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赫巴巴
對高級靈魂、薩度、瘋人和窮人的工作

**1948年3月15日至5月14日**
雖然《行道者》最后一章結束于1948年3月7日,但該章已說明,美赫巴巴對高級靈魂、薩度和窮人的工作,理當會繼續進行。當《行道者》交到印刷商的手中時,巴巴所做的新工作自然不可能添入書中;故本冊子類似于該書的后記,也是今后諸多工作的預示。
這幾頁的中心主題,是美赫巴巴前往喜馬拉雅山的旅行。喜馬拉雅一詞的意思是“雪之寓所”,從一端的印度河到另一端的布拉馬普特拉河,這條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綿延1500英里。離山脈北端大約500英里處,坐落著一片被冰雪覆蓋的龐大群山,其對印度教傳統來說無比神圣,從這些山峰融化的雪水形成了無數條溪流,最終匯集成印度最神圣的河流——恒河。
恒河(或按其真實名稱:恒河母親)的實際發源地,位于根戈德里上方。這條圣河發源于海拔13800英尺的一處冰窟,流經1500多英里到達孟加拉灣,通過網狀河口流入海灣。從根戈德里上方綠色冰窟內的源頭,一直到下游約120英里外的代沃布勒亞格與阿拉克南達河匯合,這段河被稱作巴吉拉蒂河。
從巴吉拉蒂河的源頭到代沃布勒亞格的匯合處之間的大致半途,坐落著烏塔卡西村,其作為靈性求道者、瑜伽士和高級靈魂的中心而聞名。烏塔卡西是本冊子的重點,因為它是1948年4月巴巴前往的小村。按喜馬拉雅山的標準來說,烏塔卡西的地勢并不高,其海拔不到4000英尺;不過旅行者必須從代赫里-格爾瓦出發,沿著多石的小徑騎行或步行40英里左右,方能到達那里。
不過,在相當偏遠的喜馬拉雅山谷中步行40英里,跟在開闊地區的筆直平坦道路上行走同樣的路程,完全是兩碼事。首先,一個人必須考慮行李的運輸,因為這些崎嶇小徑上不可能行駛輪式交通工具,每一盎司的重量都必須由騾子、矮馬或人來運載。但大多數旅行者發現,馱畜既麻煩又不可靠,故喜馬拉雅山的運輸支柱(用牦牛的西藏除外),是尼泊爾人或多提亞爾搬運工的脊背。這些頑強的小個子男子,能在極為崎嶇的地帶搬運重達六十磅的行李,我見過他們在堅硬的雪地上赤足行走數小時而毫無怨言。
要將喜馬拉雅山訴諸于筆墨根本不可能,可謂百聞不如一見。無論你是遠觀這些龐然大物,那時它們看著像夏日的云朵;還是處于山腳下,在澗水劈開的幽谷中前行,驀然山回路轉,你會驚嘆地注視著那些閃閃發光的萬仞冰壁——不管你怎樣觀看,它都是不可思議、無法形容的。
此乃喜馬拉雅山的浪漫之處,但喜馬拉雅山之旅并非全程都那么刺激想象力,介于崇山與平原之間的中間地帶有很多的峽谷,那里只有炎熱、沉悶與單調。從代赫里到烏塔卡西的小徑則介于這兩個極端之間,只有當山谷的拐彎處展現新景色,或者路線靠近巴吉拉蒂河的咆哮河水時,路途才變得趣味盎然。
關于巴巴在烏塔卡西當地聯系求道者和高級靈魂的記述,以及他的行程日志,讀者可參閱匯總。除了在喜馬拉雅山的這項工作,可以看到他還做了大量的其他工作,而前往烏塔卡西的徒步跋涉只是一場大范圍旅行的一部分,其范圍之廣幾乎遠至東巴基斯坦(譯注:今孟加拉國)的邊境。
最后,讀者可以看到,匯總一開始記述了在孟買的更多聯系。對許多人來說很明顯,巴巴的聯系,在某些時候表現為“區域集中”階段。我用這個令人生畏的詞匯,無非是指:在某些時候,巴巴會一遍又一遍前往某個城市或地區,聯系那里的瑪司特和高級靈魂;往往反復聯系同一批對象。這種集中性,于1943和1944年在克什米爾,以及1945年在海得拉巴,都很明顯;還有自1947年秋以來,我們發現巴巴將注意力集中于兩個新的中心,即孟買和古吉拉特。很難說清,這些區域集中的階段,是為了方便起見,還是像許多人的感覺,它們有著遠更深刻的意義,因為巴巴對這項奇特工作的意義一概緘默不言。我的感覺是,他的工作要么過于個人化,故其性質和意義跟我們毫不相干,要么它的細節太過錯綜復雜、晦澀難解,即使予以詳細解釋,我們也不可能領會。因此,既然我們看不到面紗背后的東西,就必須滿足于對面紗本身的描述——僅僅記錄行程和聯系——所以我們接下來將進行匯總。
**聯系匯總**
**1948****年****3****月****15****日至****5****月****14****日**
**=特別有趣
*=有趣
**日期:1948年3月15日**
記載:美赫巴巴在孟買聯系一些新瑪司特:
哈吉?奴爾?艾哈邁德巴巴,是一名帕坦老人。多年前,他當過校長,會給學生講授古蘭經和夏里亞特。然而,似乎有一天他變得陶醉于神愛,因為他離開了學校,開始裸身到處流浪。那時候他在孟買一個叫庫爾拉的郊區,在那一帶居住了近12年。如今他住在孟買本迪集市的消防站附近,一個修表匠哈吉?伽富爾的家。1933年,哈吉?伽富爾帶奴爾?艾哈邁德一起赴麥加朝圣;之后,二人名字都被冠以“哈吉”尊稱。哈吉?奴爾?艾哈邁德巴巴是一名好瑪司特。他現在處于撒里克式狀態,受到孟買的帕坦同胞的高度尊敬。
有一名挺好的瑪司特(名字未記錄),坐在本迪集市消防站的臺階上。這是巴巴第二次聯系他。
夏?薩赫伯最初來自(德干)海得拉巴,但據說過去40年一直在孟買。他是高個子,身穿黑色長卡夫尼,顯得更高。他在孟買到處流浪,雖然不是著名的靈性人物,實際是一名高級行者*。
有一個衣衫襤褸、蓬頭亂發的中年瑪司特,在本迪集市的加油站附近。他酷愛嚼煙,衣衫被唾液浸染成深棕色。他的目光卻明亮清澈,仿佛心靈被內在喜樂點亮。他是中級瑪司特。
度尼瓦拉巴巴是一名好瑪司特,會撿垃圾,用來焚燒。然后坐在火前,烤火暖手。除了腰布,一絲不掛。(dhuni表示圣火。)
[*注:對高級行者的定義,參閱《行道者》第一章。]
**日期:1948年3月17日**
記載:巴巴仍在孟買,繼續聯系:
艾哈邁德?瑪斯坦,腹部圍著一只麻袋,他所選擇的“家”,說明瑪司特不僅毫不在乎居住何處,而且往往喜歡讓自己住在令人作嘔的環境中(參閱《行道者》第一章),因為艾哈邁德?瑪斯坦住在公共小便池附近。他是一名好瑪司特。
賽義德?奴爾?阿里夏是一名老人,中級瑪司特,手指戴滿戒指。他喃喃自語,四處流浪,其持續的念叨,偶爾被大聲驚呼所打斷。
**日期:1948年3月18日**
記載:巴巴仍在孟買,繼續聯系:
奴魯丁?瑪司特巴巴,是一名好瑪司特,污穢不堪,四處流浪,隨處睡覺。
**日期:1948年3月19日**
記載:這是巴巴在孟買的最后一日聯系。
阿里?侯賽因是一名中級瑪司特。關于他,只知道:他在一個地方坐了很多年。
伊斯邁爾?巴巴?瑪斯坦,看似55歲左右,就像阿里?侯賽因,他也長年累月坐在一個地方。
安拉?迪亞巴巴是一名中級瑪司特,僅有的衣物就是一小塊麻布。他到處溜達,無緣無故地罵人,有時隨處停止溜達,蹲一會兒,再繼續行走。
在孟買完成這些聯系后,巴巴返回阿美納伽。
**日期:1948年3月25日**
記載:當天巴巴離開阿美納伽,前往孟買。古斯塔吉、拜度、卡卡、埃瑞奇和查干隨行。當晚一行人離開孟買,前往卡特尼、安努布爾和安比加普爾(中部省邦)。本次旅行的目的是訪問一名親密弟子,其在安比加普爾擔任重要的行政職務。未對高級靈魂進行聯系,故此次訪問安比加普爾的細節與本冊子主題無關。這里只需說,巴巴受到熱忱衷心的接待。之后巴巴從安比加普爾出發,往南越過森林覆蓋的群山,來到賴格爾,再乘火車赴加爾各答。
**日期:1948年3月30日**
記載:* 當天巴巴抵達加爾各答。這是巴巴對印度東門戶的這座大城市的第四次重要訪問。第一次重要訪問在1940年6月,當時聯系了偉大的賈拉里型瑪司特卡瑞姆巴巴;第二次在1943年,災難性饑荒正盛之際;第三次在1945年。巴巴在其他時間也去過加爾各答,此處的重要一詞,是指他對高級靈魂、饑民或窮人的工作。
本次訪問自有其趣味,因為巴巴在加爾各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乘火車去東巴基斯坦的首都達卡。然而列車一到拉納加特,即進入東巴基斯坦之前的邊境車站,巴巴就命令隨行者下車,然后他們乘下班列車返回加爾各答,當晚7點半到達。批評者會反駁說:“為何無緣無故地改變主意,這是無限能力和無限知識的征象嗎?”當然,這樣的問題無法明確回答。一個人只能說他確信,這種計劃的突然改變肯定有意義,這些時候巴巴在制定他自己的復雜計劃,而隨行者必定被蒙著眼在其中扮演他們的角色。
故在批評者看來,這次旅行可能像一場徒勞無果的惡作劇;但對那些了解巴巴的人來說,他計劃的變通性富含意義。支持這種意義的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直覺;一種發自內心的確信,推翻了批判性智力的抗議。
**日期:1948年3月31日**
記載:巴巴仍在加爾各答,開始聯系高級靈魂。
馬斯坦?夏是一名皮膚黝黑的瑪司特,除腰布外一絲不掛。他在中央大街的綜合醫院附近閑逛,并自言自語。之前巴巴曾聯系過這名瑪司特,(很可能)是《行道者》附錄中提及的阿里?夏?馬斯坦,那里對他沒有描述。馬斯坦?夏是一名好瑪司特。
拉姆達斯?巴巴是一名七旬老人,中級瑪司特。
夏姆謝爾?達塔是另一名七旬老者,也是中級瑪司特。
蘇非先生,1945年10月首次聯系過(見《行道者》附錄)。他是很好的瑪司特,住在帕克馬戲城附近屠夫巷的一間小室里。
拉希姆?夏是一名來自卡提阿瓦的老人,中級瑪司特,不是特別有趣。
**日期:1948年4月1日**
記載:繼續在加爾各答聯系:
凌晨4點,首先聯系的是一名中級瑪司特,名字未記錄,坐在一家蘇打水廠外面。
阿卜度雷赫曼巴巴是一名中級瑪司特,養著貓和狗。
** 夏?杰罕是一名很好的第五層面瑪司特。他坐在一個昏暗骯臟的房間里,屋里塞滿了發霉的書和成堆的垃圾。他用一扇屏風封住門,又沒有窗戶,因此光線很差。夏?杰罕本人如房間一樣臟,衣衫襤褸,令人作嘔。傳說他曾坐在納庫丹伽大橋附近的一棵枯樹下,有一天這棵枯樹竟復活了。還據說,警察在一次驅趕乞丐的過程中,曾拘留了夏?杰罕,但有些民眾尊敬這名偉大的瑪司特,不懈地請愿,警方被迫在幾小時內就釋放了他。夏?杰罕現住在這間昏暗的小室,是作為一個屠戶的客人,該屠戶尊敬他。
哈吉?薩赫伯?特爾瓦拉,1945年10月首次聯系過,在《行道者》附錄中記錄為特利瓦拉?瑪司特。4月1日再次聯系他,他是一名很好的瑪司特;本次訪問加爾各答聯系過的最好瑪司特之一。他坐在納庫丹伽大橋附近,人如其名,喜愛油(tel),一邊喝,一邊把油涂在全身和衣服上,因此臟得難以置信。
* 當天晚上,巴巴和男子們乘杜恩特快列車,離開加爾各答前往哈德瓦。旅途中,發生一起“間接”聯系,值得記述。從加爾各答到哈德瓦的鐵路途經貝拿勒斯,在貝拿勒斯車站,巴巴指出一個身穿赭衣的可敬老者,他身邊有三四個同樣衣著的年輕人。老者和同伴進入隔壁車廂,巴巴指出:該老者是“很好的靈魂”。他隨后派埃瑞奇去隔壁車廂,向老者打聽烏塔卡西的圣人和瑜伽士。埃瑞奇奉命前往,驚訝地得知老者正是來自烏塔卡西,現在要返回故鄉。老者告訴埃瑞奇,他叫德烏吉瑞。隨行者是他弟子,尊稱他德烏吉瑞?馬哈拉吉,表明他們對他的尊敬。
后文將會看到,巴巴在逗留烏塔卡西的最后一天,聯系了德烏吉瑞?馬哈拉吉。老者在阿約提亞下車,應一些當地信徒的邀請,在那里待幾天。因此返回烏塔卡西被耽擱,在巴巴啟程返回代赫里的前一天,老者才回到他的總部。
**日期:1948年4月3日**
記載:當天巴巴來到哈德瓦,神圣恒河岸邊的朝圣者之城。這是巴巴一行前往烏塔卡西前的最后一個重要城市。故查干和卡卡遵令為登山之旅購買供給品,同時巴巴、拜度和埃瑞奇則出發搜尋瑪司特。
* 在主河壇,他們發現一個叫哈奴曼巴巴的中年瑪司特。他嘴巴奇特,上下顎各有三排(原文如此)松動骯臟的牙齒;不過是個好瑪司特,喜歡遞錢給小孩子,但無人知曉他的錢從何而來,因為他從不乞討。因此,當拜度試圖給哈奴曼巴巴一安那時,瑪司特拒絕接受,反而給拜度一安那。
聯系過哈奴曼巴巴后,還聯系了一名求道者*。
** 巴巴和兩名弟子穿行在城中的街巷河壇時,他們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坐在街邊的木平臺上。巴巴示意弟子們去接近老人,表示應該向他打聽哈德瓦的瑪司特和高級靈魂。簡短交流一番后,巴巴一行繼續前行,可不久看到老人跟著他們走街串巷。既然他緊追不舍,巴巴命埃瑞奇去問他,為何尾隨他們。老人回答說,他在尋找一位古魯,并引述卡比爾的話:沒有古魯的幫助,不可能證悟真理。他接著說,他已經老了,恐怕未證悟就會死去。最后他對巴巴直言說:“我覺得您指導我最合適。”巴巴回復,叫他要越來越愛神,愛得像一條離開大海的魚,其唯一渴望就是回歸大海。
不過,這并非最后的會面。過一兩小時,巴巴聯系過上文所述瑪司特后,穿過街道返回時,他突然提起那個老人,稱贊起他的愛神程度。談論幾分鐘后,看見老人出現在街對面,遂招呼他過來。巴巴下令買三個橘子,他要把這些橘子給老人,祝福他。老人一看要從巴巴手里接受帕薩德,就先洗了手腳,才來到他選的古魯跟前。巴巴囑咐他,要懷著不斷增強的愛,在內里尋找神,還說如果他這樣做,會很快見神。也許應該說明一下,即巴巴的名字從未泄露,故老人顯然沒有外部手段知道巴巴是誰。
[*注:對求道者的定義,參閱《行道者》第一章。]
**日期:1948年4月4日**
記載:當天早上,巴巴和男子們離開哈德瓦,乘巴士前往瑞希克什。一到那里,就雇了九名尼泊爾苦力,把行李運往烏塔卡西。安排停當后,巴巴到布拉姆埃舍,聯系了塔坡萬?斯瓦米。塔坡萬?斯瓦米在瑞希克什山谷一帶廣受尊敬。
**日期:1948年4月5日**
記載:巴巴和男子們乘巴士前往代赫里-格爾瓦。路途要攀越兩個山隘,景色雖壯觀,但對普通旅行者來說,路況太惡劣,不禁會懷疑自己能否走到代赫里,故近乎索然無味。九名苦力也啟程去代赫里,但他們徒步,經由數個山隘走捷徑,故一天就能從瑞希克什走到代赫里。當晚巴巴一行抵達代赫里-格爾瓦。
**日期:1948年4月6日**
記載:* 在本冊子的引言段落,試圖對總體喜馬拉雅山——以及具體這一部分——勾勒出大致輪廓。想象一下,這個代赫里小鎮,隱遁在一片炎熱潮濕的山谷中,渾濁湍急的巴吉拉蒂河,沿著該鎮的中心轟鳴流過,因70或80英里外高山上融化的雪水而高漲。你可在想象中看到,上方的山坡被梯田切割得像巨人的臺階,僅被不規則的小塊樹林、深洼的溪谷或者裸露的陡峭巖石所打斷。當你讀到地名、各地之間的里程等單調細節時,請不要忘記:腳下的滾燙石子,或者那種口干咽燥,連水壺里的溫水都難以緩解。更不要忘記,疲憊的你每走一步,腳趾的水泡都會刺痛,無情的驕陽炙烤著你的后背。總之,要記住:從代赫里到烏塔卡西的旅程,長度雖然只有40英里,卻相當炎熱、艱苦且陡峭。
因此,巴巴和男子們知道前方的征程極為勞累,4月6日在代赫里休息,以便為未來的幾天養精蓄銳。不過,當天在代赫里本地,巴巴聯系了兩名瑪司特:
瑪司特?艾哈邁德?蘇非?薩赫伯,是一名很好的瑪司特,有時撒里克式,有時瑪居卜式,以賣肥皂謀生。他在代赫里深受尊敬。
瑪司特?瑜伽士,住在代赫里的幾間騾廄里,毫不在意身體需要。
**日期:1948年4月7日**
記載:當天早晨5點半,巴巴,他的五名男子,九名苦力,開始徒步旅行,前往烏塔卡西。下午抵達12英里外的夏蘇森林客棧。
**日期:1948年4月8日**
記載:早晨5點離開夏蘇,前往14英里外的達拉紹。在達拉紹,大家入住卡利-卡姆布利瓦拉客棧。
**日期:1948年4月9日**
記載:離開達拉紹,前往16英里外的烏塔卡西——旅行終點。最后這天,景色迷人,路上有很多農民,帶著山羊、綿羊、奶牛、狗及帳篷,搬到高地牧場度夏。但道路艱辛,傍晚抵達烏塔卡西時,巴巴和隨行者的腳都磨出水泡,很疼。
在烏塔卡西,他們入住博拉旅社,著名慈善家博拉捐建的大型客棧。
**日期:1948年4月10日**
記載:巴巴開始在烏塔卡西聯系:
法哈瑞巴巴,只吃花、果和根莖,除了腰布,赤身裸體。他過去住根戈德里,現在住烏塔卡西的馬尼-卡尼堪-伽特。他是一名初級行者。
迪伽姆巴?阿瓦度特是一名薩度。
南伽巴巴,也叫羅摩南德吉,全身赤裸,沉默多年。他住在烏塔卡西3英里外的拉克希伊希瓦,每天來烏塔卡西一次取食物。
上述三人被請到博拉旅社,由巴巴聯系。
甘伽南德?馬哈拉吉,是個老人,坐在瓦賈利的凱拉希埃舍的一間小暗室內,閱讀一些東西。本地人高度尊敬他,巴巴非常喜歡他,聯系他兩次。他是一名高級行者。
拉姆吉?馬哈拉吉在薩特貝拉埃舍,是求道者。
柴坦吉瑞?馬哈拉吉是個老人,求道者。
尼帕利?斯瓦米?馬哈拉吉,是一名老薩度,也是求道者。
比爾吉瑞?馬哈拉吉,是一名老薩度,住在德烏吉瑞?馬哈拉吉的寄宿處。他是求道者。
布拉瑪南德吉?馬哈拉吉,給兒童做靈性培訓。還監管薩度用房的建設和維護;他是理智型、真誠的求道者。
**尼古南德吉?布拉瑪查瑞,是孟加拉人,很好的瑪司特。年近80歲,形容枯槁,精力充沛,衣服很臟。他住在烏塔卡西一座杜爾迦神廟的小室里。巴巴去聯系他時已近黃昏,尼古南德吉領著巴巴,進入廟里他的小房間。瑪司特隨后劃了根火柴,在火光中端詳巴巴的臉龐,他凝視著巴巴的容顏,滿臉喜悅。巴巴非常滿意對這名好瑪司特的聯系。
魯德拉吉瑞?圣雄(納伽?潘蒂),是一名老人,求道者,在韋希瓦納施廟。
錫布普里吉?納伽?潘蒂,也在韋希瓦納施廟里聯系。他也是求道者。
丹迪?斯瓦米,也在這座廟里,那里的第三名求道者。
馬內夏南德吉?斯瓦米是烏塔卡西的瑪罕特,官方靈性領袖。
曼伽吉瑞?馬哈拉吉,據說有104歲,駝背得厲害,身體又瘦,蹲坐時,腦袋近乎碰到腳。他住在克達爾-伽特上的一間昏暗小室。他是初級行者*。
潘迪拉姆?馬哈拉吉是一名薩度。
迪亞尼?馬哈拉吉也是一名薩度。
契塔姆巴拉南德吉,是一名求道者,在烏塔卡西附近的科特希瓦。
甘伽普里吉是一名薩度,求道者,在凱拉希埃舍。
[*注:對初級行者的定義,參閱《行道者》第一章。]
**日期:1948年4月11日**
記載:巴巴在烏塔卡西繼續聯系:
馬哈拉吉?朱格南德吉是一名優陀西派的求道者。
這些都是求道者:尼古納南德吉、尼希查達斯吉、阿瓦度特?納伽?潘蒂、普拉吉納施吉、拉姆達斯吉?馬哈拉吉。
羅摩克里希那圖書館里的三名薩度:阿特瑪南德吉、戈溫達南德吉、納施吉。
斯瓦米?桑塔南德吉,住在河另一邊的焦希馬特(Joshimath)。他是求道者。
* 韋希奴?達特?迪伽姆巴,大約80歲,不過容顏年輕得多。他很高級,巴巴說他集三者于一身——瑪司特、圣人和兒童;在烏塔卡西聯系的最佳者之一。他赤身裸體,沉默多年,只到五戶家庭乞討食物,僅接受他需要的東西。他很高興聯系上巴巴,并向巴巴做“飛吻”手勢。他住在提洛特村。
斯瓦瑞夏南德吉醫生,是一名年邁老人,孟加拉醫生,住在德烏吉瑞?馬哈拉吉的埃舍。他是求道者。
**日期:1948年4月12日**
記載:這是巴巴最后一天在烏塔卡西聯系。
南伽?巴巴?羅摩南德吉一直沉默多年,赤身裸體。頭發因常年抹灰而呈金色。他被召到博拉旅社,由巴巴聯系。他是求道者。
師利?賢卡?阿希拉姆吉是一名薩度。
* 德烏吉瑞?馬哈拉吉是一位心界行者*。這是跟巴巴乘同一班列車旅行,從貝拿勒斯到阿約提亞下車的那名老者(見4月1日記錄)。他4月12日回到烏塔卡西,巴巴在韋希瓦納施神廟聯系了他。后來聽說,德烏吉瑞?馬哈拉吉赴貝拿勒斯的這趟旅行,是他很多年來第一次從烏塔卡西出行。此次與德烏吉瑞的聯系,是巴巴在烏塔卡西進行的最后一場聯系,次日早晨巴巴一行便啟程返回代赫里。這三天逗留烏塔卡西期間,還聯系了大約25名薩度,但這里未詳細列出;他們僅是薩度而已,靈性上不是特別有趣。
巴巴在烏塔卡西買了一只黑褐色的蓬毛小山犬,并給它取名“鍋鍋”,大致可譯為“胖墩”。回阿美納伽的整個旅程中,巴巴都親自照料并喂幼犬。
[*注:對心界行者的定義,參閱《行道者》第一章。]
**日期:1948年4月13日**
記載:巴巴和男子們從烏塔卡西啟程,返回代赫里。當晚在6英里外的納考里歇息。
**日期:1948年4月14日**
記載:離開納考里,前往達拉紹;在達拉紹宿夜。
**日期:1948年4月15日**
記載:離開達拉紹,前往夏蘇;在夏蘇宿夜。
**日期:1948年4月16日**
記載:離開夏蘇,前往代赫里。凌晨4點一行人在黑暗中出發,提著煤油燈照路。看似此地山谷正在修路,以便機動車最終可以上山,通到烏塔卡西。修路工人四處傾倒成噸的土石,導致原路(它從初具雛形的新路下面經過)多處被堵塞。一行人不得不攀越途中的兩堆陡峭碎石——黑暗中的棘手艱險障礙。來烏塔卡西途中,沒有這些碎石堆。
抵達代赫里后,九名苦力領薪后被遣離。
**日期:1948年4月17日**
記載:當天早晨,巴巴和男子乘巴士前往瑞希克什,從那里再赴哈德瓦。當晚抵達哈德瓦,乘首班火車赴德里。
**日期:1948年4月18日**
記載:離開德里前往阿格拉,當晚抵達。
接下來三天,巴巴聯系了阿格拉的瑪司特及其他行者:
加里布?納施是一名初級行者。
法塔赫?穆罕默德,按記載被聯系過,但沒有記錄他的特征。
布拉?夏是一名好瑪司特。
穆罕默德?侯賽因是一名蘇非徒。
希朗巴巴,1944年首次聯系過,在《行道者》附錄中有記載。他在一條巷子邊坐了很多年。
** 瑪居卜巴巴是一名很好的瑪司特,坐在精神病院對面。他穿著很臟的卡夫尼,不斷地自言自語。通常問他什么,他會重復問題,會自稱是阿格拉的皇帝。也許這表明,他應該住進所坐之處對面的醫院,但巴巴告訴我們:瑪居卜巴巴是一名很高級的瑪司特。
* 哈吉巴巴,幾年前去過麥加;故被尊稱哈吉。他是一名好瑪司特,住在清真寺的一個房間里,不斷地給人錢。巴巴和弟子跟他在一起時,哈吉巴巴給一名女孩5盧比,叫她還1派士給他。還給一名老嫗1盧比,后者向他要些火柴;哈吉巴巴從房間的貨架上,取了一盒火柴給她。哈吉巴巴把自己房間稱作酒館,跟人們說他在那里飲酒;但他只飲神愛之酒。聯系阿格拉的這些瑪司特之后,巴巴一行于4月21日中午前往阿美納伽,22日下午抵達。
除了本匯總列出的這些人,在到訪的各個地方還聯系了很多薩度和瑪司特,但那些人沒什么特色,不是特別有趣,故未留存相關記錄。本次旅行結束時,巴巴解釋說,他原計劃聯系56名高級靈魂,這已完成,故對旅行成功結束感到滿意。
**日期:1948年5月9日**
記載:** 馬哈拉吉,一名那格浦爾的瑪司特,由巴巴達斯帶到阿美納伽的巴巴住所。
自1939年初以來,美赫巴巴明顯地從事對神醉靈魂的工作,故大多數伴隨他生活和工作的人都有機會觀察到,這些古怪行道者的至少某些特征。不過,如果你問一名巴巴弟子,為何某某人是瑪司特而不是瘋子,他很可能會簡單地答道:“因為巴巴這么說。”換言之,普通人或普通弟子并沒有資格判斷這些人,因為他的唯一衡量標準是通過這些人的外部行為來評估他們。但瑪司特身上有一種品質——至少那些跟巴巴有大量聯系的瑪司特——即不管他們的行為舉止多么奇怪,卻會讓一個陪伴他們身邊的人感到明確無誤的快樂。他們一點都不會發出,精神病人所散發的那種微妙憎惡感,實際上反而會激發一個人自己內里的和諧感,那種和諧感你也許不會馬上意識到,但最終會變得真實而明顯。因此,如果你問起美拉巴德的男子們,他們喜不喜歡穆罕默德和阿里?夏,兩位和滿德里在那里共同生活的瑪司特,我相信你會發現,人人都自發地感到被他們吸引。
因此,如果我們接受這點,即一名真正的瑪司特會以令人愉悅的方式觸及一個人的生命根基,那么我們會推測:動物們,對孰敵孰友擁有明確的本能,會不會也受到他們的吸引?答案是,許多情況下,動物們確實會和瑪司特一起親近地生活,對《行道者》附錄作一番研究將揭示這點。馬哈拉吉,這名那格浦爾瑪司特的現有例子,也生動地說明瑪司特與各種類型動物的相互吸引,故值得詳細記述。
據說馬哈拉吉大約80歲,但他看起來可能要年輕10歲。他除腰布外全身赤裸,一頭蓬亂黑發,白胡須。你對他說話,他會看著你,慈祥地笑一笑,之后繼續陷入遐想,或者將注意力轉回到他的動物身上。據說在那格浦爾,他身邊總圍著近25只狗。一被帶到阿美納伽,他就開始收養各種動物——他會去散步,這些動物會跟著他回家——第一天結束,就有8或10頭奶牛,5或6只狗,來到住處花園里。
馬哈拉吉的不倦消遣,就是給這些動物朋友喂食,為了飼料隨時可取,住所突然面目一新,變成了倉庫。當時供牲畜的飼料和牛奶的預算是,一天大概14盧比。
馬哈拉吉為了親近他的牲畜,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戶外樹下度過。他的四周亂糟糟地擺著盤、桶和陶盆,每天多次往里面放飼料或牛奶,就近的樹枝上吊著許多茶托,鳥兒可以從茶托上啄食。狗和奶牛不進食時,會躺在馬哈拉吉的身邊,不規則地圍成一圈。有一頭褐白相間的公牛熱情洋溢,會用舌頭舔遍他的全身。臉被舔時,瑪司特會緊閉眼睛,或者仰躺在牛的前腿之間,任牛從頭到腳舔遍他的前身。他似乎確實很享受這些粗魯而親昵的“沐浴”,因為整個過程中,他會閉眼躺著,雙手枕在腦后。
巴巴說,馬哈拉吉是一名“反常的瑪司特”,不符合《行道者》第一章描述的八個類型中的任何一類,不過他也是一名高級瑪司特,十分配合巴巴對他做的工作。他從不洗澡,從不自己吃飯,所以每一口飯都是巴巴喂他的。馬哈拉吉的心情似乎完全依賴于他的動物朋友在場,因為當他處于它們中間并照顧它們的需要時,他就活躍快樂,而當他被帶進屋,離開它們后,就變得無聊又孤僻。他在阿美納伽住到5月14日,由巴巴達斯把他送回那格浦爾。
美拉巴德,1948年
威廉?鄧肯

馬哈拉吉準備喂奶牛

地圖上,有本冊子提及的地名
?
譯自威廉·鄧肯著《行道者——美赫巴巴與神醉者》(The Wayfarers-Meher Baba with The God-Intoxicated by William Donkin, 1948)
翻譯:石灰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