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隨時準備服務**
**準備好根據稟賦和能力提供服務**
求道者必須時刻準備著為人類的事業服務。他不必做其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而是必須根據個人稟賦和能力,選擇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對自己能夠提供的任何服務,即使外部條件極為艱難,也要堅持做。
**不堅持受限我的要求**
他可能會經受很多考驗,但隨時服務的決心不可動搖。然而,求道者絕不可執著于服務的念頭,即最佳效果只有通過他本人才能取得。凡是需要提供的服務,他都不惜付出任何犧牲去做;絕不被 “這都應該歸功于我一個人” 的錯誤想法所束縛。若是提供服務的特權給了別人,他也不生嫉妒。假若提供服務是為自我尋求機會,那則是一種自私形式。在靈性生活中,真正有價值的服務不應含有絲毫的自我念頭。沒有必要自己獨占或者只有我才能給予他人。必須徹底拋棄一切形式的自我。服務應該是在需要時自發自由地產生。必須以合作的精神提供服務,其中不堅持受限 “我” 的要求。
**擺脫偉大與渺小對立**
求道者若能完全超然地對待一切工作及其結果,就會擺脫偉大與渺小之間的毒害性對立。世俗人通過成就來感受其孤立性存在。因而自然地傾向于按有形的數量來判斷成就。他們追逐偉大的事物,輕視渺小的事物。從靈性角度看,所謂渺小的事物往往同所謂偉大的事物一樣重要。求道者沒有動機厚此薄彼;因而以同樣的熱情對待大事和小事。
**傳統局限了服務范圍**
在靈性生活中,即使是小事,也跟大事一樣重要。但世俗傳統卻往往認識不到這個簡單的道理。若遵循傳統公認的觀念,可為同類服務的范圍就會被人為地局限于那些傳統上認為重要的事情上。很多真正對生活至關重要的東西受到忽視,從而導致生活在靈性上貧瘠。
**公認價值決定服務領域**
因此,在一個純粹由物質生活概念所支配的社會里,對服務的解釋是提供面包、衣服或其它物質生存設施;在一個重視知識文化價值的社會里,對服務的解釋是以不同方式傳播學問;在一個欣賞美的社會里,對服務的解釋是安排藝術品的生產和分配;在一個對難以言表的心靈價值敏感的社會里,對服務的解釋是建設那些有助于培養和表現心靈的渠道;在一個覺知到靈的至高意義的社會里,對服務的解釋是傳遞靈性認識。在這些不同類型的服務中,有關靈性認識的服務是最高的。因為靈性認識包括了對人類一切問題的正確觀點,并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
**兩類服務**
如缺乏靈性認識,為他人服務的愿望就會受到有限觀念的制約。服務有兩類:給他人的生活增添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從他人的生活中排除那些阻止他們獲得有價值東西的障礙。如果我們的價值觀念狹隘,所能提供服務的范圍也相應變得狹隘。
**重要的小事**
服務的范圍不局限于大舉動,比如給公共事業捐贈大筆款項等。在小事中表現愛也是服務。一句讓頹喪的心受鼓舞的話,一個把希望和歡樂帶入沉郁的微笑,如重大犧牲和英勇舍己一樣堪稱服務。一個從心中抹去怨恨,使之重新跳動著愛的眼神,也是服務,盡管其中也許沒有服務的念頭。單獨看,這些似乎都是小事,但生活就是由很多這樣的小事組成的。若忽略這些小事,人生不僅不美好,而且不靈性。
**世俗評價中的錯誤因素**
世俗人傾向于以規模來判斷正面貢獻,在判斷困難障礙和逆境時也犯類似的錯誤。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講,別人的不幸必須達到可怕的程度才值得注意。世俗人的特點是更重視那些外在和有形的事物,而不是內在生活中的沉默因素。例如,毀滅性的戰爭被視作比充滿仇恨的殘喘生命更大的災難;雖然從純粹的靈性角度看,充滿仇恨的生命絲毫不亞于毀滅性戰爭的罪惡。由于大量有目共睹的殘酷事例,戰爭呈現出極大的重要性。但仇恨同樣不美好,即使尚未付諸于外部行動。這樣,相對于因欲壑難填而深受煎熬的心,瘟疫傷殘和臨終痛苦也更能引起世俗人的注意。
**服務領域乃生活整體**
對于不求名利熱心服務的求道者,凡是阻撓或歪曲充實生活釋放的事物都值得注意,無論它在世人眼里是大是小。在宇宙生命的流動中,帝國的興衰占有一席之地,悲哀的瞬間也同樣有著自身的位置。一方的重要性,不應從另一方的角度來衡量;一方的要求不應因另一方的要求而受忽視。求道者視生命為有機整體,不讓任何部分,以其它部分為代價,來壟斷其注意力。
**發自愛的服務確保和諧**
求道者即使在提供無私的服務時,也要不斷警惕自己的頭腦。求道者必須做到謙卑,誠實和真摯。所提供的服務不能是為了純粹的炫耀,而應是真愛的結果。如果求道者受愛所激發,他的愛將使他與其他工作者完全和諧相處,不生嫉妒。如果共同工作者之間不是完全和睦,所提供的服務就不符合靈性理想。此外,若是求道者在提供外部服務時缺乏愛的精神,他只是在履行責任,如世間機構中的雇員。在世間機構中,人們為工資工作。使其保持效率的充其量是一種冷漠的責任感,他們的工作不可能具有發自愛的工作所具有的內在美。
**與大師聯系的重要性**
求道者若有幸同一位大師建立聯系,就能最好地吸收真正服務的教訓。大師不是靠說教而是通過榜樣來教導。目睹大師親自為人類提供服務,求道者因為愛大師而敏于捕捉該精神。和大師的聯系還有助于吸收合作精神。對大師共同的愛使求道者之間很容易培養這種精神。他們服務是因為大師希望這樣。他們做大師的工作而非自己的;做工作不是出于自己的選擇,而是因為大師的委托。因此都擺脫了任何的個人要求、權利或特權概念;僅僅熱衷于大師的工作;一旦被召喚,隨時準備著盡其所能為大師的事業服務,同樣準備好把工作移交給另一個更勝任的求道者。
**服務中不張揚**
在這個類型的合作中,求道者在某種意義上是在互相服務,因為他們都把大師的工作看作自己的。在做大師的工作時,如果一個求道者對另一個有所幫助,那么他對同道者提供的服務則不亞于對大師的服務。在這種服務中,不存在發號施令,因為求道者始終意識到他當作自己的工作來做的是大師的工作。他還知道,大家作為求道者都是平等的;因此容易培養以徹底謙虛的精神進行服務的習慣。若是服務使人驕傲,等于沒有服務。最難做到的一件事情是服務時不發號施令,不張揚,無高低貴賤意識。在靈性世界,謙虛至少與 “有用” 同等重要。
**服務之理想**
大師服務他人時,不是因為對工作的執著,而是為了幫助,也是為了給弟子樹立無私服務的榜樣。服務他人時,大師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體驗到自己被服務。在一體性的不減喜悅感受中,大師知道自己同時是眾生之主和眾生之仆。因此體現了服務的理想,其中既無對接受服務者的束縛,又無對提供服務者的束縛。有大師作楷模,求道者就能快速實現真正服務的理想。但除非求道者掌握了服務藝術,否則靈性準備就不能說徹底。這種服務藝術給予快樂而非厭倦;帶來自由而非束縛;沒有索求與反索求,惟有自發的自由給取。它擺脫了個人欲望的負擔,由常新的充實感所維系。
田心譯自美赫巴巴著《語錄》第六修訂版第三卷第 127-134 頁,希瑞亞基金會 2007 年出版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