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瑞奇·杰薩瓦拉
我該怎樣向你們解釋美赫巴巴是多么地自然呢?我常說無知乃是神人與我們交往時所使用的最銳利武器。他不得不通過無知來跟我們打交道,否則會是很可怕的。巴巴是無所不知的,他知道一切,但若是他讓我們感覺到這一點,那會發生什么呢?你會感到赤裸無遮。假設你要去見某個人,并知道那個人知道你的一切,你曾做過的一切,你曾有過的最卑鄙的念頭,那樣的話你會跑開的。
所以當有人來見巴巴時,巴巴會表現得一無所知。“你是誰?你從哪兒來?旅途順利嗎?”巴巴顯得什么都不知道。有時人們把新生的嬰兒抱來,放在巴巴腿上,他會逗嬰兒玩兒,捏他/她的腮幫,握他/她的手指,然后看著驕傲的母親,打手勢問:“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請注意,嬰兒是光著身子的。巴巴能輕易地看出是女孩兒還是男孩兒。但他的不知裝得如此得完美,他天真地看著嬰兒母親,打手勢。這個手勢表示男孩兒,這個表示女孩兒。巴巴會打手勢問:“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有些人一想到神,就會自動地聯想到奇跡。也有很多與巴巴有關的奇跡故事,但巴巴總是堅持說他從來不施奇跡,并且說是他的愛者的信心創造了這些所謂的奇跡。人們確實時而來報告說,他們的病在巴巴觸摸后不治而愈,或者他們被巴巴祝福后,生意徹底好轉,但這里的奇跡在哪兒?
奇跡究竟是什么呢?一般人對奇跡的概念是某個超自然的事件,它不服從自然的法則。但奇跡本身乃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怎么會是超自然的呢?有一次,阿姆瑞特(Amrit)的父親庫瑪(Kumar)指控巴巴施奇跡:“巴巴,您總是說您不施任何奇跡,但我親眼看見您施很多奇跡,我不明白您為什么這樣說。”
“什么奇跡?”巴巴問。
“嗯,巴巴,就說我們第一次見面的那次吧?我妻子給您和隨行人員做飯,您卻讓所有在場的人吃,但我知道那根本不夠那么多人吃的。不僅如此,您還給每個人盛很多,堅持要他們再添一碗。我把剩下的端給女門徒時,看了一下飯盆,米飯只用了一小部分。那就是奇跡!”
“什么奇跡?”巴巴反問道:“你愛我。你要是看見我需要什么東西,即便我不問你要,你也會想辦法給我弄到,是不是?”
“是的,巴巴。”
“我有那么多愛者。不僅僅是這個存在層面的人;我在所有的層面上都有愛者。這些愛者會努力幫助我。他們看見飯盆里沒有足夠的飯讓每一個人吃,就在我盛飯的時候,他們重新把飯盆添滿。但這與我毫不相干,這不是奇跡。他們看見我需要什么,而主動地供應。這有什么奇跡可言的?”
“是這樣的。比如說你要去拜訪某個王公,在他的宮殿里做客。仆人們來,替你把行李拿到你的房間,甚至幫你打開行囊。再比如說,有個仆人去你的浴室,看到那里沒有香皂和毛巾。他會走到王公那兒,打擾他說客人房間里沒有香皂毛巾嗎?不會的,他只會自己去拿香皂毛巾來,放在浴室里。王公甚至都不知道正在發生的一切。他的仆人替他料理好一切。這是奇跡嗎?同理,我的‘助手’也料理好我的需要,而不用告訴我。”
每當人們告訴巴巴,說他施了某個奇跡時,巴巴總是面帶驚訝,打手勢道:“這對我來說是新聞。”或者說:“我這是第一次聽說。”
奇跡是什么?難道太陽每天升起這個事實不是奇跡嗎?看看門外,診所前的樹木。看看那些綠色有多少不同的色度,難道那不是奇跡嗎?難道我們的存在本身不是奇跡嗎?
但我們卻不認為這些是奇跡。它們是奇跡,我說它們是奇跡,但我們從來不把它們看作奇跡。那是為什么?因為他們太自然了,我們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這也是我試圖想說的,關于巴巴。他是那么自然,以至于那些別人認為是奇跡的東西,在他面前也顯得那么自然,我們從來不把它們當作奇跡。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有一次巴巴在普納布施達善。就在古魯帕薩德(Guruprasad)后面,有幾千人。巴巴的座位在前臺,一排一排的座位,延伸開去。你們在錄像上看過這個場面。男人坐一邊,女人坐另一邊。中間一條走廊將兩邊隔開。前來達善的人中,有一位婦女,她很愛巴巴。她坐在最后排,剛好在走廊旁邊。她喜歡坐在走廊邊,這樣她稍微傾斜一下身子,就能看見前臺的巴巴。
巴巴舉辦達善活動時,通常是上午有一個項目,中午休息吃午飯,人們下午回來,會有另一個項目。有時這連續幾天。我記不確切那次具體是幾天了,記得大約三天。每天這個婦女都坐在最后排的走廊邊上同一個座位上。
有一位男人也總是坐在走廊的另一邊,剛好在她的對過。他們每次都坐在同樣的位置上,連續幾天。幾天過去了,這個婦女開始想:“我不知道巴巴是否知道我在這兒,我能看見巴巴,但他坐得那么遠,在講臺上顯得那么小,這里有幾千個人,我坐在最后排,他怎么會看見我?他怎么能越過前面那么多個頭看見我呢?”
她有這樣的想法是很自然的。她說的也對,那兒有幾千人,怎么能指望巴巴注意到一個坐在最后排的人?但就在這時,巴巴讓我呼叫一個人的名字。這是那個坐在最后排走廊邊的男子的名字。我現在忘了他是誰了,但我記得巴巴讓我用廣播話筒呼叫這個人。我呼叫后,他站了起來。他在這么多人后面,顯得很小。我說:“巴巴說某某(我說出他的名字)怎么了?他在哪兒?他今天來了嗎?”這時他在人群中叫道:“巴巴,我在這兒!”
巴巴看著他,打手勢說:“你為什么換座位?這幾天你一直坐在后排,今天為什么換位置?”
“我想離您近點兒,巴巴。”那個人答到。
巴巴打手勢說:“回到原來的座位上。”因此那個人又回去,坐在走廊邊的空位上,在那個婦女的對過,她剛才正在想巴巴是否知道她在這兒呢。
巴巴沒有突然停下一切事情,向那個婦女宣布:“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而且我知道你在那兒。”那會顯得像個奇跡,但卻會讓在場的每個人不自在。那會制造不同的氣氛。巴巴想要他的愛者在他身邊感到放松。所以巴巴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詢問那個換座位的人。那位婦女放心了,感到巴巴也一定知道她在那兒。
你們看,瑪麗這個星期每天都坐在那兒,大廳對過,窗戶下面。假若她今天來,突然坐在巴巴的椅子邊,我就會注意到。即使我的視力,也能看到整個房間,發現瑪麗今天不在那兒。我就會想:“瑪麗在哪兒?她病了?她為什么今天沒來?”記得那次我對約翰就是這樣的。我的視力不好,所以那天他坐在平常不坐的地方時,我把他當成了某個新人,問他是誰。我看不清他的臉,看著有點像約翰,但我知道他不坐在那兒,就問他是誰。我以為那是某個新人第一次來這里。
這沒有任何超自然的因素,這反而是最自然的。跟巴巴相處就是這樣。甚至連他有時給我們的關于他無所不知或無所不能的暗示,都顯得如此地自然,我們連想都不去多想。現在回顧起來,我們會說:“是的,那表明巴巴是無所不知的,他一定知道我所想的。”但那時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使得我們與巴巴的親密不被任何的想法所干擾,諸如他知曉我們的心思之類等。
巴巴對人群里的一個人談話,另一個人會感到巴巴的回答是給他的。巴巴甚至看都不看那個人,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他知道那個人在想什么,但那個人卻感到那些答案是給他的。一切總是那么自然。
我曾經給你們講過我小時候怎么躲避巴巴,從后門溜出去玩的故事。后來巴巴用字母板給我講故事,我喜歡這個游戲,因為它不像其他的小孩子游戲,它讓我運用智力,對我是個挑戰,有吸引力。我一學會讀字母板,巴巴就加快速度。除了聽那些有趣的故事,還增加了競爭因素,因為他越點越快,我也總是努力跟上巴巴,就像在競賽時那樣。我感到這是更適合我的室內游戲。
結果是我學會了敏捷地讀出巴巴指點的字。多年后我跟隨他生活時,已經知道了怎樣讀字母板。最近我講這個故事時,你們有個人說:“你看,巴巴那是在為將來訓練你。他知道你將要經常讀他的字母板,所以在你小時候,他就把你培訓成專家。”我聽到后說:“有可能。”不過說實話,我從來沒想過這一點。我從來沒有想到,我小時候巴巴教我讀他的字母板,是因為他知道,我將來會需要用這個。所以當那個男孩子指出這一點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那似乎太勉強了。
但我仔細想了想,則不得不同意,那是可能的。無論怎樣,它的效果是那樣的。但即使現在,整個過程都顯得是那么自然,我只是接受之。巴巴無所不知,所以當我還是個孩子時,他肯定知道我將會跟他在一起。但那樣想的話,似乎添加了不自然的因素,至少對我是這樣的。這讓最自然的事情顯得不自然。我試圖說明的是,巴巴所做的一切,總是顯得絕對地自然。這就是阿瓦塔的標記——他的自然性。
巴巴也要求我們與他自然地相處。他不喜歡人們合掌站在那兒,沉浸于景仰他。巴巴有一個來自南方的親近愛者。他不是正統的印度教徒,事實上,他公開地反對種姓制度的罪惡。但他在觀念上卻很正統,我應該說,他對靈性生活的看法很正統。比如,他從來不抽煙,不說臟話。他總是舉止很得體。
我們跟巴巴的關系很親密。當然,總是含有尊敬。我們跟巴巴在一起時無拘無束,但我們從來不放肆。總是有一條界線,我們不會逾越。我們可以跟巴巴說笑,我們不必裝得靈性高,但對巴巴我們從來不言行粗鄙。巴巴從未對我們說:“別對我說這種事情!別這樣對待我!”我們只是在內心感覺到,不應該以某些方式對待巴巴。有一種自然的尊敬,我們感到應該屬于巴巴,因此我們遵守這一點。這畢竟是常識而已。
我給你們說的這一切,都只不過是簡單的常識。但你們卻弄得那么神秘,其實這都是很簡單的。你們分析一切,有那么多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該怎么做?”“那種情況怎么辦?”“要是某個人這樣做,我該怎么辦?”你們把這一切都弄得那么復雜。
這就是為什么對每一個問者,我總是說:“第一且最重要的,是下決心成為他的。之后其他的一切都會自動到位。”你一旦下決心成為他的,就會僅僅做那些不阻礙你成為他的那些事情。你不必去分析你所處的每一個情形,并且試圖去確定巴巴想要你做什么。那樣的話你會發瘋的。只需要下決心成為他的,這個決心將以非常自然的方式給你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這不是什么復雜的考試,有艱澀的難題要你學習填塞。這個問題是,僅僅做那些自然地顯得正確的事情。
但人們說:“我們該怎樣下決心成為他的?這具體是什么意思?自然地顯得正確的東西,您是指什么?”所以我對他們說:“如果你不能下決心成為他的,那也仍然很簡單。只做那些你在他面前不羞于做的事情。只說那些你在他面前會說的話,只想那些你希望在他面前想的念頭。”你們看這有多么容易!
什么是僅僅做、說、想那些我們在他面前會做、會想、會說的事情?那就是讓他成為我們的時刻不離的伴侶。那就是好像跟他在一起那樣去生活。這就是為什么我試圖讓你們明白,跟他在一起是多么地自然。讓巴巴成為你時刻不離的伴侶,并不意味著巴巴總是在你身后監視你;這不應該讓你感到內疚,不安或不自在。巴巴是我們的朋友。他不希望我們與他生疏。
是的,在他面前我們確實會遲疑地做某些事情。正如我前面說過的,我們不會在他面前放肆,但這不是沉重的或不自然的壓抑;它自然地發自于我們對巴巴的愛。在他面前,你不想做某些事情。并不是你制止自己做,而是甚至要做那些事的念頭都不會產生,因為做那些事情會顯得絕對地不自然。
我再給你們舉個例子。我們跟巴巴在一起時,有時巴巴會心血來潮,打撲克牌。除了游戲時常見的那種戲謔外,我們會相互指責對方作弊,抗議,指責,爭吵,總之,我們完全自然地對待巴巴。以至于巴巴有時突然停下,提醒我們說:“不要忘了,我是神。”我們會點頭稱是,游戲繼續下去。
我們曾在美拉扎德的滿德里大廳打牌,在古魯帕薩德打牌。我們跟隨巴巴聯系瑪司特的旅途上,有時會在火車上跟巴巴打牌。當然,這里不存在輸者在地上蹭鼻子的問題(譯者注:跟巴巴打牌時,輸者一般在巴巴腳前蹭鼻子),因為那會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巴巴身上,這是他出遠門聯系瑪司特時不愿發生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坐火車旅行時,巴巴和我坐二等車廂,其余的滿德里坐仆人車廂。但他們會來我們車廂里打牌。若是乘務員進來,我就告訴他說這些人是我們的仆人,因此他們就可以留下來。尤其是開飯時間,他們跟我們在一起更沒問題,因為仆人自然需要來服侍主人用餐。
但是,就像那個南方來的愛者不理解我們的做法一樣,也會有很多人不理解巴巴打撲克牌。他們對神的概念相當不同。所以當這些愛者來訪時,巴巴總是表現得認真嚴肅,總之,他扮演著他們所期待的神的行為模式。我記得有一次我們正在打牌,突然一輛汽車開來,有幾個愛者來看巴巴。“快!”巴巴打手勢道,“坐在牌上。”所以我們都把牌收起,正襟危坐,最神情專注地望著巴巴。
愛者進來后,巴巴跟他們打招呼,談了一會兒靈性話題。我記不得巴巴說的什么了,是與某個崇高的靈性主題有關的,這符合他們的應該與神人討論哪一類話題的先入之見。過了幾分鐘,他們向巴巴致敬后離開。“他們走了嗎?”巴巴問。我去察看一下,確定他們的車開走了。“是的,巴巴,”我說,“他們已經走了。”巴巴笑著像這樣打個手勢:“把牌拿出來。”于是我們接著玩游戲。
我說跟巴巴在一起很自然,就是這個意思,但同時卻不干擾另一個人與巴巴的自然關系。
有時人們問我們:“但你為什么不問巴巴這個?”或者“你為什么不請巴巴解釋一下他為何那么做?”但在他面前這么做則顯得不自然。并不是說這么做是錯的,但我們從來想不到去這么做。我們在他跟前只是自然地以某種方式生活,而突然開始詢問巴巴他為什么做這做那,則顯得不自然。我們不去停下來,分析它,因之苦惱,像你們那樣。我們不會搓著手,想:“噢,我應該問巴巴還是不應該問巴巴?”我們只是自然地感到有時候適合問巴巴某些問題,有時候不適合。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有關什么時候適合提問題。那是在東西方大匯聚的前夕。古魯帕薩德后面的地面,被擦洗干凈,幾千把椅子將要被擺放成排,以便第二天早上達善用。巴巴的身體不太好,他已經就寢了,明確指示說不要打擾他。
我當時負責準備工作,我正要躺下休息一下,有人來報告說,達善的地面上爬滿紅螞蟻。顯然,擦洗布置地面時,驚動了螞蟻窩,現在數百萬的紅螞蟻在地面上爬行。這真是個問題。紅螞蟻不像黑螞蟻。紅螞蟻咬起人來很厲害。它們不大,但咬得卻很疼。我們不能讓那么多人坐在那兒,一直讓紅螞蟻咬。
另一個方面,我從跟隨巴巴的經驗中知道,他總是最講究從不殺害螞蟻。我們可以打蚊子。實際上,早年巴巴會鼓勵滿德里們殺蚊子。在大師之家(Manzi-e-Meem)期間,他們按照巴巴的命令,每人每天都要負責殺死一定數目的蚊子。但巴巴卻從來不讓殺死螞蟻。我們走路時,巴巴有時會突然改變步伐,然后指著地上,示意我們繞開走:“小心,這里有螞蟻,別踩著它們。”于是我們就格外小心地跨過去,或者繞行,以便不在無意中傷害它們。
我知道這一點。我知道巴巴從來不希望我們殺死螞蟻。當然,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你走路時不會老是盯著地,我們給巴巴開車時肯定壓死過很多螞蟻,但若是我們能避免的話,若是我們意識到螞蟻在那兒,巴巴總是要我們盡力不傷害它們。
因此我不知道該怎么辦。節目安排在第二天上午9點開始,必須立刻采取措施,但怎么做?巴巴告訴我說,他不想被任何的事情打擾。但我能做些什么?然而我知道達善項目是多么重要。我知道巴巴感到它是多么重要,所以我去敲巴巴的門,把他叫醒。
“你想要什么?”巴巴打手勢道,“我不是說過不要打擾我嗎?”
“是的,巴巴。”我解釋了情況。“那該做些什么?”
“不能把螞蟻消滅掉嗎?”
“能,巴巴。”
你看,我們很幸運。那時普納的城建工程師剛好是巴巴的愛者,他在古魯帕薩德幫我們做籌備工作。有他的幫助,我們能夠在那天夜里找來滅蟲劑噴灑地面,殺掉螞蟻。如果干一整夜,就能在第二天上午達善前擺好椅子。我把這一切講給巴巴。
“但是巴巴,我們應該殺死螞蟻嗎?”我問。?
“為什么不能?”?巴巴打手勢問。
“因為我知道您總是要我們盡量避免傷害螞蟻。”我解釋說。
巴巴做了個駁回的手勢,答道:“殺了它們。我的愛者比螞蟻更重要。”
所以我們弄來滅蟲劑,噴灑地面,使這個地方擺脫了紅螞蟻。我們干了一整夜,第二天早晨,數千只椅子全部擺好,沒有人知曉所發生的一切。這是我第一次得到暗示——巴巴的愛者的重要性。這不是說我們不必再努力避免傷害螞蟻,但這件事兒把事物置于其適當的角度,自然的角度。
關鍵的字是自然,這是我想強調的。對于那個從南方來的愛者來說,他感到按一定的方式行事是自然的,他天性虔誠,不會理解我們跟巴巴的親密。所以每當他要來訪時,巴巴總是提醒我們:“我的愛者今天要來,所以你們誰要是想吸煙,最好現在到外面去吸,因為若是看見你們誰吸煙,他會不安的。”
巴巴看到了其中的幽默。巴巴還會眼中閃爍著快樂,揶揄我們的衣著,說我們應該換上好點的衣服,在這個愛者到來時要舉止得體。然而巴巴確實是很認真的,我們不應該擾亂這個愛者與巴巴的自然關系。這個人對巴巴的愛很偉大,這不可否認,但他不會理解我們與巴巴相處的方式,巴巴尊重這一點。所以每一次他來,巴巴總是提醒我們:“最好在這個愛者來之前做那個事情。記住要拿出最佳表現。”
你們若是問我,在巴巴身邊我們必須要虔誠嗎?我會說:“不用,做你自己。”那個特別的愛者是非常虔誠的,巴巴不希望他的自然虔誠受到打擾,但這并不意味著每一個人都必須那樣做。我記得有一次巴巴在美拉巴德舉行撒晤斯(Sahavas)活動。別問我是哪一年,因為我已經記不住年份了。可能是1955年,當時說不同語言的群組從全印度來,與至愛親密相處一段時間。撒晤斯的意思,就是與至愛親密相處一段時間。為了讓每個人明白這一點,在第一天,巴巴就把所有的人叫到一起,對他們說,他們在美拉巴德期間,應該感到如在家里一樣,他不希望他們擔心任何的事情;他們的心應該是無拘束的,完全地專注于他。因此他們哪怕感到一點的不適,就應該立刻聯系這里的醫生。在美拉巴德期間,他們只應該感到徹底的放松,如在自己家一樣。
其中剛好有一個人患了痢疾。他是巴巴的一個長期的愛者,他走向前說,他有很多疾病問題,必須注意飲食等。鄧肯(Donkin)和尼魯(Nilu)醫生與他交談后,給了他幾項具體的指示,應該怎樣照料好身體。他應該避免吃脂肪高的食物,不能吃油炸的食物。我記不得給他的所有那些指示了,總之,他們非常精確地告訴他應該吃什么,不吃什么,以便保持身體健康。他們還確保他一定吃到所需的食物。
你們看巴巴多么無微不至。有數百人住在美拉巴德,如果其中有一個人需要規定的飲食,巴巴則確保他得到。就這樣撒晤斯開始了,每一個人都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跟巴巴在一起。巴巴住在美拉扎德,我每天上午開車帶他去美拉巴德。巴巴會走進那個小棚屋里(現在Ted和Janet住的那兒),用完早餐后,來到愛者中間。
巴巴每天早晨喜歡吃麻萊(malai)。你們有麻萊嗎?沒有,你們的牛奶是經過均質化和巴氏殺菌的牛奶,乳脂被去除掉,單獨賣。但我們這兒用直接從奶牛那里擠的奶。我們把它煮開,冷涼。冷涼后,乳脂浮到表面上,我們把它舀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麻萊,巴巴喜歡早餐吃。彭度(Pendu)當然知道這個,所以每天早晨他會給巴巴送來早餐托盤,上面有一小盤麻萊。彭度忙于照管其他一切事務,不能親自端托盤來,但每天早晨巴巴一到美拉巴德,他就會派一個男孩子端給巴巴。
然而,有一天我們到時,卻只有一丁點麻萊,巴巴問:“麻萊在哪兒?”
“我不知道,巴巴。”我說,“可能發生了某個小事故,麻萊被潑出去了。”
“叫彭度來。”巴巴命令道。
于是我叫來彭度,巴巴問他:“麻萊在哪兒?為什么就這么點兒?”
“我不知道,巴巴。”彭度說,“今天早上盤子滿滿的。”
“那是誰吃了麻萊?”
彭度叫來負責給巴巴送飯的男孩兒,但他發誓說當他打開品卓(pindra)取巴巴的麻萊時,盤子里只剩下一小點兒。
“也許是貓吃掉的。”我發表意見說。
但巴巴說:“小心,要保證明天不發生意外。”
第二天,麻萊盤子又幾乎是空的。送飯的男孩兒再次發誓說他沒有動它。你們知道品卓是什么吧?就是那些帶網門的大木柜。我們過去用它貯藏食物,它們有一個木制的門閂,你轉動它,它就在網門前落下卡住門,那樣你就打不開。所以彭度覺得貓是不可能進去的。他覺得盡管男孩子抗議,但有可能是他偷吃了巴巴的麻萊,因為其他人誰會這么做呢?每個人都知道那是給巴巴準備的,他的愛者中間不會有誰想吃它的。彭度決心抓住小偷。于是那天夜里他像往常那樣,把麻萊放在品卓里,然后躲在附近觀望。
他發現了什么?第二天凌晨大家都在睡覺時,有個來參加撒晤斯的愛者進來,走到品卓前,打開門,把手伸向麻萊,舀去大部分,吃掉后,又回到床上睡覺。彭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第二天早上,巴巴進來時,彭度宣布他找到了那個偷吃巴巴的乳脂的貓。他告訴巴巴那是誰做的。巴巴說:“把他叫來。”
你們知道那是誰嗎?就是那位患痢疾且被告知要小心飲食的人。醫生們告訴他不能吃脂肪類的食物,他卻半夜起床去吃乳脂。
巴巴問:“你在做什么呢?醫生告訴你避免吃這些食物;它們對你的身體有害,你卻吃這些東西?你不知道乳脂是為我的早餐準備的嗎?”
“是的,巴巴。”這個人答道,“我知道,但我有什么辦法呢?我只是在遵循您的命令啊。”
“我的命令?我給你的哪個命令要你吃我的乳脂?”巴巴問。
“巴巴,”那人回答,“我們初到時,您讓我們感到跟在家里一樣。在家里,每當我夜里睡不著覺,我就起來吃一點兒麻萊,再回去睡覺。所以我在這里睡不著時,也這么做,因為您對我們說,我們應該跟在家里一樣。”
巴巴大笑,他轉向我們,打手勢說:“看,這才是真正的服從。”那天上午,巴巴把所有的人都叫到一起,給他們講了這個故事,并且說在場所有人里面,只有這個人真正地服從他,讓他高興。這個人的孩子般的天真感動了巴巴。他會對我們說:“你們必須像那樣。你們必須有那個愛者所具有的那種天真信心。”
而那個愛者確實是個天真的人。他就像個大孩子。那種孩子般的天真,你是裝不出來的。假若其他某個人利用巴巴的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巴巴不會高興的,但這個人把巴巴的話當真,里面沒有假裝、偽作,他真誠地讓自己跟在家一樣無拘無束,巴巴喜歡這點。這是與巴巴自然地相處,這是巴巴過去所要的,現在所要的。我們不自然,我會說我們最不自然,但巴巴要我們在他面前像孩子一般自然。像孩子一般,但不是孩子氣。
田心譯自《曾經如斯——跟美赫巴巴一起生活的故事》(That’s?How?It?Was,?Stories?of?Life?With?Meher?Baba,?Sheriar?Foundation,?1995)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