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班加羅爾**
1939年10月至1940年3月底
在班加羅爾,巴巴的能量洪流被導入三個主要外部渠道。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拜拉曼伽拉靈性中心的規劃,另兩個是對瘋人埃舍和瑪司特埃舍的日常管理;而這三者中,似乎瑪司特埃舍最貼近巴巴的心。
班加羅爾位于海拔約3000英尺的花崗巖高原上。它是先進的邁索爾大邦*的行政首府,可謂花園城市,有公園景觀,漫長的林蔭道,寬敞的房屋;亦是兵站,散布著兵營,軍車的喇叭聲和轟鳴聲不絕于耳;也是商業城市,街巷繁忙,兩側是白色小房,彼此緊擁沐浴在陽光下。[譯注:現今的卡納塔克邦。]
為巴巴和一批女弟子租下一棟白色的方形大住宅,它坐落在方形大花園里,俯瞰高爾夫球場,故被稱作“球場”屋。1939年8月初,巴巴一行抵達班加羅爾,瑪司特埃舍是逐步發展的,故不能說它于某個精確日期成立。
在印度的大戶住宅,傭人住區通常與主屋分離,往往靠著后花園的圍墻而建。“球場”屋的情況即是如此,由于是大戶住宅,挨著后墻有多間小屋及棚舍。巴巴挑選了花園一隅,那里有幾個棚舍,一塊空地,大概30碼見方,用竹席圍屏當墻,將這些棚舍圍入,形成封閉區。
這里還建了一座小茅舍,供巴巴使用。茅舍空間緊湊,鋪石地板,茅草搭的墻及屋頂,風一吹過,會發出嘆息聲。新建的這種茅舍(巴巴的茅舍即是),頗為涼爽,有股清香。這間茅舍先建好,以便巴巴可以禁食靜坐,閉關一段時間。后來它成為瑪司特埃舍的中樞,十分寶貴。
前文提到,這個埃舍起初很不顯眼,是逐步發展成熟的,故我將跳過其胚胎學的瑣碎細節,主要因為,現在似乎無人記得關于它的太多事情。該成熟的有機體,與居住其中的瑪司特的生活、與巴巴的工作密切相關,故也許最好先描述一下埃舍的主要人物。
在敘述那些埃舍居民的故事之前,我感覺有必要記述班加羅爾的一位第六層面偉大瑪司特,他實際上與埃舍沒有關系,然而是巴巴在班加羅爾聯系的第一個瑪司特。他就是班加羅爾的靈性負責人,名叫查達巴巴。
查達的意思是布單。一個瑪司特通常被叫的綽號,體現出其習慣或衣著的某種怪癖。他的真名要么不為人知,要么滿足不了公眾的想象力,只要他逗留在當地附近,民間奇才遲早會給瑪司特取個綽號。查達巴巴是個不錯的老人,一頭剪短的白發,稀疏白須,衣衫襤褸,不管去哪里,總帶著布單(chaddar)。布單被隨意地撂肩上,或者手攥一角,任大部分布單拖在地上。
就像許多有名的瑪司特,查達巴巴有一些施奇跡的故事,其中一個奇跡故事講到一個出租車司機。一天,查達巴巴吩咐此人,開車送他到班加羅爾附近的某個村。出租車司機說不行,當時油箱里汽油不足,口袋里的錢還不夠買一加侖汽油的。查達巴巴于是給他5安那,叫他去買一加侖。司機指出,5安那才勉強夠買四分之一加侖,但瑪司特要他去加油站,看看會發生什么。他去了加油站,給油箱加了一加侖汽油,把手伸進口袋,令他驚奇的是,發現手里的錢恰好夠買一加侖汽油,不多不少。這就是他的故事,不管你稱之為童話,還是相信它是事實,都不重要。巴巴的教導是,高級靈魂,尤其處于第四層面的行者,能夠施奇跡,但那些奇跡無關緊要。
巴巴先派卡卡,指示他把查達巴巴帶到“球場”屋。卡卡找了一名大膽的出租車司機幫忙,成功地將查達巴巴帶到前門。然而瑪司特斷然拒絕下車。次日,阿迪和卡卡費盡周折,設法從城區集市把查達巴巴接來,而這次一到“球場”屋,他就自發地下了車,并直接走向巴巴的房間。
當時巴巴在房間,查達巴巴走向一把椅子,上面放著巴巴的頭巾和字母板。他把這些東西拿起,在手里翻個面,隨后看著巴巴,突然說:“現在我的賬結清了。”接著他出去,走到廚房,又四處查看一會兒,最后回到巴巴房間。巴巴想給他喂食,可他拒絕了,不過答應第二天來,由巴巴親手喂他。于是巴巴下令把他送到滿德里宿舍,大約位于四分之一英里外,沿一條巷子往前,拐角處一座布局凌亂的大房子。他坐進車被帶去,卻拒絕進屋,最終按他自己的要求,被送回市區。
次日,卡卡去集市找他,請他來巴巴住所,可查達巴巴拒絕,打了卡卡,還朝他吐口水。當晚,巴巴派卡卡再去,讓他提醒查達巴巴,他曾承諾來接受喂食。這也無濟于事,這次查達巴巴輕踢了卡卡一下,辱罵他,并叫卡卡裸身來他面前。此事就此作罷,查達巴巴再也沒有來見巴巴。不過巴巴解釋說,查達巴巴處在第六層面,為了最后的靈性推動來見他,并且不久將會去世。
18天后,查達巴巴從兵站走向城區,在他喜愛的茶鋪喝了杯茶。半小時后,在露天街上,他用手指抵壓喉嚨底,吐出茶水,并吩咐一名隨行少年,在人行道鋪個舒適位置讓他躺下,因為他現在要去天堂了。之后他躺下去世。
他去世的消息,如野火般傳遍城區和兵站,他在這些地方備受尊敬。實際上,他常坐在首席部長辦公室的門廊下,因深受崇敬,誰都不敢驅逐他。在整個班加羅爾,他愛去哪兒就去哪兒,愛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一個如此受尊敬的人物,城區和兵站在商議他的安葬事宜時,雙方自然都宣稱享有所有權。經多番辯論,查達巴巴被葬在兵站地界內,并建造了紀念圣陵。
巴巴的班加羅爾埃舍里,兩名最重要的瑪司特,是恰提巴巴和普瓦拉。恰提巴巴在另一章已經描述過,因此無需贅述,這位第六層面的老瑪司特身上的優秀品質。
普瓦拉(花人)是韋希瓦那施在貝爾高姆發現的,他給巴巴寫信匯報。按巴巴指示,彭度和尼魯隨后去貝爾高姆,將普瓦拉帶到班加羅爾。一個普瓦拉這樣的瑪司特,不是那種容易被說服、肯聽命于他者的人。巴巴的兩名弟子,在韋希瓦那施的協助下,按最佳偵探小說的傳統手法誘捕他。他們把瑪司特誘入一輛出租車,他一坐進后座,尼魯就上車坐到一邊,彭度坐進另一邊,車門砰砰關上,發動車子,一行人疾馳前往班加羅爾。
普瓦拉是一位典型的賈拉里型瑪司特,處于第六層面。巴巴曾稱贊他:“看看普瓦拉,他只要一巴掌,就能即刻把你提升到第六層面!”他的長相很戲劇性,深紅褐色頭發,古銅色皮膚,眼睛里有一種幾乎不堪忍受的狂喜神情,似乎該狂喜隨時可能使他粉身碎骨!他喜愛花(故得此名),還有熟石灰,會一口口地嚼。每天上午,會給他送去鮮花,他會用玫瑰、茉莉、古茄芮(gulcheri)、小茶花做的花環,纏裹著頭巾。他會把石灰與糖混合,用布卷裹好,一連嚼上幾小時。他的態度和嗓音令人敬畏,咄咄逼人,如帝王一般發號施令,似乎不容違抗,使人們都怕他。他有一個令人驚恐的舉動:走到某人跟前,平視對方,猛地伸出胳膊,食指威脅地指向對方的眼睛,僅離幾英寸,接著以居高臨下的態度,道出只言片語,或者僅用他炯炯發亮的眼睛,令人心悸地打量對方的臉。
他會把碎舊布,系在腿、腳、趾、腕和手指上,是許多瑪司特共有的習慣。一開始他拒絕巴巴給他洗澡,但最終同意,不過始終站著洗。他也不肯刮臉,但有一天向埃瑞奇要剃須刀片,自己直接用刀片刮下巴。

普瓦拉在班加羅爾瑪司特埃舍。他在嚼裹在布里的熟石灰。注意他右腳纏著的碎布。

普瓦拉戴著花。拍照現場光線昏暗,但照片有所體現普瓦拉的狂喜神情。

奇納斯瓦米和巴巴在班加羅爾瑪司特埃舍。

巴巴和夏里亞特·堪在班加羅爾瑪司特埃舍。
后來他的行為變得更正常,會融入埃舍的氣氛,不過其專橫態度依舊。他會講自己當初曾是木匠。一天埃瑞奇在修一張破床,普瓦拉要來工具,熟練地修好床,令埃瑞奇信服他從前一定是職業木匠。他偶爾會記起早年生活的瞬間,談起可愛的妻子和兒女。一次,似乎談到他成為瑪司特的經過。據說一天,他坐在一間咖啡店里,有人給他一杯咖啡,他從杯中呷飲的那一刻,肯定發生了某種事情,因為他敘述此事時,突然停下,瞪視前方,似乎表示他從那以后遺忘了世界。
1940年4月,瑪司特埃舍遷往美拉巴德時,普瓦拉被帶去,最后于同年6月被送回貝爾高姆。
奇納斯瓦米是第三層面的瑪司特,四分之三的賈瑪里型和四分之一的賈拉里型,他和夏里亞特·堪,給埃舍增添了樂趣。巴巴于1940年1月在特里凡得瑯首次聯系奇納斯瓦米,非常喜歡他,便把他帶回班加羅爾埃舍。他是個消瘦的老者,臉似獼猴,皮膚黝黑,酷愛嚼煙,故嘴巴常溢出香甜的紅沫。他喝茶之燙,非別人所能忍受。抽香煙時,常把燃著的那端煙頭放入口中,一支煙抽完后,他會把燃著的煙蒂嚼碎,來熄滅煙。
一間小屋后的弄堂里,有一根電線桿有絕緣缺陷。其他人都避開這根電線桿,因為若碰到,會給人不舒服的電擊,而奇納斯瓦米會用雙手摟住電線桿,圍著它跳舞,似乎玩得很痛快。
他熱愛音樂,常唱歌跳舞。為了瑪司特消遣,由一名歌手每天給他們演唱兩三個小時,期間奇納斯瓦米會盡情投入,狂野地亂舞,有時邊跳邊升入靈性狂喜,失去知覺倒在地上。因此,必須看著他,以免他摔倒,導致年老脆弱的身子骨折。這些時候,巴巴會提醒滿德里,阿杰梅爾的克瓦伽·姆伊奴丁·齊西提,也會在跳舞時融入狂喜。
奇納斯瓦米雖然年邁,卻像十歲的男孩一般淘氣。一天,他試圖跳過花園圍墻,栽了跟頭,唇部嚴重破裂,不得不做縫合。縫了兩三針,針穿過傷口邊緣時,他似乎毫不在意那種穿針的劇痛。奇納斯瓦米好玩又可愛,但無法跟成天活蹦亂跳的夏里亞特·堪相比,后者是一名瑪布比型的高級瑪司特,兼具賈瑪里和賈拉里型特征。
首次聯系夏里亞特·堪,是在邁索爾西北的奇克馬加盧爾。這是個迷人的小鎮,置身其中,你可以從陽光明媚的街道,舉目遠眺該鎮后方,那森林覆蓋的起伏群山。他被帶回班加羅爾埃舍,由于他和奇納斯瓦米的共同影響,使埃舍充滿活力,如波光粼粼的山間小溪。夏里亞特·堪并不合乎每個人的口味,因為他從醒來到夜晚躺下休息,總是不停地說話、唱歌或跳舞。他是年輕人,身材矮小勻整,總戴著一頂劣質的舊費茲帽,頭塞帽里太緊,耳朵被迫露在側面,像獎杯的柄。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喋喋不休地說話,嘴巴像連珠炮似的發出一串串奇怪、無意義的亂語,就像在一個多風的秋日,紛亂飛舞的樹葉。他不斷重復的一個詞,就是夏里亞特(故得此名),但會把這個詞跟其他詞或短語混雜一起,使人根本聽不懂他的話。因此,最初他從奇克馬加盧爾被帶來,被問起名字時,他就回答“夏里亞特”,后來他聲稱自己有90萬個妻子,90萬個孩子,被問起他們都在哪兒,回答又是:“在夏里亞特。”
他會突然唱起歌來,不過這是委婉說法,其實是不斷地重復一句,一遍又一遍地唱同個曲調。也喜愛跳舞,會給腳踝系上鈴鐺,生龍活虎地唱、跳、旋舞。他聽話,重感情,幾乎永遠有好心情。在班加羅爾整個時期,以及后來在美拉巴德和蘭契,夏里亞特·堪只有一兩次心情失落。
還有幾個居民,不過他們較沉悶,性格更嚴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附錄的班加羅爾部分對他們的記述。
埃舍本身有兩個主要中心:茅屋,瑪司特每天一次在此聚集,圍著巴巴,聽一名職業歌手唱歌;還有“瑪司特酒店”。“酒店”是個茶點鋪,按瑪司特要求,隨時供應茶、香煙、比迪煙及嚼煙。茶鋪刻意造得粗陋,樣樣東西都有點歪斜,棚頂低矮,柱子歪扭,桌凳瘸腿。其設計和制作,旨在讓瑪司特感到,自己就在他平常喜愛光顧的那種簡陋茶鋪里。這樣的茶鋪在印度的大多數城市相當普遍,該“酒店”背后的用意是,為瑪司特在埃舍期間受到自由方面的限制,給予盡可能多的補償。在這里,畢竟巴巴給瑪司特的生活引入新的節奏,為了使他們更容易適應,巴巴不遺余力地滿足他們的癖好,而“瑪司特酒店”就是他們樂趣的主要源泉之一。
我們說不清,首先,是什么沖動驅使巴巴走遍印度(現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每一個角落,搜尋這些神醉靈魂;其次,巴巴為什么會懷著比父母還要深沉的愛,比最忠實的仆人還要勤奮,親自去服侍他們。因為明顯的事實是,巴巴會照顧每個瑪司特的最微小需要,給他們刮臉、洗浴、喂食、穿衣,親自用溫柔活躍的雙手做每一項服務,并且給這些日常事務浸染上那種愛與幽默的色調,即使最冷淡的旁觀者,也會被他全然無私的服務之美所打動。可惜的是,我們由于靈性盲目,只看到他工作的外殼部分,看不到其內在意義。
當時在班加羅爾,巴巴將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對這些特殊瑪司特工作,對瘋人埃舍只給予次要關注。早在東邊天際綻露第一縷青光,鳥兒迎著曙光啼鳴之前,埃舍的日常工作就已開始,并不懈地進行,直到夜晚9點瑪司特上床睡覺。
巴巴身邊的那些工作者,深感榮幸如此親近他,如此親近這些靈性道路上的奇特探險者;但一個人不應該設想工作者的任務很容易。對一個健康的人來說,做一天的工作并不是很難,只要它有某種例行程序,身心就會適應每日的節奏。但巴巴很少給予固定的例行程序,一項方案剛敲定,就會一遍遍地修改,所以極簡單的任務,也變得跟極復雜的任務一樣難。這些因素,使得在這樣的埃舍做服務,成為對性格的巨大考驗,而瑪司特——他們張口要什么,就得提供什么——決不會使工作更容易。因此,在這種埃舍工作的人們,人格上必須結合海格力斯的力量和約伯的忍耐,并且為了保持人性,他們必須以一種如如不動的幽默感之酵母,使前兩種堅強的美德變得輕松,因為如果沒有這三樣品質,他們很可能會在面對身體短處的沉重包袱,尤其可能在面對情緒反應的颶風中,打一場必輸的戰役。
總而言之,有三樣事情要記住。首先,班加羅爾埃舍的最偉大瑪司特,無疑是恰提巴巴。本章提到他不多,因為他在第二章已有充分描述,但他是班加羅爾的瑪司特中最偉大的。
其次,除了本章描寫的瑪司特之外,還有其他幾人。這幾個人,雖然各有特色也是好瑪司特,卻被認為不夠重要,故不必列入前文幾頁。不過,這些瑪司特在附錄的班加羅爾部分有記述。
最后,這個瑪司特埃舍,于1940年4月初在班加羅爾關閉,并于5月巴巴抵達美拉巴德后重新開設,本章接下來的部分將扼要介紹第二階段。
?
譯自威廉·鄧肯著《行道者——美赫巴巴與神醉者》第四章(The Wayfarers-Meher Baba with The God-Intoxicated by William Donkin, 1948)
翻譯:石灰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