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詞三首
教材分析:
這三首古詩都是描寫江南景色的,而且每首詩都有題眼,圍繞著題眼勾勒了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有一種寧靜之感,《獨坐敬亭山》是靜中有孤寂,靜中有孤傲,表達的情感較為復雜,詩人緊緊圍繞一個“獨”字展開描寫,表面上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的感情,但孤寂背后是詩人清高不肯同流合污,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的心情。《望洞庭》的靜是和諧之靜,劉禹錫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天上秋月、地上洞庭、湖中青山構成了一幅靜謐和諧的圖畫。《憶江南》是白居易離開杭州回到洛陽后懷念杭州時寫《憶江南》中的第一首。此詞寫江南春色,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
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比較異同,提高對古詩意境領悟能力。三首詩語言比較直白,學生根據文后注釋可以讀懂意思,因此,理解古詩的意思不應該作為主要目標,應著力引導學生品讀詩歌,用想象畫面的學習方式來體會詩歌的意境,積累名句,進而領悟詩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能結合插圖,用想象畫面、閱讀寫作背景學習方式想象詩歌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并默寫這三首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根據閱讀感受、詩句的意思,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以往學過的有關課文,開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或通過畫畫等活動方式,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境。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 《獨坐敬亭山》的寫作背景
教學課時:3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1、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讓我們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覽“敬亭山”。
二、學習古詩《獨坐敬亭山》
1、出示古詩《獨坐敬亭山》,全班齊讀古詩正音。
2、復習學習古詩方法: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3、解詩題,知作者
(1)獨:獨自一人 獨自一人坐著看敬亭山
(2)李白:字太白,后人稱為詩仙,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4、抓字眼,明詩意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上下詩句理解詞語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①指名讀
②匯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眾鳥:鳥兒們;高飛盡:都飛遠了(孤帆遠影碧空盡)
孤云:孤獨的白云(孤帆遠影碧空盡);獨去閑:獨自飄來飄去悠閑自在
③師小結:從這兩句詩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單、孤獨)李白為什么會孤獨寂寞呢?
④介紹背景: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飄泊生活,來到宣城時所寫。根據這一背景,你覺得眾鳥指那些人?孤云其實就是比喻誰?孤云獨去閑比喻自己怎樣?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相看:對看;厭:滿足
只有“我”和敬亭山對看總不感到滿足。
⑤指名完整敘述古詩概意:天上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閑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怎么看也不覺得滿足。
為什么李白說相看兩不厭,李白怎么知道敬亭山看我也
是不滿足的呢?物我兩忘,對山之喜愛。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⑥師小結:其實,這首詩不只是表達了李白孤獨的感情,同時還表達了他對生活的堅定和樂觀。為什么呢?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的時候,他不是頹廢痛苦地生活,而是樂觀、堅定地和敬亭山悠閑地“相看”。
5、多誦讀,悟詩情
(1)過渡:學了這首詩歌,讓我們進行下一個步驟:多誦讀,悟詩情。
(2)復習朗讀方式:表演讀、輪讀、疊誦、唱誦、小
組讀、配樂讀……
(3)自己帶著感情讀
(4)四人小組讀古詩
(5)匯報:指名讀、小組自選方式讀
(6)全班再齊讀古詩
三、完成《課堂作業本》相關練習。
附詩意: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我靜靜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第 二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頗深。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出示洞庭湖資料,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觀看圖片,說說,你想用什么詞語來形容洞庭湖。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是怎樣形容洞庭湖的。
二、學習古詩《望洞庭》
1、出示古詩《望洞庭》,指名讀古詩,師正音,然后全班齊讀。
2、復習學習古詩方法:
3、解詩題,知作者
(1)望洞庭:望著洞庭山水。
(2)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
4、抓字眼,明詩意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上下詩句理解詞語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①指名讀②匯報 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優秀教案設計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秋月:點明時間——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運用比喻,我們還學過什么古詩中也有比喻手法?)
師強調“潭”字筆畫。
③指名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遠地看;翠:蒼翠
青螺: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遠遠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話解釋整首古詩的意思
⑤指名復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師小結:詩人以奇特的想象,準確的比喻,生動地描繪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風光。你們說,作者此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輕松、自然)
⑦朗讀想象詩歌畫面
全班齊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歌畫面你們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筆把它畫出來嗎?
⑧把優秀圖畫展示在黑板上
5、多誦讀,悟詩情
(1)師:現在黑板上有好幾張洞庭湖月夜圖,讓我們看著這些圖,自己美美地讀一讀《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讀古詩)
(2)師:說想當一會大詩人,上來吟誦這首古詩?(指名讀)
(3)師:有很多同學還想上來讀,但是時間不夠了,你們在四人小組里讀給其他組員聽。
三、交流課外搜集的其他描寫祖國山水的詩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四、完成《課堂作業本》相關練習。
附詩意: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多么和諧,平靜潭水無風,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迷蒙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里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致,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說讀后感受。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1、江南風景好在哪里?讀讀詩句,找一找具體詞句(紅勝火、綠如藍、江花、江水)。
2、這兩句對仗句又讓你感受到什么?(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常常叫我夢縈魂牽。)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風景舊曾諳”。“舊”:從前,指待人年輕時游過杭州。“曾”:曾經;“諳”:熟悉。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以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朗誦。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五、作業:
1、自由朗讀課文;
2、同桌背誦;
3、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附詩意: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 文檔說明
- 三年級上冊
- 三上 第一單元
- 1.我們的民族小學
- 2.金色的草地
- 3.爬天都峰
- 4.槐鄉的孩子
- 三上 第二單元
- 5.灰雀
- 6.小攝影師
- 7.奇怪的大石頭
- 8.我不能失信
- 三上 第三單元
- 9.三上古詩兩首
- 10.風箏
- 11.秋天的雨
- 12.聽聽,秋的聲音
- 三上 第四單元
- 13.花鐘
- 14.蜜蜂
- 15.玩出了名堂
- 16.找駱駝
- 三上 第五單元
- 17.孔子拜師
- 18.盤古開天地
- 19.趙州橋
- 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 三上 第六單元
- 21.古詩兩首
- 22.富饒的西沙群島
- 23.美麗的小興安嶺
-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 三上 第七單元
- 25.矛和盾的集合
- 26.科利亞的木匣
- 27.陶罐和鐵罐
- 28.獅子和鹿
- 三上 第八單元
- 29.掌聲
-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 31.給予樹
- 32.好漢查理
- 三上 第九單元
- 33.不懂就要問
- 34.做風車的故事
- 35.五花山
- 36.六個矮兒子
- 37.神筆馬良
- 38.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
- 39.喜愛音樂的白鯨
- 三年級下冊
- 三下 第一單元
- 1.燕子
- 2.古詩兩首
- 3.荷花
- 4.珍珠泉
- 三下 第二單元
- 5.翠鳥
- 6.燕子專列
- 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 8.路旁的橡樹
- 三下 第三單元
- 9.寓言兩則
- 10.驚弓之鳥
- 11.畫楊桃
- 12.想別人沒想到的
- 三下 第四單元
- 13.和時間賽跑
- 14.檢閱
- 15.爭吵
- 16.絕招
- 三下 第五單元
- 17.可貴的沉默
- 18.她是我的朋友
- 19.七顆鉆石
- 20.媽媽的賬單
- 三下 第六單元
- 21.太陽
- 22.月球之謎
-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 24.果園機器人
- 三下 第七單元
- 25.太陽是大家的
- 26.一面五星紅旗
- 27.賣木雕的少年
- 28.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 三下 第八單元
- 29.古詩兩首
- 30.西門豹
- 31.女媧補天
- 32.夸父追日
- 三下 第九單元
- 33.山城的霧
- 34.我愛故鄉的楊梅
- 35.小獅子愛爾莎
- 四年級上冊
- 四上 第一單元
- 1.觀潮
- 2.雅魯藏布大峽谷
- 3.鳥的天堂
- 4.火燒云
- 四上 第二單元
- 5.古詩兩首
- 6.爬山虎的腳
- 7.蟋蟀的住宅
-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 四上 第三單元
- 9.巨人的花園
- 10.幸福是什么
- 11.去年的樹
- 12.小木偶的故事
- 四上 第四單元
- 13.白鵝
- 14.白公鵝
- 15.貓
- 16.母雞
- 四上 第五單元
- 17.長城
- 18.頤和園
- 19.秦兵馬俑
- 四上 第六單元
- 20.古詩兩首
- 21.搭石
-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 23.卡羅納
- 23.給予是快樂的
- 四上 第七單元
- 24.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25.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 26.烏塔
- 27.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 四上 第八單元
- 28.呼風喚雨的世紀
- 29.電腦住宅
- 30.飛向藍天的恐龍
- 31.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 四上 第九單元
- 32.五彩池
- 33.麻雀
- 34.迷人的張家界
- 四年級下冊
- 四下 第一單元
- 1. 古詩三首
- 2.桂林山水
- 3.記金華的雙龍洞
- 4.七月的天山
- 四下 第二單元
- 5.中彩那天
- 6.萬年牢
- 7.尊嚴
- 8.將心比心
- 四下 第三單元
- 9.自然之道
- 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 11.蝙蝠和雷達
- 12.大自然的啟示
- 四下 第四單元
- 13.夜鶯的歌聲
- 14.小英雄雨來
- 15.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 四下 第五單元
- 17.觸摸春天
- 18.永生的眼睛
- 四下 第六單元
- 四下 第七單元
- 四下 第八單元
- 四下 第九單元
- 五年級上冊
- 五上 第一單元
- 1.竊讀記
- 3.走遍天下書為侶
- 五上 第三單元
- 五上 第四單元
- 13.釣魚的啟示
- 15.落花生
- 16.珍珠鳥
- 五上 第六單元
-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 五上 第七單元
- 21.圓明園的毀滅
- 五年級下冊
- 五下 第一單元
- 3.白楊
- 五下 第五單元
- 19.草船借箭
- 五下 第七單元
- 五下 第八單元
-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