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ThinkChat2.0新版上線,更智能更精彩,支持會話、畫圖、視頻、閱讀、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開啟你的AI之旅 廣告
                # 024|自私是共同獲益的原動力 ![](https://img.kancloud.cn/9e/9c/9e9c800ddf4e01e12b4549e2eac65855_566x428.jpg) #### 概念:代理兩難 你擁有店面資產,是所有者,他擁有經營能力,是經營者。這種“委托-代理”的結構,在整個商業世界中,無處不在。比如民企,公司股東大會,委托董事會行使權利,董事會再委托管理層經營公司。再比如國企,全國人民委托人大管理資產,人大再委托政府投資獲益,政府再投資國企委托管理層具體經營。 > 這種“委托-代理”機制有個重大的問題,委托人覺得收益主要是投資回報,代理人認為收益主要是勞動成果,都覺得被對方占了便宜,所以委托人不愿與代理人分享利潤,代理人不愿意為委托人盡心盡力。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代理兩難”。 比較著名的代理兩難現象,叫做“棘輪效應”。比如,代理人嘔心瀝血經營,今年業績特別好,最后的結果是,委托人會根據今年的業績,調高明年業績預期。這種業績指標只漲不降,做得越好越找麻煩的現象,就像機械裝置中的棘輪,朝一個方向轉動,到位就被鎖住,然后繼續轉動。代理人如果理性的話,他的最優選擇是:想盡一切辦法,降低委托人對業績的預期,即便因此會損失市場的機會。 #### 案例 > 你開了一家服裝店,苦心經營很久,生意不錯,于是你打算開第二家。但是,兩家店一個人管不過來,于是,你高薪請了一個很有經驗的人,幫你打理原來的店,想自己能專心把第二家店做起來。 > 可是沒想到,剛把店交給別人,業績就迅速下滑,你趕快找他談話。他和你滔滔不絕說了很多現實的困難,似乎確實很有道理,你也無法反駁。但總覺得哪里不對,明明你做的時候是很好的,他也確實很有經驗。你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 這時候,你可以讓他買點股份。別送。如果不買,建議立刻考慮別人。讓收益和風險共同激勵他,而不是你的苦口婆心。 ### 運用:如何解決“代理兩難”? 我有個朋友,他在廣州有家公司,做傳統壓縮機、泳池熱泵等設備。為了企業發展,它成立了一家子公司,探索新業務。和那家服裝店老板一樣,他也面臨“激勵相容”的問題:怎么才能讓子公司負責人的私利,和公司的公利真正一致呢? 他說,要用和總經理共擔風險的方式。對一家初創公司來說,每天都是風險。如果“激勵不相容”,總經理就會無視創業風險。那怎么辦呢?總經理必須購買股份,成為股東。 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請你從家里掏100萬買這新公司10%的股份。那如果一個人很有才,但是沒錢,我送給他股份可以嗎?千萬不能送,借錢都必須要買。因為如果送,總經理沒做出任何承擔風險的決定。 這一下子,員工就被分為兩種,一種覺得,你讓我干我就干,你不讓我干我就不干,你讓我掏錢干,我才不干呢。另一種覺得,我的貢獻一直遠大于我的收入,我早想分享整個公司的利潤了。第二種人,更適合領導這個子公司。 最后,總經理買了10%,核心管理團隊也要買15%,加一起25%。這時,母公司出500萬,占50%。還有25%怎么辦呢?還有25%,請母公司高管,每人至少投5萬元,加一起250萬。某高管會想,這關我什么事啊?不投可以嗎?不投可以,立刻開除。子公司以后一定有機會用到母公司的資源。你不“激勵相容”,你可能就不幫他,甚至使壞。必須投。于是,1000萬齊了。 我問這個子公司的總經理,你當時為什么會答應?他說,因為我有信心。我原來在母公司年薪70萬,掏了100萬,成為子公司總經理后,要給自己開年薪了,因為對未來有信心,我給自己開了5萬元的年薪。他所有的利益,都“自私”地和公司的長遠利益完全一致了。這就是“激勵相容”。 我這個朋友用這種辦法分裂出7家子公司,每家都盈利。 ### 小結:認識“激勵相容” 為什么會出現代理兩難,是因為“委托-代理”機制設計時,沒有做到“激勵相容”。 聽上去很高大上,激勵相容,其實就是指私利與公利的一致。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果能有一種制度安排,你越自私,公司就越賺錢,這種制度,就是“激勵相容”的制度。 激勵相容,就是承認人性的自私,用正確的機制,讓“自私”,而不是“集體主義精神”,成為大家共同獲益的原動力。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