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難經中有“五十八難曰:傷寒有幾?其脈有變否?然: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傷寒這兩字,就廣義的定義來說,應該說是“傷于寒”。以上五種病,廣義地來說,都是傷于寒之后所引起的。
另一種外感病我們稱為時疫,也就是不管體質如何,男女老少感染時疫之后,都是同一種癥狀,所以我們可以分為傷寒、時疫這兩類,在治病的時候,處方用藥的思路略有不同。醫圣張仲景為集經方之大成者,以內經熱論中六經辨癥的思路,很適當地將古人傳下的經典湯方,用六經辨癥的法則,來讓后學者都能很精準地使用經方。
在講六經之前,我們用一個圖來給諸位一個概念,所謂的五運六氣中的六氣,在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我們分為六氣,如圖下所示:

如果是一般常人正氣的運行,是順時針運行,這是無病的狀態,醫生必須知道什么健康狀態,中醫是健康專家,不像西醫是疾病專家,病人如果得到肝病,去找西醫的肝病專家,結果病人與醫生都死在肝病。如果是病情在惡化,往內傳,則是由太陽進入陽明或少陽;若進入陽明則不再傳,停在陽明;若是進入少陽,則可能進入太陰、少陰、厥陰。
學傷寒論必須學好條辨;傷寒論的條辨是“言簡剛中”,中國的相書上講到“言簡剛中” 的人是君子、是人才,講話扼要有條理。張仲景就是一位“言簡剛中”的人,也因為他的“言簡剛中”,讓很多人看不懂傷寒論。因此學完傷寒論的條辨以后,必須做整理,而我的工作,就是已經幫諸位做好整理的工作,不然學完傷寒論,就算整個背下來,沒有整理的功夫,還是不會用。
- 校堪序
- 傷寒論序言
- 前言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篇
- 條辯1
- 條辯2
- 條辯3
- 條辯4
- 條辯5
- 條辯6
- 條辯7
- 條辯8
- 條辯9
- 條辯10
- 條辯11
- 條辯12
- 條辯13
- 條辯14
- 條辯15
- 條辯16
- 條辯17
- 條辯18
- 條辯19
- 條辯20
- 條辯21
- 條辯22
- 條辯23
- 條辯24
- 條辯25
- 條辯26
- 條辯27
- 條辯28
- 條辯29
- 條辯30
- 條辯31
- 條辯32
- 條辯33
- 條辯34
- 條辯35
- 條辯36
- 條辯37
- 條辯38
- 條辯39
- 條辯40
- 條辯41
- 條辯42和43
- 條辯44
- 條辯45
- 條辯46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 條辯47
- 條辯48
- 條辯49
- 條辯50
- 條辯51
- 條辯52
- 條辯53
- 條辯54
- 條辯55
- 條辯56
- 條辯57
- 條辯58
- 條辯59
- 條辯60
- 條辯61
- 條辯62
- 條辯63
- 條辯64
- 條辯65
- 條辯66
- 條辯67
- 條辯68
- 條辯69
- 條辯70
- 條辯71
- 條辯72
- 條辯73
- 條辯74
- 條辯75
- 條辯76
- 條辯77
- 條辯78
- 條辯79
- 條辯80
- 條辯81
- 條辯82
- 條辯83
- 條辯84
- 條辯85
- 條辯86
- 條辯87
- 條辯88
- 條辯89
- 條辯90
- 條辯91
- 條辯92
- 條辯93
- 條辯94
- 條辯95
- 條辯96
- 條辯97
- 條辯98-99
- 條辯100
- 條辯101
- 條辯102
- 條辯103
- 條辯104
- 條辯105
- 條辯106
- 條辯107
- 條辯108-109
- 條辯110
- 條辯111
- 條辯112
- 條辯113
- 條辯114
- 條辯115
- 條辯116
- 條辯117
- 條辯118
- 條辯119
- 條辯120
- 條辯121
- 條辯122
- 條辯123
- 條辯124
- 條辯125
- 條辯126
- 條辯127
- 條辯128
- 條辯129
- 條辯130
- 條辯131
- 條辯132
- 條辯133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下篇
-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法
-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法
-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法
-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法
-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法
- 傷寒論方劑索引
- 倪海廈醫師經驗索引
- 臺灣度量衡同大陸換算
- 漢朝傷寒論中的度量衡同當代換算
- 經絡
- 督脈
- 任脈
- 足厥陰肝經
- 足太陽膀胱經
- 手陽明大腸經
- 手厥陰心包經
- 手少陽膽經
- 手太陰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