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合規國際互聯網加速 OSASE為企業客戶提供高速穩定SD-WAN國際加速解決方案。 廣告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探討了五個類型的靈性高級靈魂,并根據他們與神的關系,或者說根據他們走向神的方法,對各個類型做出區分。現在我們將要探討,這些類型在伊斯蘭神秘主義詞匯中的近義術語。 首先,靈性道路上的所有行者被稱作拉赫拉凡(rahravan單數為拉赫拉夫rahrav),這些行者要么由賈茲卜(jazb)主導,即一種被征服的性質;要么由蘇魯克(sul?k)主導,即有意識的、自然的性質,知道自己在靈性道路上的所作所為、去往何處。[*注:文中所述賈茲卜和蘇魯克的意思,是巴巴闡述的靈性含義,不是其字面譯義。] 一個由賈茲卜主導的行者被稱作瑪司特,一個睜眼行道的行者被稱作撒里克。瑪司特和撒里克在第六層面時,皆處于瑪里法特,即神圣覺照(God-illumined)、神知(God-knowing);但是,瑪司特和撒里克進入第七層面時,皆是瑪居卜。這意味著,即使一個撒里克,進入第七層面時,也被征服。瑪居卜的字面意思是處于賈茲卜狀態下的人,盡管各層面的、直到且包括第六層面的賈茲卜都是受限的,但第七層面的賈茲卜則是無限和神圣的。融入于神者的蘇非術語是瑪居卜-安拉,因為瑪居卜是唯一被賈茲卜徹底征服者。 當行者進入第七層面時,他把二元帶入一體,而當他重新下降時,把一體帶入二元。倘若一個第七層面的瑪居卜下降到正常意識,就成為下列三者之一: (1)撒里克-埃-卡彌爾或吉萬莫克塔,沒有圈子沒有職責,但能夠使另一個靈魂在靈性上像他自己一樣。 (2)撒里克-埃-阿克瑪爾,確立于神的工作,沒有圈子但有職責。盡管他沒有圈子,卻能夠使少數靈魂在靈性上像他自己一樣。 (3)撒里克-埃-姆卡彌爾或庫特博,有職責和圈子,能夠使任意數目的靈魂在靈性上像他自己一樣。 不應該認為,每一個高級靈魂達到了融入于神的這一偉大目標。為了說明成道的絕對稀有,巴巴引述了哈基姆·薩納伊的如下詩句。 (波斯文略) 巴巴翻譯如下: “僅一位高級靈魂要證悟,就需要許多周期。” 因此要牢記成道的極其稀有,我們再來學習巴巴的闡述:那些在靈性進步的路線上始終陶醉于神者(即瑪司特)當中,很少人在融入神后重新下降;但那些一開始專注于神的行道者當中,大多數人在融入神后重新下降,成為撒里克-埃-卡彌爾、撒里克-埃-阿克瑪爾或撒里克-埃-姆卡彌爾。[注:要記住,一個專注于神者最遠前進到第五層面,之后成為瑪司特走完剩余的證神過程,而一個與神溝通者不會超過第六層面。] 對那些被賈茲卜部分地征服者,即前文所述的陶醉于神者,蘇非術語稱作瑪司特-安拉(mast-Allah),為實用起見,我們可簡稱為瑪司特。 任何層面上的專注于神者都是一名撒里克,但他對所處道路位置的意識僅偶爾閃現。他不像瑪司特那樣被征服,而是全神貫注地思念神,以至很少意識到身邊的事情。就像一個人在寫一篇很難的論文,全神貫注于他的任務,幾乎意識不到外界環境。 專注于神者的蘇非等義術語是瑪希古爾-安拉(mashghul-Allah)。與神溝通者的術語是瑪-安拉(ma-Allah),他是撒里克,在各個層面上前進,直到且包括第六層面。瑪希古爾-安拉和瑪-安拉,由于兩者皆是撒里克,為實用起見可歸為同一類,稱為撒里克式行者。 神圣瘋癲者,按字面的術語叫迪瓦納-埃-安拉(divana-e-Allah),一般使用的常規術語是:迪瓦納-埃-哈克(divana-e-Haq)。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列出三欄平行術語,第一欄表示巴巴講的五個基本類型的高級靈魂,第二欄是按字面的蘇非等義詞,第三欄是普遍接受的同義詞或縮寫。 蘇非有一套廣泛的命名系統,有著重疊交織的術語,一個不熟悉蘇非詞匯的人,可能會在急躁之下容易放棄,誤以為毫不相干或混亂不清。但我認為,花上幾分鐘的耐心研究,自有回報。舉個例子,一名瓦隸,可能處于第五、第六或第七層面,可能是融入于神者、陶醉于神者或專注于神者。瓦隸這個術語,對與神溝通者來說,僅適用該行者處于第五或第六層面的罕見情況。 一名瑪司特,盡管從不會像撒里克式行者那樣真正專注于神,也從不會像瑪居卜那樣真正融入于神,卻可能兼具撒里克式行者或瑪居卜的某些特征;為此,巴巴授予撒里克式、瑪居卜式瑪司特的術語。附錄中描寫的許多瑪司特具有這兩種特征之一,因此這兩個術語都很重要。一個撒里克式瑪司特,盡管其顯著特征是陶醉于神,卻有著撒里克的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他置身的環境以及處于的靈性層面。 一個瑪居卜式瑪司特——順便提一下,是罕見的類型——具有陶醉于神的顯著特征,也有第七層面的真正瑪居卜的特質,按照其進步程度,或多或少地融入于神。關于這種狀態,巴巴引用哈菲茲的對句說,倘若這種瑪居卜式的瑪司特被神圣陶醉征服,他就成為真正的瑪居卜;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所述的對句原文如下: (波斯文略) 巴巴將它翻譯為: “哈菲茲恐怕,今夜由于酒醉上頭,他將淹沒于神圣海洋。” 一個真正的瑪居卜——第七層面的融入于神者——我們已經知道,乃是瓦隸;在享受與神合一者之極樂陶醉的意義上,他同時也是瑪司特。這種情況就好比,一個文科碩士必然也是被大學錄取者。不過,雖然一名瑪居卜必然同時是瓦隸和瑪司特,卻不會是撒里克。 巴巴用蘇非術語總結道,在第七層面的瑪居卜亞特(majzoobiat),已經有未拉亞特(wilayat)和瑪司提(masti),卻沒有蘇魯克(sul?k)。換言之,一名瑪居卜的狀態包括瓦隸和瑪司特的狀態,卻不是撒里克的狀態。 還有兩個術語,用于表示兩種類型的成道者,第一個是高斯(ghous),第二個是庫特博(qutub)。正如有一些瑪司特具有瑪居卜或撒里克的某些特質,還有少數的瑪司特具有高斯的特質。這類瑪司特被稱作高斯式,當他們處于某種意識狀態中,能夠使自己的四肢脫離身體。巴巴講述,這些瑪司特行走時步態奇異,如鹿一般輕盈跳躍。這類瑪司特喜愛僻靜之地,因為有分解肢體的特點,他們寧愿隱居在普通人的視線之外。這種類型的高斯式瑪司特,在蘇非和吠檀多文獻中有描述。例如,參見附錄中,坦焦爾的阿卜度·卡迪爾·吉拉尼、布爾漢布爾的蒙希,還有恰布拉的恰姆貝利·夏。 只有一名庫特博式瑪司特,他在拉瓦爾品第,被當地人稱作南伽·夏·馬斯坦(見附錄)。 美赫巴巴的主要工作是對融入于神者和陶醉于神者,其次是對專注于神者、與神溝通者和神圣瘋癲者。融入于神者當中,只有兩位在印度:阿杰梅爾的恰恰,巴特的巴巴·夏哈卜丁(見附錄)。除兩位融入于神者之外,還有一位第七層面的撒里克-埃-卡彌爾(吉萬莫克塔),處于圖里亞-阿瓦剎狀態,他叫作亞德吉里的伊希瓦·達如·斯瓦米(見附錄)。這三位中的每一位都獲得巴巴的聯系。 如果我們撇開這三位成道者不談,巴巴工作的最重要部分是對瑪司特。為了實際便于我們更清楚地理解這些神醉靈魂,巴巴主要根據其外部特征,把他們細分成八個不同的類型。 **瑪司特類型** 有八個類型的瑪司特,其中五個類型有專用名稱。剩余三個類型,沒有專用名稱加以區分,但在描述其特征之前,用編號命名。 **賈拉里型(****JALALI****)** 第一類? 相當常見的類型 一個賈拉里型瑪司特總是脾氣火爆,會虐罵他人,胡言亂語。他躁動不安,會擊打走近他的人。他幾乎總是衣衫襤褸,居住污穢不堪的環境。白天他有時到處游蕩;夜晚盡管難得睡覺,卻通常躺在某個特定地方。醒來后,他喜歡以半躺姿勢斜倚著,偶爾把頭枕在一只手上休息。他習慣于不停地來回移動手指和腳趾,酷愛喝茶,中等喜歡抽煙。除了茶和煙,他從不索要禮物。如果給他衣服、錢等等,他會立刻扔掉;雖然饑餓時會接受食物,不餓時會把它扔掉。他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和集市上很開心,有時喜愛狗的陪伴。小孩子在場會令他不快。 賈拉里型瑪司特的典型例子:白沙瓦的納嘎巴巴(見附錄)。 **賈瑪里型****(JAMALI)** 第二類 ? 相當常見的類型 一個賈瑪里型瑪司特總是脾氣溫和,從不罵人打人。他說話常似打謎語,經常胡言亂語。夜晚幾乎總是待在某個特定地方,白天很少到處走動,除非絕對必要。賈瑪里型瑪司特坐下時,喜歡坐在高于地面的東西上,以便可以晃腿。大多數時間,他會典型地移動手和手指,偶爾用某一個手指,在地上,在身上的方便處,比如大腿,或手邊的任何物體上,比比劃劃。他酷愛抽煙,中等喜歡喝茶。除了茶和煙,從不向人索要東西,但若給他東西,他會留著。他最愛的環境是室內,喜愛音樂。 賈瑪里型瑪司特的典型例子:阿美納伽的阿里·夏,參見第二章。 **瑪布比型****(MAHBUBI)** 第三類 ? 中等罕見的類型 一個瑪布比型瑪司特總是穿戴女性裝束,比如幾只鐲子,手戴戒指,戴耳環,或穿舊喬里(一種緊身胸衣)。他不是女人氣,也不穿紗麗。若撇開婦女不談,紗麗為閹人所常穿,那些是名聲不雅的性倒錯者,結伴到處流浪,靠歌舞謀生。瑪布比型瑪司特總是很快活,雖然有時胡言亂語,但說話從不打謎語(有別于賈瑪里型瑪司特)。也從不罵人或打人。夜晚他躺在固定住處,但白天不安分,到處溜達。他坐下時,采用普通的舒適姿勢。他的手、指或腳沒有典型的動作,但偶爾會聳肩。他喜愛嚼煙*,中等喜歡喝茶。他會向人索要東西,諸如食物、衣服或金錢,不管給他什么,他要么自己全留著,要么全部或部分還給施者。他喜歡住在走廊上;愛跳舞。 瑪布比型瑪司特的典型例子:巴赫賴奇的薩吉巴巴(見附錄)。 [*注:嚼煙Pan,是一種以多種香料制成,用芳香、光滑、翠綠色的心形蔞葉(荖葉)包裹的咀嚼物。用的香料多種多樣,但總有檳榔薄片、熟石灰或煙草組成。將內容物用蔞葉熟練地裹起,常用一枚丁香當別針固定,做成的嚼煙即可咀嚼。] **伊特法齊型(****ITTEFAQI****)** 第四類 ? 中等罕見的類型 一個伊特法齊型瑪司特,是沒有愛或渴望,卻突然意外地陶醉于神愛者。大多數伊特法齊型瑪司特的胳膊或腿上戴著鐵環,全身到處掛滿各式各樣的鐵片。伊特法齊型有時暴烈,平時溫和,不過進食睡眠相當有規律,交談卻很少正常。白天他略作走動,黃昏到深夜則不停地溜達。他坐下時,姿勢別扭。有時他像指揮交通的警察,掄起手臂大幅度揮掃,意圖卻不明顯。他對任何東西都沒有過分的嗜好,但偏愛水果和甜食,中等喜歡茶、煙草和嚼煙。除了茶、煙草或嚼煙,他從不向人索要東西,但不管給他什么,他只保留一會兒,隨后就扔掉或送人。要是餓了,他會吃給他的食物,喜歡待在城市郊區。 伊特法齊型有別于其他類型的獨特特征是,由于他是意外成為瑪司特的,很少有伊特法齊型瑪司特表現出上述全部特點。這是因為,伊特法齊型在陶醉于神愛時,那一刻主導他的心情或行為,會給他作為瑪司特的所有后續行為染色。比方說,若那一刻他在發怒,成為瑪司特后,他將具有賈拉里型的特質,會罵人打人。 參見附錄中描述的以下例子,會使這點更加清晰。 例子: 貝阿沃爾的那拉因巴巴(100%的伊特法齊型) 門德拉的薩巴爾·布阿(90%的伊特法齊型) 昌達的羅赫瓦拉巴巴(75%的伊特法齊型) **瑪達扎德型(****MADAR-ZAD****)** 第五類 ? 中等罕見的類型 一個瑪達扎德型生來就是瑪司特。他看似普通瘋子,大多數時間赤裸,通常在骯臟泥濘之處溜達。對食物的品味反常,甚至會吃生肉。非常躁動,不分晝夜游蕩,難得坐下或休息。肢體沒有特別的姿勢,對每一樣事物的喜惡皆根據心情。他會向人索要東西,給他什么都接受,但馬上要么原樣扔掉,要么將它毀壞后丟棄。饑餓時他會接受食物。至于環境的選擇和任何嗜好,他太任性無常,以至每一樣事物都會(或者沒什么事物會)讓他時而高興,時而不悅。 瑪達扎德型瑪司特的例子: 拉瓦爾品第的南伽·堪·馬斯坦·白沙瓦里,一個高級的瑪達扎德型。巴尼伯德的幾個中級瑪司特(見附錄)。? **(無名稱)** 第六類 ? 非常罕見的類型 與圣人的靈性階層相比,瑪司特沒有靈性階層,但有一個等級的數目固定。造物界的這個周期里,這一類型的瑪司特保持五個;每一個新周期之初,數目要多兩個。這些特殊的瑪司特中,有三個在印度,一個在埃及,一個在阿拉伯。這五個瑪司特的特征,混合了上述所有五個類型,是全部八個類型中最高級的。每當五個之一去世,立刻由一個繼任者接替。 印度的三個獲得過巴巴的聯系,分別是: 安拉阿巴德的巴希爾·瑪斯坦, 比利皮特的丘普·夏, 克什米爾(秦得魯)的奴爾夏。 參見附錄中對這些瑪司特的記述。 **(無名稱)** 第七類 ? 罕見的類型 這一類瑪司特也很少,但數目不固定。他們具有同等比例的賈拉里型和賈瑪里型特質,雖然是好瑪司特,實際卻不是很高級,因為純賈拉里型和純賈瑪里型更為高級。不應該把這類罕見的瑪司特,與那些主要屬于某一類型、兼具另一不同類型少許特征的瑪司特相混淆。后者在附錄中常有描述,并不罕見。 巴巴聯系過第七類瑪司特的唯一例子,是拉杰果德的馬克伊瓦拉巴巴(見附錄)。 **(無名稱)** 第八類 ? 最常見的類型 這是最常見和最低的類型;一半是瑪司特,一半是神癲者,沒有具體特征可以辨別。實際上,附錄和其它地方提到的,巴巴聯系過的所有瑪司特中,諸如“不是特別有趣”、“中級的”、“無特別之處”等等,都屬于這一類。他們大致占聯系過的全部瑪司特的四分之三。 *? *? * 一個有探究精神的人可能想知道,在世界其它地方能否找到瑪司特,假如不能,那么為什么惟獨印度才有這類靈魂。巴巴對弟子解釋這一反論時,曾告訴他們:印度離“創世點”最近,因此在靈性領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他解釋說,正因為這個原因,印度之外很少有瑪司特;歐洲或美洲沒有,盡管那里有神秘主義者、圣人和愛神者。他還告訴弟子,不過阿拉伯有少數瑪司特,埃及有少數,伊朗有極少數(主要在麥什德和大不里士),西藏有極少數。 所以并不奇怪,據我所知,西方世界沒有關于這些神醉靈魂的傳統,當一個西方人首次面對瑪司特的古怪特征時,他的反應很可能是懷疑甚至憎惡的。 這些衣衫襤褸、舉止古怪的男女在靈性上高級嗎?他們在垃圾和污穢中度日;胡言亂語;常常裸體走動;會辱罵擊打別人;不做世間的工作;吸煙,喝茶,嚼非常大量的嚼煙和煙葉;似乎對任何一切事物都品味異常——我們應該相信這些人比聰明、有文化、文明、正常的男女更接近神嗎? 答案是,確實如此。借助巴巴授述的某些筆記,我們可以至少試著理解,這些神醉者為什么會身體骯臟,為什么有某些舉止古怪的習慣。我打算基本原封不動地引用巴巴的原話,因為它們再簡潔不過了。 “好壞的標準,依時代標準而定,會因時間和環境而變化。靈性上,大眾認為好的,從靈性視角看常常是壞的;大眾認為壞的,從靈性視角看常常是好的。比如,盜竊按一般標準是壞的。但假設一個人盜竊,去幫助某個剛生完小孩的饑餓母親,它是好的。還有,按一般標準,打人不好。但你打人若是為了調教他,并無惡意和憤怒,這個打就是對他的祝福。 “從社會、宗教、健康、道德等一般標準來看,身心的潔凈必不可少。然而,保持身體潔凈很容易;但心的潔凈確實相當難。僅為了自私原因愈執著于身體潔凈,就愈不可能擁有潔凈的心。 “然而,如果一個人完全致力于心的純凈,意味著擺脫低級、自私、不純的欲望和淫欲、貪婪、嗔怒、背后中傷等念頭,他的心就愈少執著于身體需求和身體潔凈。這一切都適用于普通人。 “在融入于神者、陶醉于神者、專注于神者、與神溝通者、神圣瘋癲者這五個類型當中,專注于神者和與神溝通者,或多或少能夠保持身體潔凈。由于專注于神或與神溝通,他們的心幾乎會自動凈化。但神圣瘋癲者、陶醉于神者和融入于神者總是身體骯臟,生活在污穢的環境,會有不潔的身體習慣。神圣瘋癲者有純凈的心。陶醉于神者有心,卻沒有念頭,因為他的心完全享受陶醉狀態。融入于神者沒有心——完全融入于神。所以這三種情況中,他們內心的純凈毋庸置疑。 “那么他們的身體和環境為什么會是骯臟的?你們會發現,大多數普通瘋子很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如果說普通的心在瘋癲時,都不關注身體的潔凈,那么這三類屬神者,他們無意識地或有意識地知道整個宇宙是零、身體是影子,而且他們的心完全不依附于身體,所以不可能期望他們保持身體和環境的潔凈。 “當心不關注身體時,身體會自然自動地存活,照顧它自己。現在由于濁層面上的一種普遍運作,產生一種自動的引力,使一個對清潔漠不關心的人被吸引到骯臟的環境中。他并不是故意選擇不潔的地方,而是傾向于被它吸引,因為他自己對物質層面上的潔凈或骯臟一概漠不關心。對那些神圣瘋癲者、陶醉于神者或融入于神者,這種骯臟不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因為心不依附于身體。 “對于這些靈魂,好或壞、凈或垢、宮殿或茅屋、一塵不染的大街或污水溝,都一樣。他們因境況所迫,置身于這些地方。很自然瑪司特的身體會弄臟,也很自然他會被迫處于骯臟的環境中;但如果瑪司特的某個信徒為他提供舒適和潔凈條件,因為這是被迫的,他也會接受——但對此無動于衷。 “另外,這三個類型中,貪婪、嗔怒、貪財和淫欲都不存在,因為神圣瘋癲者和陶醉于神者的心始終朝向神,融入于神者則沒有心;他們的身體活動不受自己控制。他們對一切事物都無動于衷,因此他們的活動要么無拘無束,要么由神控制。他們的所作所為,無論從世俗標準來看是好是壞,都沒有自私動機或個人考慮。因此,如果這些人笑或哭,顯得開心或陰郁,愛撫或擊打他人,他們都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舉止。盡管如此,他們憤怒中的行為卻幫助了其無意識的憤怒施加的對象,因為其無私的憤怒摧毀了承受者的嗔怒業相。通常情況下,假如甲發怒且擊打乙,乙的嗔怒紅色業相便附著于甲;甲損失,乙得益。假如乙也發怒并擊打甲,則雙方抵平。假如一個瑪司特打了甲或乙,后者的嗔怒業相被摧毀,但這些業相不會反彈給瑪司特;但假如甲或乙打了瑪司特,那是很糟的束縛。 “那么何故一個瑪司特會成為賈拉里型,另一個會成為賈瑪里型,另一個會成為瑪布比型,如此等等?每一個人都不得不經歷無數世。如果一個人,前世生活在充滿沖突和活動的環境中,今生成為瑪司特,則會是賈拉里型。如果另一個人,前世在一個寧靜的村莊或者可能在乏味閑散的環境中度過,今生成為瑪司特,則會是賈瑪里型。如果有個人前一生是單身漢,可能有過、也可能沒有性行為,今生成為瑪司特,則會是瑪布比型。這是因為,他前世喜愛女性的業相未得到表達,在這一生,會通過穿戴一些女性裝束、或某些方面舉止像女性來尋求表現。 “圖克拉姆了悟往昔特征的繼續存留,寫道: (馬拉地語原文略) “意思是:‘圖克拉姆自幼會唱巴贊,陪伴圣人。后來他成道,然而繼續唱巴贊;原有性格依然在。’” *? *? * 我們看到的前面幾段,是巴巴對各種類型慕道者的古怪舉止的闡釋,接下來也許適合引用十三世紀的蘇非大詩人夏姆司-埃-塔卜睿茲,關于這些神醉靈魂的詩作。巴巴告訴我們,以下頌詩是指瑪司特,各行重復的“屬神者”一詞是詩意的表達,實際指“瑪司特”。 (波斯原文略) 此頌詩的以下譯文摘自(劍橋大學出版社)R·A·尼科爾森的著作。 屬神者無酒而醉, 屬神者無肉而飽。 屬神者狂躁茫然。 屬神者不食不眠。 屬神者乃僧袍下的王。 屬神者是廢墟中珍寶。 屬神者不屬于地與風, 屬神者不屬于水與火。 屬神者乃無邊的海洋, 屬神者無云灑落珍珠。 屬神者擁有無數月空 屬神者擁有無數太陽。 屬神者由真理開智慧, 屬神者知識無關書本。 屬神者超越有無信仰; 屬神者眼里對錯等同。 屬神者已馳離非存在, 屬神者受到殊勝照顧。 屬神者銷聲匿跡,夏姆司丁; 屬神者你果真尋找就尋見! 在我們進一步討論其它類型的靈魂之前,有兩個要點值得記錄。第一點,一個瑪司特會始終是瑪司特嗎?巴巴給我們的答案是:一個瑪司特會一直保持是瑪司特,不過有些時候可能變成瑪居卜式的,有些時候則是撒里克式的,而如果他聯系到一位靈性大師——這種情況并不總是會發生——便獲得幫助,繼續前進。 第二個要點是,某些瑪司特和某些撒里克式行者,被稱作靈性負責人。如果讀者瀏覽一下附錄,里面記述了不同的瑪司特和撒里克式行者,將發現許多人被冠以這樣的稱謂。一個這樣的人負責所在地區的靈性及物質福利,即當地的靈性負責人。小地方的靈性負責人是一名瑪司特,大地方的負責人則是一名撒里克式行者,而某些特別重要的中心地區,則由一名瑪司特和一名撒里克式行者共同負責。這個系統——即一名瑪司特或一名撒里克式行者通常是某個城市或地區的靈性負責人——乃是印度獨有的;其它國家則有靈性特使。這些特使,由于他們與本章的主題不完全相關,故在主附錄之后的補充附錄中予以描述。 關于瑪司特就寫這么多,我懇切希望,前面幾頁有助于說明為什么這些愛神者不符合約定俗成的標準。有些巴巴弟子熟悉蘇非及吠檀多文獻,說他在本章中對不同類型瑪司特的闡述相當新穎,據他們所知,之前從未由一位權威的靈性導師揭示過。因此,這樣的闡述做了兩件事:一是有助于我們帶著同情和理解去閱讀本書后面的很多內容;其次,通過這種新穎的方式,它具有一種喜馬拉雅山黎明般的清新,照亮了新啟示的山巔。 結束本章之前,我打算借此機會介紹一些新術語,為了便于理解,我會描述一下其歷史淵源。這些術語的誕生,是在將巴巴聯系的大量各種類型的靈魂予以分類的期間,最終形成現在本書末尾的附錄。已經清楚地說過,巴巴的大部分工作是對陶醉于神者,但在工作過程中,他聯系過成千上萬其他類型的慕道者。 這些人當中,至今數量最多的是普通的苦行僧或薩度,這一類慕道者廣為人知,故我認為不必多加解釋。但還有其他類型的、高級程度不等的行道者,他們要么是專注于神者,要么是與神溝通者,即撒里克式行者。當時覺得,這些術語,專注于神者和與神溝通者,以及蘇非等義詞撒里克式行者,雖然它們為這些慕道者走向神的方式做了分類,在某些方面卻不適合用于附錄,因為它們無法表明某個慕道者在靈性道路上的進展階段。 因此想到,最好在巴巴的指導下創造一些新的術語,不予考慮專注于神和與神溝通之間的區別(雖然這些區別依然是真實的)。這些新術語提供了一種標尺,可用來對撒里克式行者的靈性進展做精確分類,它們很重要,因為經常地應用在本書末尾的附錄中。 在靈性進步的上升順序中,使用的術語有: (1) 哈瓦(Hawa) (2) 求道者(Seeker) (3) 初級行者(Initiate pilgrim) (4) 高級行者(Advanced pilgrim) (5) 心界行者(Adept pilgrim) 讀者應記住,這五個術語僅適用于專注于神者和與神溝通者,我們在本章前文,將他們歸入撒里克式行者這個總稱。 **(1)** **哈瓦** 這是最低的狀態。一個有哈瓦的人,與靈性道路建立了永久關系;他尚未入道,但離它不遠。 **(2)** **求道者** 這是一個中間狀態。求道者仍未入道,但比處于哈瓦的人更接近。就像一個人在尋找小徑的起點,到處漫游,真誠地決定要找到它。 **(3)** **初級行者** 指在第一層面的,在第一與第二層面之間的,或在第二層面的行者。 **(4)** **高級行者** 指在第三層面的,在第三與第四層面之間的,或在第四層面的行者。 **(5)** **心界行者** 指在第五層面的,在第五與第六層面之間的,或在第六層面的行者。 *? *? * 本章一開始,我們描述了高級靈魂,根據他們與神的關系,或者說走向神的方式,將他們分成五種類型,然后探討了一些相關的蘇非術語,最后詳細地擴展主題,最突出強調了對陶醉于神者的分類和描述。 我相信,巴巴給予我們的各種分類,尤其他對瑪司特奇怪習慣的合理解釋 ,會有助于中和有些讀者思想中的懷疑毒素,以便他們繼續閱讀本書的后文。就巴巴的知名愛者來說,我希望這一章會使本書的其余部分對于他們更具意義,因為雖然我們誰都無法測量巴巴對神醉者不朽工作的終極靈性深度,但至少我們可以略微深入表面之下,試著感受一番它的重大意義。 譯自威廉·鄧肯著《行道者——美赫巴巴與神醉者》首章第二部分(The Wayfarers-Meher Baba with The God-Intoxicated by William Donkin, 1948)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