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婼在皇家旅店的生活愜意幸福。然而阿德希爾舅舅突然離世,作為遺孀的朵拉特舅媽不愿留朵拉特繼續在家。于是朵拉特開始尋找自己的住處。
她在皇家旅店轉過街角不遠,發現一處待售的房產,便從居住此處的一位歐洲婦女手里買下。朵拉特和女兒們并沒有立即住進房子。起初,房子租給一對年長的英國夫婦,曼迪夫婦。朵拉特買下這處房產半年后,曼迪夫婦回了英國,他們的孩子已送回國讀書,且要為一個女兒張羅出嫁事宜。
因此,1919年(白馬買來后不到一年),美婼12歲那年,同母親和姐姐搬進位于托迪瓦拉路9號她們自己的家。{注:也拼作塔迪瓦拉路,現名為拉瑪拜·阿姆巴德卡爾路。}這是一座紅磚構筑、白泥勾勒的大宅邸,帶飄窗,暗紅色飾邊,位于一條鋪設路面的胡同盡頭,路上有四五間孟加拉風格的房屋建于田野之間。家附近住著科爾哈普爾的王公和一個經營賓館的歐亞混血家庭。
朵拉特將房子底層出租,三人住樓上。庭院很大(有美拉扎德兩倍大),郁郁蔥蔥的檀香樹環繞四周——柔軟干燥的葉子鋪滿地面。美婼還記得有六棵青棗樹,長成一排。“我們喜歡那些樹上的漿果。院子里樹木繁茂,幾乎像馬哈巴里什沃。一進大門,一陣涼風拂面而來。我從學校回家,從外面拐進大門,就感覺到涼風習習。”
一條長長的碎石車道通向房屋,園子里風景如畫,帶有噴泉。房后是一個大馬廄和一排仆人房。
新家離火車站較遠,每次出門都要用馬車,朵拉特買了一輛小馬車,帶卡其布頂棚,足夠兩個人舒服乘坐。美婼在河邊拉過幾次韁繩,她知道如何牽馬。
朵拉特和女孩們在大房里住了一年左右。后來朵拉特在院里一座舊屋的原地基上,蓋了一座較小的房子。朵拉特之弟魯西,她們曾參加過他的婚禮,原本打算去倫敦繼續深造,但印度教考官給一個同道印度教學生的打分高過魯西,使他錯失良機。落第失意的魯西,去了兄長的汽水廠工作,住皇家旅館,工程學背景無法施展。朵拉特委托他設計并監管新屋的建造。
這是一座老式兩層樓,高高的天花板,四間大臥室,一個大餐廳和客廳,三面皆是寬大的陽臺。樓上客廳窗戶做成不透明大窗,姐妹倆在窗上噴繪出一朵朵牽牛花。朵拉特又把樓下租出去,她們住樓上。
這中間,原先的氣派正房分別兩次出租給歐洲人,一次給阿拉伯人,一次給一家帕西人租住。阿拉伯人是海灣地區富有的珠寶商,因生意往來暫住普納。他們帶著黑人奴隸及眾多仆從搬進來。孩子們在屋外游戲,但女人們不得到花園,始終足不出戶。朵拉特帶美婼和珀茹嘉去看望這些女子,大廳里周到地擺著待客的干果和鮮果,她們發現阿拉伯女子最為熱情好客。
而帕西人的做派就大不同了。朵拉特本以為他們誠實正派,會幫著照看花園。半年后搬走時,這戶帕西人卻將半個花園掠去,將房子四周擺的盆栽植物悉數偷走。朵拉特對園藝雖不像希琳外婆和丁肖舅父那般熱心,也不樂遭此損失。
在托迪瓦拉路家中,她們更為自在隨意,朵拉特虔信情感愈深,鮮少外出社交。孩子們半夜醒來,能聽到母親在隔壁房間喃喃的祈禱聲。她會起床禱告一小時左右,再接著回去睡覺。
瑣羅亞斯德教徒有臨水祝禱的習俗,白天,朵拉特到房后的河邊祈禱,那里很安靜。有一次在河邊祈禱時,朵拉特在內視中看到一條閃閃發光的魚浮出水面。{注:那次內視之后,朵拉特不再吃魚,但依然吃羊肉。}
作者問美婼,小時候是否想過神,美婼答道:“年少時期,在遇見巴巴之前,我不記得想過神。在修女學校時,我去過一兩次教堂,我喜歡小禮拜堂的氣氛……可愛的圣壇,跪拜的修女們。在家里,馥芮妮(珀茹嘉)叫我用古吉拉特語誦念阿維斯陀(瑣羅亞斯德教圣典)。我出于義務念誦。
“我愛玩,喜歡爬樹,喜歡帶著我的狗彼得奔跑,去河邊。我熱愛大自然,更喜歡戶外活動。我喜歡閱讀,但沒有時間。加之學校課程,鋼琴、樂理課,我沒時間想神。”
在自己的兩個姐姐中,朵拉特與芙芮妮瑪西更親。芙芮妮瑪西嫁與火車司機、帕西人諾羅吉·德萊弗為妻。諾羅吉常去皇家旅店,二人在那里相遇并相愛。
一個伊朗尼嫁給一個帕西人,這在當時實屬罕見。那時全是包辦婚姻,外婆希琳和外公索拉伯堅決反對這種“愛情婚姻”。兩個年輕人不顧瑣羅亞斯德教社區的反對,執意走在了一起。{注:伊朗尼認為自己是“血脈純正”的瑣羅亞斯德教徒,通常只與同宗族的伊朗尼成婚。帕西人是從波斯移民印度、與印度人通婚的瑣羅亞斯德教徒。}
普納城的伊朗尼中間,三個公認的美麗女子是:杰罕吉爾的一個姊妹,巴巴的母親希芮茵麥以及芙芮妮瑪西。美婼說,每當成年男子聚飲之時,總會為這三位年輕美麗的女子舉杯遙祝。芙芮妮瑪西個子高挑,和母親一樣美;但因婚姻不幸,而過早失去了美貌。
芙芮妮瑪西和丈夫育有四子——魯西、霍米、法里頓(帕椎)和柯基,然而諾羅吉酗酒賭博,經常和妻子吵架。他還和阿德希爾舅父打過架,阿德希爾生前許多年,他們互不講話。諾羅吉也因此不再進皇家旅店大門,芙芮妮瑪西則時而帶孩子們過來。{注:帕椎生于普納,在美婼的姐姐珀茹嘉之后出生,相隔僅十二天。他記得只見過杰罕吉爾一次。帕椎上的是兵站公立學校,而珀茹嘉和美婼在修女學校就讀,他們很少見面。}
朵拉特遷居托迪瓦拉路后,外甥法拉頓(帕椎)偶爾過來照應朵拉特和她的女兒們,晚間帶她們去散步。一次他和弟弟柯基以及母親,在姨母家住了幾日。
朵拉特心疼姐姐,會帶女兒們登門探望。姐姐家不富裕,勉強糊口,住兵站擁擠嘈雜的區域。
芙芮妮瑪西向朵拉特講起她家附近住的兩個貧困姐妹,其中一個瘋了,朵拉特出于善意,將姐妹倆帶回家住了幾日。美婼還記得倆姊妹中的那個精神失常者,在客廳的鋼琴上乒乒乒乓地敲擊,玩得很開心。住了兩三日,她們便回了自己家。
托迪瓦拉路家門前常來一名小販,頭頂一只箱子,里面是由基督教傳教項目贊助的貧家女孩們的手織衣物。美婼和珀茹嘉將這些手織物鋪在地毯上翻看,并叫母親:“媽媽,快來看看這些好東西。”朵拉特會買上幾件。
托迪瓦拉路上有一所宅院,由一名英國軍官帶家眷,同歐亞混血家庭合住。美婼和軍官的女兒莫妮卡·史蒂文斯成為朋友。美婼與莫妮卡同齡,但莫妮卡不像美婼,是個非常自信果敢的孩子。
是她教會美婼騎自行車。美婼此前從未騎過自行車,沒想到莫妮卡教她騎的是男式自行車。莫妮卡幫她上車,美婼試騎,不是坐著騎,而是立身騎。她驚奇地發現自己沒摔倒,而是自然地保持平衡。她只騎了一會兒就下來了,說夠了。
莫妮卡還帶美婼去看電影。有一次,她同女仆、七歲的弟弟和美婼一起去納皮爾劇院(后更名為西區電影院),莫妮卡想到小賣部買巧克力,把擋道的一些英國士兵一把推開。
美婼目瞪口呆。“我不敢推英國士兵。”她想,“莫妮卡可以逍遙法外,她是西方人。”
普納上映的多為美國影片。有個系列電影叫《破碎的硬幣》(1915年),她們最愛看,由格雷斯·庫納德和弗朗西斯·福特主演。每周都有一部更新,但他們最終厭倦了,因為這個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注:《紫色面具》(1917)是另一系列,美婼記得看過,主演也是庫納德和福特。該片1955年重拍,由托尼·柯蒂斯執導,是“埃羅爾·弗林風格的電影,講述一個伯爵戴‘紫色面具’,抵抗拿破侖的英勇壯舉。”}
“在普納,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去看電影,母親也從不領我們去。母親帶我們到孟買時,倒是經常去看。在普納,有時我們上午去看9點到12點的日場。過了那個時間,我們便不再去。我們必須做作業、練鋼琴、上樂理課。我不是個聰明的學生,必須努力學習。”
不過美婼去過莫妮卡家。在一個難忘的傍晚,兩個小朋友入迷地看著人們在樓下客廳里成雙結對翩翩起舞,莫妮卡母親用鋼琴伴奏,一位身穿卡其布服裝的英國軍官站在一旁翻動樂譜。
女孩們還一起散步,有時周日去濱江花園,美婼喜歡“騎”那里的一座石獅。那時的濱江花園不同于現今。“英國人保養得很好。”美婼說,“鮮花常換常新。有一支軍樂隊演奏音樂。”{注:美婼還記得去過普納的女王花園,那時她11或12歲。園里養著一頭大象讓孩子們騎,美婼也騎過。}
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的英國統治者效仿莫臥兒王朝,在帝國統治的主要城市,布置景致怡人的花園和公園。那時,普納的濱江花園是個多姿多彩的游覽與休閑地,穆拉-穆塔河堤岸環護,附近山丘上寧靜的帕爾納庫提神廟倒影水中。對很多居民來說,花園著實遠了點,但它的劃船設施,對于那些想在繁忙的普納城,找個安靜處所的人來說,是個理想所在。
美婼放學回家,若母親不在,簡單吃點零食,就和珀茹嘉去河邊找母親。在河邊,她們和寵狗彼得玩耍。彼得坐岸上,汪汪叫著示意她們扔棍子,孩子們把棍子投進水里,彼得便游過去用嘴銜回來,完了還想再來。
晚上喂食時,美婼站在樓上陽臺呼喚:“彼得!”彼得應聲跑來,美婼便下樓去喂他。
家附近的那條河是一處頗受歡迎的野餐地;不遠還有個棕櫚種植園。公牛從井里拉水,井水流經一個石槽。美婼和珀茹嘉會躺在小渠旁柔軟的綠草地上,把臉貼近水,喝一口流動清涼的水。她們手支著下巴,舒心愜意地看單人小艇和雙人船從普納劃船俱樂部劃出,泛舟河上。“‘瞧,那艘船今天又來了。’我們互相說。英國女士打著陽傘。有個男子站在一塊厚木板上(當作小艇),撐篙劃行。我們看他們劃船,怡然自得。”
美婼在學習上有些惰怠,做作業得朵拉特督促,而珀茹嘉則是個好學生。通過倫敦劍橋入學考試、從修女學校畢業的珀茹嘉,想上大學,做一名醫生或教師。但大學路遠,朵拉特沒讓她入讀,珀茹嘉便開始呆在家里。和母親一樣,珀茹嘉喜歡縫紉,愛做手工和刺繡。她為自己和美婼做了各式各樣的衣服,美婼則不喜縫紉,覺得無聊。
修女學校離家兩英里遠,美婼每天和姐姐一起步行上下學。珀茹嘉如今在家,朵拉特不想美婼一個人往來學校,因此決定把美婼轉到另一所學校,離家近些。1921年2月3日,美婼14歲上第五級時,開始就讀圣海倫娜學校,在這里用本名,未沿用修女學校的學名瑪麗。
學校名叫圣海倫娜,卻并非一所羅馬天主教學校,所有社區的孩子都接納,亦非修女任教。建校基金源于一位名叫海倫·古爾德的美國女子,因此以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之母海倫娜命名,后者亦為東基督教的大施主。
學校創辦人是英裔印度人蘇珊·索拉伯吉(父親是帕西人,母親是基督徒)。蘇珊小姐是個圣潔的女子,深愛基督。每天早晨上課前,孩子們聚集在大禮堂里。校長站在講臺前,胸前畫十字,接著開始誦禱。然后孩子們唱幾首贊美詩。
“校長聰明智慧,她會問女孩們:‘孩子們,今天你們想唱哪首贊美詩?’以此激發我們對唱贊美詩的興致和熱忱,我們喜歡唱自己選的贊美詩。贊美詩很美,比如:‘您是我們疲憊路途上可依靠的礁石,您是我們暴風雨中的避難所,耶穌是小孩子的朋友’。后來我們跟巴巴在一起的時候,這些贊美詩會時而縈繞腦際。”
圣海倫娜學校辦校有方,美婼對它的喜愛勝過修女學校。在她看來,這所學校唯一的缺點是男女同班。男生坐后排,女生坐前排。但班里學生并不多——只有三四個男孩和五到八個女孩,來自不同的背景。
在修女學校,學鋼琴被認為是女孩子受教育的必修部分,大多數女孩都學。但圣海倫娜學校的情況卻非如此,只有兩個女孩學習鋼琴,全校只有一架鋼琴。由一個歐洲男子授課,但這個人喝酒。美婼上了幾天課,當這名男子轉臉對她講話時,美婼聞到濃濃的酒氣——美婼的鋼琴課到此為止。
當天回到家,美婼對姐姐說:“我要把鋼琴書全部扔掉!”
“為什么?”珀茹嘉慌忙問道,當初是她力主美婼學鋼琴的。
美婼跟她講了鋼琴老師的事。“他一張嘴,就有一股威士忌的味道,那么難聞的氣味!我受不了。”
珀茹嘉仍想讓她參加臨近的高級考試,而美婼也為此次考試做了準備;朵拉特倒無所謂,怎樣都行,故此美婼的鋼琴課于當天終結。“不用再學鋼琴了,我非常高興。我喜歡彈鋼琴,但不喜歡學。我命里無緣進一步學習。”
一年一度的慈善演出中,美婼被選中和眾女孩進行舞蹈表演,女孩們分別穿粉色和藍色的紗麗。穿粉紗麗的女孩手捧粉紅球型燭燈,手中發出粉紅色的光。參演的學校眾多,圣海倫娜拿了首獎。音樂會出售門票,所籌資金捐獻給一個為一戰孤兒設立的基金會。
美婼不必再上鋼琴課,本希望空閑時間會多起來,但新的課外活動很快補進空缺——女子軍團,類似于女童子軍。每組女子軍團都有一面旗幟,旗上繪有不同象征的彩鳥圖案。美婼所在的一隊年紀較小,她們的旗幟標志是戴勝鳥。{注:多年后,美婼得知在神秘學中,戴勝鳥是靈性大師的象征,被稱為“鳥中之王”。巴巴解釋這種鳥有靈性意義,美婼聽后很高興。}
女子軍團放學后每周活動一兩次,校長蘇珊小姐作輔導員。美婼一隊的隊長是個帕西女孩,家庭富有,常因社交活動繁多而缺席。在該女生錯過幾次課外活動后,蘇珊小姐表示:“領隊必須參與,并為自己的隊負責,而這個女孩前腳放學,后腳就走。”
校長手舉戴勝鳥旗,并全體隊員,走向美婼,說道:“從今天起,你就是新隊長。”
美婼嚇了一跳。“我不想當隊長,又不得不當。我原想逃避學鋼琴,結果卻當了隊長!
“我不是很聰明,但全力以赴學習《軍團法則》,并教習其他女孩。我們必須把各要點及10到12條女團規章牢記于心。女團信條如下:忠誠可靠、樂于助人、情同姐妹、謙恭有禮、純潔善良,如颯颯之風。”
這項活動也未持續多久,因為一年后全家人加入美赫巴巴。然而此乃美婼在埃舍角色的先兆,這是她首次擔任領袖者,所有女孩都敬仰她。
去修女學校上學時,美婼沒騎過自行車,但在圣海倫娜學校時騎過幾次。有一次她把女團制服忘在家里,害怕被老???批評,她自己沒有自行車,便借用別人的自行車,騎回家取制服。還有一次,在午休時間,她騎車帶一個朋友回家。她們喝了點飲料,美婼見過母親,倆人又騎車到校上課。自第一次跟莫妮卡學騎自行車,沒別人教過美婼。在家里,她管鄰居借了自行車,在院子里練習。
白馬鮑伯斯隨她們住進托迪瓦拉路的家,朵拉特用它拉她的私人馬車。一天晚上,美婼決定再騎一次。馬鞍套好,美婼跨上馬背。她想帶鮑伯斯去田野,快馬兜一圈。美婼策馬到馬廄后的大路上,但上路后,白馬便不聽指揮,不服驅遣,不肯再往前一步——哪里不對勁。
美婼跳了下來,她剛跳下馬,馬鞍就脫落掉地。粗心的馬夫沒檢查馬鞍,肚子上的皮帶斷了。幸虧鮑伯斯止步不前,不然美婼很可能甩出去受重傷。
周圍沒有人,但一戶居民家的園丁從遠處目睹這一幕。他把自家女主人叫上,他們跑過來,兩個人拽住馬,幫著把馬鞍抬回家,美婼步行在前帶路。此后美婼再沒騎過白馬。
美婼14歲時,梅赫·達斯托家舉行盛大婚禮。達斯托顯赫富有,他只有一個女兒迪娜,遂精心籌備,希望為女兒辦一場讓普納永遠難忘的婚禮。那時普納的瑣羅亞斯德社區并不大——所有人都相熟,多數人相互之間都有某種聯系——整個社區都被邀請,連同許多歐洲人。預計將有數百來賓,宴席盛大。{注:梅赫家族創立了美赫巴巴上過的達斯托語法學校。}
自從丈夫去世,朵拉特便不再參加這樣的活動,但達斯托家親自來人,向朵拉特請示:“我們知道你不會來,但請把你的女兒們送去。”
朵拉特表示同意,姐妹倆自然興奮不已,熱切向往著這一年的社交活動。婚禮臨近,美婼思忖:“我所有的朋友都會去,肯定都穿戴最漂亮的衣裳,我要穿得更好。”
珀茹嘉要穿的是朵拉特為她選的普通金色紗麗,但這不是美婼要的。若干年前,杰罕吉爾曾買過一件特制刺繡紗麗,讓朵拉特在珀茹嘉的皈依禮上穿。那是一件華麗厚重的杏色紗麗,密密的金絲刺繡。美婼決定就穿它,母親許可。
婚禮當天,她們須在下午3點前沐浴,4點半到5點出門。不過洗浴后,美婼的母親根據當時的習俗,不讓她穿這件紗麗去,讓她另選一件。{注:那時女性經期被認為“不潔”,受諸多約束,比如不得在經期做飯,或不可穿這種貴重的紗麗。}
美婼固執不從,她的朋友們都會到場。“我必須穿這件紗麗,不然我不去了!”她聲稱。
朵拉特也同樣堅持:“你若不聽我的話,就別去!”
美婼留在了家里。因為那件紗麗,她錯過了那次婚禮,這表明她多愛穿漂亮衣服,又有多么倔強。“我迷戀美麗的服飾。而一旦到巴巴身邊,對衣飾的愛戀都得放棄。我們必須穿普通的棉布紗麗,頭上系一塊白布;而漂亮的發式,也是我鐘愛的。”
不過美婼指出,在巴巴簡使他成道前,巴巴也講究衣著。他穿戴入時,衣服熨得平平整整,一塵不染。“在被巴巴簡親吻之后,”她說,“他舍棄了一切。”
美婼沒有參加婚禮,也許另有隱情。是上天的安排,美婼推測,因為或許有人在婚禮上看到她,會向母親提美婼的婚事——比如在魯西的婚禮上,對她微笑的堂兄。
作者問美婼:“你年少時,有沒有設想過未來的生活,結婚生子等等?”
“你知道,我們小時候,和如今的孩子完全不同。”她回答,“現在的孩子聰明伶俐,清楚周遭發生的事情。我們的思維沒那么敏銳。我只是貪玩,從不聽長輩們說什么,不在意他們的談話。我從未想過這類事情。當然我大一點的時候,確實想過擁有一座(和母親一樣的)大房子,但沒想過其他的。”
“你有沒有想過有個什么樣的丈夫?”
“年少時,設想要嫁的人時,我想過他要有白皙的皮膚,漂亮的卷發——巴巴就有這一切,他是那么英俊。”
美婼還評論說:“女孩子年少小時很傻。隨著年齡增長,會變得更理性。我年輕時就很愚蠢,也一樣有浪漫情懷。我想有朝一日若必須結婚生子,我希望他們都長得好看。我一直喜歡漂亮的頭發,巴巴的頭發就很美,就像女孩子的頭發,而且他的皮膚白皙。
“我愛巴巴,雖然愛得遠遠不夠。永遠都不夠。我們必須越來越愛他。我所有的愛都是巴巴的,但即使這樣也不夠。

不久之后將與神圣至愛建立聯系的美婼,至此已有過各種各樣的經歷,結識過各式各樣的人,這對一個如此年輕的人而言難能可貴。她出生于蘇庫爾一個光禿禿的小山丘上,隨同家人巡游叢林,看過大海,游訪過種族、階級和宗教如萬花筒般的印度各城鎮。
美婼出身瑣羅亞斯德教家庭,曾就讀西式基督教學校,一所屬羅馬天主教,另一所屬普世教會。她還學習屬于自己宗教的教義,踐行其儀式儀軌,但對任何宗教都沒有特別的興趣。
接著至師赫茲拉·巴巴簡出現在她的生命中。而自丈夫去世后開始尋求心靈慰藉的母親,即將把美婼帶入命中注定的角色,成為本代阿瓦塔美赫巴巴的至愛。

圣海倫娜學校,普納
照片由作者戴維 · 芬斯特收集
http://meherbaba.cn/2020/site/?p=2139
- 簡介
- 每月活動記錄
- 美赫巴巴是誰?
- 怎樣憶念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答問
- 阿瓦塔的名
- 生平往事
- 美赫巴巴的父母
- 至愛的至愛
- 神圣的戀愛
- 美赫巴巴生平簡介
-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面紗是怎樣揭開的
- 老家水井
- 生平四個階段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阿瓦塔
- 阿瓦塔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當代阿瓦塔的訊息
- 美赫巴巴的睡眠
- 阿瓦塔作為第一個大師
- 阿瓦塔與賽古魯
- 彼得的否認與猶大的背叛
- 七月十日沉默日
- 阿瓦塔的獨特性
- 真正偉大
- 復活節
- 阿瓦塔的受難
- 顯現
- 門徒的寫作過程
- 原始問題的聲音
- 阿瓦塔的聲音
- 最偉大的顯現
- 阿瓦塔的工作
- 宇宙工作三階段
- 宇宙性推進
- 梵天之夜
- 神的工作不是說教
- 七月十日沉默日(重復章節)
- 信心與期待
- 兩則寓言
- 內在體驗階段
- 阿瓦塔的蒙辱
- 他的最后訊息
- 工作
- 蘇非教再定向指導憲章
- 宇宙工作
- 美赫巴巴與蘇非教再定向
- 美婼美赫【作者:戴維·芬斯特】
- 《美婼美赫》序言
- 1特別的孩子
- 2 學生時代
- 3 皇家旅館
- 4 白馬
- 5 托迪瓦拉路
- 6 默文吉
- 7 婚禮安排
- 8 美婼的決定
- 9 新朋友
- 10 戒指與照片
- 11 反對
- 12 美拉巴德
- 13 奎達
- 14 日出之歌
- 15 巴巴的勤務兵
- 16 考驗時期
- 17 沉默
- 18 拉妲
- 19 伊朗尼上校
- 20 修愛院
- 21 托卡的拔河比賽
- 22 鴿屋
- 23 去西方
- 24 神圣戲劇
- 25 瑪妮
- 26 西方人來訪
- 27 上美拉巴德
- 28 他不在時的忙碌時光
- 29 美拉巴德動物園
- 30 血誓
- 31 邁索爾摩耶
- 32 三環馬戲團
- 33 西方人在山上
- 34 船上閉關
- 35 里維埃拉河上的擠奶女
- 36 帝王臨朝
- 37 歸航
- 38 新來者
- 39 盤奇伽尼假期
- 40 白塔高聳
- 41 搖籃曲中道晚安
- 42 藍車旅行
- 43 在路上
- 44 瑣碎的爭執
- 45 球場屋
- 46 十勝節游行
- 47 戰爭工作
- 48 家門口
- 49 命令
- 50 戰時閉關
- 美婼美赫附錄一
- 新生活
- 新生活方案說明
- 美赫巴巴的新生活
- 什么是新生活?
- 新生活的意義
- 《新生活的故事》行乞
- 《新生活的故事》權威
- 《新生活的故事》危機
- 《新生活的故事》巴巴知道
- 《新生活的故事》情緒
- 《新生活的故事》特殊窮人
- 《新生活的故事》身份
- 《新生活的故事》美婼回憶
- 《新生活的故事》瑪妮回憶
- 培訓階段
- 末那乃息
- 完美者
- 自然——阿瓦塔的標記
- 金錢——完美的經濟學家
- 完人
- 完美的標記
- 辨喜論靈性導師
- 行道者【作者:威廉·鄧肯】
- 序言
- 關于瑪司特【作者:美赫巴巴】
- 瑪司特對人類的功用
- 靈性高級靈魂
- 靈性高級靈魂及瑪司特類型
- 五個最愛之說明
- 穆罕默德
- 恰提巴巴
- 卡瑞姆巴巴
- 阿里·夏
- 恰恰
- 瘋人埃舍
- 七個瑪司特埃舍之說明
- 阿杰梅爾
- 賈巴爾普爾
- 班加羅爾
- 美拉巴德
- 蘭契
- 馬哈巴里什沃
- 薩塔拉
- 那些見證者
- 美赫巴巴的瑪司特之旅
- 旅行示意圖、地名及數據
- 附錄說明
- 附錄(一)
- 附錄(二)
- 附錄(三)
- 附錄(四)
- 附錄(五)
- 補充附錄
- 最新消息
- 增補
- 再增補(一)
- 再增補(二)
- 再增補(三)
- 再增補:聯系匯總
- 作者簡介及后記
- 達善時刻【作者:美赫巴巴】
- 意義與體驗
- 真達善
- 真正生活
- 誠實
- 時間
- 唯一障礙
- 只要愛
- 真答案
- 救治良藥
- 雙重角色
- 愛的禮物
- 自我性質
- 緊抓衣邊
- 無限珍寶
- 完全忠于我
- 神圣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