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茹嘉到校讀書的時節,美婼和父母在西北邊境粗獷的信德省,游歷一整年。在那個年代,出行如此頻繁極不尋常;人們一生中離開出生地的機會都不多。這一切都是跟隨美赫巴巴生活的前兆,那時他們每隔幾個月就要搬家一次,從一地遷到另一地是家常便飯。“那時我們還小,不能完全享受,”美婼說,“但總有一個新地方,一個我們孩子們的新家。這對跟巴巴一起旅行是個很好的訓練。”{注:信德位于包括蘇庫爾在內的巴基斯坦南部,古代旅行家謂之“悲傷谷”或“艱險地”,不僅因其嚴峻的地形地貌,還因該地區部落間的頻繁敵對和交戰。}
美婼六歲,到了上學的年齡。杰罕吉爾意在讓女兒們在家讀書。珀茹嘉離家前,他曾建議聘請一名私人教師,但朵拉特認為孩子們應送到正規學校接受教育。
西北邊境是一個不發達的貧瘠地區,沒有好學校,故決定把珀茹嘉送到普納。“修女學校是由修女管理的,”朵拉特說服道,“姑娘們會受到良好的訓練和適當的約束,修女們非常嚴格。”
天性溫和的杰罕吉爾向妻子讓步了。否則,他寧愿讓孩子們留在家中。
美婼說:“我父親不想我們遠離他去上學,情愿把我們留在身邊。下班回來時,他喜歡看到滿屋的孩子。我哥哥很小就去世了,父親對我們疼愛有加。他喜歡讓我們開心自在。我們也不情愿,但不得不離家去讀書。”
杰罕吉爾囑咐朵拉特不要打罵孩子,他自己從不這般對孩子。孩子們頑皮搗蛋時,朵拉特在她們的父親面前會溫和地訓斥幾句;若父親不在,就嚴厲多了。
英國統治時期,普納是一個軍事基地,歐洲人聚居。除了眾多英國官員的子女,邊遠地區的駐印外國人,也將兒女送來普納讀書,寄宿親友家中。有些孩子是走讀生,有些是寄宿生。
1913年初,杰罕吉爾乘火車將美婼送到普納,路上花費數天時間。杰罕吉爾與修女學校院長安吉拉交談,說服她接受美婼和珀茹嘉作寄宿生。
由于修女學校屬羅馬天主教,收非白人、非天主教徒作寄宿生是不尋常的。一般不允許歐洲人以外的任何人寄宿——即便是帕西人或果阿的基督徒。但姐妹倆需要寄宿,杰罕吉爾和朵拉特常年旅行在外,而朵拉特的姊妹,也就是收留珀茹嘉的姨媽蔻詩德,不愿同時照看兩個孩子。
院長同意了,但表示學校要收雙倍的學費,杰罕吉爾接受這個條件。因此,美婼和珀茹嘉是該校首批非歐洲寄宿生。她們不是全日,而是周寄宿生,蔻詩德姨媽同意做孩子們的法定監護人。到了周末,姐妹倆就去位于緬因街87號的姨媽家,享用她做的家常菜,和表兄妹們一同玩耍。(杰罕吉爾擔心,倘若不允許孩子們起碼周末去跟親戚住一住,她們會感覺被關在學校里。)
普納之名源于梵語普爾納,意為“完整”,彼時美赫巴巴也在這里,擁有“美之帝王”及其至愛為居民的普納如今完整無憾。
1913年1月14日,六歲生日剛過不久的美婼,入讀“耶穌與瑪麗修女學校”預備班。學校非男女同班,而是分班就讀。美婼登記名為瑪麗·伊朗尼,在校七年,同學和老師都以此名稱呼她。(珀茹嘉一直用原名,直到遇到美赫巴巴,更名為馥芮妮。){注:此校現名為圣安妮高中,就在巴巴早前曾就讀三年的圣文森特高中街對面。}
美婼不介意別人叫她瑪麗,她其實很喜歡這個名字。記得六七歲的時候她問過母親:“你為什么給我取這么普通的一個名字?美婼聽起來很一般,別的女孩都有那么好聽的名字。”
“如果要你選擇,你會選什么名字?”朵拉特問。
美婼從沒考慮過這個問題,答道:“讓我選的話,我會選娜格絲這個名字。”她覺得好聽,又說:“或者多音節的名字,比如卡塔韻或特麗提。”(卡塔韻和特麗提為瑣羅亞斯德三女中的兩個女兒。多年后美婼才意識到自己的名字完美無缺——跟至愛美赫如此接近。){注:美婼為波斯名,代表美赫的陰性方面,美赫有多重含義,可意指太陽、愛、友誼、慈悲或契約。這也是天使密邇的名字,還是瑣羅亞斯德日歷七月第十六日之名。類似于西方父母給孩子起名五月。}
美婼不是個好學的孩子,但逐漸習慣了早起和整天上課的學校日程。每天清晨孩子們進教室上課前,都集中在學校前面的庭院里做游戲。當教堂鐘聲響起,學生們停止游戲,集體祈禱。每天清晨齊誦四行祝福詞,有時也唱歌。美婼說:“在學校里,我們學到所有英國好聽的歌曲,比如《大不列顛統治著海浪》等。”
老師全部都是女性,而且每個科目都有一名教師,一個班大約有20個女孩。那時不穿制服,美婼上學總穿長袖短裙。“我喜歡飾邊(褶邊),過去常穿不同顏色配褶邊的裙子。”
學校里強調良好的舉止和紀律。當學生在大廳里遇到修女或院長時,他們被教導要說“早上好,修女”,或“早上好,院長”。她們會回答:“早上好,我的孩子。”
美婼并不覺得這種氣氛拘束,相反,修女們很有愛心,她發現修女學校是一個愉快、安全的地方。晚上,寄宿生們(包括西方人和印度人)一起玩耍。
校內有一個大型公共教堂,還有一個小禮拜堂。孩子們有時被要求參加那里的禮拜儀式并唱贊美詩。“我們必須誦念‘圣母瑪麗亞,神圣母親,為我們祈禱’,”美婼回憶說,“教堂內用可愛的百合花裝飾得很漂亮。我去過一兩次,碰觸過圣水。”
有時女孩們自己去那里。不允許她們進入里面,但只要門半開,她們就會向里偷看,看修女們祈禱。
在學校,珀茹嘉會照應自己的小妹。美婼有一頭卷發,有些孩子取笑她,扯她的發卷。珀茹嘉會介入保護自己的小妹。
不過美婼也能照顧好自己。學校里有名學生是阿迦汗·堪(高官)之子。每天,他的歐洲家庭教師都開一輛勞斯萊斯送他到校上學。操場活動時,這個男孩會取笑美婼是伊朗人。在普納,多數伊朗人都開茶館,這個男孩會嘲笑說:“嘿,茶瓦拉(茶館服務員),茶瓦拉,給我上茶。”
這個男孩名叫亞伯拉罕,故美婼會用“亞伯拉罕伽姆(鷹嘴豆),兩分錢一伽姆(克)”來還擊,好像他是一個卑微的賣鷹嘴豆的街頭小販。
珀茹嘉還幫美婼學習。“美婼在學校不聰明。”她說。
“我記性不好,”美婼承認,“如果我要記一首詩,得念好多遍,才能記住。學校對我來說太嚴肅了。
“我喜歡爬樹、騎馬,或者帶我的寵物狗在田野里奔跑。我喜歡摩擦燧石制造火花之類的事情……我太愛玩了。我一點也不用功。”
學校里所有的修女都是歐洲人——一些是瑞典人,一些是英國人,少數幾個是愛爾蘭人,這使美婼和姐姐處于不利地位。“在學校里,她們往往傾向于喜歡自己的種族,偏愛其他皮膚白皙的歐亞混血女孩。”
每年,歐洲孩子們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校園音樂會,有幾個歌舞表演。有一年,美婼在年度演出中被選中,她扮演一個阿拉伯舞女。幕布拉開,孩子們唱道:
你瞧那邊跑來一個快樂的小女孩。
快來快來又來一個,兩個小女孩。
兩個快樂的小女孩,高興地拍手叫,
看啊看啊又來一個,三個小女孩……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八個女孩陸續登臺,全都身穿阿拉伯服裝,一起翩翩起舞——七個白皮膚的歐洲女孩和美婼——唯一的印度女孩。
美婼對數字緊張,但據她的一個同學講,美婼是個很好的演員。從那以后,音樂會或小品演出,美婼總會登臺表演。遺憾的是,這些女孩在校從未集體留過影,所以美婼沒有這階段的照片。
美婼入讀修女學校后,有機會更多地見到祖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在波斯出生長大,婚后不久移民印度,定居普納。他們所有的子女都在印度出生。
杰罕吉爾家中有13個孩子——11個兄弟,2個姊妹。杰罕吉爾有個兄弟叫嘉爾,工程師,在獵鴨時死亡。他在濱江公園穆塔河射中一只鴨,在取獵物時溺亡。后來,人們推斷必是遇到了漩渦。(美婼曾打趣道:“他和鴨子一道下了水。”)
杰罕吉爾的家庭屬于中產階級,父母和所有的兄弟,依習俗在普納共同生活——甚至包括杰罕吉爾的已婚兄弟和妻子,嫂子為全家人做飯。杰罕吉爾是唯一分開居住的。
父親名叫霍姆斯吉·伊朗尼。他高大(像杰罕吉爾一樣超過六英尺)、體格健壯,膚色白皙、白須苒苒。霍姆斯吉是個很好的人,性格安靜,沉著穩健。他來印度時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他說古吉拉特語,勤奮而聰明。他也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注:美婼祖母的名字未有記載。}
霍姆斯吉做魚和雞蛋生意,在普納最早從孟買引進冷凍魚。相比當地的河魚,人們更喜歡孟買的咸水魚,霍姆斯吉生意甚是興隆。這些魚是裝在冰塊里運來的,霍姆斯吉后來擴張成立了冰工廠,在馬德拉斯開辦一家,在邵拉普爾附近另開一家。
因蔻詩德姨媽的監護關照,孩子們到朵拉特的家人這邊走動得多,杰罕吉爾會給女兒們寫信,說怎么也要和他的家人過一過周末。(孩子們放假時,也被送去祖父母家兩次。)
珀茹嘉不介意,但美婼不喜歡那里。“我祖父母的家,我不喜歡,我不喜歡去那里。我記得成堆成堆的雞蛋……每天早上我們都吃炸魚和煎蛋。天天吃,我都吃膩了。我飯量不大。
“此外,有那么多親戚,那么多人生活在一所房子里。我有一個叔叔那時已經結婚,他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
盡管如此,美婼喜歡和堂兄妹們一起玩。他們玩馬拉車游戲時,美婼總是想當馬,拉著其他孩子。“我從沒想過我也坐一下車。我總是喜歡做一些艱苦的事情。”從童年起,美婼就不怕辛苦,運用體能和耐力(而不是頭腦),全身心投入一些事情上,比如小時候騎馬。
他們還玩“抓間諜”和“捉迷藏”游戲。霍姆斯吉爺爺有一件大衣,掛在墻上的一根木釘上,幾乎垂到地面。“我會藏到爺爺的大衣里,”美婼說,“但是我的腳露出了一點,所以他們很快抓住了我。”
除了游戲,“我不喜歡在我祖父母家,也不想去那里。我們第三次被送去時,我打定主意,對他們說:‘我不想住在這里。’
“長輩們問我:‘那你想去哪里?’
“我回答:‘去我外祖母家!’”美婼最愛外婆希琳,她總是那么可親可愛,她也愛美婼。
有人叫來一輛馬車,美婼被放進車里,送去外祖父母家的客棧——皇家旅館。
美婼的外公索拉伯·薩拉瑪特·伊朗尼在伊朗做過廚師,和妻子希琳遷到普納后,他們在普納火車站附近,為瑣羅亞斯德教徒開了一家客棧,取名皇家旅館(后更名為愛德華旅館)。他們有七個子女——四子三女:老大是阿德希爾,跟著依次是蔻詩德、丁肖、芙芮妮、朵拉特(小女兒)、默文(M·S·伊朗尼上校)和魯斯特姆(或魯西)。
外祖父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他們會用伊朗人的母語達里語交談。盡管他們從住在旅館里的帕西人那里學會了古吉拉特語,索拉伯外公說話總是帶著一點伊朗口音。外婆希琳是家里的頂梁柱:聰明漂亮、皮膚白皙、滿頭銀發。她的臉讓美婼想起巴巴簡,巴巴簡的臉要略小一些。
女孩們周末大多在緬因街的蔻詩德姨媽家度過,她們在這里洗澡、洗頭,周一早上(不情愿地)回學校。雖然她們得在校住宿一周,蔻詩德姨媽仍用餐盒給她們送去食物。
蔻詩德姨媽家獨門獨院,但不適合孩子們玩耍,院子里堆滿雜物。所以姐妹倆常去姨媽的女兒谷拉家,有時在那里過夜。蔻詩德姨媽婚后七年不育,后來才有了谷拉。谷拉成年后,和一個帕西人、軍隊的一名獸醫成婚,這是一段“愛情婚姻”,這在過去甚至現在都不多見。(包辦婚姻在印度所有的社區至今仍然普遍。)谷拉住在城邊一座安靜的小屋,靠近馬場,離蔻詩德姨媽家不遠。那里有大片的空地,孩子們有了盡情跑跳的去處。周圍院落里的歐洲孩子們,也過來和她們一起玩耍;有時谷拉帶女孩們去觀看賽馬。
她們還隨親戚們出去游玩,也經常參加家庭聚會和假日活動。“因此我們在普納,沒因遠離父母而太過孤獨不開心。”美婼說。
杰罕吉爾從西北邊境的信德省,調任孟買北部的特納地區,女孩們去見父母也更近更便利了。她們在放長假時前去,比如11月為期兩周的排燈節,圣誕節三周假期,四五月的六周暑假。
因為杰罕吉爾熱愛社交(而他任職偏遠地區,極大妨礙了交際活動),他們偶爾也去其他地方走走,比如杰罕吉爾的大堂兄家,他住在達哈努,一座果園環繞的寬大房舍里,由特納海岸線向北僅幾小時路程。她們還曾經和父母,在孟買南部的一所住宅里住過。
一段時間后,杰罕吉爾調往古吉拉特邦的韋拉沃爾,住海邊一套政府配置的兩層連棟公寓,帶一個大院落。附近一帶無其他房舍,這套連棟公寓的另一半,由一位稅務官(地區專員)和家人,包括幾個孩子住用。這名身居高位的官員是猶太人,和杰罕吉爾一樣,屬于少數族裔,已皈依基督教。兩家人相處和睦,晚間經常一起在戶外休閑、互訪。男人們喝餐后酒,女士們閑談,孩子們在附近玩耍。很多時候,他們圍坐一圈做游戲。
海灘下面,用浮標、漁網和木桿在海里標出了游泳區,但杰罕吉爾忙于工作,無暇在孩子們假期回來時教她們游泳。有時稅務官之子大衛,大學放假回家,會把美婼和珀茹嘉扛在肩上,趟水往深處走走。但多數時候,女孩們只在淺水區踩水,或者在沙灘上玩耍,由一位女仆照看。{注:杰罕吉爾帶她們去過喀奇的小蘭恩。}
韋拉沃爾有一處巖石特別多,女孩們在那里發現了螃蟹。她們帶回家給朵拉特看,她驚叫道:“你們帶回來了什么?別動它們,讓它們走。”
廚師看到螃蟹,卻很高興。“再給我帶一些來,我要做咖喱蟹肉。”他說。
他教她們如何用繩索套石縫里的螃蟹,第二天她們又去捉螃蟹。這次她們帶回滿滿一桶,廚師做了一道美味的咖喱菜。
偶爾,女孩們在海灘上玩耍時,朵拉特和杰罕吉爾會下海游泳。朵拉特矜持緊張,不愿學游泳,杰罕吉爾則獨斷專行。
“不行,你必須下水,”他堅持道,“你必須學游泳,大家都會游。你為什么不進海水里試試?海水多令人舒爽。”他會把妻子拉下水。
他還試著讓朵拉特騎馬,一個不停抗拒,一個堅持要教,朵拉特到底還是騎了。看著父母的這些滑稽動作,孩子們被逗得??咯直笑。美婼自幼沒學過游泳,不過她確實學會了騎馬。
美婼差不多五歲的時候,在蘇庫爾,父親曾給她和姐姐帶回兩頭驢,讓姐妹倆在院子里騎,練習平衡。大約一年以后,她們放假回家,杰罕吉爾買了兩匹小馬。他把馬套好,讓馬夫教女孩們騎馬。珀茹嘉已足夠大,可以單獨與父親以及另一名騎手騎馬,而美婼只有六歲,只能騎著她的小馬在院子里轉悠,不過她學得很快。后來每當女孩們回家,杰罕吉爾就會給馬套上馬鞍。在那些向來閉塞的邊地,沒有電影或其他形式的娛樂,這成為他們的一項消遣活動。{注:有一次,杰罕吉爾帶美婼和珀茹嘉去王公的馬廄,王公擁有設得蘭矮種馬,女孩們被允許騎這些漂亮的馬匹。}
美婼七歲時,在韋拉沃爾,一匹馬把珀茹嘉帶跑。騎馬回家的路上,他們到達一個小山頂,珀茹嘉的馬開始從山上飛馳而下。在馬鞍上把持不住的珀茹嘉,栽到馬前部。她緊緊摟住馬脖子,吊在馬前腿之間,直到馬停下來。
另一次,美婼也被自己的馬帶跑。事情發生在她們在森林小路上騎行時,路的另一邊是父母的帳篷,他們正在那里宿營。其實都是很安靜的馬匹,但美婼的馬想起森林另一端自己的臨時馬廄,突然飛奔起來。一根低垂的枯樹枝迎面而來,美婼還小,沒力氣令馬回轉。陪她們騎行的馬夫,正專心和另一個仆人說話。美婼頭一縮,樹枝將她的太陽帽刮掉。帽帶斷掉,太陽帽掛在了樹上。
幸運的是樹枝只打掉帽子,若再低一點,會正中美婼的前額。美婼“像猴子一樣”緊貼馬背,抓牢不放,最后光著腦袋騎馬回家。
馬夫正為這事急得發狂,但女孩們原諒了他。“我們沒讓父母責怪他。”美婼說。
繼韋拉沃爾之后,杰罕吉爾調任朱納加德附近的地區總部,在這里,全家住一所大官邸,帶一個大院和一個花園。與普納和蘇庫爾不同,朱納加德英國人或歐洲人不多,是個更為傳統的印度城鎮。它位于古吉拉特邦,戈納山和達塔爾山群山腳下。朱納加德,正如早期的旅行指南所描述的,是“沙漠里陰涼的豐沛綠洲”。這個城市有幾個公園和一個動物園,其特色是著名的吉爾納爾獅子。
朱納加德將成為杰罕吉爾的最后履職地。美婼七八歲時來這里度四五月的暑假,她記得父親下班回家時的情形:“他常常親吻擁抱我,然后讓我騎到肩上,馱我上樓。他肩上扛著我,一只手牽著姐姐,上樓都不扶欄桿。”
珀茹嘉一直在修女學校學習鋼琴,在朱納加德,家里沒有鋼琴,沒地方可練琴。于是杰罕吉爾與一位友善的英國女士結識為友,她有一架豎式小鋼琴。他問他的女兒們能不能來彈琴,她大方地同意了。
他帶女孩們去她家,珀茹嘉彈奏了杰罕吉爾所有愛聽的迷人曲子,例如《家,甜蜜的家》,這是他最喜愛的。他喜歡這支曲子,讓她彈了一遍又一遍。“他喜歡聽她演奏。”美婼回憶。
在朱納加德,朵拉特為孩子們安排了一次茶會。發請帖給一位印度地方法官家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女孩們穿著漂亮的衣裙,桌上鋪著桌布,擺著小杯和小碟。孩子們喝茶,玩耍。
孩子們該回家了,朵拉特拿出一些巧克力,讓姐妹倆作為小禮物分發。美婼堅持自己給小客人們發,但那時她英語不太好。“我拿著巧克力跑過去,”她說,“邊發邊說‘給’!”
珀茹嘉過后笑著說:“難道你不知道應該說‘請拿著,歡迎下次再來’嗎?”
美婼回嘴道:“那你怎么不告訴我?”
杰罕吉爾喜歡遠足,在朱納加德時,他帶家人去了附近的戈納山。此山有3666英尺高,為印度名山之一,山上建有古老的耆那教寺廟和濕婆神廟。(巴巴也曾上過此山一次,說每一位阿瓦塔都到過此地。)
為了早早出發,他們天一亮就得醒,而美婼向來起得晚。杰罕吉爾想出個新穎辦法,來喚醒他沉睡的公主們:他在她們的臥室中央放了一部留聲機,裝上一張印度進行曲唱片,將音量調到最大。
孩子們立刻醒了,想起來:“哦,今天還要去戈納山。”
她們跳下床,迅速穿好衣服。野餐籃子收拾妥當后,他們乘坐一輛四輪維多利亞馬車出發了。
戈納山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瑜伽士和苦行僧靜心的洞穴。山頂是一片風光優美的臺地,英國人在此處建了一座旅舍。有竹椅供上山使用,年紀大的人可以坐著被抬上陡坡。朵拉特坐竹椅,其他人前面步行。
中途,他們在一家旅行者客棧歇腳,那里有一座很大的印度教寺廟。寺外有個大筐,筐里裝滿裝飾華麗的紫色和紅色天鵝絨涼鞋。必須穿這些涼鞋入內,禁止穿皮鞋。美婼選了一雙鮮紅的穿上,但太大了。朵拉特叫美婼不要穿,給她找到一雙尺碼合腳的。
杰罕吉爾是個異常活躍的人,不顧炎炎烈日下登山勞頓,說他還想繼續上行,到山頂的另一座寺廟,不想休息。朵拉特勸道:“干嗎要累著自己?那里有什么可看的?”
杰罕吉爾聳聳肩:“既然已經走了這么遠,不妨把所有的東西都看看。”
他決心已定,跟隨一些印度教教士,攀登幾百級臺階登上山頂,到此平地已變得狹窄。雖然一路崎嶇難行,但他們都成功登頂。在山頂的濕婆神廟,杰罕吉爾做了獻祭。
“我父親對靈性一無所知,”美婼說,“但他有那種天性——為靈性事物和場所所吸引。他不辭辛苦上山到寺廟,其他瑣羅亞斯德教徒沒人會像他那樣努力。”
美婼只去過幾次朱納加德,在圣誕節和放暑假期間。杰罕吉爾會托一個帕西朋友,或者他的一個職員,把姐妹倆從普納接來。而當她們返校的時候,他會放幾天假,親自護送女兒們。
他會為父女三人訂一個私人包廂。“那個時候,英國人維護得極好。”美婼回憶道,“火車既干凈又漂亮。我還記得那個裝食物的籃子——作為孩子,我們老覺得餓。我們帶了烤雞,我一路吞著口水。”
“我喜歡坐火車旅行,”她補充道,“你可以看窗外的景色,看火車進站。那時時光悠閑,不像現在這么匆忙。我會把頭伸出窗外,在雨季,我喜歡清涼的雨滴灑在臉上。”
作者問她:“你母親沒有告訴過你不要把頭伸到車窗外嗎?”
美婼夸張地回答:“我母親從不對我說不要做什么!”
杰罕吉爾買了一些兒童讀物,供姊妹倆長途旅行中解悶。美婼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西方兒童身穿舞服表演小步舞的影冊。美婼不怎么想閱讀,但她喜歡看圖書上迷人的圖片。
火車在孟買停靠,杰罕吉爾領她們去玩具店。“我們拿不定主意選什么樣的玩具。不管我們要什么,父親都會買給我們,讓我們在上學前保持開心愉快。他給我們買糖果、巧克力,還給馥芮妮(珀茹嘉)買了一本格林童話。我們在孟買一家旅店住了一兩天,幾乎忘了還要回學校上學的事。
“父親總是希望看到我們快活,讓我們歡笑,確保我們安適。他會給我們講故事。他是個古道熱腸的人,沿途之上,幾乎每個火車站都有他的朋友。”
每到一站,杰罕吉爾都會下車。火車只停五分鐘,但不妨礙杰罕吉爾去和熟人握手交談。女孩們扒著窗戶向外張望,著急地說:“爸爸什么時候回來?”
火車汽笛鳴響,姐妹倆喊道:“爸爸!爸爸!”
杰罕吉爾回頭看看。“好,好的,這就來。”說著,一邊跟朋友作別。火車開始加速,他也越走越快,最后跑步跳進他們的車廂。
“每個車站都如此。”美婼說,“到了普納,父親就去找院長談話。父親言談彬彬有禮,院長喜歡他的性格。講一口流利英語、身穿得體英式服裝的父親,深得修女們的尊敬。
“父親臨走前,安吉拉院長會說:‘來吧,我的孩子們。’女孩們會圍聚在我們身邊,分享我們的糖果。”

十年前在馬哈巴里什沃,美婼尚未出生時,杰罕吉爾受了一次結果證明是致命的創傷。當時他騎馬走在茂密森林里,這是一條少有人行的路,那時汽車還不常見。杰罕吉爾凝神于一片灌木叢,腦子里專心想事情,這時一輛汽車拐過彎道,迎面駛來。他的坐騎不習慣汽車,受驚猛然抬蹄直立,杰罕吉爾沒防備跌落馬背,頭撞在一塊巖石上。右耳后部受了傷,仗著年輕,身強體壯,他沒有理會。這件事被遺忘腦后。
日久年深,耳后骨腐壞,造成感染。1915年,傷勢復發。趕上杰罕吉爾去納西科出差,既然要去那個地區,他告訴朵拉特,他準備去孟買找專家看耳朵。杰罕吉爾離開朱納加德,這一去再沒回返,與朵拉特從此永別。
完成在納西科的公務后,杰罕吉爾請了七天假。他前往孟買,在維多利亞路的馬西納醫院,找一位帕西耳科專家檢查耳傷。
醫生說他得做一個乳突手術,只是個小手術,很小的外科手術。有塊碎骨必須取出來,僅此而已。
手術前,杰罕吉爾去普納看望家人。“命運把他帶到那里,”美婼悲傷地說 ,“他的時間到了。”
杰罕吉爾愛自己的父母,父親一年前已過世,他想念母親,母親也盼見到兒子。
“干嗎要去孟買?”母親問,“我們在普納的家庭醫生就很厲害,讓他給你瞧耳朵。”
杰罕吉爾去看這位普納醫生,醫生說就算他不是耳外科專家,做這個手術對他不成問題。他說杰罕吉爾沒必要大老遠再去孟買,在普納這里,他的家人還可在康復期間提供照料。杰罕吉爾以為自己的病情輕微,孟買醫生也說只是個小手術,杰罕吉爾同意了。
關于接下來發生的事,有兩種說法:美婼當時八歲,她說醫生在自己的辦公室為杰罕吉爾做了手術,辦公室也是他的家。他沒有正規的手術室,房間到處是灰塵。而且手術過程中出了差錯,醫生做的切口不正確,杰罕吉爾死在手術臺上。
當時11歲的珀茹嘉對事情的記憶略有不同。她比美婼長幾歲,對周遭發生的事可能更為敏感,認為美婼或許因為太小,而無法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她說當杰罕吉爾到普納的時候,學校還沒開學,姐妹倆隨父親住祖母家。杰罕吉爾的耳朵整夜疼痛,珀茹嘉很難過,一直啼哭。祖母夜里要照料杰罕吉爾,故孩子們被送到杰罕吉爾的姊妹瑪尼姑媽家。
第二天早上,杰罕吉爾動手術,姐妹倆被告知一切都會好起來。
手術顯然是成功的,但次日杰罕吉爾病情惡化。普納醫生用氯仿為他止痛,但沒有用。杰罕吉爾于手術后第三或第四日去世,享年45歲。
“我們束手無策,”珀茹嘉回憶道,“完全孤立無援。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母親不在,我感到非常害怕。”
與此同時,在朱納加德的朵拉特接到電報,說手術很成功,但要她立即來普納。她用了三天時間才到普納,到后得知丈夫已逝。
孩子們沒有參加葬禮,巧的是美赫巴巴本人的父親希瑞亞吉,在遺體被送往靜塔——瑣羅亞斯德教徒遺體安置地——之前,曾協助為遺體洗浴,做準備。
后來,希瑞亞吉對他的朋友們說:“我參加過許多葬禮,從未見過杰罕吉爾那樣的體魄。肩膀寬闊,身上沒有一絲贅肉。”
杰罕吉爾的死對朵拉特是可怕的打擊。她曾失去幼子,而今相濡以沫13年的丈夫又離她而去。一連多天,她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走得如此突然,如此意外。他沒生過病,雖然過著艱苦的生活,但一直以來身體健康,連感冒都少有。如今溘然長逝,留下32歲的朵拉特獨自撫養兩個年幼的女兒。
“父親的去世令我母親震驚和心碎,”美婼說,“但需要這樣,她才能自由地來巴巴這里。她不得不受苦。一個人的時間到了,不管多么健康強壯,都得離開肉身。時間一到,不管存在何種理由(處于何種境況),都必須放下這具身體。正是命中的這個打擊,使我母親更加面向神。”{注:美婼命中注定在純女性的家庭中成長。}
杰罕吉爾死后,蔻詩德姨媽做獸醫的帕西女婿,受托去朱納加德,收拾整理杰罕吉爾的文件和家庭財物。朵拉特和女兒們再沒回去過。

美婼的父親杰罕吉爾
照片由作者收集

美婼的外祖父母,索拉伯和希琳
照片由作者收集,V. 坎伯合成
http://meherbaba.cn/2020/site/?p=1601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