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第一部
白馬

杰罕吉爾和朵拉特 · 伊朗尼
1902 年 10 月攝于普納 E.B. 斯圖爾特照相館,由 L. 瑞特提供
#### 1 特別的孩子
1902年10月,印度普納的瑣羅亞斯德教火廟中,當地兩個伊朗尼家庭正在舉辦婚禮。新郎杰罕吉爾·霍姆斯吉·伊朗尼,32歲,高大英俊。他的新娘是普納公認最漂亮的年輕女子之一,名叫朵拉特·索拉伯·伊朗尼,年僅19歲。
婚禮采用伊朗古老的婚俗禮儀。新娘按儀式沐浴后,換上新薄袍,穿紗麗、戴黃金婚飾。新郎和新娘都穿白衣,頸戴花環。人們在火廟大廳濟濟一堂,七位長髯老者手持點燃的蠟燭魚貫而入。他們環繞新娘,問她是否出于自愿嫁給這名男子。此問反復三遍,若答復次次肯定,長者們就高聲允準,并高舉蠟燭,祝賀新人的結合。
杰罕吉爾和朵拉特注定成為一個極特殊孩子的父母,不過先于這個孩子出生的是另外兩個孩子。1903年11月14日,一個女孩在普納的大衛·賽蓀醫院出生,取名珀茹嘉。后來,當這個家庭與阿瓦塔美赫巴巴建立聯系時,她被重新取名為馥芮妮,以紀念巴巴的一個年少夭折的妹妹。
迎娶朵拉特之前,杰罕吉爾是印度公務員,一名護林員,先是被派駐薩塔拉,接著派駐馬哈巴里什沃,兩地都距普納不遠。后升職為一名區域森林官,再后升至首席森林官之位——這是一個高級別、待遇優厚的職位,幾乎總是由英國人擔任。
珀茹嘉出生后,杰罕吉爾調任印度西北辛德省的蘇庫爾,在那里,1905年6月,朵拉特的第二個孩子出生,是個男嬰。杰罕吉爾喜得貴子,他們給孩子起名克薩普。九個月過后,朵拉特再度懷孕。
1907年1月7日星期五的清晨,蘇庫爾略帶寒意。在市郊的一座官邸,朵拉特躺在舒適的床上。她將睡在身邊的丈夫喚醒,讓他坐家里的馬車去接助產士。杰罕吉爾去接人,但等不得他回來,嬰兒就出生了,又是個女嬰——取名美婼。{注:美婼在學校證書上的出生日期是1907年1月4日;護照上的是1月1日;墓碑上是1月7日。}
后來,美婼打趣說:“我這輩子做事情很慢。只有一次很急,我出生的時候,不等助產士來接生,我就出來了!”
(現今巴基斯坦境內)蘇庫爾所在的印度河流域,被視為文明的發源地;在此,美婼出生于英屬印度的一個中上階層的伊朗尼家庭,注定成為神人的至愛。{注:阿瓦塔本人那時已上學,就讀于千里之外普納的兵站英語學校。“真神奇,我出生時巴巴13歲,”美婼表示,“他是在1913年被巴巴簡親吻后成道的。”}
那時,瑣羅亞斯德教社區(帕西人比伊朗尼更盛行)的一個習俗,父母要為家庭的每個新丁做占星術。不過據美婼講:“我的父母不太守舊,在我出生的時候沒為我占星,也沒為我姐姐(或哥哥)做,他們不大看重這個。”
美婼的姐姐珀茹嘉三歲,哥哥克薩普一歲半,兩個孩子都喜歡有個可愛的小妹妹。朵拉特告訴美婼,她還是嬰兒的時候,喜歡拽媽媽的耳朵;喜歡吮吸拇指,直到長到兩歲。美婼身體一直健康,無論是童年還是后來,沒做過扁桃體摘除術。{注:巴巴也未摘除扁桃體。}
美婼出生11個月后,克薩普染病夭折,葬于蘇庫爾。獨子的逝去,令朵拉特和杰罕吉爾不勝傷痛。
蘇庫爾之意是糖,可能緣于本地區特有的多巖白沙土壤。炎熱、干燥、沙漠氣候,從不下雨;樹木稀少,也沒有花園。
美婼的家,建于一座平坦寬闊的山丘之上,一條寬敞的道路蜿蜒而上,附近有一個小峽谷,散落著幾株高大的樹木和花叢。峽谷綠意生涼,美婼和姐姐常到那里玩耍。
“我從小就喜歡樹木、植物和花園。”美婼回憶,“我經常獨自去峽谷里游玩。到那里必須先下山。那是個可愛的地方,離家有點遠。”杰罕吉爾在一棵樹上,為孩子們搭了個秋千。
城里的許多住宅,都獨門獨戶,彼此分散,總的來說是個干凈宜人的地方。他們住政府官邸,那時這意味著一大片地產。(后院有個網球場,但從來沒用過。)作為一名政府雇員,杰罕吉爾享受免費住宅。他們的房子里有花邊帷幔裝飾,擺著精致的維多利亞式家具,還有成群的仆人,全部由政府提供。一位名叫卡西姆的20歲穆斯林管家,教孩子們學一點烏爾都語,還有一位基督徒廚師,果阿人。兩名穿制服的印度士兵警惕地坐在前門廊上,隨時聽候主人的召喚;朵拉特吩咐他們不要進內宅私院,或在附近閑逛。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印度幾乎沒有汽車,但有地位的家庭,家家都有自己的馬和馬車。美婼家有一輛紅色四輪維多利亞馬車,由一匹灰白色的大馬拉牽。晚間,他們常乘馬車外出,或由一名仆人帶孩子們去散步。
有時,晚間出去走動時,他們會遇到隨保姆出門的別家的孩子。一個和美婼同齡的女孩,會跟她聊天,女孩來自一個富裕的信德家庭;她們邊走邊談,一旁是嬰兒車,車里是女孩的弟弟或妹妹。
有一天,女孩生病了。當晚她的父母打電話給朵拉特和杰罕吉爾,請求把美婼送到他們家,因為他們的女兒要見美婼。
“她想見美婼,”母親說,“想讓美婼陪她。”
美婼來到他們家,站在朋友的床邊,拉著她的手。在陌生環境感覺害羞的美婼,和朋友說著話。女孩開心起來,身體很快康復。
美婼三歲時,六歲的姐姐珀茹嘉,被送到普納接受教育。1910年6月13日,珀茹嘉入學“耶穌與瑪麗修女學校”,和姨媽柯西德·魯斯特姆·伊朗尼一起生活。美婼隨父母一直住蘇庫爾,除了珀茹嘉放假回家,美婼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注:珀茹嘉的古吉拉特語已學到三級,但現在要進中等英語學校,所有科目都用英語教授。美婼幼年也可能隨父母去普納看望過祖父母幾次。}
許多歐洲人——政府官員和部隊軍官——駐扎蘇庫爾,他們的生活是戰前英國統治時期,英國老爺太太典型的生活方式。他們有專屬的歐洲俱樂部,內設一個大型室內溜冰場;每天晚上,俱樂部成員在閃閃發亮的木地板上溜旱冰時,都有一支樂隊伴奏。美婼常去那里,著迷地看男子和女子彼此牽著手,一圈又一圈地溜冰。
杰罕吉爾喜歡晚間外出——比如去看電影,或去健身房,在那里男子打網球和羽毛球,女子打牌和閑談。他常帶妻子去蘇庫爾俱樂部吃晚餐、打牌,有時一個人去。
杰罕吉爾總是身著時髦的英式服裝,與西方人打成一片。他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因為喜歡娛樂,歐洲人常到他家宴飲。
朵拉特英語說得不好,但她能理解,必要的話,能講幾句不甚流暢的英語。{注:她和杰罕吉爾在家,彼此之間和孩子們之間,說古吉拉特語。}有時,當杰罕吉爾在家中款待西方人時,朵拉特會穿一件優雅的紗麗,但只在極少的情況下。而且,她對食物也不挑剔。
“我母親的處事方式非常單純,”美婼說,“她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和可愛的表情。我和她的關系比和父親更親密。我姐姐和父親更親,父親也愛她更深,雖然他也愛我。”
“美婼更依戀母親,”珀茹嘉證實,“我更依戀父親。”
然而從父親那里,美婼繼承了對鮮衣美食的品味,盡管她胃口不大。“從一開始,我就喜歡吃好吃的食物,穿好看的衣服。”
杰罕吉爾身高六英尺三英寸,皮膚呈小麥色,肩膀寬闊、體格強健、肌肉發達,喜歡運動。“我父親從不駝背,總是站得筆直。”美婼回憶道,“他那么高,進門都得低頭閃避一下。我母親和我一樣,個子小。我們的外貌和性格都相像。”{注:美婼身高五英尺三英寸,她母親也是。}
杰罕吉爾喜歡音樂,美婼記得有一次,在她四歲左右,她坐在地毯上玩玩具——表面有圖案的積木和衣飾可愛的洋娃娃——她的父親在學彈西塔琴。
一個印度教老師(ustad)每周兩次上門教杰罕吉爾。老師是個容易上當的伙計,而杰罕吉爾天性活潑、愛開玩笑,有時會捉弄他。有天晚上,大家都坐在外面門廊上,杰罕吉爾溜了出去,爬上屋頂,將一個大南瓜擲在老師身邊。南瓜炸裂,老師嚇得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還有一次,老師來吃晚飯,款待煮西梅當甜點。侍者用托盤端上西梅,盛在每人的盤中,又在上面澆一點奶油;但沒給老師盛。
侍者解釋說:“先生,為您準備了特別的西梅。”老師高興得臉上放光。一盤特制西梅端來放在面前,老師動用勺子來切,西梅卻在他的盤子里打轉。好不容易切好,放一塊進嘴——杰罕吉爾放聲大笑。
“特制西梅”是一塊塊的梨子果皂,切成了西梅的模樣。幸好老師有風度,嬉笑而過。
杰罕吉爾還把留聲機唱片帶回家。在那個年代,顧客可以從商店挑一些唱片帶回家聽,選擇喜歡的留下。美婼記得父親坐在地毯上,唱片在面前攤開,他一張一張聽,挑選最喜歡的。和美赫巴巴一樣,他最愛聽的也是卡瓦里(靈性奉愛歌曲),但他還喜歡聽孟買古吉拉特劇場的詼諧曲目,有時甚至是粗俗小調。他給女孩們買了幾張有趣的兒童唱片。
杰罕吉爾甚至制作了一個帶有插槽的唱片箱來存放他的收藏,中間設有放留聲機的地方。帶家人外出巡視管轄的領地時,他就帶上這個箱子。在烈日下工作一整天后,晚上他喜歡聽音樂放松。
美婼三歲時,那年夏天,她和家人去了奎達,西北約250英里遠的一個城市。那里悶熱難耐,不過沒待多久。他們在布魯斯路的L·穆里克照相館拍了幾張照片,其中一張是全家像,另一張是美婼和珀茹嘉單獨拍的。
幾年后,全家去拉合爾度假。美婼享受這次旅行。這是座令人愉快的城市,美婼仍記得(主大道上)購物市場兩邊貨品琳瑯滿目的店鋪,以及那里許多的歐洲人。
杰罕吉爾還喜歡去蘇庫爾地區有趣的地方遠足。城外五英里,有個怡人的公園,人們在高大的棕櫚樹蔭下悠閑漫步。棕櫚酒——一種從棕櫚樹取汁微發酵的酒——在那里有售。杰罕吉爾常帶家人,坐他們的維多利亞馬車,來這里參加棕櫚酒會。“我父親喜歡這些事情,”美婼說,“喝棕櫚酒,吃美食,唱歌,他喜歡給別人帶來歡樂。”
每當有客人(如杰罕吉爾的兄弟和家人,或其他親朋密友)來蘇庫爾小住,杰罕吉爾必帶他們去薩德貝拉島觀光游覽。薩德貝拉島位于印度河中央,是印度最狹長的一個島嶼,小島風景如畫,孔雀和野生猴類棲居,猴子在高大的樹木間擺蕩。該島屬野生動物保護區,建有印度教圣人師利·薩德貝拉的一座寺廟和修道院。
大家乘坐他們的私人馬車來到河邊,租渡船過河。“作為孩子,我們特別興奮激動,”美婼回憶道,“所有人都上船,被渡到島上。我們隨身帶著野餐籃子。”
在香火繚繞、氣氛虔誠的寺廟里,游客必須脫掉鞋子,才能踏上里面的裝飾地毯。在中央房間,有臺階通向河水。墻上掛著兩排圣人和至師的畫像。一行人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慢慢觀覽這些畫像。
美婼記得杰罕吉爾給向導錢來喂魚:“銀光閃閃的大魚幾乎跳上臺階覓食,有兩條魚有著金色的鼻環——煞是好看。”
吃完午飯,一行人坐船返回。如此出游,無人不愛,杰罕吉爾尤其喜歡。
美婼從內心感到,他父親與美赫巴巴莫名地有某種聯系。“這就是為什么他那么喜歡帶人去薩德貝拉,”她說,“他天生就有這種(靈性)傾向。他非常自豪,把所有客人都帶去那里,并(在另一次出游中)帶他們看了穆罕默德的頭發。”
穆罕默德之發存于蘇庫爾的一座清真寺,杰罕吉爾安排前去參觀。這座清真寺(即沃·穆巴拉克·夏圣陵)不大,保存完好,坐落于城里一個安靜區域,靠近羅哈瑞火車站。在存放頭發的專用房間,有一張鋪著閃亮絲綢的長沙發椅。由于穆罕默德對具象肖像的嚴格反對,墻上只掛著卡拉姆(《可蘭經》對句書法)相框。
一行人魚貫而入,杰罕吉爾對牧師說他們想看穆罕默德大人的頭發。牧師們很高興有其他信仰的人來拜先知之發,口里喃喃祈禱起來。其中一人拿來香,另一人取來飾有褶邊、帶長柄的華麗綢扇。
客人們站立一邊,大牧師走到一個敦厚木板制成的密封櫥柜前,畢恭畢敬地捧出一個大盒子。另一位牧師不斷扇動扇子,以防落塵。大牧師誦了一段禱文,將盒子放在長沙發椅上。他打開盒子,所有人都盯住瞧,卻見里面還是一只盒子。牧師一邊繼續唱誦,一邊將這只盒子取出,打開,結果又取出一只盒子。然后又是一個盒子,盒子套盒子。最后是一只小木盒,里面裝著一縷烏黑的頭發。牧師向所有人展示過后,又放回盒里,參觀者不可觸摸。杰罕吉爾后來解釋說,使用多層盒子的目的,是為了保持一定涼爽度,在蘇庫爾炎熱干燥的氣候下,有利于頭發的保存。
“好笑的是,”美婼評論道,“我兒時去看穆罕默德的頭發,卻不知有一天我會為阿瓦塔梳發。”
對這段經歷記憶深刻的美婼,滿懷敬愛收集和保存巴巴的頭發,后來將巴巴的頭發給巴巴愛者時,她總是指示他們也要好好珍惜。

杰罕吉爾調離蘇庫爾,赴另一地區上任;帶領全家人穿越森林,經數天時間,到任新崗。曾在馬戲團騎過一次大象的美婼,這次有機會騎乘另一種怪獸。
穿行森林的交通工具是駱駝,這個地區多為沙地,不能用馬。政府提供了十五到二十頭駱駝,匹配同等數目的大胡子信德人來照管。馱著家具、炊具、帳篷和日用品的駝隊,每天先行幾個小時,在他們到達前將帳篷搭好。(此外,地形需要時,有幾人騎馬沿途護衛。)
出發當天,杰罕吉爾身穿卡其布制服、馬褲,腳蹬馬靴。整個隊伍,包括小美婼,都戴著太陽帽(一種軟木帽)。兩只供家庭使用的駱駝,停在房前。為美婼的母親準備了一頭安靜、溫順的母駝;父親的則是一頭巨獸,灰白色,飼養精當,強壯彪悍。兩個信德人在兩側約制,令它跪下。
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駱駝的嘴巴、牙齒和舌頭顯得巨大無比。它發出的聲音是那么響!美婼回憶說:“我從它身邊退開,呆呆站著,想不到要騎坐的也是這種動物。”
杰罕吉爾叫過美婼,把她抱到這種神氣十足的動物背上,說:“不要害怕,抓緊,別摔下來。”
不過美婼說:“我嚇壞了,緊緊抓著父親座位的最前端。反正父親完全相信我掉不下去。”
杰罕??爾對手下下達最后幾個指示時,美婼獨自高坐在駱駝上。然后他跳上去,握住韁繩,下令全體出發。一直跪著的駱駝,在兩個信德人松手后,晃晃悠悠站了起來。
“我像猴子一樣纏住父親的腰。我抓牢坐穩,不讓自己掉下去。”
他們在蘇庫爾的住宅坐落于寬而平的山丘上,一路小跑下山不可行,故杰罕吉爾牽制駱駝慢行。但慢行更糟糕。駱駝前后搖晃得很厲害。到了沙地,杰罕吉爾放開韁繩,任駱駝輕快小跑而行。
朵拉特不怕騎駱駝。上面安置有一把舒適的木框皮椅(皮椅上有靠墊),她靠坐在上面。駝隊行進時,她編織和讀書,物品放在身邊的麻袋里。
中午氣溫變熱的時候,一行人停在小樹林的樹蔭下吃午餐,而載重的駝隊,由信德訓駝人帶領,先行一步,預備扎營過夜。歇息一會兒,繼續乘駱駝前行至夜晚,到達宿營地時,一切已準備就緒。
帳篷已搭好,晚飯準備妥當。一座帳篷用做餐廳,另一個用做廚房。有他們的基督徒廚師和穆斯林管家卡西姆隨行,朵拉特不用進廚房。他們還有一個漂亮的大帳篷,上面裝飾著扇貝和流蘇,包含一個客廳,幾間臥室,后面甚至還有一間小浴室。棉線地毯鋪在地上。
到任新位的杰罕吉爾,在管轄區內巡視時,仍經常帶上家人。朵拉特和美婼留在營地,杰罕吉爾常整天騎馬外出,到偏遠的村莊聯系當事人。美婼記得父親晚上回來時,已經精疲力盡。由于不允許仆人進家里的私人區,美婼喜歡為父親解開護膝和馬褲,脫掉靴子。因為杰罕吉爾在戶外工作,常年暴露在陽光下,所以總是戴著太陽帽,據美婼講,結果他過早地謝頂了。
“我父親是那么強壯和快樂,”美婼說,“他很辛苦,總是頂著炎炎烈日騎馬騎駱駝奔波。他在北方當森林官時,多年過著這種艱苦的生活。英國人讓印度人到西方人不愿去的這些酷熱邊區任職,但這種工作有著優厚的薪水。”
有時,珀茹嘉在學校放假時過來,杰罕吉爾會在兩棵樹之間,為女孩們搭個吊床,給她們甘蔗嚼吃。“父親特別慈愛。他高大勇敢,但也很溫柔。他愛他的孩子們。”
一天晚上,送餐人的妻子把晚餐送到他們的帳篷時,被蛇咬了。杰罕吉爾拿著急救木箱沖了出去,美婼看著他把傷口的毒排出,并在上面撒了高錳酸鉀。“他毫不猶豫地將傷口切開,”美婼說,“我父親是一個非常堅強果敢的人,從不知恐懼為何物。”
他不僅和兩個助手追捕并綁住過一個臭名昭著的小偷,而且對野生動物也毫不畏懼。晚間,當老虎在帳篷周圍徘徊之時,他們的寵狗長耳獵犬會吠叫不止,老虎也應聲吼叫連連。
“你知道聽到老虎咆哮,我們有多害怕嗎?”美婼問。
而杰罕吉爾并不懼怕。他喝完平時習慣喝的一壺牛奶,上床睡覺。
一天夜里,他們都已入睡,一只大野貓嗅到杰罕吉爾床邊的牛奶味,在他們的帳篷上抓破一個洞。貓悄悄爬進來,把頭伸進罐里舔食剩奶,結果頭卻卡住出不來了。貓嚇壞了,開始亂蹦亂跳,弄出可怕的騷亂。朵拉特驚醒尖叫。帳篷里的煤油燈碰倒熄滅,帳篷里一片黑暗。美婼緊緊抱住母親。
杰罕吉爾迅速重新點亮油燈。他逮不住那只大貓,于是卷起帳簾,讓頭頂著水壺的貓跑出去。次日一早,杰罕吉爾派幾個仆人去查看貓的情況。他們發現這只貓設法用頭撞擊石頭,打碎罐子,解放了出來。
還有一次,杰罕吉爾和家人晚飯前去叢林散步,這是他出巡期間樂做之事,遇到另一種動物。朵拉特總是不愿冒險去叢林進行這種晚間散步,太陽就要落山,叢林已經暗下來,但她還是會去,美婼也去,還有珀茹嘉,要是她也在的話。
一天傍晚,在他們回營地的路上,杰罕吉爾聽到樹葉沙沙作響,是一條大蛇。他讓朵拉特把孩子們帶回營地,把狗解開。
朵拉特害怕,對杰罕吉爾說:“讓蛇去吧!跟我們一起回去。天黑了,你連根棍子都沒有,怎么殺它?”
杰罕吉爾沒被難住。他躡蹤循跡追過一片矮樹叢,用一塊大石砸擊,將蛇殺死。然后把死蛇纏在一個枯樹枝上,帶回了營地。
那時天已全黑。帳篷四周支著的玻璃燈已經點亮,燈罩又大又明亮,大家都坐在帳篷里。見到蛇,朵拉特覺得很恐怖。
杰罕吉爾說:“過來看看,你們一定要看看它的毒囊。”
“我不想看。”朵拉特說。
“你們需要了解了解這類事情。”
“蛇的事我還是少知為妙。”
杰罕吉爾從急救箱里取出一把剃刀,將蛇嘴割開。他讓女孩們看毒牙后的毒囊,邊展示邊作解釋。
看完后,朵拉特懇求道:“以后請別再帶蛇回來了。”
杰罕吉爾確實把他射殺的一條巨蜥帶回過家,想給她們看。朵拉特仍沒興致,求他趕快處理掉,最先看到這只巨蜥的廚師說:“不要扔掉,老爺。我可以做一道營養滋補的咖喱菜。”他做成了。
他們沿途遇到的部落居民也讓杰罕吉爾著迷。他有一部相機,經常下馬給戴珠寶、穿褲裝的部落婦女拍照。美婼和母親離家加入美赫巴巴后,這些照片和其他照片(比如美婼和姐姐騎馬駒,以及母親蕩秋千的照片)相繼遺失。
視察期間,杰罕吉爾偶爾會射殺一只鹿來吃,因為穿越森林帶不了太多的肉。他從不以獵殺為消遣,但他確實捕殺過老虎,這些猛獸騷擾當地民眾,將他們的羊拖走,村民財產損失慘重。多年來,他為此殺死了14頭老虎。虎皮會送到剝皮師處,但他們從不吃虎肉。
一種常用的捕虎之法,是把一只小山羊拴在樹下做誘餌。盡管在烈日下工作了一整日可能會很累,杰罕吉爾還是會爬上樹,耐心等待猛虎小心翼翼潛近。他扣動扳機,一槍命中。“他是一個神槍手。”美婼說。
“虎若不死,只是受傷的話,會變得吃人。”杰罕吉爾對女兒們解釋說。
這種事就發生過一次,杰罕吉爾冒著生命危險將受傷的老虎擊斃。他和兩名印度士兵,打著手電筒,連夜在叢林中追蹤老虎的血跡。最后在虎穴中找到它,杰罕吉爾舉槍將正舔傷口的老虎射殺。
有一次還殺過一只懷孕的母虎,在其身體里發現兩只幼崽。杰罕吉爾把它們保存在一個大甲醛罐里,放在客廳的壁爐架上。
“我被迷住了,”美婼說,“這些幼崽已發育完全,八天左右就會出生。我們客廳的地板上還有一兩張虎皮。父親還把虎皮送給他的歐洲朋友們。”
杰罕吉爾功勛卓著,朵拉特卻深感不安。她對他的捕獵活動有一種可怕的預感,后來會這樣談起自己的丈夫:“他殺了那么多頭老虎,所以年紀輕輕就死了。”盡管美婼從不相信。{注:杰罕吉爾去世后,朵拉特把虎皮都送了人。她保留了一罐虎油,是制皮師連同虎皮一起送來的,用做風濕按摩很好。她還送了一罐虎油給在普納的母親希琳。}

美婼和珀茹嘉(馥芮妮),1910 年 5 月攝于奎達 L· 穆里克照相館——由作者提供

珀茹嘉、朵拉特、美婼、杰罕吉爾,1910 年 5 月攝于奎達 L· 穆里克照相館——由至愛檔案館提供

美婼兒時,時間地點不詳,由美茹提供
http://meherbaba.cn/2020/site/?p=1538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