和穆希德關于手稿保持激烈通信。11月14日,鄧·斯蒂文斯去到東部并用兩周時間與穆希德杜思一起完善此書。穆希德在其日記中記載,“兩周時間里,我們在巴巴的又長又復雜的句子上日夜費盡心思,努力將其縮短,擔心一百年后的人們或許會誤解等等……最后一天正當我們從一直工作的桌子上起身,并對設法校正完主要手稿(1號手稿)而感到大為寬慰時,巴巴的電報到達,說祂對我們已完成的一切感到非常開心,我們現在應當繼續完成前言和引言。巴巴的時機總是絕對不可思議。” 遵循巴巴的指示保留完整含義的同時校正語法和標點符號等等,證明是一件困難任務。在《輝光》[34](#note_34 "34")一篇文章中,穆希德寫道:“我們開始努力研究整段長的句子……美赫巴巴并未授述標點符號,但行文如此優美以至決定何處可刪除讓我感到困惑。但沒有什么可被刪去,于是我們反復仔細檢查,在不喪失任何韻味的同時,努力找到某種方式以中斷一個句子并開始另一個。”穆希德在其日記中描述了另一個問題:“因為埃瑞奇認為巴巴是神,實際上手稿中的一切都被大寫化或使用連字符,為了努力仔細檢查,我的眼睛幾乎都要掉出來。” 標點符號最后的結果要求鄧和穆希德之間的折中。穆希德在其日記中記錄, 我們是一種奇怪組合,因為我接受的是古典英語的早期方式教育,而鄧已適應實際上完全忽略掉所有標點符號的現代慣例。我對此變得很苦惱,就與查爾斯·瑪里克閣下探討此事,他是黎巴嫩的駐美大使,在貝魯特大學擔任教授多年。他笑著說現代作家對標點符號一無所知,如果我想看地道的標點符號,就應該讀詹姆士國王欽定版圣經,他拿溫斯頓·丘吉爾先生的《回憶錄》作為現代標點符號的絕佳例子。因為鄧非常尊敬著名的瑪里克先生,所以當我變得太過苦惱時他作出讓步,讓我使用一些逗號,而我也努力寬容對省略大量逗號不太過抵制。巴巴的妹妹瑪妮寫信告訴我她對整個工作完全滿意,除了想增加兩個更多的逗號外,當我拿信給鄧看時感到極其愉悅。 伽尼的2號手稿出現一組不同的問題。如前所述,巴巴已指示穆希德,“從2號手稿中摘錄你們喜歡或認為好的任何要點、文章或章節。更正你們或許會在(或許愿意使用的)伽尼書中碰到的,蘇非派用辭中的任何矛盾之處。總之,從伽尼的作品中摘錄你們喜歡的任何內容添加到巴巴為書本準備的1號手稿中。”在一封日期為1954年10月23日的瑪妮來信中,巴巴重申對穆希德的早先指示:“伽尼的作品只不過是可供你利用的儲蓄,以吸收進埃瑞奇的主著作中……你將僅僅采用伽尼手稿中你最喜歡且認為最好的少許部分。”鄧認為伽尼的手稿十分無用并寧愿絲毫不采用。然而,穆希德覺得既然巴巴讓她把發現的任何有價值部分都包括在內,那么她就應當認真看待它。她也被此內容弄得很痛苦。在一封日期為1954年10月19日給鄧的去信中,穆希德寫道,“我震驚于巴巴用手指向伽尼授述了如此多,在這一切沮喪的耗時工作之后,后者卻想出了這些……最糟糕的是竟有如此多需要巴巴回答的問題。”穆希德堅持不懈地篩選、編輯并更正伽尼手稿中的內容,決定將此內容作為補充資料納入巴巴授述給埃瑞奇的主著作中。 補充資料深受好評。在讀給巴巴聽之前,瑪妮先讀了它并于1955年1月5日寫信給穆希德:“我一直在仔細看補充資料,事實上非常喜歡它。你已最清晰且極為有趣地呈現了它。它將在正文后讀給巴巴聽。想征求一些人的其他意見也同樣有趣。我讓拉姆玖讀了。他也非常喜歡并贊同它極為出色。” 由穆希德和鄧精心準備的書稿于1955年新年那天到達印度。1月5日瑪妮寫信給穆希德:“這只是一行留言,讓你知道我們已收到三個包裹的手稿,包括圖表……有關手稿的工作立即開展。巴巴正每天讓埃瑞奇分批讀給祂聽。他們讀完后我會讓你知道對它的評價。全部情況將盡快反饋給你,連同由巴巴和埃瑞奇所做的任何更改或替換。”巴巴很快完成。1月6日瑪妮寫信, 今天下午當巴巴從*滿德里*大廳過來時,祂交給我關于書稿的許多要點,由埃瑞奇按照巴巴在此事上的希望寫好,我正在逐字打字輸入。與祂之前打算讓拉諾和我在送還你前,先通讀書稿相反,巴巴希望我連同封裝的要點立即送還,巴巴希望你和鄧認真對它花心思。祂想讓我告訴你和鄧,祂對整件事極其滿意,由你和鄧(按照其中諸要點所提到的)略做調整后就完美了。巴巴想要你倆一如既往地全身心完善所提到的要點……處理完這些要點后,巴巴希望你們不要送還書稿給祂重新核對,而是直接送到出版商打印。因為你必須明白,親愛的艾薇,盡管禁食并工作,全部書稿都已逐字讀給巴巴聽,祂對必要的地方已要求做出更正或增補。這些也已由祂仔細檢查過。(“旅行”)圖表和補充資料將在2-3天內單獨送還。那也會讀給巴巴聽。在諸要點中,巴巴對圖表“層面概覽”做了一處更正并要求在前言中解釋為何有如此多的重復,對此巴巴已在諸要點中做詳細解釋。 三天后,瑪妮來信, 按照巴巴的希望,我一并送還直到269頁的補充資料,在埃瑞奇將它讀出來時(由拉姆玖在有關它的問題中加入祂的要點),這些已由巴巴親自細致地處理好。親愛的艾薇,巴巴和所有聽到它者對你的工作都非常滿意,而由巴巴做出的所有更正已用紅色墨水記下來(請在后附的打印紙上找到兩處增補)。除了在祂禁食的最后幾天期間處理外,這已成為一項非常漫長且艱巨的任務,包括巴巴方面的無限耐心,因為沒有字母板或A B C手勢,不得不向秘書們表達句子和專業術語或名稱,將之記下已真正成為一項神圣工作。增補資料的后續部分將在4-5天內送還……(從主題角度)它更為復雜并花費時間。同時祂希望我立即將這一半送還給你。“旅行”圖表連同用墨水標記的更正和增補也在信封內(這些應當被添加進去)。 在1955年1月或2月的某個時間寄出的一封信中,瑪妮送還了另一半補充資料: 親愛的艾薇, 一并送還(全部)剩余一半的補充資料。延遲送還是不可避免的,你會從巴巴所做的更正和增補留意到這一點。有些需要大量更正或徹底修訂(如279,284,289,294頁,297,302,311頁的腳注)或全面增補(如270頁(1)到(6))的書頁,已用藍色重新打印。巴巴要我打印由拉姆玖和埃瑞奇在巴巴指導下記錄并完善的筆記。祂因此想讓你認真關注這些書頁,并在保持完整含義的基礎上,對英語語法作出一切必要的更正或替換,使文意更清晰,情感更充沛。你的(已更正過的)原始書頁相應附在新打印的書頁后面。在許多其他書頁,用紅鉛筆、紅或藍色墨水做了更正(因為缺少時間,未重新打印),關于未能更整齊地添加這些更正,相關*滿德里*希望表達其抱歉-最大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時間(尤其是埃瑞奇的情況,盡管如此他還得照看其他各種職責,拉姆玖有時深夜還在完善)。 內容由埃瑞奇讀給巴巴聽,拉姆玖協助在有疑問的地方加入要點,而另一個印度門徒(寶)則扮演一個奇怪角色。為了克服通過普通手勢傳達蘇非派和吠檀多術語或名稱這件不可能之事,而且有時經過巴巴的耐心重復手勢仍未領悟到的某個詞或實質,巴巴會讓這名印度門徒背字母表A B C D,當他讀到巴巴想要詞語的第一個字母時抬起手打斷他。再次開始,巴巴會在第二個字母處讓他停下,以此類推,直到艱難地完成該詞語或意思或句子。這就是為何花費這么長時間才送還給你。巴巴每天在這上面工作4-5個小時,聽、更正、添加。我只寫這個是因為我知道,讓你和鄧了解盡管祂自我強加的不利因素,巴巴還是細致地對待你和鄧全身心完善的這本書,會提起你們的興致。 看到很多要點被巴巴更正、替換和增補,我認為這已很好地完成了親愛伽尼的心愿…… 瑪妮 在最終打印并校對后,1955年3月14日將書稿移交給出版商。巴巴希望由一家著名的大型出版商來出版此書。多德,米德同意出版此書,巴巴很高興。然而,多德,米德并未資助出版。穆希德杜思擔心蘇非教再定向籌集資金出版此書的能力。她在其日記中記下,“……我們極其擔憂怎樣有可能完成巴巴書本的融資……我們做到了,通過寫信給巴巴愛者們并提到我們的問題,為此項目籌集到大約4000美元。在最后一刻,我們能夠以9000美元現金的價格賣掉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的蘇非派保留地產。”巴巴同意以高價出售498份親筆簽名的拷貝,以資籌款。 盡管基本的書稿已移交出版商,但仍有許多關于此書設計和出版的細節有待解決。最困難的一個是封面。穆希德在其日記中記下: 我的大問題之一是封面設計。不同人們送給我他們認為或許會適合的照片。實際上多德,米德董事長多德先生親自向我建議在封面放上照片。而當我仔細檢查擁有的所有照片時,沒有讓我滿意的,沒有讓瑪妮滿意的,實際上當你要將我們的至愛展現給公眾時,沒有什么會讓任何其他人滿意的。書中有我們9月會面期間所拍攝的祂的最好最近的照片。突然,好像有人在冥冥中提示我,我想起我收集的一張照片,更確切地說,是夏閔到國外隨同巴巴在瑞士時想要獲取巴巴照片期間所收集的。此獨特照片由一位名叫海蒂·默敦斯[35](#note_35 "35")的瑞士女士所拍攝……因此我將它直接送給出版商并告訴他們,我認為應當以此做封面。他們十分震驚。他們對此根本無法想象。而當他們完成封面時,它比他們曾認為的優美許多,當然比我所期望的也優美許多,我們全體對此非常開心。 印度的每個人也是如此。瑪妮于1955年5月27日寫信來,“我們收到了封面并在巴巴面前將它打開。在鄧稱之為淘汰賽后,我就著手準備最好的照片,但我們看到的封面是如此令人嘆為觀止,不同于我們可能想象到的一切。我的第一聲‘噢’迅速淹沒在來自其他人的一大堆驚嘆聲中。它真正獨一無二并且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巴巴非常高興,你應該已聽說拉諾對它怎樣著迷。人們能在那兒感受到如此多力量和無法言說的東西-在那封面上神必定說話了。我也祝賀邦德先生(Mr. Bond)-最為優美地完成色彩和樣式。” 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獻詞。《神曰》的獻詞(“獻給宇宙-支撐實在的幻相”)是穆希德杜思推薦的。1955年12月,瑪妮在一封給穆希德杜思的信中寫道,“每個人都喜愛你選擇放在目錄前的那句話。你的獻詞主意產生美妙結果。因為親愛的巴巴只用手勢,我的遲鈍頭腦花了整整十分鐘才獲得祂為獻詞給出的話。”很多人說他們對獻詞感到困惑,就像瑪妮一開始那樣,因為它似乎反轉了期待中的陳述,即實在支撐著幻相。幻相怎能支撐實在呢?幻相對于獲得完美是必須的。“完美不屬于作為神的神,也不屬于作為人的人。當人成為神或神成為人時我們獲得完美……因此無限者必須在有限中且通過有限,而不被其過程所限制,才能發現其不受限生命。神的完美只有當祂將自身顯現為人時,才能被揭開……當有限和無限愉悅且有意識地融合時,我們就獲得完美[36](#note_36 "36")。” 此書于1955年11月出版。1955年在印度為四個語組舉辦的系列撒唔斯活動中,巴巴強調了《神曰》的重要性和獨一無二性。在祂給出席者的指示中,巴巴說,“我想要你們全體尤其注意,如果你們每個人不僅擁有而且還從頭到尾閱讀并融會貫通《神曰》,將它作為我的最后一部此類著作,我會感到開心。如果你們當中有力所能及者,務必將此著作翻譯成盡可能多的語言,為了那些不能閱讀并理解英語者能讀到《神曰》,我將同樣開心[37](#note_37 "37")。”“你們將發現《神曰》是一本非常獨一無二的著作。我以前從未揭示過這樣的事情。你們將通過心理解你們為何會存在”。[38](#note_38 "38") 巴巴想要廣為宣傳此書以便盡可能多的人讀到它。穆希德杜思在她的《大師是怎樣工作的》書中描述了為取得公眾宣傳所做的努力: 在《神曰》最終出版并拿到書本后,我們突然意識到出版書是一回事兒,讓人們知道它并展現給公眾是另外一個學習階段。我寫了很多信給在各種各樣的社會學、人道主義或學術領域有影響力的人物并將《神曰》送給他們做書評,結果令人十分震驚。哈佛大學的大教授彼蒂里姆·A.·索羅金(Pitirim A. Sorokin)激烈批評整件事,雖然他曾寫過有關愛的不朽大作……我送去書本的其他著名人物有作家多洛西·湯普森(Dorothy Thompson),歷史學家阿諾德·J.·湯因比(Arnold J. Toynbee)、作家奧爾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和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湯普森女士復信說她不理解此書且她不認為其他任何人能理解。湯因比博士說他太忙沒時間讀。赫胥黎先生說他必須為自己的寫作節約視力。而霍伊爾博士,我以為他會喜見巴巴肯定其意識或許能如宇宙般擴展的猜想,卻從不承認收到過我的信或書。 不過,學者埃文斯-溫茲(W. Y. Evans-Wentz)寫了一則了不起的書評: 在我們時代或任何已知的過去時代沒有其他導師如美赫巴巴在《神曰》里那樣,如此詳細地剖析過意識。特別是在榮格博士(Dr. Jung)杰出領導下的西方心理學,在無意識和夢狀態的研究領域已取得重大進展,但由于其必須遵循科學研究的保守方法,至今仍未能測量先知們的深奧(Deep of the Seer)。因此,對于受科學局限的心理學者而言,《神曰》在啟示心理學道路上的進一步發展方面,應當最后證明有著至高無上的重要性。 相關來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關意識進化的第八部分和有關神的十個狀態的第九部分,附有一張圖表,與“最為普遍接受的蘇非派、吠檀多和基督密教同義詞”連在一起。整體來說,該著作根據蘇非派真知,使各歷史宗教精華的同一性顯露無疑。 美赫巴巴富有啟發的專著極大地擴增了總體學問并極大地促成了人類的富足,正如亞洲圣人們所教導的,一切財富里面,最有內在價值且比世俗財富偉大得多的是正法(Right Knowledge)。 巴巴表達了想為《神曰》作公眾宣傳的希望,在1955年的印度撒唔斯期間同意拍攝電影。祂說,“《神曰》是在字母板上授述的……美國的鄧·斯蒂文斯和其他人聯系了此書的出版印刷。為了讓美國公眾對此書價值留下深刻印象,鄧和其他人想要拍攝一段我在字母板上進行授述的電影,以便數百萬人可以看到我。他們想展示巴巴是怎樣授述《神曰》的……這種電視場景將有助于書評。會是一個好宣傳。鄧讓我使用我的字母板一小會兒。如你們所知,自1954年10月7日起我就把它丟在一邊。但為了此書,我已承諾將使用它[39](#note_39 "39")。” 1958年穆希德杜思將她在準備《神曰》書稿期間所記下的問題清單送給巴巴。瑪妮表示她不認為巴巴會有時間或精力回答這些問題,但當祂那年晚些時候去默土海濱時,祂交給穆希德一個書稿,說:“艾薇,你的問題在這里。你可以閱讀答案或燒掉它們或扔掉它們,你也可以印刷它們[40](#note_40 "40")。”巴巴向德希穆克博士(Dr. Deshmukh)授述答案,K·K·拉瑪克里希南(K.K.Ramakrishnan)將它打印出來,校對后縫制成書,放了張粉紅封面[41](#note_41 "41")。穆希德決定印刷這些答案,所以《神曰》的一個額外增補資料出現,單獨出版,標題為《美赫巴巴論靈性大觀之光束》。 早在1956年,有關《神曰》未來版本的建議,巴巴就寫信給穆希德杜思。其中一個是那年2月瑪妮一封來信中的如下建議:“現在,巴巴想讓你為未來版本所做的一件事是在書本的末尾(END)添加(ADD)祂之前的文章《存在是實質而生命是影子》。這應該出現在增補資料的徹底結束處,‘封印’書本,正如祂所說的那樣。” 在祂1967年閉關期間,巴巴為第二版《神曰》完善增補資料和修訂。1967年,穆希德杜思寫信給巴巴,說她想把蘇非派和吠檀多密教術語匯總表納入第二版中。巴巴贊成,路德維格·丁普夫爾完善了它[42](#note_42 "42")。1967年秋在古魯普茹薩德,“巴巴正在檢查并更正路德維格·丁普夫爾準備的《神曰》術語匯總表。保·納圖會讀出每一個詞及其含義,需要時,巴巴會更正一個地方[43](#note_43 "43")。”路德維格·丁普夫爾畫了一張將靈性道路的所有階段都串起來的圖表,把它放入術語表中一同呈送給巴巴。1969年埃瑞奇將這一切連同巴巴的更正送還路德并告訴他,巴巴想讓圖表和術語表兩者都納入下一個版本的《神曰》中。 在1969年的最后達善(Last Darshan)上,埃瑞奇將巴巴為第二版所做的所有更正和建議都交給穆希德杜思。1969年11月15日,埃瑞奇寫信說,“今天我通過書籍郵遞的掛號空郵,把一個文件(文件編號1-清晰打印拷貝)郵寄給你,此文件有121頁,外加有關第二版《神曰》的所有建議及改動圖表。我將于1-2天后郵寄多一個文件,一個額外文件(文件編號2-打印拷貝)以確保安全交付……我現在送出的文件(2份拷貝)包含最新的建議和所有必要的改動及更正,外加增補資料和更正過的術語表及圖表。因為保留舊文件無用且會產生混淆。我已銷毀我的了。” 《神曰》的第二版修訂擴增版于1973年由多德,米德出版,蘇非教再定向出資,最新一次的印刷在1997年由蘇非教再定向完成,附帶注釋:“該卷是1973年首次印刷的第二版修訂擴增版的重印。書本的實質內容保持不變。設計和布局采用了現代風格。為了語法和文體的一致性,格式略有變動[44](#note_44 "44")。” 巴巴曾說《神曰》是第一本和最后一本此類型的著作。1927年祂解釋了此書是由阿瓦塔所作的第一本此類型的著作。“我的闡釋十分不同于任何宗教圣典,它們無關于各宗教的夏利亞特方面……以前的偉大導師們無人像我一樣給出這樣的闡釋。他們都是偉大導師,偉大先知,他們讓這么多靈魂證悟。然而,他們給予或留給世界的卻只有夏利亞特-甜糖漿。他們把內在真知僅僅給予其極少極少數的親近門徒。他們所說的和被寫成書本的僅僅是關于儀式、儀軌的知識和規則,吸引同時代的一般心智,而我給予的則是對大知的闡釋,它超越了一般心智掌握理解的范圍。即便這些闡釋僅僅是真正大知的影子,它們也超越了頭腦的理解……我的所有闡釋的根本基礎是業相,沒有宗教曾闡釋過。我如此清晰且有邏輯地表達它。沒有哪里曾如此精巧且雄辯地闡釋過業相。”[45](#note_45 "45") *阿瓦塔*第一次以著作形式公開闡釋進化、轉世、內化和證悟的細節。時間到了。巴巴說祂的化身是諸周期之周期(cycle of cycles)中的最后一個且會引入一個新時代,一個新人類的時代,將發生從理性到直覺的飛躍。處于劇變風口浪尖的人類已準備好迎接*阿瓦塔*對個體靈魂旅程的第一次詳盡闡釋。 巴巴為何說《神曰》是最后一本此類型的著作,需要猜測[46](#note_46 "46"),因為祂并未直接解釋此聲明。然而,從對即將到來的新時代的理解上,很自然得出該結論,那時新人類不通過智力闡釋和文字,而是通過活的精神來知曉并理解。在《神曰》的結尾,巴巴暗示《神曰》中闡釋的目的是“為了緩解人類的心智抽筋”。[47](#note_47 "47")總之,是人類的原因。“神不能被解釋,不能被爭辯,不能被推理,也不能被論述和理解。神只能被體驗…理解無限永恒實在不是造物界幻相中個體生命的目標,因為實在永遠不能被理解,但它卻能被有意識的體驗所證悟。”[48](#note_48 "48") 在巴巴的新時代,人類將由愛和神性的直覺體驗而非理性所引領。“給新人類的未來文明賦予靈魂的不是枯燥教條,而是活生生的靈性體驗。靈性體驗支配著更深奧真理,其不為純粹智力所及……智力闡釋永遠不能替代靈性體驗;它至多能為后者預備道路[49](#note_49 "49")。”《神曰》是對神的十個狀態的最后的、最完整且最詳盡的闡釋,包括對內化過程的闡釋,作為智力緩解,以便為靈性體驗預備道路。 在新時代,人類沐浴在遍溢宇宙的巴巴顯現之光中,將直覺地響應此光。新人類將通過活的靈性體驗而明了,下一個時代將不需要新的《神曰》。 無論它是否成為最后一本此類型的著作,它的確是對生命和宇宙根本構造的第一次完整闡釋,第一次詳細論述了個體靈魂的旅行:從其“創造”開始,直到完成在意識進化內化中的使命并到達目標:“……目標是證悟實在并在人類形體中獲得‘我是神’狀態[50](#note_50 "50")。” \-------伊拉·戴特里克,蘇非教再定向主席 2005年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