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杰梅爾**
**1939年2月**
關于阿杰梅爾瑪司特埃舍的以下記述,遭受雙重不利因素:其一,那里埃舍運營期間我不在印度;其二,搜集埃舍細節時,那些提供者現在除了最顯著的事件,已經遺忘一切。當然,它是一個簡樸的臨時機構,盡管如此,在巴巴對瑪司特工作的歷史中,它具有突出的重要性。隨著阿杰梅爾埃舍的成立,巴巴從對瘋人工作的低速檔,換到對神醉者工作的更高轉速;在該中心,雖然是臨時的,他第一次將少數這樣的靈魂召集到他的屋下。拉乎里埃舍當然有幾個瑪司特,但基本是瘋人的中心,而在阿杰梅爾埃舍,第一次只限于對作為獨特類別的瑪司特工作。
1938年12月,巴巴率一批形形色色的弟子出發,駕駛汽車旅行。他們先赴海得拉巴,后往東北,到賈巴爾普爾。在賈巴爾普爾逗留幾周后,他們前往貝拿勒斯,從那里加速駛過恒河平原的平坦筆直道路,到馬圖拉、阿格拉和德里。從德里,他們轉向西,越過拉吉普塔納的沙質荒原,于1939年2月初抵達阿杰梅爾。阿杰梅爾位于阿拉瓦利山上,是個多塵、充滿陽光的城鎮,雖然沒有特別的商業重要性,卻由于克瓦伽·姆伊奴丁·齊西提(其時代的撒合卜-埃-瓦克特Saheb-e-Waqt)的圣陵,聞名全印度。據說這位人物的靈性影響力,使大量的印度人皈依伊斯蘭教,數量超過在武力威脅下的任何強制皈依,因此阿杰梅爾是一個靈性中心和朝圣地。
巴巴的住所是租來的一棟平頂房,墻壁雪白,空間緊湊,房東是一個本地的銀行家。西方讀者應當明白,印度有不計其數的小型私人銀行,一名銀行家未必比中等富裕的商人更富。阿杰梅爾這個銀行家的房子,實際上并非精致的宅邸,而是很簡樸、干凈又涼爽,或許對同巴巴一起住的這批弟子來說,相當窄小。
大家一安頓入住,多名弟子就被派往城里的大街小巷,尋找瑪司特并把他們帶給巴巴。最大的珍寶是無與倫比的恰恰,融入于神的第七層面瑪居卜。不過既然另一章已描寫過,這回在阿杰梅爾的首次聯系,此處無需贅述。
在阿杰梅爾帶給巴巴的許多其他瑪司特當中,有兩位特別杰出:拉克罕·夏和夸卜林斯坦瓦拉。拉克罕·夏是第六層面的瑪居卜式瑪司特,他的特征主要屬于賈瑪里型,有少許賈拉里型特質。巴巴扼要地描述,他是75%的賈瑪里型,25%的賈拉里型。早在1922年巴巴訪問阿杰梅爾,那時他指出集市里的一個高個子瑪司特,據阿迪認為,這個瑪司特可能就是拉克罕·夏。1939年巴巴在克瓦伽·薩赫伯的圣陵外,初次把他指給隨行的女弟子看。他衣衫襤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巴巴,當時第一次看見他的女子們都被他臉上的光輝所震撼。此次街頭邂逅不久,卡卡將拉克罕·夏帶到巴巴住所。他身材高大修長,橢圓臉,眼神恍惚令人震撼,喜愛唱歌,歌喉十分悅耳,充滿深情,令聽者無不感到獲得奇妙提升。
他一帶到,巴巴就給他刮臉、洗澡并喂食。第一晚他躺在巴巴的房間睡覺。卡卡也在房內,巴巴命他保持警覺,以免拉克罕·夏或夸卜林斯坦瓦拉(也在那里),在夜幕掩護下溜走。卡卡,睡得像阿拉伯的伊本·沙特,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警醒采取行動。他淺睡著,被有人悄悄拉開門閂的聲音驚醒。他抓起手電筒,朝門一照,吃驚地看到拉克罕·夏,被抓個現行,正朝房外走。
卡卡跟著他,來到涼爽明朗的夜空下,問他去哪兒。拉克罕·夏回答說他想上廁所,把卡卡弄糊涂了。他辦完這方面的事,不情愿地走回屋里,對卡卡說:“卡卡,你好細致。”所以,看來拉克罕·夏很可能打算溜走。這種態度——即瑪司特的一半生命把他引向巴巴,另一半則慫恿他溜之大吉——已經屢見不鮮,顯然這是大師與神醉者之間關系中的常見反應。

拉克罕·夏在阿杰梅爾,1939年2月
隨后幾天,拉克罕·夏享受著巴巴的時常關注。一次,巴巴給他按壓腿時,他對巴巴說:“大師,別那么做。”有人曾問他,他被帶來見誰,他簡單地說:“我來到大師這里。”
他在巴巴身邊待了一周左右,后被贈予一條毯子、一條精美的孔雀藍羊毛披肩,被遣送離去。按巴巴指示,還安排一個本地人,每天給拉克罕·夏喂飯。同年6月,巴巴汽車旅行結束,返回美拉巴德后,拉克罕·夏被帶去,居住近15天。他的全臉照,巴巴給他洗澡的照片,是那時拍攝的。此次聯系后,拉克罕·夏被送回阿杰梅爾,自那以后他似乎銷聲匿跡,推測不是去世,就是離開阿杰梅爾赴未知之地。
夸卜林斯坦瓦拉\*身材矮小,貌似50多歲,居住一個小陵墓(qabar)。那是一座小型圣陵,大概三英尺高,建在墓的上方,一側有低矮的出入口。夸卜林斯坦瓦拉上身裸露,下身只裹著臟破的腰布。他喝陰溝里的水,說來甚奇,似乎這種不衛生的污水讓他身強力壯。他帶著一只舊罐,會向路人討一兩枚硬幣;但如果他沒討,你就給他錢,他會拒絕接受。他會向店主和戶主索討糖果和剩碎食物,由于備受尊敬,幾乎總會得到他要的東西。他個子小,天性快活,擁有最幸運的天賦,即似乎總是很開心,而且擁有使他人也開心的秘訣。由于他頗為滑稽的面孔和矮小身材,巴巴昵稱他“蘇格拉底”,解釋說他是一個很好的第五層面瑪司特。\[注:在阿杰梅爾本地,夸卜林斯坦瓦拉通常被叫作庫拉·夏(庫拉的意思是陶罐)。\]
卡卡先去接觸他,從低矮的入口爬進昏暗的陵墓,蹲在里面,與蘇格拉底柔聲攀談,試著說服他去巴巴住所。就這樣,卡卡最善于用哄騙的藝術,來突破瑪司特心理防護欄上的缺口,可他發現蘇格拉底一開始有點推托。他給卡卡一枚“派”(pie),印度最小面值的硬幣,相當于1/12便士,1/6美分,然后爬出陵墓,沿著多塵的街道往前走。最后他被哄誘坐上馬車,和拉克罕·夏一道,被帶到巴巴住所。
在阿杰梅爾的旅居令人難忘,首先是因為巴巴在那里做的瑪司特工作,但該工作得到一個叫法塔赫·堪的馬車夫的極大幫助,而且變得十分有趣。法塔赫·堪生來是印度教徒,但年幼時父母去世,一個穆斯林收養他,讓他皈依伊斯蘭教,在他自己家把他養大。他長大成人后,得到一輛馬車,在阿杰梅爾趕馬車,掙錢謀生。過了幾年,他無視信仰的律法,染上極大酒癮,成為出名的大酒鬼。雖然如此,他極為尊敬圣人,似乎有三大愛好:烈酒、他的馬車、(多塵卻為他所熱愛的阿杰梅爾市的)瑪司特及圣人。
法塔赫·堪是尋找瑪司特的寶貴向導。當時巴巴夜復一夜,要去克瓦伽·薩赫伯圣陵旁的棚屋聯系恰恰,法塔赫·堪會在凌晨兩三點鐘,用馬車載巴巴往返。他對巴巴生發了深厚敬意,拜度被告知,近年他在阿杰梅爾去世的感人故事。似乎大概兩年前(1945年),法塔赫·堪患了重病,彌留之際,他叫人拿來一直放床邊的巴巴照片。還告訴他兄弟,只要巴巴來阿杰梅爾,他應當常向巴巴致敬。說完,他深情地注視著巴巴相片,溘然辭世。
正是坐在法塔赫·堪的馬車里,拉克罕·夏和夸卜林斯坦瓦拉,首次一道被送往巴巴住所。可以想象這個有意思的場面:一個醉漢,一名弟子,一位第五層面的瑪司特,一位第六層面的瑪司特,全都擠在一輛馬車里,沿著塵土飛揚的小巷,緩慢地駛向巴巴住所。
夸卜林斯坦瓦拉在巴巴身邊居住近一周,在這些日子里,巴巴將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對前者、同時在那里的拉克罕·夏、穆罕默德、還有大約10天每晚去探訪的恰恰工作。

拉克罕·夏在美拉巴德。攝于1939年6月

拉克罕·夏在美拉巴德,由巴巴給他洗澡。注意他的頭和下巴,洗澡前巴巴給他剃過。攝于1939年6月

夸卜林斯坦瓦拉。照片攝于1947年10月。他此時只穿一件舊衫。照片中,夸卜林斯坦瓦拉坐在他墓屋附近一座小清真寺的地上。此時的他顯然睡在光地上。

巴巴生日之際,被帶到阿杰梅爾埃舍的兩人。攝于1939年2月15日

巴巴生日之際,被帶到阿杰梅爾埃舍者之一,被捕捉到一個戲劇性動作。攝于1939年2月15日
把拉克罕·夏和蘇格拉底送走時,安排讓人每日有規律地給他們喂食,但可憐的蘇格拉底那時深深愛上巴巴,極不情愿離去。他懇求巴巴把他留在身邊,顯然他深感離別將至。最終他被說服返回他的小墓屋,也獲贈一塊毯子,作為巴巴的臨別禮物。卡卡為他做了細致周到的安排,讓人每天喂他兩頓飯,并把需要的錢交給那個答應照顧他的人。
巴巴的生日于2月15日慶祝,近20人被召集帶到住所。幾個是中等瑪司特,大多數是瘋人,少數是窮乞丐,靠微薄的施舍勉強維生。每人由巴巴洗澡并喂食,巴巴本人以及全體弟子禁食,直到下午2點工作完成。
“我們的”穆罕默德也被帶到阿杰梅爾,巴巴逗留那里的整個期間,他享受著巴巴的日常聯系。巴巴懷著無比的耐心,有規律地給他洗澡喂食。時不時,其他瑪司特被帶到埃舍,雖然也由巴巴洗澡喂食,他們的品級卻不如恰恰、拉克罕·夏和夸卜林斯坦瓦拉。實際上,有關他們的回憶很少,故本書后面的附錄僅僅提到這些來往者的人數。
顯然,當巴巴結束對三位偉大瑪司特的聯系后,他在阿杰梅爾的工作,至少暫時已經完成。提前派出多個偵察隊,諸多計劃最終形成一個決定,往南遷至博帕爾。2月底,銀行家住宅的白墻內,響起把鍋碗瓢盆塞入袋子的咣當聲,還有一些使用榔頭的生手,給箱子敲釘時,發出不均勻的“叮叮當當”聲。人們很清楚,每當埃舍遷往新地方前的那兩三天,隨處有這種荒棄混亂感,地上散落著廢細繩和舊報紙碎片,而工作、吃飯、睡覺的日常程序,都被打包行李的緊迫任務擾亂得不成樣子。人們盼著凌晨,那時光滑的藍車車頂,將堆上一層又一層的輜重,低層被上面部分壓得簡直面目全非。當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升起,徘徊的夜色退至西邊群山時,居民們最后一次涌出屋子,謝天謝地終于上車,坐在習慣的座位。
一行人就此離開阿杰梅爾,他們因為在那里做的工作、學到的教訓而更為明智,此時沿著永恒印度大陸的多塵公路,奔赴幾百英里外,許多面孔則渴望著在一個新環境中面臨的新階段。
?
譯自威廉·鄧肯著《行道者——美赫巴巴與神醉者》第四章(The Wayfarers-Meher Baba with The God-Intoxicated by William Donkin, 1948)
翻譯:石灰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