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碼云GVP開源項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強大 支持多語言、二開方便! 廣告
                # 162丨理發師的頭是誰理的? 聽完第161課“同一律”后,你有什么感覺?是不是覺得邏輯其實非常有趣呢?其實邏輯不僅有趣,還有用。也許,昨天的課程之后,立刻就有同學練習用“偷換概念”開始“撩妹”了。 ![](https://img.kancloud.cn/50/f5/50f598e9a582460ac7ed46ea85c36600_566x418.jpg) 有一個女孩子對追求她的男孩子說:你挺好,就是閱歷太少,等你環游世界之后,再來找我吧。這個男孩子剛好昨天聽完“同一律”這一課。于是,他決定偷換一下概念。 > 他繞著女孩子走了一圈,說:好了。女孩子問,你這是干什么?男孩子說出了一段驚為天人的話: 環游世界啊。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我不是教你撩妹啊。我只負責教你商業知識。但是,我特別看不慣那些比我會撩妹的人。女孩子們,這時候,你可以敲著黑板對那個男孩子說: 我說的世界,和你說的世界,內涵,和外延都不一樣。它們不是同一個概念。請認真復習第161課。 這就是:同一律。那么,邏輯里面還有什么其他有趣、有用的東西呢?今天我們來聊聊,邏輯三大基本定律之二:矛盾律。 ### 概念:矛盾律 矛盾律,也有人稱之為“不矛盾律”。說得學術一點,就是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對,一定有個是假的。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別自己打臉。 我舉個例子。你有沒有看過這個廣告: 今年過節不收禮呀!不收禮呀不收禮!不收禮呀不收禮!收禮只收老母雞!老!母!雞! 這個“今年過節不收禮”和“收禮只收老母雞”,就是自己打臉了。 邏輯不嚴謹不需要坐牢。有時我們明知違反了邏輯,還依然這么用,只是想通過制造“矛盾”的效果,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時稍不留意,就會說出一些自相矛盾的話來。 但是,作為一名商業人士,我們至少需要“擁有”能夠識別邏輯謬誤的能力。怎么識別? > “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對”。首先,我們要理解什么叫“否定”。比如,成功的否定,是失敗嗎? 成功的否定,不是失敗,而是“未成功”。未成功和失敗不是一回事嗎?不是的。未成功,可能是失敗,也可能是一種未知狀態,這種未知狀態未來可能會演化為成功,也可能演化為失敗。未成功的外延,大于失敗。所以,成功,和未成功互相否定,而不是和失敗。 ### 運用:如何識別“自相矛盾”的邏輯謬誤 好的,理解了什么叫“否定”后,我們來試著培養識別三種“自相矛盾”的能力。 第一, 自相矛盾的概念。 有一些是概念,內涵和外延非常清晰,所以不會有歧義,你一眼就看出來,這是自相矛盾的概念。比如: 一個黃昏的早晨,一個年輕的老人,手持一把鋒利的鈍刀,殺死了一個活蹦亂跳的死人。 黃昏的早晨,年輕的老人,鋒利的鈍刀,活蹦亂跳的死人,這些都是明顯的自相矛盾的概念。 有一些則因為概念的不確定性,可能就沒那么明顯。比如,很多商業人士特別喜歡說:“我用否定的心態來肯定你”,“你這是謹小慎微的膽大妄為”,“他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你覺得,這些話自相矛盾嗎? 第二, 自相矛盾的判斷。 我有時會心血來潮,用一句玩笑話來開始演講。 我很喜歡深圳這個地方。早上從酒店出來,看到萬里無云的天空上,朵朵白云。 有幽默感的同學會會心一笑,因為他知道我這句話是自相矛盾的。它有兩個判斷:天上有云,天上沒有云。這兩句話,不可能同時都對。 這樣顯然自相矛盾的判斷還有:“這個山洞從來沒有人進去過,進去了的人也從來沒有出來過”;“整個大樓漆黑一片,只有一個房間的燈是亮的”。 你聽到這樣的話,不用拉他去坐牢。你可以莞爾一笑,心里要清楚:這家伙滿嘴都是自我矛盾的判斷。 當然也有些情況比較復雜。比如,“我既是廣東人,也是廣西人”,這句話有兩個判斷,你舉得它們自相矛盾嗎? ### 第三, 悖論。 邏輯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自相矛盾,叫:悖論。比如: > 我說的這句話是假的。 這是一個經典的悖論。 我說的這句話是假的 …… 如果真是假的,那就是真的啊。如果我說的是真的,那就是假的啊。頭暈了嗎?悖論,就是繞來繞去,可以從他的對,推出錯,從他的錯,推出對。 悖論非常有趣,很多人熱衷于此。比如著名的羅素悖論:理發師說“我只給村里所有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那么,理發師的頭是誰理的? ### 小結:認識矛盾律 矛盾律,也是邏輯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就是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對,一定有個是假的。但是記住,開心的否定,不是傷心,不是不開心,而是“沒有開心”。 遵守矛盾律,要訓練識別自相矛盾的概念,自相矛盾的判斷,和悖論。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