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田心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1870-1941)
默文和Khodu告別舍地的賽巴巴,直奔三英里外的Khandoba寺廟,去拜訪另一個至師——烏帕斯尼·馬哈拉吉(Upasni?Maharaj)。烏帕斯尼正坐在寺廟臺階上,他看默文走來,從地上拿起一塊石頭,朝默文直投過來,剛好擊中巴巴簡吻過之處,血涌了出來。這一擊在默文額頭上留下永久的傷疤。但這個特殊的見面禮,卻是他重新獲得二元意識的開端。
烏帕斯尼含著淚擁抱默文,吻他流血的傷口,隨后帶他走進寺廟。同來的Khodu既不敢進去,又不敢離開,在外面整整凍了兩夜,直到兩天后默文走出寺廟,跟他一起回普納。
烏帕斯尼·瑪哈拉吉是在美赫巴巴的阿瓦塔使命中,起了最重要作用的兩個大師之一(另一個是巴巴簡)。
他原名叫喀希納什(Kashinath),于1870年5月15日出生在印度Nasik地區Satana村的一個婆羅門祭司家庭。祖父是個大學者,晚年離家棄世尋找上帝。烏帕斯尼在5兄弟中排行第二,從小憎恨讀書,勉強念到三年級。他們的父母對他很頭疼,祖父卻寵愛他,教他讀印度教圣典,而他竟然學得很用心。
烏帕斯尼小時候相當淘氣,村里有個與眾不同的寡婦。烏帕斯尼也跟著其他孩子起哄:“老妖婆,你干嗎戴手鐲?你不知道丈夫死了嗎?”
烏帕斯尼患了嚴重的腸胃病,求醫無效。父母急壞了,帶他去見寡婦“巫婆”。老婦說:“讓他死好了。他經常欺負我,所以才受罪,該死!”
烏帕斯尼請求寬恕。她說:“你要想病好,就得每天來見我。”原來老寡婦是個圣人,在她的幫助下,他逐漸恢復健康,同時卻生起另一種疼痛——對神的渴望!他拒絕上學,跑到森林里打坐。
烏帕斯尼14歲時,經父母安排,娶了8歲的Durga為妻。但他對家庭生活毫無興趣,離家到了Nasik。一年后,妻子去世。家人又給他包辦了第二次婚姻。但是,內在的體驗使他難以安心,他又一次離家,流浪到Nasik附近的Kaylan叢林。他在一個山洞里呆了兩天兩夜,不吃,不喝,不睡,甚至想跳崖自殺。第三天,他突然意識到:為何不利用這樣的機會,念神的名!他連續幾天默念神名,逐漸進入很深的三摩地,并在極樂和陶醉狀態停留了九個月。
他在入定中被一個人影喚醒。影子抓著他,好像在剝他的皮,即刻便消失了。烏帕斯尼又意識到肉體,并驚喜地發現皮膚完好無損。他的第二個感覺是口渴。但他因長期打坐,身體僵硬,移動不了。他陷入半昏迷狀態,看見自己死去。
他的大師賽巴巴卻在幾百里外的舍地看護著他。賽巴巴派靈性特使送來暴雨,溪水流進山洞,滴在他的身上臉上。烏帕斯尼喝了身邊的積水,爬出山洞。山下的村民看見他皮包骨,很同情,便精心侍養他。一個月后,烏帕斯尼身體恢復,回到Satana的家。此后的一年之內,他的父親、祖父和妻子先后去世。他的親戚又給他安排了第三次婚姻。
為了贍養妻子,烏帕斯尼于1892年搬到Sangle學印度草醫學(Ayurvedic),成了名醫和一家草醫學雜志的編輯。他后來還買了地,成了投資商,但兩年后,卻被牽連進一場官司,破了產,同時對行醫也失去了興趣。1910年,烏帕斯尼征得妻子同意,關閉診所,雙方去印度北部的Omkareshwar朝圣。在一次入定中,強烈的震擊使烏帕斯尼失去知覺。他在妻子的幫助下醒來,卻發現呼吸困難。看了很多醫生,都不管用。呼吸也越來越困難。
在Rahuri,烏帕斯尼拜訪了大瑜伽師Kulkarni?Maharaj,后者用油按摩他的全身,并為他洗浴,服侍他用餐。吃飯時,Kulkarni對烏帕斯尼說:“你的病不是生理的,而是高級瑜伽修煉引起的,”建議他去舍地見賽巴巴。
但是,烏帕斯尼不想見一個穆斯林大師,因而沒有去。
在這之前,烏帕斯尼曾去參加納拉延·馬哈拉吉的達善,納拉延讓門徒把烏帕斯尼叫到跟前,還取下自己的花環給他戴上。
1911年6月,烏帕斯尼第二次見納拉延。納拉延親切地接待了他,給他paan葉子和betel核讓他嚼食,然后說:“今天,我已經從里到外給你染了色。什么都不剩了……我們之間已不再有接觸或交談的必要。”
烏帕斯尼說:“我什么時候能再見到您?”
納拉延說:“我會親自去見你,那時候,我將永遠與你為一體。”
烏帕斯尼又回到瑜伽師Kulkarni那兒,后者再次督促他去見賽巴巴,并解釋說賽巴巴不是一般的古魯,而是完人,超越所有的種姓和教派。這一次,烏帕斯尼同意了,因為納拉延所做的內在工作已經生效。
1911年6月27日,烏帕斯尼到舍地見賽巴巴。賽巴巴已經七十多歲了,為了這一天,他耐心等待了41年。晚上,烏帕斯尼請賽巴巴允許他離開。賽笑道:“你最好留下跟隨我。干嗎這么急著走?”?烏帕斯尼說有要事要做。賽說:“你要走也行,不過,得8天后回來。”
“我不能保證8天就能回來。也許不可能。”
烏帕斯尼到Kopargaon見印度古魯Brahmachari?Maharaj,古魯說:“你的目的還未達到。你最好盡快回舍地去。”
但烏帕斯尼不喜歡舍地的氣氛,拒絕回去。一天,有幾個人來見Brahmachari。他們是去舍地的,但不知道路,在眾人的堅持下,烏帕斯尼同意帶他們去舍地。見到他,賽巴巴很高興:“我上次看見你,過去幾天了?”
烏帕斯尼想了想:“八天。”他終于認出了自己的大師,從而在舍地呆了下來。
賽巴巴對身邊的人說:“他的未來將壯觀無比!舉世無雙。他的價值只有我知道。把全世界的價值放在一頭,把他放在另一頭,他也會更重。”
在賽巴巴的指示下,烏帕斯尼在離賽巴巴的慈母寺三英里遠的一個破廟(Khandoba)里閉關,開始了為期4年的苦行。(在此期間,他的第三個妻子去世。)
他禁食整整一年,變得骨瘦如柴,面部卻總是鮮潤明亮。人們出于敬重,開始叫他“烏帕斯尼·馬哈拉吉”——瑜伽之王!
在生滿蛇和蝎子的破廟里,烏帕斯尼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內在體驗,一次,他看到兩個巨人抓著他,一個打開他的頭顱,一個把腦汁倒出來扔掉,并且把“光”灌了進去。他因而獲得Sat-Chit-Ananda——無限知識、能力和喜樂!
1912和1914年,烏帕斯尼靠賽巴巴的恩典,逐漸獲得對三界的意識,成為至師!
1917年7月,烏帕斯尼搬到離舍地5英里外的窮村子薩考利(Sakori),在村頭的火化場駐扎下來。村里人給他蓋了間土坯屋,跟隨者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廟宇出現,薩考利成了他的永久據點。
1921年12月25日,烏帕斯尼的弟子們吃驚地發現,他把自己釘在一個竹籠子里。弟子們哭著求他出來,他說:“我為了你們,必須限制自己,這是神意。在普通的法律協議里,只有另一個人擔保,罪犯才能被釋。同理,我在這個神圣法庭上,保釋所有的弟子們。這個籠子是扔掉你們的全部罪孽的地方。它不是一般的籠子,它是極樂的海洋。無論是誰,只要臨終時想著這個籠子,就會獲得極樂解脫!”
他在籠子里整整呆了13個月!
從竹籠子出來不久,他率弟子去拜訪舍地。這是繼1918年賽巴巴去世后,烏帕斯尼第一次訪問舍地。他在舍地受到隆重的接待。
1915年12月,默文初見賽巴巴和烏帕斯尼之后,有很長時間,默文每個月都要去舍地,先跟賽巴巴呆一會兒,再去薩考利呆上幾天。然后回普納巴巴簡那兒。巴巴簡也總是鼓勵默文去這個印度大師那里,拿“屬于你的那一份。”
連續7年,默文來往于巴巴簡和烏帕斯尼之間。1921年,他連續6個月住在薩考利,離開的那天,烏帕斯尼合掌道:“默文,你是Adi?Shakti!你是阿瓦塔,我向你致敬!”
之后,他告訴默文的朋友:“你們都仔細聽著,默文是阿瓦塔。抓牢他的雙腳,別用一只手,要用兩只手。我已把權力移交給了默文。這個孩子將移動全世界。全人類都將從他手里受益。”
1922年,默文又兩次來見烏帕斯尼,其中一次呆了6個月。之后,師徒20年沒有見面。
1936年,烏帕斯尼專程去阿美納伽(Ahmednagar),并且在今“阿瓦塔美赫巴巴永久慈善信托”大院的一間屋子里,對美赫巴巴的照片行了Arti儀式。他對身邊的人說:“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是阿瓦塔!”
(譯者按:2001年,我有幸拜訪了這間已不常開放的小屋,里面有烏帕斯尼穿過的麻布片、照片和他頂禮過的巴巴照片。氣氛很殊勝,能感受到大師的臨在。)
1941年10月17日,在薩考利附近的一個僻靜之處——Dahigaon,烏帕斯尼和美赫巴巴最后一次秘密見面。烏帕斯尼流著淚,要求美赫巴巴“打破沉默”,并要他幫助照看薩考利的弟子們。?之后,他向弟子們暗示說,自己的時限快到了。
1941年12月24日,烏帕斯尼感到胸口疼痛,告訴身邊的門徒,說自己還有15分鐘的時間。然后睡去,離開肉身。

烏帕斯尼·瑪哈拉吉與美赫巴巴在1941年10月17日的最后一次見面。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