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ThinkChat2.0新版上線,更智能更精彩,支持會話、畫圖、視頻、閱讀、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開啟你的AI之旅 廣告
                本書的前六章、附錄及地圖是這樣編排的:它們為美赫巴巴對高級靈魂、薩度和窮人的工作(到1947年7月中旬關閉薩塔拉瑪司特埃舍為止)提供了完整的記述。最后這章,則涵蓋從1947年7月中旬至1948年3月7日期間。 對于1947年7月以來一系列事件的連貫完整記述,讀者可參閱本章最后幾頁,對每次聯系、每趟旅行都進行了匯總。以下幾頁,我打算從容地穿梭于時空之間,從巴巴的工作中挑選出幾件可能普遍最感興趣的事例,予以詳細描寫。 首先,就恰恰進行簡短說明。第二章的告別語有所預示,巴巴與這位偉大的第七層面瑪居卜很可能會有進一步聯系。事實證明了這點,因為10月中旬巴巴去了阿杰梅爾,到克瓦伽·薩赫伯圣陵旁的那間棚屋里聯系了恰恰。 從阿杰梅爾,巴巴往南到巴羅達,在那里進行的一場聯系引人入勝,值得詳述。對巴巴身邊的人來說,總會揣摩這樣的話題:即一位靈性完美者,為何以不知疲倦的決心追蹤其他落后于他的人?還有,他在該工作的過程中,為何要對這些行道者的突發奇想,表現出如此的寬容?當然,我們擁有巴巴的解釋,他之所以對這些靈魂如此耐心,他告訴我們,是因為他必須迎合他們的心血來潮,以便他們處于好心情,利于他的工作。但該工作本身是什么,我們并不知道,只是巴巴明顯的勤奮,在某種意義上說明,巴巴很重視他對這些奇異人士的工作。因此,以下的會面是個有趣的例子,說明一名瑪司特可能會有怎樣的行為,以及巴巴會怎樣容忍這種行為。 查姆布·夏是一名第五層面的瑪司特,有時撒里克式,有時瑪居卜式。他住在巴羅達市的莫提瓦達區。1947年9月巴巴早先訪問巴羅達時,首次聯系過他。不過,尤為有趣的是10月的第二次訪問。查姆布·夏很胖,圓臉,面容愉快,其外表所呈現的,與其說骯臟,不如說邋遢。他會悠哉地出入妓院,與妓女們閑聊。他慣于開色情玩笑,但他的插科打諢,若誠實地看待,乃是對人性弱點之悲喜劇的犀利評論;而他本人的貞潔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他受到那些妓女的極大尊敬,而她們從事的行業,可能會比其他任何職業更多地揭露出人性弱點。 起初,10月22日,查姆布·夏向巴巴要茶和香煙,買來茶煙給他后,他要腰布和襯衫。這些衣物也買來,給了他。查姆布·夏隨后脫下自己的衣服,遞給巴巴,叫他穿上。當天晚些巴巴穿了。最后查姆布·夏叫巴巴明早5點回來。 次日早晨5點,巴巴和男子們準時來到瑪司特的住處。查姆布·夏在屋里,門鎖著。敲門后有了回應,他對窗外喊話,要巴巴在走廊上等著。巴巴和男子們在門外等了大半個鐘頭,直到那不倦的仆人——黎明,從天空掃去黑夜余燼。等候期間,男子們并非默不作聲或閑坐著,而是不斷地提醒查姆布·夏,是他叫他們5點鐘來的,現在早過了時間。最后,房主(查姆布·夏住在此人的家)說服瑪司特允許人開門,巴巴進屋,同瑪司特坐了一會兒。 聯系一結束,查姆布·夏叫巴巴下午2點再回來。故下午2點,巴巴又過去,像以前一樣,與查姆布·夏同坐。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當我們記得這是有關一名神醉者的聯系史時,至此也許沒什么特別的。 但現在我們發現一反慣例,因為通常是巴巴不倦地追蹤瑪司特,而瑪司特往往竭力躲避巴巴的聯系。可這里,我們發現,查姆布·夏堅持要巴巴一遍遍地回去。因為10月23日下午聯系之后,查姆布·夏立刻叫巴巴次日早晨5點再過去。這也不是最后一次,次日早晨巴巴過去后,被要求下午2點再去。這也不是最后一次,下午2點聯系后,巴巴被指示次日早晨5點再去,并給他帶一件班迪*和一件外套。于是買了班迪,并準備好一名巴巴弟子的外套。次日早晨巴巴將這些衣物送給查姆布·夏。聯系后,現在讀者能猜到,巴巴被要求下午2點再回去![*注:班迪bandi,是一種短的棉夾克,類似背心與外套的混合。] 早晨5點,下午2點;早晨5點,下午2點——這些重復不變的邀請會沒完沒了嗎?巴巴最初于10月22日下午見了查姆布·夏,整整三天,他每天兩次,在指定時間忠實地去見瑪司特。所以拜度受令,對查姆布·夏提出抗議,說先生(巴巴)現在必須離開巴羅達。可查姆布·夏聽了拜度解釋后,仍頑固地堅持要巴巴下午2點回來。 不過,下午2點——現在已是25日——最后一幕上演。因為這次聯系后,巴巴立即指示埃瑞奇進入查姆布·夏的房間,對瑪司特說工作已結束,巴巴(當然未提他的名,而是稱他先生)現在必須離開巴羅達,因為他有別的工作要做。查姆布·夏回應:“向先生轉達我的問候,告訴他工作已結束,請他代我向女士們問好。”同時,他把巴巴給他的班迪、襯衫、外套、幾包香煙及火柴遞給埃瑞奇,又從頭上解下臟頭巾,也給了埃瑞奇。關于這些衣物,他對埃瑞奇說:“將頭巾、火柴和香煙給先生。把外套、班迪和襯衫歸還原主。”最后加上這句話:“全世界完了。” 關于衣物的指示被嚴格執行,將班迪和襯衫退還購買處的店主。對此事感興趣的讀者會高興地知道,兩件衣物還給店主后,他退了一半款。本書的另一處提及,巴巴解釋過,瑪司特穿的衣服和身邊的零雜物品,有著某種內在意義。所以,很有可能,查姆布·夏與巴巴之間的衣物交換,有著我們不知道的靈性意義。遺憾的是,查姆布·夏反復聯系巴巴的渴望,對我們來說一定仍是個謎。 9月前往坪坡崗后,過了幾周,巴巴表示他想在一座山上靜坐閉關。討論了各座山的利弊,結果挑選了一座叫特姆比的小山,它在坪坡崗的巴巴中心后方,距離僅2/3英里。其兩大優點是,首先,它靠近坪坡崗的巴巴中心;其次,它十分狹窄陡峭,很少有陌生人或本地牧羊人上山。 特姆比山的峰頂很小,上面只容得下建一間10X12英尺的方形小屋。由于巴巴希望建造兩間小屋,故在山頂下方約50英尺的山肩上,搭建了第二間屋。 12月5日,偉大的賈瑪里型瑪司特,阿里·夏,被帶到坪坡崗,日落時分被抬上山,并安頓在下方小屋里。約15分鐘后,西邊的天空點綴著金色卷云,遙遠的群山如湛藍寶石,巴巴來到山上。那是一個難忘的夜晚,奇異而永恒。巴巴在山上住了12天,每天早晨6點至9點,在下方小屋里,與阿里·夏同坐。除了和阿里·夏在一起的三個小時,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巴巴都在山頂的小屋里度過。1948年1月初,新階段開始。向數百名巴巴愛者寄去一份通告函,通知他們一項工作方案,并邀請他們在2月1日至25日的25天期間,執行某些指令。該方案分成三部分:第一,在坪坡崗對瑪司特工作;第二,在安拉阿巴德聯系4000名薩度;第三,對阿美納伽地區的4000名窮人派發糧食和布匹。 1月18日,在坪坡崗開始第一階段,阿里·夏被帶去,居住10天。巴巴每天與他同坐3小時。阿里·夏離去后,另兩人被帶來,由巴巴聯系。這兩名次要人士,在本章末尾有簡短記載。 2月7日,巴巴離開坪坡崗前往安拉阿巴德,以完成計劃的第二階段。附錄中,簡要記載過1941年12月安拉阿巴德的大壺節法會,那時巴巴聯系了7000多名薩度。大法會每十二年舉辦一次,但一半時間,也就是說每六年,會舉辦一次“半法會”。1948年2月,巴巴訪問安拉阿巴德,恰逢“半法會”的重大日子之一——那天稱作新月節(Amavasia)——薩度們在兩大圣河(亞穆納河與恒河)匯流之處沐浴。他訪問后僅過了三天,圣雄甘地的骨灰被撒入這片神圣河水。 2月9日拂曉時分,巴巴和男子們前往法會場地。估計群眾的數量,從最少50萬人到最多200萬人不等,據說當天大約有30000名薩度在場。該法會主要是各個教派薩度的大型集會。法會場地分割成不同區域,稱作阿卡達(akhada)。每個阿卡達被預留給一種教派的薩度。 一如既往,巴巴不準隨行者目睹他親身聯系的勞動,故不可能描述工作本身。他命令幾名弟子陪他到每個阿卡達的入口處,然后他進入阿卡達,聯系里面的薩度,出來后繼續到下一個阿卡達。就這樣,從早晨7點開始,到10點為止他聯系了4000個薩度,在三小時內完成全部工作。工作結束后,他告訴身邊的弟子,在他聯系的所有薩度當中,只有7名高級靈魂。 在安拉阿巴德完成這項重大工作后,巴巴乘火車赴孟買。在往返安拉阿巴德的旅行中,即前往安阿拉巴德的途中和重返坪坡崗的旅程中,巴巴兩次皆途經孟買,并在孟買聯系了瑪司特。自1922年起,巴巴沒有在這座大城市聯系過高級靈魂,故1948年2月7日和2月11日這兩天,是可以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尤其可能對居住孟買的許多巴巴弟子而言。2月7日最有趣的聯系,是對一個大家庭的一個成員,他們當中,除了一人,全都是神醉者! 這個家庭有兩個兄弟,七個姊妹,住在孟買的馬希姆區,馬克杜姆·夏的圣陵附近的一座房子里。家中最年長的大哥,分開居住,合乎現存的常規習俗。大哥會照顧九個兄弟姊妹的需要,后者全是瑪司特(和瑪司特尼)。七個瑪司特尼姊妹,據說能夠為她們自己和兩個瑪司特兄弟做飯,不過她們足不出戶。七個姊妹和兩個兄弟都是瑪達扎德型瑪司特,即生來就是瑪司特,因此很難把他們與普通瘋子加以區分。兄弟中的一個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許人進去,不過姊妹們每天會把一盤食物放在他的房門外。另一個叫阿里·阿斯伽,住在走廊上。 阿里·阿斯伽大約30歲,盡管看上去有雙倍年齡。正如大多數瑪司特,他滿不在乎,污穢不堪,幾年前他太有攻擊性,遂用鐵鏈將他拴住。人們會送甜食給他,他把食物扔到地上,然后粘著泥土吃下。巴巴同阿里·阿斯伽坐了近5分鐘,并給他一根香煙。據說這個奇特家庭的父親是一位圣人。[譯注:英文原著中,此處的阿里·阿斯伽被誤寫成阿里·阿克巴·巴巴。但最后增補一章的第4頁末段,對名字錯誤有說明。中文版現已更正。] 2月7日的另一場有趣聯系,是對一個在科拉巴的高級瑪司特,此地靠近孟買島的最南端。這名瑪司特被叫作賈法爾·夏·瑪司特,或者更常用的稱呼,帕坦巴巴*。他主要講波斯語。他是一名第五層面的瑪司特,巴巴說他是75%的撒里克式和25%的瑪居卜式。他對住處的選擇,說明瑪司特對環境的喜好有悖于常人,因為他的住處緊挨公共廁所的背后,在一頂殘破帳篷下,廁所位于一個環保車輛的市政停車場。 [*注:不應把這名瑪司特與1942年卡卡在孟買聯系的帕坦瑪司特相混淆,后者在第五章和附錄中有提及。] 帕坦巴巴是個老人,長發須髯已白,性格隨和。每天早晨,他用黃油和面粉涂抹自己的手腳,然后用一塊塊白布纏裹手腳。多年前,他似乎嗜飲醪酒,會整杯地喝下,據說毫無醉態。在巴巴此次赴孟買聯系他的幾周前,拜度曾試圖把帕坦巴巴帶到坪坡崗。帕坦巴巴卻拒絕去,說道:“我總是接近他(巴巴),現在讓他接近我吧。”2月7日,巴巴與帕坦巴巴坐了兩次,并給他11盧比。 2月11日的聯系,無疑在孟買的所有聯系中最為重要。在漫長的火車旅行之后,尤其在印度,普通旅客首先總會想:洗個澡,吃頓飯,休息幾個小時,以消除日夜奔波的塵勞。但對于巴巴,首先考慮的總是工作。2月11日凌晨,來自安拉阿巴德的列車一到維多利亞終點站,巴巴立刻去聯系孟買的靈性負責人,烏瑪爾巴巴。 烏瑪爾巴巴是一名面貌兇暴的男子,第六層面瑪司特,完全處于瑪居卜式狀態,有時太過暴烈,令人們懼怕走近他。盡管如此,他在整個孟買受到極大尊敬,聞名遐邇。他年過中年,烏黑長發,白色長須,常被人看見來回踱步,面現怒容。 直到幾年前,孟買的靈性負責人曾是提普巴巴,他于1944年去世。那時候,人們常發現烏瑪爾巴巴在孟買的碼頭,俗稱寶-喀-達卡(Bhau ka Dhakka)的附近一帶。當然每個印度人,可能還有印度以外的很多人,都記得:1944年4月,一場可怕的大爆炸震動了孟買,摧毀孟買的大部分碼頭、大片的毗鄰城區和無數的生命。因爆炸造成這場大破壞的兩艘輪船,停泊在寶-喀-達卡的碼頭,離烏瑪爾巴巴居住的地方不遠。就在爆炸前幾天,據說烏瑪爾巴巴告訴一個常供他茶水的茶鋪店主,他應該馬上搬離碼頭區域,否則定會喪命。此人聽從了烏瑪爾巴巴的建議。烏瑪爾巴巴還叫很多其他人離開,向他們保證:除非他們這樣做,否則會死去。 在爆炸前一天,烏瑪爾巴巴離開寶-喀-達卡,去了格蘭特路上的舊墳場(Juna Qabristan)。大爆炸災難發生后,那些聽從烏瑪爾巴巴的勸告搬離碼頭的民眾,開始傳播他的預言警告,從此這位偉大的瑪司特聲名遠揚。 此次爆炸后不久,提普巴巴去世,被葬在舊墳場。烏瑪爾巴巴隨后過去,居住市中心的這處舊墳場,自從提普巴巴死后,他乃是孟買的靈性負責人。 2月11日早晨,巴巴進入墳場時,烏瑪爾巴巴表面上仍在睡覺,而身邊的侍者明顯睡得很熟。巴巴一走近,離烏瑪爾巴巴不到幾碼,瑪司特便起來,一名巴巴弟子搖搖侍者的肩,問他:古魯已醒來,他怎么睡著。侍者立刻站起,被要求勸說烏瑪爾巴巴,與巴巴同坐聯系。經勸說后,巴巴與烏瑪爾巴巴坐了一會兒。工作大獲成功,巴巴極為高興,給了侍者一筆豐厚賞賜。 新年過后,1948年1月,如果你進入美拉巴德主廳隔壁的庫房,會發現中央的地上堆著一大堆包裹,幾乎擋著通道。每天晚上,在汽化燈的強光下,可以聽到有些滿德里講述他們造訪阿美納伽地區的一些村子,并如何在這些村子對數以千計的窮人派發入場票。這些活動和討論,是一項復雜計劃的外部可見跡象,代表巴巴將給阿美納伽地區的4000名窮人派發布匹和糧食,并且為他們洗腳。這是巴巴計劃的第三個也是最后的階段。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1.jpg) 準備工作。美拉巴德庫房里的包裹堆。從右邊的麻袋,可一窺其規模。 計劃的這一最后階段需要大量的組織工作,因此巴巴的弟子們很感激有多位朋友的幫助,由于他們在政治生活中身居要職,對社會及農村問題有著活躍的興趣,故能夠挑選經濟貧困的重點目標。這些朋友的手上還有各村的社工團體。這些爽快的志愿工作者——其中很多還是年輕人——負責最終挑選哪些人應該召來讓巴巴聯系,并且給選定的每人一張編號的票,上面印有“帕薩德”*字樣。巴巴的名字被嚴格保密。 [注:帕薩德(Prasad)這個詞,在不同的人心目中,對它的詮釋都有些細微差別,故對它的定義很難讓人人滿意。大體而言,帕薩德是由一位神圣人物給其他人的東西,或者說某種先獻給神,再以神的名義廣泛派發的東西。無論如何,帕薩德是任何人——國王或乞丐——都感到很榮幸接受的禮物。帕薩德在實際物質上或經濟上的價值并不重要,因為它在本質上是一種媒介,用來賜予靈性恩典與福祉的不可見禮物。] 由于4000名窮人分布在五個非常分散的中心點,整個計劃太復雜,無法詳述。不可避免,要進行大量的復雜準備,懷著深厚的信愛做了很多工作。或許對巴巴的這項重大工作要傳達某種感受,最佳的方式是:盡量想象把讀者帶到科圖,2月16日首個派發地。 在雨后的晴朗夜晚,從坪坡崗遠眺,西北的地平線上有一片交織的群山。其中一座是西高止山脈最高的喀蘇拜峰,其他群峰環繞著它們的皇后,仿佛在向她致敬。這些崇山的山腳附近,座落著科圖村。那是個荒蠻之地,居住著極度貧窮的農民,靠種地獲得一點微薄收入。主要的農作物是水稻,但他們的經濟狀況實在太糟,每年有好多個月,靠食用野生根莖維生。 由于巴巴計劃一早開始工作,分擔該計劃的人們于凌晨2點就起床,在涼爽芬芳的夜幕下,快速駛過80英里的崎嶇道路,天剛蒙蒙亮,就抵達科圖。 在那個吉祥之日,科圖人的興趣中心是驛站旅館。可以想象一座方形小屋,周圍是高大的芒果樹,提供充足遮蔭。日出后不久,院子里響起成群貧農的閑聊聲,他們按要求排隊坐在大樹下,男子在一處,女子在另一處。一幫穿戴白衣帽、打扮整潔的年輕人,彬彬有禮、高效地執行管理群眾的工作。男女隊伍逐漸變長,離他們不遠處,透過煙霧和陰影可以隱約看見,火上架著幾只大鍋,里面在燒洗腳用的溫水。 8點剛過,巴巴抵達,當日工作開始。這些貧農排隊逐一進入小浴室,被領著站到一只矮木凳上。每人在凳上停一會兒,巴巴往他的腳上倒一杯水,用一只手倒水,另一只手輕輕抹一下他的腳。巴巴的身份未透露,故無人知曉是誰,這樣極為謙卑地為他們洗腳。貧農們走出后,讓人用毛巾揩干他們的腳,這項工作由不同的滿德里成員分擔。各個男女洗過腳,揩干后,依次出來,被邀請排隊坐著,等候派發包裹。 巴巴從浴室出來后,來到堆放包裹的房間。房間窗戶用布簾遮蔽,相鄰兩邊的兩扇門,用兩塊深藍色布簾連接一起。布簾形成一條從門到門的狹窄通道。該通道中途處,一邊的連續布簾上有個缺口,故形成一個小的隱蔽凹處,地面鋪著墊子,巴巴坐在墊上。他的四周堆放著包裹,每個包裹里有八磅粟米,用一段優質白布緊密裹著。 巴巴工作的最后這個方面無從描述,因為它在徹底隱蔽中進行,除了貧農們自己,誰都不準觀看巴巴所做的事。為了確保完全絕對隱秘,掛起布簾,封閉窗戶。我們只知道,每個貧農從一扇門進去,走過這條狹窄走廊,接過巴巴遞給的包裹,再從另一端的門出來。 貧農們逐一出來時,若有人站在這一端的門邊,會有空閑觀察到這些窮人的處境。我不認為,那天有哪個窮人不是衣衫襤褸的,他們消瘦的臉部,如同人類顱骨結構的研究對象。深陷的眼窩流露出耐心的目光,臉頰因長年累月挨餓而凹陷。那天,1000多名男女蒙福,獲得巴巴的寶貴接觸,(通過少許糧食布匹)其貧困負擔得以減輕,即使只是短期的。 科圖的這個難忘日子,只是整個濟貧工作的片斷。關于巴巴訪問其他地點的細節,讀者可參閱本章結尾的記錄。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2.jpg) 聚在帕爾納校園的群眾一角,在等待帕薩德。巴巴的轎車駛入大門。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3.jpg) 在加熱洗腳水。2月20日在克爾達的照片。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4.jpg) 巴巴準備開始洗腳的工作。注意他前面的矮凳,各個男女會站到凳上。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5.jpg) 巴巴在克爾達工作;一名婦女站在凳上,正給她洗腳。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6.jpg) 巴巴在克爾達,1000多人獲得聯系。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7.jpg) 兩名滿德里在揩腳。在克爾達派發期間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8.jpg) 兩名男子正離去,捧著剛從巴巴手里接受的包裹。 巴巴的這項偉大工作,并未隨著最后本章的結束語而告終。通過本書及附錄的大量篇幅可以看出,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偉大工作。但這些書面文字,只不過是偶爾傳達一種提示,即美赫巴巴對高級靈魂、薩度及窮人工作的外部有形模子,擁有一種內在的實質,更是不可估量地偉大。我們只能見證自己對此的信念,不過也許永遠無法對一個持懷疑態度的世界證明這點。 ![](http://meherbaba.cn/2020/site/wp-content/uploads/2021/08/xdznew-9.jpg) 自1947年7月中旬至1948年3月7日,美赫巴巴對高級靈魂、薩度及窮人的工作。本地圖標注了下文匯總中提及的地點 以下幾頁,按時間順序,完整地匯總了自1947年7月中旬至1948年3月7日,美赫巴巴對高級靈魂、薩度及窮人的工作。 **日期:1947年7月14日** 記載:隨著阿里?夏的離去,薩塔拉瑪司特埃舍被關閉。 **日期:1947年8月(?10日)** 記載:巴巴驅車離開薩塔拉,到海得拉巴邦聯系高級靈魂。他訪問了奧蘭加巴德、布爾利、圖爾賈普爾、海得拉巴、塞康德拉巴德和扎西拉巴德。具體細節參閱后文記錄。 **日期:1947年8月11日** 記載:聯系奧蘭加巴德的兩名瑪司特。在奧蘭加巴德,8月11日,巴巴重新聯系兩名非常偉大的瑪司特:麥巴布和“船長”。附錄中船長的照片,就是此次拍攝的。若讀者對附錄的棘手外觀感到挫敗,迄今為止敬而遠之,那么我敦促他回到相關頁面,閱讀奧蘭加巴德下面,巴巴首次聯系這兩名偉大瑪司特的記載。對麥巴布的早期聯系特別有趣。1947年8月11日的最后這次聯系,得知麥巴布的真名叫馬布德?緬(Mabood Mia?),不過麥巴布這個名字仍是他最廣為流傳的綽號。 **日期:1947年8月12日** 記載:在布爾利聯系一名高級行者。他叫圖爾西?馬哈拉吉(Tuls? Maharaj)。是個老人,在一個地方坐了很久。 **日期:1947年8月12日** 記載:在圖爾賈普爾聯系四人。首先是一個名叫巴拉提?馬哈拉吉的老人,真誠的求道者。第二個是加里布?納施?馬哈拉吉,老人據說有92歲,當地一間埃舍的主持。似乎他自幼住在該埃舍,是求道者。另兩人沒什么特別優點,一個叫丹德卡巴巴——第八類的中級瑪司特;另一個叫布拉瑪查利,住在廟里的老人。 **日期:1947年8月13日** 記載:巴巴抵達海得拉巴,聯系那里的六名瑪司特。其中五人,是1945年他逗留海得拉巴期間首次聯系過的瑪司特。五個老朋友中,最重要的三個是:古拉姆?侯賽因,很高級的撒里克式瑪司特;拉吉阿,滑稽卻很好的瑪司特,喉部有個洞;還有瑪瑪?瑪司特,有濃密白須的老人,愛抽雪茄。對這些瑪司特的早期聯系,在附錄的海得拉巴下面有完整記載。當天聯系的另二人,也是1945年巴巴初次聯系過的,是品吉拉瓦拉巴巴和阿夏克?緬。品吉拉瓦拉巴巴,也叫姆伊奴丁巴巴或納內?緬,是住在一間籠屋(pinjra)的好瑪司特。阿夏克?緬是一名中級瑪司特,住在某座清真寺外。這次訪問海得拉巴聯系的一名新靈魂,是個高大男子,衣服污穢,會在城里流浪,想要就坐在一棵樹下。他叫穆希德,是中級瑪司特。 **日期:1947年8月13日** 記載:巴巴訪問塞康德拉巴德,聯系一個叫穆希德的瑪司特。1945年也首次聯系過這個穆希德。他是好瑪司特,住在送奶工的小屋。附錄里有他的照片,實際是8月13日本次聯系時拍攝的。 **日期:1947年8月14日** 記載:巴巴訪問扎西拉巴德,聯系那里的一名瑪司特,叫馬赫布卜?薩赫伯?瑪司特。他不是特別有趣,只是據說他有一次被眼鏡蛇咬,卻得以存活。因為被眼鏡蛇咬幾乎必定喪命,如果此事屬實,至少可以說很不尋常。 **日期:1947年8月(?16日)** 記載:巴巴返回他的薩塔拉總部。 **日期:1947年8月27日** 記載:巴巴一行驅車離開薩塔拉,返回美拉巴德。 **日期:1947年9月(?10日)** 記載:巴巴率一小批弟子,離開美拉巴德,前往坪坡崗。 **日期:1947年9月中旬** 記載:巴巴離開坪坡崗,前往蘇拉特,那里的數百人來達善他。對這次活動的記載超出本書范圍,因此我們將接著記述,緊隨此次活動結束后,巴巴對高級靈魂的聯系。 **日期:1947年9月20日** 記載:巴巴在達善結束后,離開蘇拉特,動身前往古吉拉特和拉吉普塔納,作短暫旅行以聯系高級靈魂。他訪問了下列地點——巴羅達、艾哈邁達巴德、阿布羅德、阿布山、阿布羅德(再訪),然后返回坪坡崗。參閱下文對本次旅行中聯系細節的記錄。 **日期:1947年9月21日** 記載:巴巴抵達巴羅達,聯系了兩名瑪司特和一名初級行者。兩名瑪司特中,最有趣者是查姆布?夏。本章最初幾頁,很詳細地記載了巴巴在本次最初聯系后,僅過一個月即10月,對這位偉大的第五層面瑪司特的后續聯系。故這里無需贅述。 本次訪問所聯系的另一個瑪司特,賽義德?巴德魯丁?拉法伊?夏,是一位老者,在樓上一個房間里待了33年。他日食一餐,有時處于瑪居卜式狀態,則連續數日不吃東西。他是第六層面的瑪司特。有時瑪居卜式,有時撒里克式,是一位古代圣人的嫡系后裔。有關他的一個有趣怪癖是,他總是穿戴整齊,連睡覺時,都戴著紅色硬氈帽。盡管如此,他一定舒適自在,因為白天大部分時間都躺著,有時連吃飯都不肯坐起。 巴達米?巴布,有時被叫作美赫,是一名初級行者。他是老人,曾擔任公職,卻醉心于靈性生活,乃至辭職,獻身于追求真理。他有很多弟子。 **日期:1947年9月22日** 記載:巴巴抵達艾哈邁達巴德,聯系了四人。其中一人,之前1941年聯系過兩次,那年1月和7月巴巴曾造訪艾哈邁達巴德。后述的這名瑪司特是哈巴西?巴德夏,也叫悉地克?巴德夏。如1941年,他仍住在照顧者的家里。他是一名好瑪司特。另三人是新聯系者。 巴拉希德?瑪斯坦會嚴辭責罵人,故聯系他不是很容易,未讓巴巴完全滿意。他現在是老人,住在一個叫卡西姆?馬斯特的退休鐵路職工家。 賈瑪魯丁巴巴曾在一個巷子里坐了5年。大約50歲,中級瑪司特。聯系時巴巴給他一盧比。 巴巴?緬是年輕人,真誠的求道者。 **日期:1947年9月25日** 記載:上述聯系結束后,巴巴離開艾哈邁達巴德,9月25日抵達阿布羅德。在此,重新聯系瑪司特庫達?巴克希巴巴(1941年初次聯系過他,參見附錄中對該會面的記述),然后巴巴前往阿布山。 造訪阿布山的原因之一是,巴巴歷經訪問蘇拉特的艱苦日子后,可以在這宜人的山間避暑地休息幾天。然而,巴巴總會把握時機,對他來說,聯系高級靈魂本身就帶來巨大的幸福與放松——聯系滿意時尤其如此——故在阿布山,他聯系高級靈魂用的時間超過休息時間。具體聯系見下文。 **日期:1947年9月27日** 記載:查萬迪?馬哈拉吉是一名瑜伽士,在阿布山上的迪爾瓦拉。他在一個地方住了20年,此地景色迷人,巴巴身邊的一名滿德里表示,瑜伽士在那里居住多年不足為奇。他坐在一個小巖洞前,巖洞兩側各有一條小溪。涼爽清澈的水流,從巖洞兩邊長滿苔蘚的石縫間涌出。 馬特拉吉瑞?馬哈拉吉(阿高里巴巴),住在阿布山以西7英里外的奧瑞亞小村。他的顯著特點是,有什么吃什么,不管凈垢,故被人們叫作“阿高里”(不分別)。他在奧瑞亞的一處洞窟內居住近40年,現在已是老人。他是一名高級瑜伽士。 **日期:1947年9月28日** 記載:巴巴逗留阿布山的最后一日,一些更多聯系:聯系了三人,靈性上都不太有趣。他們是: (1)戈卡勒?馬哈拉吉,一名老人,求道者,曾漫游印度,見多識廣。此次巴巴聯系他時,他住在象窟。奉愛歌曲唱得不錯。 (2)卡基巴巴是一名真誠的薩度。 (3)布拉瑪查利?馬哈拉吉,是一名求道者,住在阿布山上的湖邊洞窟里。 **日期:1947年9月29日** 記載:巴巴下阿布山,來到阿布羅德,聯系了兩名新靈魂。 伽內喜?瑪斯坦是一名中級瑪司特,中年,身穿麻袋,住在離阿布羅德車站近2英里的一棵樹下。 查干?達斯?馬哈拉吉住在離阿布羅德車站近3英里的瑞希克什小村。他是個快活的老人,求道者。 巴巴從阿布羅德返回坪坡崗的中心。 **日期:1947年10月16日** 記載:巴巴離開坪坡崗,驅車前往孟買。從孟買,乘火車赴阿杰梅爾,開始聯系高級靈魂之旅。本次旅行,他訪問了阿杰梅爾、巴羅達、艾哈邁達巴德、巴羅達(再訪)和巴爾伽,之后返回坪坡崗。在各地的聯系列在下面。10月17日晚他抵達阿杰梅爾。 **日期:1947年10月19日和20日** 記載:這兩天,巴巴聯系了阿杰梅爾的一批瑪司特。 本伽利巴巴是一名求道者,老人,在阿杰梅爾的一處墳場住了40年。 巴希爾?緬,大概35歲,處于瑪居卜式狀態的中級瑪司特。若給他錢,他會給別人。他很受尊敬,一些信徒供他食物。 亞爾?穆罕默德?堪,來自白沙瓦。他年邁,頸間戴著一串花環,花環不是用花做的,而是用舊瓷片、鐵片及其他金屬碎片做成。他是一名伊特法齊型的好瑪司特。 丘普?夏是一名中級瑪司特,在克瓦伽·薩赫伯的圣陵附近坐了近10年。 卡利?卡姆卜利瓦拉,看似45歲左右,求道者,在阿杰梅爾的街巷里溜達。 薩達爾?辛是一名求道者。 布蒂?曼是一名年邁老嫗,好瑪司特尼,坐在阿杰梅爾車站附近,一棵樹下方的麻袋布篷下。多年前,她赤身裸體,依然會呵斥靠近她的人。巴巴很高興聯系她。 帕坦?馬朗巴巴是一名老人,住在甘塔-伽特附近的一間小屋。沒有特別優點或有趣處。 哈蒂巴巴是一名中級瑪司特,在一處垃圾堆上坐了20年。1941年巴巴初次聯系過這個瑪司特。 夸卜林斯坦瓦拉(庫拉?夏)。這位當然是夸卜林斯坦瓦拉,昵稱“蘇格拉底”,第五層面的瑪司特。1939年2月在阿杰梅爾瑪司特埃舍期間,巴巴首次聯系過他,之后又聯系多次。最后這次聯系,是在他的舊陵墓附近的小清真寺里找到他的,似乎他現在通常睡在這座小清真寺。第四章里他的照片,就是最后這次聯系時,在清真寺里拍攝的。 恰恰無需介紹,因為他是阿杰梅爾的第七層面偉大瑪居卜。巴巴在克瓦伽?姆伊奴丁?齊西提的圣陵附近他的棚屋里,與恰恰坐了4小時。這一次,恰恰反復向巴巴要水,故安排兩名送水工,保證那里充足供水。他真不愧綽號叫“恰恰”,也頻頻要茶,巴巴還三次給他食物。 **日期:1947年10月19或20日** 記載:巴巴聯系8名窮人,給每人一盧比。 **日期:1947年10月21日** 記載:巴巴從阿杰梅爾啟程,次日凌晨4點到巴羅達。在巴羅達,他聯系三名高級靈魂和一批窮人;聯系細節見下文。 **日期:1947年10月22日** 記載:當天在巴羅達,巴巴重新聯系兩名舊交。首先是查姆布?夏,9月21日巴巴初次聯系他。10月期間對查姆布?夏的聯系,于22日開始,25日結束,重復七次。這些大量聯系在本章正文部分有完整記載,這里不再贅述。賽義德?巴德魯丁?拉法伊?夏,也在一個月前的9月21日首次聯系過,本匯總的對應日期記錄中,描寫過他。10月22日第二次聯系,巴巴把自己的外套給了巴德魯丁巴巴,并為他拿著外套,讓他穿上。 **日期:1947年10月23日** 記載:當天在巴羅達聯系兩人。早晨5點和下午2點,聯系查姆布?夏;無需多作評論! 納拉延?瑪斯坦是一名老人,求道者,不斷地念叨著“Sat bolo(講真話)”。 **日期:1947年10月24日** 記載:巴巴仍在巴羅達;早晨5點和下午2點,照例聯系查姆布?夏。 **日期:1947年10月24日** 記載:巴巴仍在巴羅達;早晨5點和下午2點,照例聯系查姆布?夏。 **日期:1947年10月25日** 記載:巴羅達;當天聯系查姆布?夏兩次,從而最后結束對這名偉大瑪司特的聯系。 **日期:1947年10月26日** 記載:上午,14名巴羅達的窮人,由巴巴聯系,給每人一盧比。當晚,另16名窮人獲得聯系,給每人一盧比。 **日期:1947年10月28日** 記載:巴巴離開巴羅達,前往艾哈邁達巴德。在艾哈邁達巴德,他聯系四名瑪司特,其中一人是重新聯系。后者是悉地克?巴德夏,1947年9月22日聯系過,1941年也聯系過兩次。參閱附錄的艾哈邁德巴德下面,對這名瑪司特的簡要記載。另三人*是新聯系。[*譯者注:原英文是另兩人,根據下文,應為三人。] 阿拉伯?夏是一名老人,坐在帕西客棧附近,公共人行道的一處平臺上。巴巴說,這名瑪司特是他見過的最有趣者之一。有很多年,阿拉伯?夏就坐在帕西客棧附近的這個平臺上,全身蓋著一塊粗麻布。沒人見過他的臉,人們送食物給他,就從披蓋的麻袋底下塞給他。除此之外,阿拉伯?夏始終保持一個坐姿;連睡覺時都坐著;正如誰都沒見過他未披蓋粗麻布,也沒人見過他采用任何別的姿勢,只看見他坐在這小平臺上。巴巴夜間聯系他,給他甜食。 馬儂?夏是一名老人,過去30年在一座圣陵里度過。 班竇?夏*在城里流浪,腋下夾著包袱。他會喃喃自語,抽廉價雪茄。他是好瑪司特。 聯系四名瑪司特后,巴巴和隨行男子在火車站臺上宿夜。這或許是件瑣事,但說明巴巴在這些旅途中自愿承受的艱辛。 [*注:不應該把這名瑪司特,與第五章和附錄中述及普納的班竇?夏相混淆。] **日期:1947年10月29日** 記載:巴巴很早起來,又去人行道,探訪小平臺上的阿拉伯?夏(參閱上條10月28日的記錄)。這次聯系時,巴巴遞茶給阿拉伯?夏。 **日期:1947年10月(?29日)** 記載:巴巴返回巴羅達,入住驛站旅舍。關于此次他在巴羅達的工作,參閱下一條目。 **日期:1947年10月30日** 記載:第二章描寫的五個最愛之一,瑪司特阿里?夏,從阿美納伽來到巴羅達。巴巴發電報指示,把這位優秀的賈瑪里型老瑪司特帶到巴羅達,做特別工作。他隨巴巴在當地驛站旅舍住到11月2日,后被送回阿美納伽。在巴羅達期間,每天兩次,巴巴同阿里?夏靜坐幾小時。離開巴羅達后,巴巴返回坪坡崗時,途經巴爾伽,但在該地未聯系到高級靈魂。11月6日重返坪坡崗。 **日期:1947年12月5日** 記載:當天晚上,巴巴登上坪坡崗中心后方的特姆比山,開始一段重要的閉關期。山上已用石棉水泥板(屋頂鋪瓦更涼)搭建兩間小屋,一間在山頂,另一間在較低的山肩上。下方小屋旁,還搭了帳篷。阿里?夏(第二章有完整描寫的阿美納伽瑪司特),被帶給山上的巴巴,住下方小屋。自12月6日開始,到12月17日結束,每天上午6點至9點,巴巴與阿里?夏坐在下方小屋里。 **日期:1947年12月17日** 記載:上午10時許,巴巴從閉關中出來,下山返回坪坡崗中心。接著兩天,12月18和19日,每天巴巴單獨同阿里?夏在房間里坐3小時。這樣,與阿里?夏完成總共14天的工作——12天在山上,2天在坪坡崗。阿里?夏隨后被送回美拉巴德。 **日期:1948年1月17日** 記載:當天巴巴開始半禁食,每天只吃一餐,喝兩次茶。該禁食持續到2月26日上午。 **日期:1948年1月18日** 記載:阿里?夏又被接到坪坡崗,居住十天,從1月18日至27日(含)。每天上午7點至10點,巴巴單獨同這位愉快的瑪司特在房間里靜坐。1月27日,巴巴給阿里?夏洗澡,28日上午將他送回美拉巴德。巴巴只偶爾給阿里?夏洗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偉大的恰提巴巴會接受大量的日常洗澡。 **日期:1948年1月27日** 記載:兩名男子從普納被帶來,由巴巴聯系。一個是棄世者,不是特別有趣,名叫德賽,身患繼發性感染疥瘡,不堪入目。他不愿居住,故次日被送回普納。另一個是求道者。他剛到時,模樣可憐:一個消瘦老頭,頭頂和下巴長著稀疏的灰白發須,瘦削的臉上有一種忍饑挨餓、聽天由命的神情,一副窮困潦倒的樣子。他是一名求道者,真誠渴望靈性事物,對有無食物漠不關心。我不認為他在坪坡崗的那幾天說過話,他白天基本蹲在太陽底下。若對他說話,他只笑笑。到坪坡崗那天,巴巴給他刮臉洗澡,穿上新衣褲。這讓他外表大變,簡直判若兩人。巴巴每天上午同他坐一小時左右,晚上坐幾分鐘,還親手喂他飯。2月3日他被送回普納。 **日期:1948年1月30日** 記載:阿美納伽街上的一個瘋人,被誤當作瑪司特,帶到坪坡崗。他是個安靜、呆笨、隨和的穆斯林青年,身上長虱。他坐在樹蔭下的椅子上,巴巴給他剃頭時,多名滿德里在巴巴的暗示下,問他名字。起初他只說自己是麥塔伯?堪的侄子,又經一番詢問后,他肯定地說自己叫馬吉德?堪,來自旁遮普。巴巴給他洗澡,穿上新衣褲,當天遣他回阿美納伽。 **日期:1948年2月4日** 記載:當天阿里?夏被接到坪坡崗,上午9點至10點,巴巴同他靜坐。聯系后,他被送回美拉巴德。 **日期:1948年2月7日** 記載:拂曉,巴巴從坪坡崗啟程,驅車前往孟買。一行人下午到孟買,巴巴立刻出發聯系瑪司特。本章最初幾頁做過說明,這是自1922年以來,巴巴首次在孟買聯系瑪司特。 首先聯系的是阿里?阿斯伽,馬希姆區的一名瑪達扎德型瑪司特。他屬于一個大家庭,除了大哥,其他成員都是瑪達扎德型瑪司特。本章最初幾頁,對此次聯系有完整記載。 接下來聯系的是帕坦巴巴;他是科拉巴區的第五層面瑪司特,本章最初幾頁對他有完整記載,故這里無需更多評論。 當天聯系的第三個也是最后的瑪司特,是比利瓦拉巴巴。通常可在孟買郊區班德拉的瑪麗山教堂后面,毗鄰海邊的荒地上找到他。他的特點是,身邊總圍著貓(billi)——有時幾只,有時很多貓,故得此名。比利瓦拉巴巴是一名中年穆斯林,蓄長發,中級瑪司特。聯系時,巴巴給他一盧比。當天夜晚,在孟買完成這些聯系后,巴巴乘火車前往安拉阿巴德,于2月8日深夜抵達。 **日期:1948年2月9日** 記載:這是巴巴在安拉阿巴德做特殊工作的重大日子。本章最初幾頁作了簡要說明,當巴巴抵達安拉阿巴德時,大壺節(半法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當天2月9日是新月節,有著特別意義。黎明,巴巴和男子們去法會場地,7點巴巴開始聯系薩度的工作。到10點完成工作——三小時內聯系了4000名薩度。盡管那天沒有一個隨行滿德里獲準觀看他工作,據了解,巴巴逐一觸摸了4000名薩度的腳。這意味著,不可避免承受了極大的身體負荷。 完成這項偉大工作后,巴巴在安拉阿巴德市聯系了四名瑪司特,分別是: (1)維希瓦納施巴巴,一名薩度,也是瑪司特。他年邁,以善于用人聲模仿塔布拉鼓和簧風琴的聲音而聞名。唱歌也好。他是好瑪司特。 (2)夏?薩赫伯,樣子大約50歲,腋下夾著一本書,到處溜達,鼻梁架著一副舊眼鏡。他不透過鏡片看,而是越過眼鏡上方張望。他會打手勢,有時大聲喊叫。他是好瑪司特。 (3)夸姆魯丁?瑪司特,來自阿格拉,不過已在安拉阿巴德生活多年。除腰布外一絲不掛,平常身邊總有狗。他是好瑪司特。 (4)謝赫?馬丹,約8年前從馬德拉斯來到安拉阿巴德。他全身赤裸,抽大麻,愛喝茶。他是中級瑪司特。 聯系過4000名薩度和4名瑪司特后,2月9日夜間巴巴離開安拉阿巴德,于11日凌晨抵達孟買。 **日期:1948年2月11日** 記載:當天早晨,巴巴聯系了孟買的四個瑪司特。最重要者是烏瑪爾巴巴,第六層面高級瑪司特,孟買的靈性負責人。本章最初幾頁對此次聯系有完整記載。除了烏瑪爾巴巴,還聯系了另三個相對不那么有趣的瑪司特。未記錄他們的名字。第一個是好瑪司特,在本迪集市的消防站隔壁,坐了很多年。第二個是中級瑪司特,住在納格帕達的一個花園里。第三個是中級瑪司特,坐在加油站附近。在孟買進行這些聯系后,巴巴乘轎車前往坪坡崗,下午抵達。 **日期:1948年2月15日** 記載:巴巴一行離開坪坡崗,去阿美納伽,住在魯斯特姆?杰罕吉爾?伊朗尼家。 **日期:1948年2月16日** 記載:當天開始巴巴三重計劃的最后階段。本章最初幾頁有述及,該計劃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階段于1月17日在坪坡崗開始,巴巴對阿里?夏,還對一名普納的求道者工作。本匯總的前面注釋中,有這些聯系的記錄。第二階段于2月9日在安拉阿巴德進行,巴巴聯系了4000名薩度。第三也是最后的階段,是給阿美納伽地區的4000名窮人分發糧食布匹。接下來的這些記錄,匯總了在實施計劃的最后這個階段,訪問的多個地點。關于巴巴造訪的所有這些地方,需要記住兩點。第一,提前數日,將印有“帕薩德”字樣的票,分發給各中心點的窮人;第二,巴巴訪問前一天,會派先遣隊到該中心點,為次日的工作做好一切準備。2月16日,巴巴訪問科圖,該村位于阿美納伽西北80英里外,比森格姆內爾還遠。他在那里的驛站旅舍,給1000多名男女洗腳。他給1010人各發了一包糧食布匹(一碼半的白布*和八磅粟米);給37人各一盧比,給2人各兩盧比。巴巴在完全隱蔽中分發包裹。工作于早上8時許開始,下午1時許完成,之后巴巴返回阿美納伽。此次訪問科圖,在本章最初幾頁有更詳細的記載。 [*注:布匹為1.5碼寬,1.5碼長,足夠做一件襯衫。] **日期:1948年2月18日** 記載:當天巴巴訪問阿美納伽以西25英里外的帕爾納大村,向窮人分發糧食布匹。該大型村莊位于連綿起伏的鄉間,有著古老宏偉的遺風,似乎一度是繁榮昌盛之地。村子的一側是學校,由兩座長校舍組成,建筑材料用本地的黑巖。該校有個寬敞的院子,四周是堅固的圍墻,故無論校舍還是院子都有充足的空間,可供巴巴工作。 當天在帕爾納,巴巴給600多名男女洗腳。他給606人各一包布匹和糧食(一碼半白布和八磅粟米),給29人各一盧比,給1人各兩盧比。巴巴在完全隱蔽中分發包裹。群眾等候洗腳時,一名衣衫襤褸的老人,被聽到用英語說(指著工作中的巴巴):“恰如耶穌基督。” **日期:1948年2月20日** 記載:當天巴巴訪問阿美納伽東南70英里外,偏遠的克爾達村。此地有著歷史重要性,當年佩什瓦的軍隊,與海得拉巴的尼扎姆手下的一支駐軍,曾在此激戰。 如在帕爾納,也在本地學校舉行洗腳和分發。當天,巴巴給1000多名男女洗腳。他給1010人發了布匹糧食包裹,給98人各一盧比紙幣,給13人各兩盧比紙幣。一如既往,巴巴在完全隱蔽中分發包裹。 本章最初幾頁,巴巴給人洗腳的照片,就是在克爾達拍攝的。 **日期:1948年2月22日** 記載:1939-45年的戰爭期間,在維瑟布爾有一座軍營,此地位于阿美納伽以南25英里的一個灌溉湖旁邊。1947年8月15日修憲后,導致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發生重大而悲慘的移民潮,成千上萬的難民涌入維瑟布爾的這座舊軍營避難。 2月22日,巴巴前往維瑟布爾的灌溉房,那里已為他做好安排,給1000名難民洗腳,給他們各一包糧食布匹。其他幾次,巴巴的身份一直嚴格保密,故無人知曉誰為他們洗腳,給他們帕薩德。但這次在維瑟布爾走漏了消息,難民們得知有位圣人要親手為他們洗腳,遂拒絕不讓,說他們應當為他洗腳。2月22日早晨巴巴一到維瑟布爾,獲悉難民們的態度后,決定取消活動。不過他給難民營基金會捐了款。 **日期:1948年2月24日** 記載:當天在坪坡崗中心,巴巴給來自周邊村莊的840名男女洗腳,給每人一包布匹糧食。巴巴在嚴格隱蔽中分發這些包裹。 接受巴巴帕薩德的來者中,有一名老漢,自夸有130歲。可看上去約摸80歲,從他說話語氣和身體外貌來看,他很可能是自夸的。不過在這里提及,是因為他祝福了巴巴!分發活動結束后,巴巴笑著講述,他接受這個意外祝福的經過,說很久以來他一直希望有人來祝福他。 **日期:1948年2月26日** 記載:當天上午,巴巴打破了1月17日開始的半禁食。 **日期:1948年3月1日** 記載:當天下午,巴巴從阿美納伽驅車赴普納。在普納,他聯系了一個叫沙斯特里?科爾的高級行者。沙斯特里?科爾住在普納市的市場里,吃人們丟棄的臟剩食。聯系他后,巴巴當晚返回阿美納伽。 **日期:1948年3月7日** 記載:由于維瑟布爾的難民拒絕讓巴巴為他們洗腳(見前面的記錄),故做了安排,將余下的布匹糧食包裹派發給其他中心點。所以巴巴決定,到阿美納伽北部15英里外的瓦姆伯瑞村,派發剩余包裹。他選定3月7日舉行這場最后的活動。當天,巴巴給近600名男女洗腳。他給583人布匹糧食包裹,給50人各一盧比,給1或2人各兩盧比。就這樣,巴巴的濟貧活動在瓦姆伯瑞結束。故在這里,適宜最后匯總一下,巴巴訪問五個中心點所聯系的總人數。關于這些統計數據,應當說明的是,一盧比紙幣是給很多沒有入場票而來到活動現場者的,他們太貧窮了,故巴巴決定給他們各一盧比。兩盧比紙幣是給少數遲到者的,他們雖然有入場票,卻來得太遲未領到包裹,因為包裹已全部分給其他早到者。 **科圖****——2**月**16****日** 給包裹的人數 1010 給一盧比的人數 37 給兩盧比的人數 2 1049 **帕爾納****——2**月**18****日** 給包裹的人數 606 給一盧比的人數 29 給兩盧比的人數 1 636 **克爾達****——2**月**20****日** 給包裹的人數 1010 給一盧比的人數 98 給兩盧比的人數 13 ? 1121 **坪坡崗****——2**月**24****日** 給包裹的人數 840 840 **瓦姆伯瑞****——3**月**7****日** 給包裹的人數 583 給一盧比的人數 50 給兩盧比的人數 1(或2) 634(或635) **故全部五個地點的總數為:** 給包裹的人數 4049 給一盧比的人數 214 給兩盧比的人數 17(或18) ? 譯自威廉·鄧肯著《行道者——美赫巴巴與神醉者》(The Wayfarers-Meher Baba with The God-Intoxicated by William Donkin, 1948) 翻譯:石灰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