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英國軍官是誰?(答案如下)
(顧麥)
在一個月內行程一千多英里后,當他們到達美拉巴德時,美赫巴巴問:“難道這不是最好的地方嗎?”這熟悉的景物,雖然荒涼貧瘠,在女滿德里們看來確實令人愉快。她們很高興回家了。
女子們與巴巴一起旅行時,男滿德里已從班加羅爾回到美拉巴德,帶著瘋人和瑪司特埃舍與寵物動物園,全都通過鐵路車廂運輸——10位滿德里,25個瘋人和瑪司特,一只羚羊,一只孔雀,一只羊羔,一只白兔,幾只鵝,五只寵物狗,三只猴子,和各式各樣的寵物鳥。那兩只寵物豬納提和谷提被留在了一個答應不殺它們的農夫那里。
{注:關于這次旅行,鄧寫道:“火車一開動,瑪司特夏里亞特·堪就把鈴鐺綁在他的腳踝上,隨著龐佳(另一個瑪司特)敲打煤油罐的節奏跳舞。龐佳一邊敲打一邊跳舞,并讓埃瑞奇和拜度也加入進來。有一兩次,一些陌生散客想上我們的車廂,但他們看了一眼車窗就改變了主意。”}
在美拉巴德,山上的前婦產醫院改建成了一個新的瑪司特埃舍。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了中立的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法國。6月1日,為了集中精力對付戰爭,巴巴和瑪司特閉關十天,鄧描述了巴巴在這段緊張時期的日程安排:
**在最初幾天里,巴巴早上五點半來給瑪司特洗澡——對巴巴來說,這是一個很平常的開始工作的時間——他確實按照這個時間表堅持了大約一個星期。然而,從那以后,他毫無預兆地開始每天都來得更早,最后定了下來,午夜零點半就到,開始早上的工作!**
巴巴主要與跟法國有緊密聯結的恰提巴巴工作,同時密切關注報紙報道的事件進展,甚至隨身帶著一本地圖冊。在閉關期間,他未曾走出瑪司特院子,但在6月3日,他透露:“在閉關期間的攪動之后,戰爭形勢將發生異常驚人的變化。包括意大利和美國在內的總共32個國家將陸續卷入其中。
“事態會非常嚴重,他們將瀕臨窒息!突然間,意想不到的事態發展將會發生,這將是轉折點。那些占了上風的人最終會被制服和拋棄,而那些在這幾個月里被迫在令人窒息的懸念中受苦的人,以及世界上數百萬人,將會松一口氣。”
同一天的晚些時候,巴巴發布了一個消息,他說:“在我閉關的這十天里,我將確定這場戰爭持續多久,以及確切的結束時間。”
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了巴黎,法國落到了叛國的維希政權手中。
那天,巴巴從他的閉關處出來,去看女滿德里,說:“如果意大利參戰,就會爆發世界大戰!會有徹底的破壞和混亂——正如我所希望的。然后人們會感到空虛,一切都是空虛的,并轉向上帝。既然我在印度,印度也會遭受重創。”
就在同一天,意大利實際上向英國和法國宣戰。第二天,巴巴對女子們說:“現在土耳其必須加入,然后一切都會按照我的計劃進行。所以,如果有土耳其加入,要做拉瓦慶祝一下。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戰爭,也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戰爭!但在這一切結束后,和平將持續400年。從這次大規模的破壞中,我將重新構建生活,與現在大不相同——更快樂,更美好。所有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人都將重獲新生,并享受這種和平。”
他補充說,“準備在25天內離開美拉巴德。”
除了把女子的注意力引向戰爭之外,有一天巴巴把美婼和其他女子帶到瑪司特埃舍。他指著普爾瓦拉和恰提巴巴,美婼想起了另一個人夏里亞特·堪,就是那個在腳踝和腳趾上綁鈴鐺的人。“他是個快樂的瑪司特,為巴巴跳舞。”
“巴巴非常愛瑪司特,”瑪妮解釋說,“因為他們的渴望來自對上帝的愛。這不是一種交易,換句話說,愛巴巴不像愛一個有錢的叔叔,他會把財富留給你。這不是為了回報,不是一件經過算計的事。瑪司特除了愛什么都做不了,就像飛蛾撲火那般。瑪司特不是渴望得到,而是渴望給予。當我們只是渴望做某事,即使沒有能力去做,也足夠了。因為當渴望成為關鍵時,他就會接管。他會幫助。
“沒有什么值得掛慮的,除了我們有多愛他,有多討他的喜悅。他知道我們必定擔心;憂慮是人的本性。他說,‘別擔心’,但接著又說,‘如果你一定要擔心,那就擔心如何更愛我。’”
巴巴對女子們說,他要帶她們去創世開始之地,并暗示這里可能是爪哇。他指示禪吉在孟買開設辦事處,收集有關爪哇、蘇門答臘、巴厘島、克什米爾、伊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信息,為那些沒有護照的滿德里申請護照。
“我們有時羨慕那些能和巴巴更多在一起的男子們,”艾琳說,“他們能夠吃苦耐勞,做瑪司特工作。也許他們也羨慕我們。”
但是住在山上也不是沒有考驗的。在夏季的幾個月里,水很缺乏。埃舍人洗澡只能用一小桶水(有時只有半桶),洗澡次數縮減為每兩天一次。當女子們給巴巴洗衣服時,有些人想用漂洗水來洗自己的衣服。
在印度的生活是艱苦的,尤其是對年長的西方愛者來說。那年夏天,美拉巴德酷熱難當。吃飯時,她們坐在太陽烤曬的錫棚下的凳子上,簡單的食物放在長板凳上,強勁的熱風經常把塵土、干草和樹葉吹到她們的盤子里。
偶爾,她們和巴巴一起去薩若希影院看電影。除了《綠野仙蹤》,她們還看了加百利·帕斯卡的電影《皮格馬利翁》(肖伯納的戲劇,由萊斯利·霍華德和溫迪·希勒主演)。有時,她們在樓上的宿舍里,或在錫棚下,為巴巴表演她們自己的短劇。
{注:喬治·肖伯納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劇本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劇本獎。(這部電影后來被重拍為《窈窕淑女》。)加百利·帕斯卡在1934年見到了巴巴,成為他的忠實追隨者。}
“我們為巴巴演了一個小品,故事由瑪妮編寫。”艾琳回憶說,“我們在劇中打牌。我是紅心王后Q。拉諾是紅心國王K。”瑪妮是梅花國王K,她正在與紅心國王K交戰。曼薩麗是小丑牌。拉諾做了硬紙板撲克牌戲服,前后都有面板,還用紙板做了卷發。
“我們就像機器人,機械呆板。大家必須說烏爾都語,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后來,艾琳跟曼薩麗學了波斯語腳本;但是在排練的時候,艾琳得了喉炎。在演出開始前,她有三天沒說話,才恢復到能說臺詞的程度。(對于像艾琳這樣口若懸河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一項驚人的成就!)
“艾琳剛來印度的時候一點幽默感都沒有,”瑪妮說,因為艾琳是一個冷漠的、瑞士式的、嚴肅的人,“當她離開印度時,卻大不相同。”
在一個短劇里,瑪妮和愷娣扮演了一對貧窮的美國夫婦。妻子走進客廳,發現丈夫喝得爛醉,倒在嬰兒床上睡著了。韋露是來觀看演出的,她笑出了眼淚。
{注:在一個短劇里,吉蒂扮演一位音樂老師。當她腋下夾著書走向鋼琴時,書全都掉在了地板上。在第二出戲中,她是一個英國女仆,當她把茶盤從廚房端到客廳時,茶盤從她手中掉了下來。巴巴和觀眾相信這是表演的一部分,開始大笑和鼓掌。她們為巴巴表演的另一個幽默短劇發生在一個精神病院,女子們扮演不同的“瘋”病人。}
美婼還為巴巴編了一出短劇,取材于她在學校為一戰孤兒表演的舞蹈。“我們扮演錫克教徒,穿著淡粉色和藍色紗麗,”艾琳說,“我們提著小燈籠,為巴巴跳了一小段舞。”
然后是瓦露,瑪妮說:“要讓瓦露做點什么、做出改變是非常困難的。”盡管如此,瑪妮還是教瓦露用一種單弦樂器埃克塔伴奏,唱了一首歌,樂器是她們用一個空果醬罐和一片竹子調制而成。訓練瓦露很難(盡管她的聲音很甜美)。首先,她對自己能做這件事沒有信心。我們不得不鼓動勸說她,她終于同意了。”
瓦露走上舞臺,身著長袍和腰布,戴著頭巾和假胡子,裝扮成一個云游僧侶。她拿著錫罐樂器在巴巴面前停下,然后坐下來開始唱歌。歌曲叫《高毗遷達王》,講一個名為高毗遷達的國王,舍棄世間,成為一個求道者的事跡。
{注:1938年,瑪司特和瘋人們在美拉巴德上演了一出關于這位國王的戲劇。}?
瓦露剛張口唱第一句,她的胡子便松動,掉進錫罐里。當瓦露摸索著想把它取回時,眾人都竊笑起來,但巴巴做了個手勢:“沒關系,繼續。讓它去。”瓦露沒有笑,繼續嚴肅地唱著。唱完歌,瓦露轉身離開,但巴巴叫住她:“你的胡子還在錫罐里!你最好現在就把它拿出來。”?
“巴巴覺得這特別有趣。”美婼說,“‘這是最棒的部分,’他后來評論。”
在一次化妝比賽中,瑪妮戴了一頂巨大的禮帽,把她的頭完全蓋住,一直蓋到肩膀。帽子上開了兩條縫作為眼睛,她的胳膊交叉在胸前,形成一張臉。
幾年后(1948年),當幾位女子和巴巴一起住在美拉扎德時,在美拉巴德的錫棚下又有一場比賽。那些在美拉扎德的人帶來了她們的服裝。“諾芮娜自然是位公爵夫人,”瑪妮說。她穿著一件后背上有數百顆扣子的絲綢長裙,看上去那么優雅、那么時髦。”
比賽前,伊麗莎白沒有做任何準備,諾芮娜都快瘋了。她把所有空閑時間都花在自己的便攜式打字機上,悠然自得地打字。
“伊麗莎白,你打算穿什么?”諾芮娜最后問道,“只剩兩天了。”
伊麗莎白不理她,諾芮娜對瑪妮和其他人說:“跟伊麗莎白說點什么吧。這是為巴巴做的!而她什么也沒做!”她們說了,可是伊麗莎白對她們說沒問題。
“我們去美拉巴德的那天早上,”瑪妮說,“所有工作都做完了,伊麗莎白來到東屋,向我們借了一把剪刀。她從自己的床上拿來一條白床單和一個枕套。在枕套上,她為眼睛剪了兩個洞,并用它蓋住頭。在床單中央,她割開一條狹縫,正好可以套過她的頭,落在肩膀上——于是變成了卡斯珀,鬼馬小精靈。”
{注:瑪妮補充說:“在埃舍,你不會扔掉東西。我們保留了那張(伊麗莎白剪的)床單,把它重新縫好。”}
諾芮娜真的瘋了。“你怎么不早告訴我!”她質問。
巴巴稱諾芮娜和伊麗莎白為“雙胞胎”,但她們的性情大相徑庭。伊麗莎白十分冷靜,從容不迫,對事情不慌不忙。諾芮娜做什么事都快,快,再快。
“巴巴要一切——你的弱點和長處。”瑪妮繼續說,“諾芮娜是那么優雅,那么漂亮。當她的頭銜(王妃)被用來為巴巴的工作服務時,她非常高興(否則,她不會保留它)。她那么有魅力,那么熱情。
“每當巴巴來到女子們這邊,不管我們在哪里,諾芮娜都會跑過去,挽著他的胳膊,在他耳邊說些悄悄話,或者互相開個玩笑之類。巴巴會輕笑;他們一起笑。這情景看起來很美好,一切都會閃閃發光。諾芮娜總是稱呼巴巴為‘心愛的’,而伊麗莎白稱呼他為‘親愛的巴巴’。”
“諾芮娜就像一個女王,那么慷慨,”大阿迪說,“有一次,我們和巴巴一起在西方坐火車旅行,我們去了餐車,但巴巴不允許我們點得多。我仍然覺得餓。諾芮娜問我是否還餓,我承認。她堅持要帶我回餐車,并且告知巴巴。
“伊麗莎白也會花錢,但不像諾芮娜那么大方。伊麗莎白愿意給予,但以她自己的方式。她更實際一些。”
瑪格麗特說:“和巴巴在一起很美妙,但生活有兩個極端。我們必須放松,并在某種程度上,順應別人的錯誤。(在美拉巴德)這很困難。我們性情各異,但那只是表面的。在內心深處,每個人都為了巴巴而在。那是一種美好的關系。
“為了他的工作,巴巴利用了人的本性,但他也破除了這些本性。例如,他利用了諾芮娜在歐洲的社會地位。”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的戛納尤為明顯——二戰結束后,歐洲貴族階層就再也不同了。
當舊的習慣和生活方式需要改變的時候,或者當某些東西變得太過頭的時候,巴巴就會將其鏟除。例如,諾芮娜總是告訴女子們,她從歐洲的高級時裝設計師那里購買她的專屬服裝。有一次,當巴巴召集所有人的時候,他轉向諾芮娜問:“你為什么穿得不如瑪格麗特好呢?”
瑪格麗特對自己的衣櫥毫不關心,她穿著一件現成買的淺藍色家居便服。
“諾芮娜,”瑪格麗特挖苦道,“這輩子她第一次啞口無言。”
“你必須要巴巴想要的,”瑪妮說,“最終,他肯定會給你你想要的。那時你可能不再想要,但那時你會得到它。”
“有一次,當西方人在這里時,發生了一件事情,巴巴告訴我們來龍去脈。他說:‘看吧,你要么只想要我想要的,要么只想要你想要的。你不能兩者都要。’
“在小事上,巴巴不會說不。我們得到他最細微的暗示后,如果不堅持他的希望,一段時間后,我們就知道我們本應堅持。善于體察他的意愿是最重要的。他想要什么,他說了什么——只有當你對自己的愿望變得麻木不仁時,才會對他所說的體察入微。當你對自己的愿望充耳不聞時,你就能更多地聽到他的所喜所愿。
“實際上,當巴巴說‘要記著我’的時候,它的意思只是,‘再忘記你自己一點。’多給他一點空間,少給你自己一點空間。當然,巴巴就是巴巴。即使你只給他一點空間,他也會把剩下的推出去。‘你會被擠壓。’巴巴會說,‘我只需要你心里的一個小角落。’
你會說:‘一個小角落而已——我可以調整。’巴巴是如此安靜。漸漸地,你發現自己在被推擠。你必須扔掉這個,扔掉那個。不知不覺中,你自己就被擠出來了!
“和巴巴一起生活時,巴巴說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不管是去看電影還是玩游戲。你可能根本沒有心情玩游戲。我們學會了要他想要的。我們付出了努力,而我們付出的那一刻,我們很享受。
“我們在比賽高潮時非常興奮。‘不行,你作弊了!不對,是你做的!’巴巴所做的就是拍手,不管有什么騷動,拍手的聲音都會傳來。我們都停下來,看向巴巴,他會說:‘結束吧。’
{注:瑪妮注意到,沒有人能像巴巴那樣拍手,那聲音是獨一無二的——但埃瑞奇打噴嚏的聲音跟巴巴很像。}
“按照他的希望,你學會了脫離某事,或者進入某事。要善于取悅他。我們必須做出努力,去嘗試。當你真正嘗試的時候,他會幫助你。
“我們和巴巴的生活只有一個方向,”瑪妮總結道,并建議說,“巴巴必須成為你的生命。”

在美拉巴德,巴巴和大家一起玩的一個團體游戲叫做“郵政總局”。每人都取了不同的城鎮名,比如拉乎里、阿美納伽、納西科等等。一人站在中間。那個人喊出兩個城鎮。這兩個名字對應的人就要試圖換到對方的位置,而中間的那個人要在她們完成互換前試圖進入她倆的位置之一。如果領隊喊:“郵政總局!”每個人都得換位置。?
另一個游戲叫做“倫敦”(在美國被稱為“紅燈,綠燈”)。有一個人背過身去,或快或慢地念出字母L?O?N?D?O?N(倫敦)。她念完,轉過身來,如果看到有人在動,那個人就得背對著其他人站在前面。(巴巴在保持沉默,所以不會念出這些字母,他舉起手指數著“一、二、三……”,直到六,然后轉過身來。)
除了羽毛球、排球、七塊壘和板球,女子們還和巴巴打過一次棒球。在玩接球游戲時,巴巴喜歡捉弄她們,把球朝別的方向扔的同時,卻告誡娜佳說“接好球。”雖然她們很喜歡這些游戲,但美婼說:“你從來不會沉浸在游戲中,以至于忘記了你是在和巴巴一起玩。”
修愛院年間,山上有一張乒乓球桌,但在修愛院解散時,它被移走了。從戛納帶回了一張堅固的乒乓球桌,在山上使用過,直到新生活前被賣掉。巴巴喜歡打乒乓球,并邀請美婼和他一起玩。開始的時候,美婼說:“巴巴,我接不住扣球。”
巴巴說:“沒事的,我不扣球。我們來溫和地玩。”
球來來回回地打了兩三次,每次美婼都把球擋回去。但后來巴巴開始打得更快,削球也更多了。
這些擊球她也能接住,但后來他開始扣球。美婼放下球拍。“巴巴,我接不住您的扣球。”
“好吧,”他說,“把你的球拍給瑪妮。”于是瑪妮打一會兒球。
“巴巴很親切,但也很淘氣。”美婼笑著說,“我們玩游戲的時候,他喜歡作弊。他喜歡游戲,也喜歡作弊。他每次都想贏。巴巴在板球比賽中從不作弊,因為他想要一場嚴肅的比賽。但在其他時候,特別是打牌和玩吉利-丹達時,他左騙右騙。
“我們會大叫:‘不行,巴巴,不行!您作弊!’巴巴會說:‘我們再數一遍。’但他會數錯,我們只好讓步。游戲很刺激,否則就會太乏味了。”
“最簡單的事情,和巴巴一起玩的簡單游戲變得如此充實,”瑪妮回憶說,“是因為巴巴的興致,以及他參與其中的那種孩子般的快樂。和巴巴在一起的生活不容易——但很有趣。你不會再想要什么。”?
高荷在美拉巴德度過了幾次學校假期,美茹和娜谷也在圣誕節和暑假期間每年來兩次。派禪吉或卡卡·巴瑞亞坐三等火車去納西科把她們接到阿美納伽。“卡卡喜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美茹回憶說,“他總是圍繞巴巴展開一些討論,或者發表一些靈性演說,讓車廂里的每個人都來聽。”
在美拉巴德,巴巴下午會在東屋休息一會兒。在他休息時,所有人(尤其是住在東屋正上方樓上宿舍里的孩子們)都受令保持安靜,盡可能待在自己的床上。如果發出什么聲音,巴巴就讓孩子們排好隊,問是誰做的。并不總是她們的錯,但她們總是受到責備。最后,孩子們決定躺在她們的床上,觀察大人們,這樣她們就可以向巴巴報告是誰弄出了動靜。
三個考特沃家的孩子也被允許在美拉巴德度假。那一年,5月28日,巴巴在山上主持喜拉·考特沃和娜谷·伊朗尼的皈依禮。他親自幫兩個女孩穿上長袍,系上圣腰帶。
{注:1935年,當希芮茵麥住在孟買時,她是娜玖·考特沃的皈依禮的貴客。1944年,巴巴還允許在他面前進行阿迪·考特沃的皈依禮。當時,曼薩麗的侄女美赫·德賽和建谷在那次也進行了自己皈依禮。巴巴把他們的長袍和圣帶遞給他們,另一個人幫孩子們穿上,凱克巴德念誦禱文。雖然巴巴當時評論,“這是我最后一次進行此儀式” ,但他后來同意再進行一次其他幾個瑣羅亞斯德教徒跟隨者的儀式。}
喜拉生動地回憶起她在巴巴和美婼身邊度過的日子:“即使還是個孩子,我仍記得被美婼獨特的美麗所震撼。她有著一頭飄逸的長發,美得難以形容。她很高貴,像一個女王,非常優雅端莊,卻有孩子般的甜蜜和幽默,并且平靜溫柔。我們這些孩子懷著深深的敬意注視著她,然而她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但真正讓我們屏息的是她看著至愛巴巴時眼中的愛。我很榮幸目睹神圣的愛在他們之間流動。”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