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無限。超越好壞、是非、善惡、生死、樂苦對立。這種二元方面不屬于神。若把神看作一個孤立實體,他便成為關系存在的一個術語。正如好是壞的對應,神也成為非神的對應,無限被看成有限的對應。我們談論無限和有限時,已經把它們看作兩個,無限已經成為二元的第二個部分。然而無限卻屬于不二生命秩序。把無限看作有限的對應,嚴格地說它已不再是無限;而成為一種有限,因為這樣它便作為有限的反面,位于有限之外,因而有限。既然無限不可能是有限的第二部分,那么表面的有限存在就是假象。唯有無限存在。不可能把神降到二元領域。實在中只有一個生命,即普遍靈魂。有限或受限的存在只是表面的或想象的。
你乃無限。無所不在。卻自以為是身體,感到有限。你若把自己看作坐著的身體,則不知自身真性。若向內觀,體驗自身靈魂真性,你就認識到自己無限,超越整個造物界。但你卻認同于身體。這種虛妄認同乃歸因于愚昧;愚昧通過心媒介產生作用。常人認為自己是肉體。高道認為自己是精體。圣人認為自己是心。但在他們那里靈魂都沒有直接的自知。因而不是不摻幻相的純思維情況。靈魂作為靈魂是無限的,超然于心或身;但出于愚昧,靈魂受到心的影響,成為 “思想者”;有時候與身體認同,有時候與心認同。從一個未超越摩耶領域者的受限觀點看,有無數的個體。似乎有多少的心和身,就有多少的個體。事實上,只有一個普遍靈魂,個體卻自以為有別于其他的個體。同一個靈魂終極上處于似乎不同的個體心背后;通過它們經歷各種各樣的二元體驗。 多中一把自己體驗為多之一。這歸結于想象或妄想。
思想因意識進化過程中所積累的業相的干預,變得虛妄。意識的功能被表現為欲望的業相的作用所顛倒。通過很多生命,意識不停地為體驗的后果所牽累。靈魂的認知被這些后果所局限。靈魂的思想無法沖破業相制造的樊籬,意識成為自身妄想所投射的假象的無助俘虜。這種思維變態不僅存在于意識部分發展的物種,還存在于意識充分發展的人類。
始于石頭階段的意識進化,在人類達至頂峰。進化歷史即意識逐漸發展歷史。進化的果實是人類所特有的整全意識。但即使這種整全意識也像一面布滿塵埃的鏡子;因業相作用,不能清晰和真正反映對靈魂性質的知識。雖已充分發展,卻不能呈現真理,只能給予想象創造,因為其自由作用受業相重壓的阻撓。此外它也不能越出其欲望制造的牢籠,從而范圍上受限。
意識的活動界限由業相規定,意識的作用也由欲望決定。由于欲望旨在自我滿足,整個意識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和個體化。意識的個體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欲望的旋渦效應。靈魂陷于欲望羅網,走不出欲望構成的有限個體性。它想象出這些障礙,自我催眠。把自己看作有限,有別于其它個體。糾纏于個體性存在,假想出一個由眾多個體及其身心組成的多元分別世界。
太陽光線穿過棱鏡時,因折射而分散分離。假若每一束光都有意識,就會自感有別于其它光束;全然忘了在本源處和棱鏡的另一面,它并無分別存在。同理,獨一生命也降入摩耶領域,呈現出實際不存在的多樣性。個體分別不存在于實在,只存在于想象。唯一普遍靈魂想象出自身的分別,從這個劃分中產生 “我” 和“我的”念頭,以相對于 “你” 和“你的”。靈魂雖說實際上是一個不分和絕對整體,卻因自身的想象作用,顯現為多元有別。想象非真實;即使在最高馳騁中也是對真理的背離。與真理大相徑庭。靈魂從個體化自我角度所積累的體驗全是想象。是靈魂的一種誤解。從普遍靈魂的想象中產生了眾多個體。此乃摩耶亦即愚昧。
隨著孤立和有限個體性的誕生,客觀世界也同時出現。正如有限個體性的分別存在不是事實,而僅屬想象,客觀世界也沒有獨立分別存在。它是獨一普遍大我通過屬性,呈現為第二顯現角色。降臨摩耶領域時,靈魂也承擔了多元存在之局限。可把靈魂的這種自我局限,看作它在意識祭壇上的自我犧牲。雖然永遠是同一個無限絕對,卻在表面上降入時間、多元和進化世界,從而經受某種無時限的收縮。真正進化的不是靈魂本身,而是意識;它因局限而造成有限的個體性。
有限個體性的歷史,即心、能量和物質(身體)三重糾葛發展史。二元存在于所有這些領域;靈魂陷入其間,盡管本質上超越二元。二元意味著通過張力而相互制約與平衡的對立存在。好壞、善惡都是這種對立事例。陷于二元的無知靈魂,被掌控于好壞之魔掌。好壞之二元產生于愚昧;一旦與之糾纏,靈魂便受之控制。在同物質(身體)、能量和心三重糾葛的進化中,無知的靈魂不斷處于欲望的控制之下。它想要濁界的好的壞的;想要精界的好的壞的;想要心界的好的壞的。好與壞的區分,使欲望本身也變成好的與壞的。從而不可避免地受制于相反兩面的持久張力。無休止地從一個狀態搖擺到另一個。而不能達到無限的領域。那只能在生命的不變永恒方面找到。無限只能在二元領域之外找到。只有在意識沖破業相障礙,擺脫有限個體性時,這才成為可能。
我們已看到,意識的潛在領域受到業相的局限。這種局限把人的精神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意識范圍之內,另一部分在意識范圍之外。無意識部分的全部,等同于物質背后的力量。這被正統宗教稱為上帝。要充分認識此類概念所象征的終極實在,只有通過把無意識帶入意識。意識的延伸在于意識到先前屬于無意識的部分。意識對無意識的逐漸征服,終止于圓滿意識:它范圍無限,作用無礙。在這個最高意識狀態,同一般人的雖完全卻有限的意識之間,大約有四十九個程度的覺悟意識。它們標志著逐漸覺悟的重要階段。
在一般人類的受遮意識,同至師的完全覺悟意識之間的鴻溝,是由業相造成的;業相即自我主義的根源。可通過完善性格、信愛和無私服務來消除業相;但這方面的最佳效果,要通過至師的幫助才能取得。靈性進步不在于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因為它在人類已充分發展),而是意識從業相枷鎖中的解放。雖然本質上,意識在所有不同存在狀態都是同樣;但它絕非盡善盡美,除非能反映無限性之知識,無一絲愚昧影子,并涵蓋整個造物界,覺照不同的存在領域。
你每次睡眠,都無意識地跟無限實在結合。這種結合涉及到無意識蔓延于意識。從而彌合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鴻溝。但你意識不到這種結合,因而無法從中獲益。這就是為什么你從深睡中醒來,又意識到和睡前一模一樣的平凡個體;你又開始重復和睡前完全同樣的行動和體驗。假若你同至高實在的結合是有意識的,醒來時你則會面對一個完全嶄新和無限豐富的生活。
至師同無限實在有意識地結合。在他那里,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鴻溝已彌合:不是通過無意識蔓延于意識(如酣睡狀態),而是通過意識蔓延于無意識。意識的交替變化僅適用于受限的個體。在至師那里,意識對無意識的征服終極而永久;因此他的大知狀態持續不斷,永遠如一,毫不減退。從中可以看到,至師已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睡眠。即使他休息身體時,也不會體驗意識中的任何間隔。
在完美狀態,由于覺悟障礙的徹底消失,整全意識達到盡善盡美。意識對無意識的征服完全徹底,人持續生活于全部的覺照光輝,或者同覺照合一。成為覺照本身。只要一個人仍然受二元支配,并把多元體驗看作真實和終極,就尚未穿越愚昧領域。在終極認識狀態,人認識到獨一無二的無限乃唯一的實在。無限遍及并包含一切的存在,不余一物與之匹敵。有這種證悟者,已達到最高意識狀態。在該狀態,作為進化果實的整全意識被保留下來,但業相和欲望局限被徹底超越;作為愚昧產物的有限個體性,被轉化成不受限的神圣個體性。普遍靈魂的無限意識,在此焦點被個體化,卻不制造任何形式的幻相。人擺脫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全部欲望,成為表現神性的至高普遍意志的自發流溢媒介。個體性因愚昧的消失而成為無限。不受摩耶分別削弱,不跟二元糾葛,因此享受解脫狀態的無對象覺知、純然存在和無遮喜樂。這樣一個人不再有任何的困惑人的錯覺。在一種意義上他已死去。個人自我——孤立感之根源——永遠被殲滅。但在另一種意義上,他則更長久地活著,具有不可戰勝的愛和永恒的喜悅。他擁有無限的能力和智慧,整個宇宙對于他都是他完善人類的靈性工作場地。
田心譯自美赫巴巴著《語錄》第 6 版,1967 年出版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