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撒哈伊三昧**
一個人在有意識地進入道路之前所修習的不同靜心形式,以及成為求道者之后采用的各種普遍和特別靜心形式,都是對最高狀態撒哈伊三昧的準備。求道者證悟終極生活目的時,永遠確立于撒哈伊三昧,即自發靜心。希達或成道者的撒哈伊三昧,是前面所有靜心形式的繼續和頂峰,但性質上有別,等級截然不同。
對撒哈伊三昧的自發自如,與世間尚未進入道路者平常思緒中的偽自發感,必須認真區分。世俗人的心沉浸于感官對象,思考這些東西毫不費力。這種思考乃出于自然興趣,而非個人努力。費力感不在于讓頭腦考慮這些世俗對象,而在于企圖阻止這些念頭。所以在自發感方面,前靈性靜心形式與希達的終極撒哈伊三昧,似乎有某些相似。但這種靜心早期階段與最后階段之間的相似只是表面的,因為靈性上至關重要的差異,將撒哈伊三昧與前靈性靜心相區別。
對世俗對象及追求的前靈性靜心所體驗的自發感,源自于業相造成的興趣。前靈性靜心是以往所積業相的動力使然;不但遠非真正自由的表現,其實是靈性束縛的征兆。在前靈性層面,人被籠罩于對無限自由目標的全然無知;雖然遠非快樂滿足,卻深深認同于業相興趣,在其發展壯大中體驗滿足。但他所追求的快樂是有條件和暫時的,從中體驗的自發感是虛假的,因為在這些追求中,他的心乃是在局限之下運作。
只有徹底脫離業相束縛和興趣,心才能有真正自由自發的行動;而這只有在它融入希達的撒哈伊三昧狀態才有可能。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希達的撒哈伊三昧與世俗人的前靈性靜心之間,可能會有表面的相似,但這種相似實際上掩蓋了虛假自發與真正自發、奴役與自由、瞬間快樂與永久幸福之間的重要區別。在前靈性靜心時,心的運動處于無意識的強迫沖動之下;在撒哈伊三昧,心理活動是被自覺自由地主動釋放的。
求道者的生活所特有的不同靜心形式,位于世俗人的前靈性靜心與希達的終極撒哈伊三昧中間,并構成二者的聯系。當一個人對業相興趣的基本默許,受到挫折、失敗和痛苦的深刻干擾,或者被靈性認識火花所動搖時,他意識到其束縛與觀念的虛妄。接下來訴諸的不同靜心形式,都屬于掙脫(那些迷惑世俗人的)欲望枷鎖的努力。具有靈性意義的靜心形式開始于一個人成為求道者或撒達克之時。
求道者采用的所有形式的靜心,都是對心中固有的本能或其它傾向的消解,在這個意義上靜心乃是有意為之。求道者把不同的靜心形式,都用作達到目標的手段;因為他把它們看作通向真理的途徑。它們不是某個一時沖動的結果,而是明智和有意識努力的部分。盡管開始的時候,這些靜心形式也許是有意的,但是心會逐漸習慣它們。心也對真理的不同方面感興趣。這些正是不同靜心形式試圖掌握的;這也會增加自發性。
求道者靜心過程中的自發性因素,莫過于在那些給愛提供表現機會,并要求表現愛的個人靜心形式中顯著。但在達到靜心目的之前,徹底的自發和真正的自由是無法達到的。在此之前,通常是人為感與自發感的某種混合。爭取靈性自由的過程,自始至終由一種努力感伴隨,這在某種程度上,一直堅持到錯誤認識障礙全部排除。雖然努力可能在強度上不同,但在被吞沒于最終成就之寧靜前,它從不消失。
在撒哈伊三昧中沒有努力,因為沒有障礙要戰勝,沒有目標要達到。只有無束自由的無限自發,以及真理實現的不斷和平與極樂。向撒哈伊三昧的前進,是從一種對業相動力不加疑問的默認狀態,到一種跟業相局限絕望斗爭的狀態,最后到一種完全自由狀態的過渡。這時意識不再受歷史沉淀所決定,而是主動地清晰感知永恒真理。
希達的撒哈伊三昧,不僅在意識的自由自發上,并且在很多其它重要方面,都不同于求道者的靜心。求道者直接或間接地可能采用的不同靜心形式,都旨在讓心完全融入無限真理。但它們只能帶來局部成功,不能殲滅個體心;代表著對靈性目標的不同接近程度,而非實現。另一方面,撒哈伊三昧則是對靈性目標的實現,因為受限心被徹底消滅,完全融入無限真理。
求道者的靜心,在更高上升中,經常給他帶來一種擴展和自由感,以及高級層面的喜悅與覺照。但這些都不持久,因為在多數情況中,求道者從高升的靜心狀態下降,又成為原先的他,也就是一個被縛于業相局限之頑固枷鎖的常人。
求道者的不同三昧狀態的不完全性,可由瓜廖爾的瑜伽士故事說明。這個瑜伽士很貪婪,但他通過瑜伽掌握了進入三昧的技術。有一天,他坐在王公的宮殿對面,在進入三昧前心想,“我得從王公那里搞到一千盧比。” 隨后進入三昧狀態,并在該狀態停留了整整七天。在此期間他不吃不喝,只是坐在一處,沉浸于禪定。人們把他看作圣人,王公聽說也前來達善。他走近瑜伽士,不巧碰到他的背。這輕輕一觸足以把瑜伽士從三昧中拉下來。果不其然,他一從禪定中蘇醒,就張口向王公要了一千盧比。
就像囚犯從牢獄窗口朝外望,凝視廣闊藍天,可能會沉緬于對無垠太空的幻想;進入禪定的求道者,在融入光明與極樂期間,也可能暫時忘記其所有局限。囚犯也許忘了牢獄,但并未逃脫囚牢;同理,專注于禪定的求道者忘記將他束縛于幻相世界的枷鎖,卻沒有真正沖破枷鎖。正如囚犯一看見身邊環境又立刻意識到枷鎖,求道者一恢復正常意識,也會立刻意識到自身的全部弱點。禪定的上升形式可能給求道者帶來越來越大的超自然力量,卻不能帶來無止境的全知與極樂狀態;這種狀態可以被撒哈伊三昧狀態的希達持續地體驗,因為他已沖破摩耶枷鎖,獲得終極解脫。
另一個重要區別是,在禪定中求道者一般由某個現象所維系,這種現象能夠行使無法抵制的吸引力。精領域的光、色、香和音,對誘使心擺脫它所迷戀的世俗物,起著一定的作用。因此,禪定不能自行維系,而是依賴心的對象。希達的撒哈伊三昧則自行維系,絲毫不依賴心的任何對象。禪定更像是麻醉品引起的昏迷。麻醉的時間取決于藥品的效力。所以,只要心仍然受維系它的客體的控制,禪定便繼續下去。不受客體支配的撒哈伊三昧是一種全醒狀態,沒有漲落盛衰,唯有真知的穩定。
求道者訴諸的不同普遍與特別靜心形式,有一定限度的用途和價值。但不可認為它們對一切人都有同樣價值,或者對一切人都同樣必要。它們屬于引領求道者通往神圣目標的途徑。對處于高級靈性狀態的少數人,大多數一般靜心形式已不必要。對那些同一位成道大師有直接聯系者,很多特別靜心形式往往也不必要。對于他們,聽從大師指導和愛大師已經足夠。那些已證悟大我并總是處于撒哈伊三昧者,不但不需要任何形式的靜心,而且他們本身乃成為求道者的靜心對象。因為這樣,他們就能對那些靜思他們者給予最好的幫助。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